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性貿易壁壘作用機制及對策
時間:2022-12-27 08:29:20
導語:技術性貿易壁壘作用機制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今世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國際貿易摩擦增加,技術性貿易壁壘成為貿易保護的重要手段,對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產生了深遠影響。我國作為第一大貿易國,出口商品屢遭技術壁壘,嚴重阻礙了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本文通過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作用機制進行分析,概括其對我國出口產業的影響,并從政府和企業角度提出我國跨越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可行應對措施。
關鍵詞:技術性貿易壁壘;TBT;作用機制;影響;措施
一、引言
近年來,貿易保護主義興起,技術性貿易壁壘因其隱蔽性好、針對性強等特點被廣泛使用,并被預測為21世紀的最主要貿易壁壘。研究其作用機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對保持我國外貿產業健康穩定發展、進一步開發國際市場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技術性貿易壁壘概述
技術性貿易壁壘(technicalbarrierstotrade,TBT)是以國家法規、技術、標準和認證體系等形式出現,涉及內容廣泛,涵蓋科學技術、安全、衛生、檢疫、產品質量、環保和認證等諸多技術性指標體系。(一)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特點。技術性貿易壁壘作為國家貿易保護的新手段,在形式上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內容上具有復雜性和廣泛性、手段上具有靈活性和隱蔽性。既具有保護本國公民和本國產業的積極性質;又具有歧視性、針對性等落后特點。(二)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形式。技術性貿易壁壘主要包括五種形式:技術性貿易措施;產品檢疫、檢驗制度與措施;包裝和標簽要求;信息技術壁壘;綠色壁壘。技術性貿易措施,是為保護國家安全、保護環境、保護人類和動植物的生命健康等而制定的技術法規等;產品檢疫、檢驗制度與措施,是進口國對入境動植物進行嚴格檢驗的技術措施;包裝和標簽要求,是要求包裝標簽在使用過程中必須遵循相應的的環保標準;信息技術壁壘,是進口國利用其技術壟斷地位和信息資源優勢對出口國產品進行限制;綠色壁壘,是進口國以保護生態環境為由,通過制定嚴格環保標準限制外國產品進口。
三、技術性貿易壁壘作用機制
技術貿易壁壘,一方面具有抑制進口商品數量的作用,即符合條件的商品才能進口;另一方面又能抑制進口商品價格,即增加進口商品的進入成本以提高其銷售價格。(一)靜態分析。1.數量抑制機制:如圖1,設進口國某產品國內需求曲線為D,進口國國內生產該產品的企業對本國市場的供給曲線為S,假定其需求和供給狀況短期內不發生變動。進口國對該產品設置技術性貿易壁壘前,該產品國內市場均衡價格為P0,由需求曲線可知,國內市場需求量為OB;由供給曲線可知,在價格為P0時,國內產品供給量為OA,則差額AB需從國外進口。當進口國對該產品實施技術性貿易壁壘,初期,出口國部分產品因達不到預定技術門檻而不得不退出進口國市場,導致進口國市場總供給減少,商品供不應求,價格上升。設此時該產品價格上升至P1,由需求曲線可知,此時國內需求下降至OE,國內供給上升至OC,需求差額即該產品的進口數量減少為CE。由此模型可得,進口國對某產品實施技術性貿易壁壘,將會對出口國的出口數量產生抑制作用,技術性標準越高,抑制效果越明顯。2.價格抑制機制:當進口國對某產品實施技術性貿易壁壘時,出口該產品的公司為克服壁壘,不得不改進生產技術、提高產品品質,導致生產成本增加,為減少虧損只能提高產品的銷售價格,降低了該產品在進口國市場上的價格優勢和競爭力。銷量下降,單位利潤減少,進而導致出口商總利潤減少,體現了價格抑制效應。如圖2,進口國沒有實施技術性貿易壁壘時,出口國企業生產該產品的單位成本線如AC所示,設置貿易壁壘后,產品的生產成本增加,單位成本線由AC上移至AC+C1。設實施技術性貿易壁壘前,該產品在出口國市場上的價格為P0,出口量為Q1,此時出口商的利潤為圖中的W部分。當單位成本線由AC上移至AC+C1時,在出口量不變的情況下,出口商出口該產品的價格需要上升到P1才能保證企業不虧損,但價格的提高會導致該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降低,為了不提高產品價格,廠商只能通過其他的方式降低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如:擴大生產以產生規模效應。當該產品的生產數量由Q1增加到Q2或以上時,產品的單位成本降低,出口商只要把價格維持在P0即可保證不出現虧損。(二)動態分析。從動態角度考慮,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動態影響是一個無止境的循環過程。出口企業會革新生產技術、提高產品質量以消除技術壁壘的影響,技術的進步與創新必然導致產品對技術壁壘的跨越,進而導致新的技術壁壘的出現,新一輪規制開始。因此,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動態作用機制是一個無止境的循環過程。
