提高幼師專業程度方式方法論文

時間:2022-11-17 10:09:00

導語:提高幼師專業程度方式方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高幼師專業程度方式方法論文

論文摘要:目前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已成為我省幼教事業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通過確定實驗幼兒園開展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途徑與方法的行動研究。具體地在制定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規劃、學習共同體的構建、多元化培訓、園本教研科研、教師反思等方面深入研究,以求在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途徑與方法中獨辟蹊徑,促進我省幼兒教師的可持續發展。

論文關鍵詞: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途徑;行動研究

引言:問題的提出

幼兒教師是在幼兒園履行教育職責、對幼兒身心施行特定影響的專業教育工作者,擔負著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傳播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素質的歷史使命。我國2001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充分肯定了幼兒教師在幼兒身心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時對幼兒教師的素質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因為,貫徹、實施《綱要》的教育理念與精神的關鍵在教師能否對幼兒實施高素質的教育,促進幼兒生動、活潑、健康地發展,而師資質量的提高關鍵在于教師的素質即教師專業化水平。2O世紀8O年代以來,幼兒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已成為幼兒教師專業化的主要方向和主題。通過前期調研我們了解到,我省幼兒師資隊伍面臨一些亟須解決的問題:一是職業素養普遍偏低,綜合素質不高;二是教育理念比較陳舊、缺乏,科研能力、創新能力較差;三是出現職業倦怠現象、安于常態,敬業精神有待加強;四是幼兒教師雖然已認識到應該加強職業素養,但對自身的專業化發展方向迷茫無措,這些問題將嚴重影響我省幼教事業的改革與發展。為此,作為黑龍江省教育學院的學前教育方面的負責人,筆者牽頭承擔了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與方法研究”,確定了我省哈爾濱市的尚志幼兒園、市政府一園、市政府二園、省委二園、建新幼兒園、香坊幼兒園、哈鍋爐幼兒園、靖宇幼兒園、哈爾濱工業大學幼兒園等九所省級示范幼兒園為實驗幼兒園,開展了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不同方面的子課題研究。經過兩年多的課題研究,已經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切實促進了我省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但我們的研究多屬于教育行動研究,也就是一種教師和教育管理人員、專職教育研究人員密切配合,針對教育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采用各種可能的研究方法進行探討并以最終尋求解決問題、推動教育工作的改進為宗旨的一種教育研究活動,因為這種研究能面對我們不同幼兒園的不同教育實踐課題、不同的教師發展水平、教師面臨的不同教育問題的有效途徑與方法。我們按照計劃一行動一觀察一反思一修改計劃一行動等幾個環節之間循環的行動研究步驟,逐步推進我省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

對于幼兒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目標我們確定為: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學科與教育的專業知識、實踐智慧、合作和反思能力、人文素養、批判理性等多種職業素養。另外,幼兒教師還承擔多重社會角色,他們還應該是幼兒身體健康的護理者,認知發展的促進者,適宜環境的營造者,游戲的參謀和同伴,社會化的指導者,健康人格的塑造者,同時還應是具有不斷探究與創新意識的兒童教育研究者。

