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水利工程對農業發展的意義
時間:2022-06-04 03:46:54
導語:生態水利工程對農業發展的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引言
眾所周知,農業的發展離不開水資源的供應,如果水資源匱乏,那么農業發展將無從談起。從這個角度來看,發展水利工程對于農業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它是農業發展的命脈,同時也是其得以持續發展的物質保障[1]。盡管現代我國的農業發展小有成就,但是其基礎薄弱、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還有待提升。我國農業的生產與發展受到來自經濟全球化以及市場兩方面因素的制約,其發展壓力與日俱增。因此,加強生態水利工程建設對于推動農業發展意義重大。
2生態水利工程簡介
顧名思義,生態水利工程將“生態”放在到了重要的位置,以保護或者改善自然生態為主要目標,或者是能夠在客觀上獲得顯著生態效益。生態水利工程注重施工過程中的環境友好性,避免這一過程中對于環境的嚴重破壞,在以生態需水規律的基礎上展開運行管理過程。作為現代水利的標志,生態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如下兩方面內涵:第一,生態水利工程的開發必須遵循科學的生態服務目標。在生態水利工程的設計之初,就應該始終注意對生態系統健康過程的維持,將其當做設計過程的約束條件,確保設計出來的水利工程可以迎合生態水文過程的要求。第二,生態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必須注重對地址的選取、布局規劃以及經濟性和環境友好性。極力避免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對環境成本的較大浪費,推動經濟與生態達到一種共贏的局面。
3生態水利工程對于農業發展的意義
3.1有利于改變我國的農業發展的現狀
從世界范圍來看,我國屬于發展中的農業大國,而要想發展農業,就離不開灌溉的重要作用。在我國求偶,灌溉面積僅占到了耕地總面積的二分之一,但是卻在全國糧食產能中占到了四分之三,水資源短缺以及分布不均勻已經成為制約我國農業發展的關鍵因素。這種現象在我國北方更為明顯,其占有全國耕地面積的五分之三,但是水資源僅占到了19%。而且我國未來的糧食生產中心將會逐漸向北方轉移,這就使得水資源供應和糧食生產之前的矛盾激化。盡管近年來對于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有所加強,并得到了政府部門的重視,但是現代農田水利建設并不健全,灌溉以及排水等技術都有待提升[2]。同時當前的水利設施也無法幫助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影響,大大降低了我國農業的現代化進程,而且不利于農業的長遠發展。從這一角度來看,生態水利工程的建設已經成為改善我國農業現狀的迫切需求。
3.2有利于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升
歷經多年的建設與發展,盡管我國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仍然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存在較大的差距。此外,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提升,人們對于農產品提出了更高層次的需求。要想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提升農業綜合生產力可謂是關鍵因素,而且也有利于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這也是現代和以后很長一段時間我國農業發展的中心任務。我們必須對提升農業綜合生產力提高重視,我們必須堅持長時間的努力來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通過國內外的實踐可以看出,要想提升農業綜合生產力,加強生態水利工程建設可謂是一項基礎工作,同時也是一項重要的手段。通過科學完善的生態水利工程建設,目前的農田水利條件才有可能得到改善,才能夠擺脫以往農村“靠天吃飯”的窘狀,增加農田產出率,達到旱澇保收的目標,推動農業綜合生產力的提升。
3.3減少對水資源以及土地資源的破壞
作為一項人工設計的工程,水利工程的建設與實施本身就是對大自然水資源的干擾。與傳統的水利工程不同,生態水利工程強調盡可能降低對水資源自然循環的破壞。注意到農田生態系統屬于半自然半人工的生態系統。因此在生態水利工程的設計中,主要是以流域為尺度空間而展開,水流的總方向應該和流域的自然水向相同。應該綜合分析原有地表徑流的產匯和地下水徑流的補給排泄等過程,所以,在生態水利工程的建設中,必須盡可能降低對耕地資源的破壞。目前,開展生態水利工程主要以對原有水利工程的改造為主,全面發揮出其對于生態環境的改善功能。
3.4有利于穩定農產品價格
我們知道,市場物價的基礎便在于農產品的收購價格,要想穩定市場物價,首先就應該注重農產品價格的穩定。而要想確保農產品價格穩定,就必須保障農業生產的穩定性,這就需要對農業生產提高重視,不斷改善農產品的產量與質量,此時,加強生態水利工程建設的重要性便凸現出來。為此,我們必須充分抓住農閑時間,集中人力物力,通過生態水利工程的建設與實施,健全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提升農田的抗災能力,最終促進農業收成的上升,消除由于農產品供應不足而導致的價格頻繁變動,提升農產品價格的穩定性[3]。
3.5有利于加強新農村建設
在歷經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兒女始終在和自然災害作斗爭,尤其是與水旱災害的斗爭一直存在。歷史上由自然災害所引發的動亂不勝枚舉。通過人們與自然災害的抗爭我們可以看出,要想改善人們生活、維持國家穩定,就必須真正降低自然災害對農業發展的影響。
我國的耕地面積于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減少,但是灌溉面積卻一直處于上升水平。受到國家相關政策的引導,我國的農田灌溉水平得以有效提升,真正解決了人們的溫飽問題。實踐表明,唯有通過生態水利工程的建設與實施,我國農業的持續增收才有了保障,我國的農業生產條件才有可能改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才能夠有強大的保障。
作者:馬富強 彭爾瑞 龍曉敏 王晨 單位:云南農業大學
參考文獻:
[1]楊麗榮.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在水利建設中的運用[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2(11):198-199.
[2]唐建.試論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在水利建設中的運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08):128-128.
[3]何偉.解析生態水利工程設計亟待解決的問題和應對措施[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20):1360.
- 上一篇:淺談陽泉市農業發展
- 下一篇:農機推廣對農業發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