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農業與美麗鄉村建設路徑
時間:2022-06-13 04:14:37
導語:生態農業與美麗鄉村建設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建設新農村,打造生態農村和美麗鄉村是我國農村未來發展的重要目標。基于此,分析了我國農業農村發展中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為生態農業與美麗鄉村的建設提出了建設,為廣大新農村建設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生態農業;美麗鄉村建設
2012年,黨的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該會議將生態文明建設充分融入到我國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的方方面面,如建設美麗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其中,建設美麗鄉村是推動美麗中國建設的重點,也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難點。目前,農村發展的首要目標還是發展經濟,滿足農民自身的生存,對于生態平衡和環境保護并不重視,甚至不惜以生態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導致經濟發展滯后和生態被破壞。
1我國農業農村發展中的生態環境問題
1.1農村工業企業的污染。隨著城鎮對環境保護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很多工業企業開始向農村轉移,因此農村工業企業的污染問題十分突出。2014年,全國廢水排放總量為700億t,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高達200億t。由于我國區域發展不平衡,在我國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由于當地政府的經濟實力強,非常重視環保工作,對環保的投資較多,所以治理的整體效果較好。在廣大農村地區,由于經濟比較落后,污水處理工作基本處于停滯階段,工業污水難以凈化,使得農村的環境逐漸惡化[1]。1.2農村農業發展的污染。農藥和化肥的大量使用,導致農村環保效益很差,對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因此我國是世界上農業污染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相關數據表明,我國2013年的化肥使用量約為6000萬t,農藥的使用量高達200萬t,平均每公頃耕地的化肥使用量高達250kg。在某些經濟作物種植密集的地區,單位耕地面積的化肥使用量更高,遠遠超出土地的承受范圍。由于長期大量使用農藥和化肥,我國耕地土質下降、環境惡化,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2]。1.3農村生活的污染。由于農村很多人的環保意識不強,農村生活污水隨意排放現象嚴重,生活垃圾到處堆放或傾倒的情況比較多,很多地區出現了“垃圾圍村”現象。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的廢水排放總量為700億t,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高達500億t,遠超工業污水的排放量。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或生活垃圾直接排入自然環境中,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同時,隨著城市環保要求的日漸提高,一些地區為了達到環保要求的同時降低環保成本,直接將未經任何處理的生活垃圾傾倒在農村,加劇了農村生態環境的惡化。
2生態農業和美麗鄉村建設的策略
第一,開展生態農業和美麗鄉村建設工作,要使環保理念深入人心,引導廣大農民采用科學、健康、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形成農村生態文化體系。第二,開展生態農業和美麗鄉村建設,還要清潔生產,從農業環境污染的源頭進行治理,改善當前農村的生態環境,促進生態農業和美麗鄉村的建設。農業監管部門要加強對農產品市場的監管,減少農業生產對化肥、農藥的依賴,鼓勵使用有機肥。將人工防治和生態防治相結合,避免在農業生產中使用甲胺磷、水胺硫磷等劇毒或高殘留農藥,積極推廣環保效益高的生物防治及微生物防治方法。第三,轉變農業的生產方式,促進生態農業的發展,節約農業資源,充分利用農業生產生活中的各種廢棄物,將生態農業的發展與美麗鄉村建設充分結合,降低農業發展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第四,關注農村的經濟發展,解決發展中產生的問題,結合農村的區域特點,引領現代農業的發展。例如在一些山區修建果園或茶園,山下發展農、林、畜牧業,優化農業的產業結構,發揮旅游資源優勢,將生態農業與旅游資源相結合,推動農業的生產方式改革。
3結束語
生態農業和美麗鄉村建設是一個周期很長的系統化工程,它與廣大農民的利益息息相關,有利于改善農村的居住環境和農村的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的收入,提高農民的經濟水平,讓農民充分享受我國經濟發展的成果,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
參考文獻:
[1]宋旭超.休閑農業與“美麗鄉村”建設協同發展問題研究[J].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8,9(4):91-94.
[2]鄭向群,陳明.我國美麗鄉村建設的理論框架與模式設計[J].農業資源與環境學報,2015,32(2):106-115.
作者:唐洪濤 單位:撫順縣委黨校
- 上一篇:高校思想政治生態環境影響與對策
- 下一篇:生態文明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建設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