一、引導幼兒教師制定具體的切實可行的個人發展規劃——明確專業化發展的目標

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個持續的、長期的積累過程,任何教師的專業發展和成長,都要經歷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存在著發展的階段性。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自我規劃就是幼兒教師本人為自己的專業發展設計一個藍圖,為引導、監督和反思自身專業發展提供一個參照框架。因為幼兒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首先應尊重其自身的需求、興趣和意向,這些是幼兒教師成長的內部動因。各實驗園通過組織教師學習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相關理論,認識到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兒童的發展與未來,都與我們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密切相關。而教師自身的發展與成長必須制定一個既有長遠目標,又有現實目標的規劃。包括自己的發展優勢分析、發展問題及原因分析、發展目標、發展措施及方法、專業化發展評價與檢核等。這樣每個人前進的道路上有了主攻方向和明確的目標,就為以后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如,有位新手教師,計劃在三年內完成從新手教師到經驗型教師的過渡,還想在五年以后成為區級的骨干教師,為此,她制訂了一些具體的學習計劃和措施。再如,另一位37歲中年教師這樣寫道:“以前,自己工作就是跟著感覺走,領導讓干什么就干什么,自己總是沒有什么頭緒和方向,現在通過學習,認識到不進行專業化發展,不僅會落伍,而且還會影響到國家未來人才的發展。”她也制訂了三年內成為一名研究性的教師,五年內能成為幼兒園的科研骨干力量的個人發展計劃。雖然幼兒教師的個人發展規劃有差異性,但都是積極向上的、主動發展的,努力地向著自己的目標邁進。幼兒園領導者通過了懈每位教師的個人發展規劃,了解本園教師的成長需求,掌握每位教師的特點和發展水平,能更好地打造本園的師資梯隊,也能找到調動每位教師工作及改革積極性的良好契機,為教師專業化成長搭建平臺。

二、構建靈活多樣的學習共同體——將讀書學習作為教師終身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

幼兒教師的學習共同體是指建立在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基礎之上,以幼兒園為基地,以幼兒教育實踐為載體,以共同學習、研討為形式,在團體情境中通過相互溝通與交流最終實現整體成長的提高性組織。在這樣的學習型組織里,人人平等合作和交流,能發揮每位教師在組織中的主體作用,讓個體的聰明才智得以盡情施展,從而激發每位教師的自信心、責任心和成就感,還發揮共同體的凝聚、輻射功能,充分展示教師集思廣益的群體智慧,達到資源共享、信息溝通,使整個組織充滿朝氣和活力。我們組建了靈活多樣的學習共同體:有全省網絡化的學習共同體;有各地市視導員組織的區域學習共同體;有各個幼兒園的學習共同體;還有園內每個年級組的學習共同體等等,她們根據不同時期的研究任務、幼兒教育改革與實踐的問題,開展不同層次的學習活動。要學習就要讀書,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建議教師“讀書、讀書、再讀書”。幼兒教師只有邊讀書、邊實踐、邊反思,學以致用,才能獲得專業化發展。讀書既可以集體進行,也可以個人進行。讀書的內容可以選擇是與教育、幼兒教育有關的,也可以是其他方面的好書。每所實驗幼兒園都購置了大量的圖書,支持教師的學習。通過讀書,不斷豐富了幼兒教師的精神世界;也不斷增長了職業智慧。通過讀書,他們更加能讀懂幼兒的內心世界,讀懂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不同的需要,使他們的教育實踐更有科學性、針對性、適宜性。當然,他們的閱讀也經歷了從粗淺的看到仔細讀懂、寫書評感想再到與同伴交流、分享、辯論。就這樣,我們的幼兒教師漸漸形成了一種良好的讀書習慣,為其專業化發展奠定了豐厚的理論基礎。

