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增強幼兒安全意識提升詮釋
時間:2022-05-18 09:43:00
導語:怎樣增強幼兒安全意識提升詮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問題的提出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健康領域明顯指出: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進行安全、營養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幼兒園工作規程》章總則第5條對教育總目的的闡述中明確地提出:培養幼兒誠實、自信、好問、友愛、勇敢、愛護公物、克服困難、講禮貌、守紀律等良好的品德行為和習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把這樣一些系到心理健康的問題寫進教育目標,并以綱領性文件的形式作出規定,這是教育的一大突破、一大發展,它是以說明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重要性。
幼兒期是建立人的全面發展的身體素質和健康行為方式的關鍵期,除了有強健的體質作保證之外,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提高其社會適應性,形成健康行為方式,已成為我們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而今的社會,獨生子女占大多數,在家處于養尊處優的地位,他們像是溫室中的花朵,處處受到成人的保護,造成生活習慣差、生活經驗少、自我保護能力弱等問題,我們可以來看下面的兩個鏡頭:
鏡頭一:某幼兒鼻子流血了,嚇得只會破著嗓子哭叫著:“媽媽,不好了,快來呀,流血了,快……怎么辦?”
鏡頭二:醫院里,醫生正在給某幼兒看病。原因是某幼兒在家玩積木,無聊間把積木塞進鼻孔玩耍,造成呼吸困難而大叫大喊。
諸如此類的鏡頭在幼兒周圍很多很多。這樣的現象又是怎樣產生的呢?
二、問題產生的原因
1、家長意識的淡薄。
現在的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陽”,成人的愛多傾注于他人身上,使孩子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使他們有太多的優越感,要什么,買什么,想什么,給什么,碰到難題就大哭大鬧顯得束手無策。平時逛街過馬路時,不管紅燈、綠燈,家長馱著孩子一起過,不教孩子遵守規則。去醫院打針時,孩子哭叫著,家長不但不教育孩子勇敢點,反而在孩子面前怪罪醫生。乘車時,孩子把頭探出窗口,家長只好奉陪著,不教孩子認識一些主要標志,而只認為孩子小不懂事,只要不哭則行,認為“樹大自然直”,孩子大了就會自然習得。
2、孩子依賴性強。
獨生子女在家里處于“獨特”的位置,扮演“獨特”的角色,家中缺乏能夠與之分享特和感情的兄弟姐妹,加上現在有些家長不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交往,怕自己的孩子會被人欺侮,怕自己的孩子受委曲。孩子每天面對的只是自己的父母和玩具,漸漸地便不愿意與別的孩子交往,自我保護的機會也漸漸減少,只知道做什么都要依賴父母,而根本不知道自己該怎樣保護自己?該怎樣避開危險?如:不隨便撥弄各種設備(電線、開頭、煤氣灶……),也不學習處理一些常見外傷的簡單方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那么,如果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呢?
三、培養自我保護能力的途徑
1、設計主題游戲,訓練自我保護的行為。如我校設計了游戲《大馬路》,準備了紅綠燈標志,場地布置出人行道、快車道、十字路口。游戲一:紅綠燈。當教師亮出紅燈時,走到十字路口的幼兒就不能再前進了;當教師亮出綠燈時,幼兒可在人行道上自由行走。游戲二:過馬路,請幾名幼兒當駕駛員在馬路中間開車,其余幼兒要起過馬路,比一比,誰走得最安全,能順利過馬路。通過游戲,訓練了幼兒看信號走和反應能力,了解了基本的交通規則,訓練了遵守交通規則的行為。又如:設計游戲活動“小小消防員”,讓幼兒扮演消防隊員進行滅火,使幼兒了解火的用處、害處及救火的一般常識。游戲“我是一個小醫生”則通過讓幼兒扮演醫生進行實際操作,學習消毒、包扎、止血、的簡單技能。我們在班中還設置了“電話亭”,讓幼兒在游戲中練習拔打電話,鞏固他們對“110”、“119”、“120”等特殊電話號碼的認識。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逐漸掌握了基本的自我保護技能,提高了自我保護能力。
2、創設情境,讓幼兒自己分析討論問題。
