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時間:2022-02-03 08:14:02

導語:小學語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語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經過革新風暴的洗禮,教學地位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結合時代特性,課堂貫徹“以學生為主”教學思想,教師“精講”、“少講”引導學生“自學”、“有效率的學”。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制定出符合學生心理特征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優質的語文教學服務,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學習;培養

語文教師應當革新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自身的誘導職能,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巧設促學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1興趣入手,開端引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驅動力,能夠激活學生內部的探究因子,激活學生的參與意識,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因此,語文教師應當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課下認真研讀教材,深度挖掘課本中有趣味的教學信息,并將其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巧設引趣情境,為教學內容披上“趣”的外衣,構建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走進趣,學出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

1.1創建引趣情境,激活學生的參與意識: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多媒體等現代教學工具引入校園。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多媒體將圖像、聲音引入課堂當中,多維度教學優質優化了教學環節,增大了課堂信息量,對學生的學習有促進作用。因此,語文教師應當發揮多媒體等教學工具的輔助功能,從視覺、聽覺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感官刺激,巧設引趣情境,激活學生的參與意識。例如,在教學《觸摸春天》這一篇課文的時候,語文教師可以將課前準備的PPT課件在課堂上進行放映:各種色彩繽紛的圖片。巧設引趣情境,成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語文教師順勢進行誘導教學。指著課件中這些色彩艷麗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跟春天有過接觸嗎?大家對春天又有怎樣的感覺呢?課堂變得活躍起來,學生爭先恐后地舉手。語文教師應當抓住這個教學契機。學生1:春天就像一個小畫家,將桃花染成火紅色,將梨花染成雪白色,遠遠望去如仙境一般,置身其中,我能聞到春天的氣味。學生2:春天像是一位慈祥的母親,輕輕叫醒沉睡的河流,用溫情融化冰雪,帶領著河流肆意流淌,我聽到了春天清脆的聲響。學生3:春天好像一個小裁縫,用它那神奇的剪刀將柳葉裁剪得像動漫里的小船,將楊樹葉子修剪得像扇子一樣。……因勢利導,告訴學生們:“春天將生機灑向大地,賜給萬物向上的生命力,色彩繽紛是春天到來的訊息,鳥語花香是春天到來的訊息;微風拂面也是春天到來的訊息。利用幾張色彩豐富的圖片巧設引趣情境,吸引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一堂高效的語文課打下了基礎。

1.2以情引情,激發學生學習激情:小學生天性爛漫,情感豐富。語文教師應當結合學生這一心理特征,在日常教學中,身先士卒,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利用飽滿的教學熱情,以情引情,激發學生的語文情感,激活學生體內的探究因子,讓學生的學習激情點燃整堂語文課。例如,在教學《中華少年》這篇課文的時候,課前用有一首《愛我中華》的背景音樂進行氣氛烘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語文教師首先用飽滿的熱情進行范讀,用鏗鏘的語調,嚴肅的表情,以情引情,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順勢帶領學生一起朗讀,讓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感受到教師與家長的期許,激發學生的歷史使命感,為實現祖國的偉大復興不懈奮斗。

2自主學習空間,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

“教”與“學”是一個雙向的過程,以教師“精講”、“少講”,循循善誘,讓學生“自學”、“有效率的學”。語文教師應當做一名 合格的引路人,積極發揮自身的誘導職能。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引入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發揮其取長避短、相互幫助學習優勢,幫助學生實現共同進步。例如,在教學《靜夜思》這首古詩的時候,在課堂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語文教師可以給每個小組配備一個小組長,做好小組組織工作,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質量。并為每個小組制定學習目標:(1)我能夠準確掌握古詩中的字詞、語句。(2)我能有感情的朗讀古詩。(3)我能從語句當中感受到李白那淡淡的愁緒,體會到那斬不斷的鄉情。另外,為了避免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語文教師應當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去交流,討論。讓學生在自由的空間中,發散思維,啟迪他們的智力,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狹小的教室,給了學生偌大的學習空間,激活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學生開啟了自主學習模式,對學生的學習發展大有裨益。

3情景模擬、提升學生的感悟

小學生天性活潑、喜歡表演。語文教師可以結合學生這一心理特征,在教學中給學生一個發揮個性,施展才華的舞臺。比如可以對教材中的課文或者寓言故事改編成情景劇,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演繹,歡樂的課堂氛圍,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樂中學、學中樂”,這也達到了教學的另一境界“寓教于樂”。例如,在教學《司馬光砸缸》這篇課文的時候,可以將課文進行合理的改編,將課堂變成“劇場”,讓幾位學生上臺表演。學生自由分配角色,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排練。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認真揣摩課文中任務應有的神情、語言、動作等等,學生利用拙劣的演技,認真體會課文所包含的人生哲理,贏得了滿堂喝彩。活躍了課堂氛圍,也吸引了臺下學生的注意力,高效課堂應運而生。引導學生手腦并用,進行情景故事演繹,為學生跟作者搭建了一條溝通的橋梁,提升了學生的感悟能力,自然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效。總之,語文教師應當結合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制定出符合學生心理特征的教學模式,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巧設教學情境。興趣入手,激活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服務,為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夯實的基礎。

作者:范廣政 單位:濟寧市微山縣留莊鎮中心小學

參考文獻:

[1]江潤濃.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學法指導[J].學周刊.2011(34).

[2]王月春.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習方法的探討[J].青年文學家.2011(21).

[3]杜云雷.小學生語文學習方法指導管見[J].學周刊.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