三、組織多元化的培訓——利用專業引領提升幼兒教師專業化水平的關鍵

要全方位地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水平,單靠他們自身學習與同伴的相互學習還是不夠的,因為幼兒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目標是包含多方面的要求的,必須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專業培訓,應該尋求幼兒教育理論和實踐能力強的專家引領,才能高屋建瓴地預測未來國內外幼兒教育改革發展的趨勢,能用先進的理論和思想更新幼兒教師的教育理念,幫助他們深刻地認識NJD童觀、師幼關系、課程觀的不同會影響我們國家未來人才的素質,影響兒童的終身發展。因此,我們邀請了在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有專門研究的華愛華、劉占蘭、梁雅珠、姚偉、王曉英等知名教授來給我省骨干幼兒教師及教研員作了“園本教研——給教師以專業支持”、“新《綱要》對幼兒教師的專業要求與教研員的作用”、“新時期幼兒教師的教育理念與行為”、“園本教研與教師專業化發展”、“促進幼兒教師心理成長”、“學前兒童樸素理論發展與教育對策”等專題報告,這些報告使我們幼兒教師比較準確地解讀了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內涵及實現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的具體途徑,明確了如何把專業化發展的要求逐步落實在自己身上。而且新《綱要》對幼兒教師及教研員提出了角色轉變與作用的新要求;而且結合教研員工作的實際,必須具體帶領幼兒教師進行五個“一”的研究;即研究每一面墻飾;每個區域;每一個領域的教育活動;每一個生活環節;每一次師幼互動。并且要三位一體地研究,即研究學科、研究幼兒、研究教育策略和教學法。再如,專家指出園本教研要求以園為基本單位,建立各種研究和學習的共同體;有一致的認同的核心人物(園內專業引領與促進者)各有各自的優勢,能有效合作與互助;實質性的互動與同構新經驗;以實踐作為判斷的依據;有相對穩定的人員。專家這種具體的引領和指導非常有效地促進了幼兒教師明確專業化發展的方向和目標,使他們知道具體做什么,怎么做。除了省級培訓之外,我們還分區域培訓和園本培訓等多級培訓,在培訓中倡導參與式培訓和現場研修的形式,都是結合本地區本園教育實踐中的具體問題來開展的。通過多級培訓,幼兒教師豐富了幼教專業理論,學會了解決自己實踐中的一些困惑和問題。

四、開展各種園本教研、科研活動——依托園本課程、園本課題研究提升專業研究素質

園本教研是以幼兒園為本,基于幼兒園內部、幼兒園自身實際的保教工作的實踐問題,以促進幼兒園以及教師可持續發展為根本價值取向的,旨在提高幼兒園保教質量的研究活動。而園本科研也是在學前教育科學理論的指導下,采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去探討基于本園的一些教育教學、管理等多方面的現象和問題,揭示其規律,進而有效地改善幼兒園保教質量、管理質量,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研究過程。過去幼兒園雖然也有教研活動,但多是自上而下的被動式的教研,教師缺乏教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學習《綱要》,教師不斷更新了教育觀、兒童觀、游戲觀等,他們在自己的教育實踐中,不再只關注自己怎樣教,而是更多地關注兒童怎樣學,關注兒童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關注怎樣引導幼兒與環境和材料之間如何進行積極有效的互動。各個實驗幼兒園探討了不同的園本教研形式;例如省委二園的結合本園實際開展了參與式教研強調人人參與,親身感悟和體驗,使教師成為園本教研活動的主人;診脈對話式教研集中在本園教師普遍感到困惑并難以解決的問題,集體分析和討論,找出問題的原因和不同的解決策略。建新幼兒園在分享交流式的教研活動中探討促進幼兒發展的有效提問策略;尚志幼兒園結合本園一日生活作息制度、開放表現的園本課程構建等專題進行深度會談,由淺表的教育現象的教研逐漸進行原因性、本質性、規律性深度探究和改革。園本教研活動不僅形式多樣,而且切實有效地提高了幼兒教師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過去幼兒園的科研工作,多數是專家指導少數教師開展自上而下(即由幼教專家根據研究興趣選題,幼兒園實驗教師參與的)、形式單一的研究,大多數教師都因缺乏科研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缺乏科研經驗和信心,認為科研是教育專家的事情而很少參與科研活動,還形成了教研和科研兩層皮,不能將二者很好地結合起來,樹立以科研為先導,以科研促教改的理念。尤其結合本課題的行動研究,通過專家的引領使教師認識到科研工作并不是高不可攀,而是解決幼兒園實踐中問題的良策,幼兒教師恰恰才應該是幼兒園科研工作的主人。幼兒園的科研課題不是專家的理論設計和假設,而是為了改進教師在教育教學或管理中的不適宜行為,提高教師的專業敏感性,使他們更有效地工作。從某種角度來看,“行動研究對教師而言不僅僅是一種改進教育實踐的研究方式,更是一種促進教師實現個人價值的生活方式。”在這種生活方式中,幼兒教師體會到自己的責任,體會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在這種生活方式中,幼兒教師更加用心去關注自己的教育對象和構成自己生活的教學生活;在這種生活方式中,教學與研究成為了幼兒教師職業生命的兩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專業化發展成為他們的內在需求,使他們在這種教學與科研融為一體的生活方式中,不斷地獲得新生、樂趣、成功感,將理論、經驗和實際問題的解決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提升幼兒教師的專業化程度,推動幼兒教師專業化的內在發展。公務員之家