四、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出口貿易的經濟影響
(一)積極影響。企業為生產符合出口技術標準的產品,會樹立環保意識、不斷進行技術創新,走節能、降耗、綠色的環保發展道路。清潔生產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我國生態環境的保護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的產品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安全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保護作用。企業為達到進口國較高的技術標準,會以積極的態度進行產品的研發工作,促進生產技術變革,進而帶動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行業的轉型升級。(二)消極影響。因國家間的技術水平差異,發達國家制定的大量技術性法規,對我國出口企業設置了極高的準入門檻,出口企業為克服技術性貿易壁壘障礙所進行的技術革新和設備投入等,提高了出口產品的成本,增加了我國外貿商品走向國際的準入障礙,削弱了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實質是具有強隱蔽性的歧視性貿易保護措施,發達國家所制定的高技術標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保護本國公民健康、保護本國環境、保護本國產業發展的合理原因,但歧視性針對性的原則阻礙了產品的公平競爭,加劇了各國的貿易保護趨勢,易引起貿易摩擦和爭端。
五、我國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可行措施
據統計,我國加入WTO后所遭遇的貿易壁壘中,85%以上為技術性貿易壁壘,在此形勢下,我國政府和行業協會應采取措施,完善立法、公開信息、加強國際合作,協助企業應對不公正的技術性貿易壁壘;企業應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技術變革、轉變銷售方式,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一)政府角度。1.貫徹“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積極推進FTA建設。貫徹“一帶一路”的經濟發展戰略,加強與沿線國家的合作,統一技術標準、消除技術性貿易壁壘,進一步推進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減少因技術貿易壁壘導致的經濟損失。指出,把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成為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應加快我國國內自由貿易區建設,同時加強CAFTA等國際自由貿易區建設,以推進我國產品出口。2.推進出口商品多樣化,增強貿易互補性。據要素稟賦理論,國際分工和貿易應根據“兩優相權取其重,兩劣相衡取其輕”的原則進行,我國應出口優勢產品,推動出口商品多樣化和專業化,增強國際貿易的互補性,減少進口國因保護本國優勢產業而設置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可能性。3.建立TBT信息網絡,完善預警機制。因技術貿易的復雜性和變化性,單個企業難以全面掌握各國技術標準,政府應推進建設TBT數據庫,利用信息技術,將各國技術標準最新動向收錄至技術標準網等公眾平臺,供企業參考,以調整其生產和銷售方案。學習歐盟食品安全預警機制、巴西衛生突發事件快速反饋預警應變系統等的先進經驗,建立技術標準預警系統,在提供信息的同時做到實時監管、實時預警,以降低技術性貿易壁壘對企業的影響。4.完善技術標準體系,與國際標準接軌。我國科學技術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技術標準體系不完善,應學習國際標準,并對其內容進行分析研究和實證檢驗,結合我國實際情況,轉化為適合國情的標準,進行審批,減少因技術標準脫節給企業帶來的損失。5.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發展“綠色”產業。受國際分工影響,我國多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且此領域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較多,優化產業結構是我國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關鍵。