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加工貿易的模式研究
時間:2022-06-28 10:52:04
導語:農產品加工貿易的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通過分析喀什地區發展農產品加工貿易優劣勢以及地方經濟發展的程度及趨勢將從近期和遠期兩個層面可采取的模式進行探討。近期可采用的主要模式類型有:農產品加工制成品展銷會模式、依托中國參與的中亞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的模式。遠期可采用的主要模式類型有:出口加工區模式。通過在中亞南亞國家、喀什地區召開雙邊農產品展銷會,來達到展示產品、拓展渠道、促進銷售、傳播品牌的目的。截至2012年,在新疆喀什一共舉辦了八屆中國新疆喀什•中亞南亞商品交易會。在第八屆喀交會上呈現出區外項目多、大項目多、合同項目多、工業類項目比重增大、投資領域更加廣泛、知名企業多的鮮明特點,涉及金屬冶煉、建筑建材、節能環保、電力、家電組裝、家具生產、汽車組裝、機械鑄造、物流、紡織、星級酒店建設、進出口貿易、農副產品深加工等領域。這種通過政府搭建平臺來開展農業經貿合作的方式,在擴大農產品的影響力、開拓雙邊市場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上海合作組織。上海合作組織成員間的經貿合作,為新疆喀什與中亞五國的展開農產品加工貿易創造了有利的環境和條件。而且基于新疆喀什的特殊經濟開發區的重要地位及與接壤或毗鄰國家的經濟互補性,喀什市就可以作為上合組織區域合作的戰略平臺,設立上合組織國家間投資貿易便利化談判機構,承擔上合組織官方框架下交通、能源、金融合作項目的洽談,吸引外向型企業落戶喀什,使其建設加工和貿易基地大有可為,并將獲得與周邊國家的合作共贏。(2)“中亞區域經濟合作機制”(CAREC)模式。該機制由亞洲開發銀行牽頭,涉及能源、交通、貿易便利化和貿易政策等多個領域,設有部長級會議、高官會議以及各個行業委員會。在促進中亞合作方面,亞洲開發銀行除了做一些協調和安排工作以外,還提供一些貸款和技術援助。該項目2006年在新疆烏魯木齊舉行第五次部長級會議,發表了《烏魯木齊宣言》。在2007年第六次部長會議上,8個成員國通過了一項耗資180億美元的交通與貿易便利化戰略計劃,計劃打造一條現代“絲綢之路”。目前在建的交通走廊包括中吉烏公路和塔烏公路等。2008年第七次部長會議發表了《部長聯合聲明》承認2008年亞行在交通、能源、貿易領域所取得的成績,簽署《貿易政策戰略行動計劃》、《地區能源合作戰略》、《交通與貿易便利化戰略行動計劃》等文件,并肯定私營部門積極參與地區經濟合作的重要性。目前,新疆正努力探索利用中亞區域經濟合作機制,推進雙邊或區域貿易自由化進程。大力發展轉口貿易、加工貿易和服務貿易。進一步加大對周邊國家市場的開拓力度,重點開發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市場??κ驳貐^現已成為經濟特殊開發區,有著差別化優惠政策,加之農業是其主導產業之一,具有產業政策雙重優勢。加快發展加工貿易———高附加值的貿易方式是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增加農民收入、擴大就業、實現喀什跨越式發展的必經之路。雖然喀什經濟基礎較為薄弱,但其擁有良好的區位、市場、政策優勢和外部發展機遇,所以,在未來可以依托農產品出口基地、優化資源配置在特區建成出口加工區。一是堅持統籌兼顧、科學發展的原則。以建設喀什特殊經濟開發區為契機,把規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先導,兼顧城市與農村,經濟與社會,發展與環境,整體與局部等方面,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使喀什市的發展符合特殊經濟開發區建設需要,步入科學的發展軌道,為實現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奠定基礎。二是循序漸進、互惠互利原則。由于接壤或毗鄰的國家較多,國際環境復雜,這就意味著在喀什經濟特區構建農產品出口加工區不會一帆風順,必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此外,喀什地區構建農產品出口加工區的動力不足,主要是因為外向型生產企業較少,農產品基地建設尚不完善,都處于正在發展階段,那么就必須落實相關的優惠政策已達到真正的激勵作用。三是堅持先行先試、創新發展的原則。回首深圳特區改革30年取得的輝煌成就給我們的最大啟示就是敢闖敢為。著重在“特”字上下工夫,摒棄傳統思維模式,創新發展理念,先行先試,探索一條符合喀什特殊經濟開發區實際的創新發展之路。借鑒國內外出口加工區成功的經驗,喀什出口加工區的建設將分為3個階段逐步建立。第一階段(2010-2015年為準備階段)主要為打基礎階段。利用鄰近中亞的區位優勢和特區的優惠政策,通過吸引“三來一補”企業發展加工業,積累建設基金、引進國外技術和管理經驗,為提高深、精加工水平奠定基礎。這一階段可以在勞動用工制度、工資制度、基建制度等方面大膽進行經濟體制改革試驗。大力引進專業人才,可將部分對口援建資金確立成固定比例用于建立專項人才培養基金,提高外來人才建設的積極性。完善出口加工基地的基礎建設,引進農產品檢測設備,健全服務設施,盡快解決因就地檢測難而造成的成本增加的問題。第二階段(2016-2018年為推進階段)目標是要建立起以加工業為主的外向型經濟格局,全面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喀什要在前一時期的發展基礎上要從初步改革轉向深入改革,充分利用東部部分產業向中西部轉移的機遇,結合自身的資源稟賦,適時地承接東部加工業,延長農產品加工業的產業鏈。