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功能語言學探究

時間:2022-12-04 10:46:56

導語:系統功能語言學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系統功能語言學探究

摘要:系統功能語言學在國內外得到了諸多語言學學者的關注。經過多年的學術研究,相關學者在許多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研究成果,讓系統功能語言學成為當前對世界影響最大的語言學流派。系統功能語言學相關理念無論是對于英語教學還是學習,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系統功能語言學;研究趨勢;綜述

隨著諸多學者對系統功能語言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其整個發展過程呈現出多語言、多意義、多學科的研究體系。從而讓系統功能語言學向著“與語言的相關程度”由高到低逐漸擴展延伸。在諸多研究學者的共同努力下,其理論研究向縱深細微處拓展。這讓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的整體性、可應用性及可及性得到體現,讓系統功能語言學受到語言學愛好者的關注。

一、系統功能語言學

1.系統功能語言概念的起源與發展。系統功能語言學,是由倫敦學派弗斯與當前的語言學家瓊斯于1881—1967年接力研究所提出的概念。弗斯之所以被稱之為倫敦學派,主要是其于1938年在倫敦大學東方與非洲研究學院工作,并在1944年成為英國第一名普通語言學教授。正是由于弗斯在倫敦大學的長期工作及從事語言學派研究,其團隊被后人稱之為“倫敦學派”。弗斯的學生韓禮德在后續系統功能語言學研究過程中,將弗斯的研究理論進行發展與繼承,然后在韓禮德主導下創辦了新弗斯學派。1947年,韓禮德到北京大學進行漢語音系學、詞典學和比較歷史語言學學習,并于1949年回到倫敦師從弗斯教授,并在弗斯語言學理念影響下開始對系統功能語言進行研究。弗斯通過多年的研究,提出了使用過程中語言項目所具有的功能十分重要,同時在語言中言語產生的社會語境也非常重要。雖然是弗斯語言學理論,但其并沒有最終完成所研究的目標。弗斯所提出的觀點,是在韓禮德的發揚下才慢慢進入眾人視野,使其學術思想得到人們的認可。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框架是于1961年被提出,在不斷的研究過程中其理論框架被發展為系統語法,并于1968年在其語法中增添了功能部分。因此,系統語法被人們稱之為系統功能語法或功能語法。在后續的研究工作中,韓禮德與諸多系統功能學者通過不斷努力,將系統功能語法發展成為一種被大眾所接受的語言學理論。但由于其理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足,其他學派學者對其理論提出了批評。2.系統功能語言學的語言觀系統。在對系統功能語言學進行功能性劃分時,可以將其劃分為概念、人際、語篇功能。所有概念功能主要指語態、性格等多個方面。人際功能所指的是在人物進行交際過程中,所充當的角色及在語言表達時的語氣、神情、語調等多個方面。語篇功能所指的是語言的整體結構及語言表達時的銜接。通過這樣的劃分,可以將語言學進行多學科研究,讓其語言具備相應的社會功用。韓禮德所繼承并發揚的系統功能語言學,主要是基于社會學基礎進行研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將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解為社會符號。研究認為,社會符號可以劃分為兩種形式:一種為語言符號,其符號在社會符號中充當非常關鍵的角色。另一種為語言交際。因為在整個社會活動中,人作為社會群體的組成部分,群體之間所進行的語言交際正是一種社會活動行為的表現。此外,兒童在成長過程中,語言作為對其進行指導的關鍵,可以通過母語的指導作用來對其文化進行吸引,同時也可以針對兒童培養其思維和行為方式。語言正是人與動物之間最重要的區別。相關研究學者在系統功能學研究過程中,會采用潛勢(potcntia)這個詞來對語言系統進行概述。而且在進行系統功能語言學研究時,擴大了對實際語言使用的研究。這也意味著,當語言在實際使用時,其表達方式是表達者從語言系統的意義潛勢中做出的選擇。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研究人員采用了“所指”來作為研究對象[1]。通過對意義問題的研究,將系統功能語言學研究層次提升到語言與世界的關系問題上。所以,對于系統功能語言學而言,研究時必須得到語言、思維、文化、社會等多方面的支撐。此外,再從語篇來對意義進行研究。實質上意義本身就是一種潛勢,這與系統功能語言學者所提出的概念相符合,而且通過“潛勢”能全方面體現語言所具有的不同形式。從另一層面來分析,語言形式的出現是根據不同語境來表達所持的不同觀點。