政府應加大科研投入,促進行業自我調整,在保障工業產業發展的同時兼顧其他產業的發展,促進各地區因地制宜、特色多樣發展,引領投資方向,鼓勵新能源等綠色產業發展。(二)行業協會角度。1.明確自身職能,加強樞紐作用。行業協會是連接企業與政府的中介,是傳播行業前沿信息的媒介。因此,行業協會應明確自身職能,整合單個企業所掌握的信息資源,做好國家政策宣傳、TBT信息的收集處理等工作,提高全行業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能力。2.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力爭協調各類爭端。談判協商是國際貿易爭端的重要解決方式,行業協會應積極參與國際交流活動,獲取行業最新動態,積極參與技術規則制定,與其他國家行業協會保持友好聯系,在貿易爭端發生時,協助企業以談判協商方式解決沖突,避免矛盾擴大化,降低企業及國家損失。3.宣傳WTO規則,提倡“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理念。WTO關于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文件有《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TBT協定)》和《實施衛生與動植物衛生措施協定(SPS協定)》,行業協會應協助政府,幫助企業熟知協定內容,在面對不公正技術性貿易壁壘時運用WTO原則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綠色消費觀念深入人心,行業協會應宣傳“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的發展理念,提倡企業注重產品質量、實現清潔生產,減少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威脅。(三)企業角度1.引進先進技術,加強質量管理。技術貿易壁壘的根源是國家間的技術差異,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技術差異巨大且存在擴大趨勢。企業可通過技術轉移、技術引進等方式,縮小技術差距,技術引進和科技創新并舉,實現生產技術外溢效應和后發優勢效應的協同作用,實現技術方面的比較劣勢向比較優勢的轉變,克服技術性貿易壁壘。質量是產品的生命所在,我國企業應放棄低價貼牌生產戰略,堅持名牌戰略,立足于創品牌,走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深化改革,提高質量監管水平,提高企業的品牌效應。2.樹立環保觀念,實現綠色清潔生產。技術性貿易壁壘中的綠色壁壘為我國出口企業制定了嚴格的環境保護標準,企業應轉變“先污染后治理”的觀念,樹立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并舉的新觀念,實現能源、生產過程和產品的清潔生產,創立綠色營銷渠道并以此作為企業“走出去”的新支點。3.促進銷售方式多樣化,推進對外直接投資。面對日益復雜的技術性貿易壁壘,企業可轉換思路,通過設立子公司、合資、兼并、FDI等手段進行跨國經營,將產品的設計和生產直接安排在國外市場,繞開技術性貿易壁壘,實現企業整體利益最大化。4.推進國際認證,與國際標準接軌。國際標準化組織制定的ISO9000和ISO140000標準,是各國普遍接受的質量管理體系。企業應加強標準化工作,與國際標準接軌,爭取ISO9000認證,以取得國際市場的“通行證”,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應將環境作為生產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爭取ISO140000認證,使產品沖破綠色貿易壁壘的束縛,擴大企業的銷售范圍。
參考文獻
[1]孟德淳.我國對外貿易中的技術性壁壘影響及規避[J].北方經貿,2018(06):17-18.
[2]沈敏奇,張炳達.貿易壁壘對全球經濟影響的研究——貿易壁壘下一般均衡與演化博弈分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8(03):143-146.
[3]王煥曦,孫炳娜.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形成機制與應對策略[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10(01):57-62.
[4]蔡茂森,朱少杰.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抑制效應與我國出口行業的對策[J].國際貿易問題,2003(05):32-35.
[5]董皓.我國出口貿易中技術性貿易壁壘在機制上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上海標準化,2003(02):33-36.
作者:任景欣 單位:安徽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
- 上一篇:企業內部控制與成本費用控制分析
- 下一篇:出口企業貿易壁壘風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