實驗幼兒園還根據這幾年的科研課題,打造研究性教師隊伍。在專家的指導下,先系統地學習了科研的基本理論,然后從選擇適宜本園的問題進行科研立項申請到研究方案設計,再到研究方案的實施,再撰寫研究報告,直至最后的結題驗收等都讓本園教師根據自己的研究專長,積極參與到不同的研究分工中,使教師通過課題研究不斷形成強烈的問題意識、反思意識、改革意識和較強的研究能力。

五、借助案例分析和教師的反思——在教育行動研究中促進自身不斷專業化成長

案例分析是幼兒教師對一個教育事件進行描述之后,還需要進行對案例的分析與反思,其基本要素有三:案例背景、案例事件、對案例時間的反思。教師的反思是指幼兒教師對有自我發展意義的教育實踐活動以及支持這些教學活動經驗、觀念、理論進行積極、持續、深人、自我的思考基礎上,嘗試改變自己的教育實踐行為;豐富、完善、重建自己的教育信念和理論,以使自己的專業能力和教育實踐不斷發展的過程。案例分析和反思都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內容,因為案例分析要求研究者必須親臨事件發生的現場,教師最有這個方便條件,可以全面地了解教育對象,可以找出適宜的干預策略和方法。反思是教師的一種專業性思考,是一種質疑性、持續性、多元性、問題性、建構性的思考。但是在開始要求教師寫案例分析和教學反思的時候,教師的感受不一:有積極參與者的感受,希望做好我自己,品味其中研究的快樂,感受創造的幸福;但是也有的教師進行反思是迫于無奈、感到添了更多的苦和累、疲于應付;或是惑于反思,不知其所以然的迷茫。對此,各實驗園開展了不同形式的反思交流活動,讓教師們看到同伴在交流中說出了自己的經驗和體會,體驗到了快樂,激發了教師反思的內部動力,增強了反思的信心和勇氣。教師的案例分析和反思漸漸成為了一種習慣,從開始對教育活動預案設計問題、根據孩子興趣需要動態生成問題、自我經驗問題;逐漸深入到對隱藏在活動中的這些問題以及活動設計思路(如將運水的活動目標主要定為“學習與同伴協商、合作的技能、愿意動腦思考運水工具的合理使用方法”等)背后的各種觀念(如兒童觀、課程觀、知識觀等等)進行反思與評價、甚至還要對“背后”的背后,“背后的背后”的背后……進行追問,以至無窮,這即是反思與評價的根基性。同時還可以在集體反思中,其他不同“聲音”的指引和啟發下,他們將從另一個嶄新的視角反思與評價自己的活動設計思路、方法、策略以及隱藏在背后的深層觀念。在此過程中,幼兒教師不僅可以優化反思與評價過程本身,還可以不斷改進各種活動設計方法、策略,更重要的是,還可以不斷更新自身各種深層觀念,進而實現自身的專業化發展。

總之,通過對幼兒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的課題研究,我們的教師開始明確專業發展是幼兒教育改革的保證,運用以上的途徑與方法,我們的教師開始從經驗型教師向研究性教師過渡,不斷推進我省學前教育改革和發展,切實有效地提高了我省學前教育的質量。當然,我們的研究還有待向更縱深的方向不斷拓展,以促進教師隊伍健康發展,為繁榮我國學前教育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