二、系統功能語言學研究趨勢

著名語言學家Chomsky在其研究中強調,將語言學的任務確定為研究講話者的語言能力。其在相關研究中提出,語言學研究學者需要針對兒童在一個缺少語料或者相應零碎的氛圍中,通過一定時間來掌握較為復雜的語言結構現象,進行科學、合理的解釋。結構主義語言學家Saussure在其研究中提出,語言本身就帶有社會符號性。因此,人在社會中所有的行為、講話會在一定程度上受社會的限制。其還在研究中提出,語言可以劃分為“語言”(langue)和“言語”(parole)兩個層面。其所理解的語言是社會群體發展的一個共同出現的規律,此規律并不會受個人因素的影響。因此,Saussure認為,在進行語言研究任務時,需要對此規律進行深入的探究。通過對上述兩名語言學者研究成果的分析發現,兩者都對語言能力較為關注,但對于語言運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忽略。所以,在進行系統功能語言研究過程中,相關研究人員較為強調語言的功能,在研究時會將語篇作為其研究的主要對象。從中來分析語言的語態、語氣、情態、主位、述位、信息及物性等內容。通過許多研究成果發現,語言可以在不同的語態、主體、述位的使用過程中表現語言所具有的不同功能。語言學研究人員在經過大量的研究后認為,語言存在的意義是其在使用時必須要在一個具體的使用環境中才能明確其語言的意義。因此,系統功能語言學在開展相關研究時,合理地將語境思想融入研究中,并對語言與語境之間存在的關系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系統功能語言學家普遍認為,語境可以劃分為文化及情景語境。文化語境指的是人們在相應的文化背景下進行的某些行為,而且這些行為會對語篇的語類結構形成影響。情景語境主要是將整個語言交際行為過程中的范圍、基調、方式等因素進行了概括。從這些方面來分析,系統功能語言學較為強調的是語言在實際使用中的功能。

三、系統功能語言學與認知語言學存在相互性

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的提出,由于其缺少了一定的認知理論,因而受到其他語言學者的批評。比如,認知語言學研究人員注意的是認知的決定作用。其研究人員提出,語言的發展是在認知之后才會形成,是語言形成的一個前提條件,而語言則是對認識進行深化的一個窗口。人具備使用各種類型語義結構來表達同一種事物、經驗的能力,人們需要通過語言來對世界變化中的種種內容進行識解[2]。所以,語言在使用時并不只是單純地用來進行交流,還需要識解經驗。識解是認知語言學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學術語言,指的是人具備采用各種方式來理解同一個現實情景的能力。在對同一事物進行分類時,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方式,而同一個人對相同的情景會進行不同的選擇。在整個選擇過程中同樣會以不同語言來進行表述。系統功能語言學對語言系統的研究是其區別于其他語言學的重要標志之一。通過系統功能語言,可以將語義進行詳細描述,同時,可以將識解經驗與語域聯系在一起。

四、系統功能語言學存在的不足

隨著研究人員對系統功能語言學的深入研究,系統功能語言學為研究人員提供了豐富的理論,但與其他研究一樣會存在相應的不足。(1)系統功能語言研究人員指出,間接語言行為并不重要。但在實際交際過程中,語言使用者可以將所要表達的意義從其語言中進行體現。雖然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可以通過對語篇進行分析后,對交際者所表達的意義進行理解,甚至可以分析其在社會中的地位。但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并不能對如何發現和確定間接言語行為的會話含義做出解釋。這也反映出了系統功能語言學缺少客觀衡量的標準,不能對其功能性進行證實。(2)系統功能語言學缺少會話含義層面的研究。其研究人員表示,說話者能夠通過說話來向相關人員進行信息傳遞或者索取信息。一方面是通過相關陳述來給予對方信息,另一方面則是通過提問題的形式來索取信息。在整個過程中,系統功能語言學認為語言形式與語言功能存在一定的復雜關系,而且這種關系并不是一對一關系。雖然其學術研究承認此關系的存在,但在進行研究時并不會關注模棱兩可的會話。(3)系統功能語言學缺乏對于說話者心理機制的研究。針對這種不足,在研究過程中,應該與認知語言學形成有機融合,通過不斷地吸取不同的合理理論來促進自身研究的不斷進步和完善。

參考文獻:

[1]索玉柱.連接推理與世界知識——英漢語篇的詞匯銜接實驗研究[J].外國語,1996(2).

[2]王初明,BillWinsor.從系統功能語法看閱讀[J].現代外語,1996(5).

作者:陳睿 單位:太原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