3~6歲幼兒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的。因此在活動中我十分重視給幼兒創設情境。如:運用木偶表演創設了《狼和小羊》中羊遇難尋求幫助的游戲情境,幼兒各抒已見,絞盡腦汁想辦法,有的請大象幫忙,有的打電話給黑貓警長,有的設計陷阱……幼兒在活動中情緒高昂,主動參與分析討論,積極地獲取了知識。另一方面,讓幼兒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發掘他們的潛在能力也是極其重要的。一次活動中,我創設了“旅游途中幼兒跟父母走失了”的情境,讓幼兒分析這時該怎么辦?通過討論得到以下方案:(1)撥打110電話,尋求警言幫助。(2)給家里撥打電話。(3)給父母打手機或bp機。(4)尋找旅游團的標記。可見,孩子已具有一定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只有具備這種能力,才能真正以自我保護。
3、抓住偶發事件,教授自我保護的方法。
日常生活中的每個環節幾乎均可用來對幼兒進行自我保護教育,特別是一些偶發事件,更應隨機把握,靈活運用,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如對繪畫、寫字姿勢不正確,游戲時大喊大叫的幼兒可隨時提醒,使其改正不良習慣。又如:一幼兒鼻子出血了,大家都表示出關心,但顯得畏畏縮縮,也特別緊張。我馬上讓幼兒先回到座位,找來藥棉幫幼兒細心地止血,并安慰他。我見縫插針,讓幼兒討論:“**鼻子出血,你心里覺得怎樣?假如老師不在,你會怎么做?”由于幼兒親眼目睹了剛才的觀察體驗,幼兒大多有了辦法:(1)讓出血者不要害怕,先坐好把頭向上抬。(2)用藥棉止血,休息。又如一次下雷雨,我便帶領幼兒展開“打雷怎么辦”的討論,幼兒積極參與發表意見,并在教師的啟發下尋找正確的答案(1)下雷雨不在馬路上玩。(2)不在樹下躲雨。(3)不在河邊避雨。(4)做好防雷電措施。日常生活的偶發事件很多:六一體檢驗血,肚子突然很疼,操場上摔跤……教師都應隨機進行教育。
幼兒自我保護教育的內容多且范圍廣,而幼兒平時接觸的知識卻是零散的、不成系統的。因此,精心設計系列教育活動,讓幼兒在精彩、生動的活動中接受自我保護的知識。在常識課《動物怎樣保護自己》中,通過學習,幼兒知道碰到敵人黃鼠狼會放臭屁保護自己,烏賊會噴墨汁保護自己,小壁虎會擰斷尾巴保護自己,從面也得出小朋友碰到壞人該怎樣保護自己,逐漸增強幼兒在生活中自我保護的意識。在教給幼兒如何保護眼睛時,我設計了“認識眼睛”“畫眼睛”“眼球操”“眼睛生病了”等活動,讓幼兒了解眼睛的功能,同時教育幼兒要保護好自己的眼睛,養成正確用眼的好習慣,這樣,既增加了幼兒的感性認識,又使幼兒獲得了具體的操作技能。
四、幾點建設
1、更新教育觀念,是幼兒自我保護教育的前提。
二十一世紀中國需要的是具有創新能力和大膽實踐的接班人,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也是傳統生活方式發生深刻變化的時代,因此西文國家的精華我們要不斷地吸收且改善。我們要收進美國注重幼兒獨立性培養的教育觀念,吸取日本注重幼兒意志堅強、頑強奮斗品質的培養的教育觀念。為了迎接新世紀的挑戰,作為護花使者的教師,要改變“傳統教育”模式這種觀念,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過分消極的保護只會產生負效果。只有大膽放手讓幼兒去實踐、體會,才能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全面推進教育改革和發展。
2、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是活動的基礎。
家長工作是幼兒園同幼兒之間的橋梁工作,幼兒園的活動與家長的支持、配合密不可分。我們應轉變家長的觀念,從包辦代替到獨立實踐,從害怕孩子遇到困難到主動教孩子遇難該怎么辦,邀請專家給家長舉辦有關自我保護方面的講座,讓家長參與幼兒園活動,使家長認識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增強家長們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3、讓幼兒充分活動是進行自我保護教育的關鍵。
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能讓每個孩子真正動起來,這樣不僅激發了幼兒勇敢、機智、細心、克服困難的好品質。但幼兒年齡尚小,一系列的活動需要反復練習、實踐、強化,使其習以為常,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另外,教師也要在活動中定期做好安全教育和防范措施。如:不做危險動作,不亂放燙的飯菜菜等,讓幼兒深深懂得該怎樣保護自己,珍惜自己。
- 上一篇:美術的教材與教學辦法詮釋
- 下一篇:財務人員工作匯報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