此外,喀什市還只是縣級市,受自治區、地區的多層領導和多頭管理,難以實現高效集中的管理機制。所以,在這一階段的改革就應該嘗試從管理機制和產業轉型升級入手。第三階段(2019-2022年為實現階段)要繼續充分發揮先試先行的優勢,全面建設和完善各種要素市場。爭取到2022年,喀什作為特殊經濟開發區的潛力能夠發揮出來,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出口加工區。這一階段的主要目標:構建適合喀什特殊經濟開發區農副產品深加工出口區,在此基礎上建立長遠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重點發展商貿物流、紡織、旅游、民族特色產品加工等產業,以產業聚集發展為基礎,以產城融合發展為主要模式,發揮出口加工區的輻射效應。未來的喀什出口加工區將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由海關監管的特殊區域。我國向周邊國家開放的四個國家一類口岸和一個二類口岸聯檢部門辦公機構均設在喀什市,實行“喀什海關報關,口岸海關驗放”的一站式查驗程序和一體化通關模式,進出口貨物查驗業務全部集中在喀什辦理,通關便利快捷,利用已有的通關模式可大大提高通關效率。落戶在區內的外向型企業不僅有權享有海關提供通關便利,還有權享有出口加工區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特有的稅收等優惠政策。在區內完善市政基礎設施,海關、商檢、運輸、存儲、銀行等機構一應俱全,簡化一切進出口手續流程。
結論與對策建議
喀什特殊經濟開發區的農產品加工貿易的發展雖然受到人才、技術、企業規模、出口加工基地基礎設施和管理體制機制等制約,但喀什特殊經濟開發區獨特的區位優勢、農業資源優勢、政策優勢以及市場優勢為其發展農產品加工貿易提供了條件。而且已有8年歷史的中國新疆喀什•中亞南亞商品交易會取得一定的成效,促進了喀什與中亞、南亞地區的交流,提高了喀什特色農產品的知名度,帶動農產品進出口并吸引了國內外加工企業的入駐,同時適逢東部地區產業向中西部轉移的歷史時期,國家出臺了許多鼓勵發展加工貿易的政策,使得該地區發展農產品加工貿易有了政策上的保障。綜合考慮到各種因素,認為喀什特殊經濟開發區發展農產品加工貿易不會長期受到發展基礎薄弱的影響,發展潛力巨大,會在未來10年左右產生質的飛躍,并形成農產品加工貿易的基本運行模式。依托喀什特殊經濟開發區建設,積極引進外向型經濟企業在喀什落戶,實現就地加工,就近出口,引導現有貿易型企業向出口加工型企業轉化,加快面向中亞、南亞市場進出口商品中轉集散地建設,加快建設面向中亞的進出口農產品加工基地建設。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發展面向國內外市場的加工業,不斷調整農產品貿易經營主體的結構,帶動中小企業成長,并結合地區產業結構特點,積累經驗技術,高起點承接東部產業向喀什的轉移,延長農副產品加工產業鏈。人才隊伍建設應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是大力引進人才,一方面是積極培養人才??稍O立人才專項基金,固定一部分比例用于引入外貿人才、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剩余比例用于獎勵當地優秀人才。與此同時,地區大中專院校及勞動就業管理部門要開設外語中長期培訓班和國家貿易實務培訓班,解決人才緊缺的難題??κ驳貐^要在認真落實原有優惠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出臺和實施更為優惠的傾斜政策,真正建立起激勵基地發展的長效機制。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配套扶持資金、農業生產技術培訓等方面優先向出口基地傾斜。根據喀什主導農產品出口結構布局、國際市場需求,分門別類指導基地建設及其產品的生產、加工、包裝、運輸等。并依托農產品出口企業,采取“企業+基地+農戶”形式建設,按市場化方式運作,推動出口加工基地建設。在穩定吉爾吉斯斯坦原有市場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對其他市場的開拓力度。鼓勵企業走出去開展境外投資合作,認真總結歷年舉辦展會的經驗,提高辦會質量和展會效益。在展會期間,可通過對與會國家的企業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充分調研周邊國家市場需求及合作意向,吸引更多國家與喀什進行加工貿易往來,進一步拓寬市場。3樹立出口加工區在喀什加工貿易中的戰略地位,認識和研究國際貿易變化發展的規律和趨勢、研究國際資本流動和產業轉移的規律,制定招商引資的新方略。建立一套靈活而完整的招商協調機制。根據開發區的實際情況,推薦和引導大型龍頭企業投資出口加工區,堅持高新技術、高附加值為主導的原則,以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為方向,嚴格把關企業入區的標準。借鑒烏魯木齊出口加工區發展的經驗,用更先進的理念、更科學的管理、更高效的機制、更優質的服務來構建喀什出口加工區。
本文作者:付國婧布媧鶼·阿布拉工作單位:新疆農業大學
- 上一篇:墾區農產品安全控制體系研究
- 下一篇:農產品主體行為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