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病蟲害防治技術探究

時間:2022-06-30 02:25:04

導語:農產品病蟲害防治技術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產品病蟲害防治技術探究

綜合運用各項農業技術措施,有目的地創造有利于作物生長發育的環境條件,使作物生長健壯,增強抵抗能力,同時造成對病蟲不利的環境條件,達到控制病蟲危害的目的。耕翻土壤,減少地下害蟲。耕翻土壤可把地下害蟲翻到地表,經霜凍日曬禽鳥啄食壓低蟲口密度,有的地下害蟲深埋土中,不能羽化出土,有的地下害蟲還可以直接被殺死。改革耕作制度,輪作倒茬,間套復種。輪作倒茬是指在同一塊菜地上,于一定年限內,按照一定順序,輪換種植幾種作物的做法。輪作可以均衡土壤中的養分,減輕病蟲害,改良土壤結構;有利于提高產品的產量與質量,控制農業病蟲害的發生。如禾谷類作物與大豆輪作,既可抑制大豆食心蟲的發生,又可抑制禾谷類作物絲黑穗病的發生。棉花套種小麥,利于瓢蟲草蛉等的繁殖,可以減輕棉蚜的危害。改進播種工作。做好播種工作,能夠從源頭上控制病蟲害源,降低病蟲害發生幾率。如播種前精選種子苗木,剔除有病蟲的種子苗木。適當調整播期,如春天低溫高濕,玉米播種過早易爛種且易得黑穗病,應適期晚播。合理密植。種植密度對農業植物的生長具有重要的影響,合理的種植密度能夠充分利用光溫資源,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如種植過密,通風透光不良,田間濕度大,為病蟲害提供了適宜的滋生條件。且種植密度過大,導致作物組織柔嫩,易遭病蟲的危害。合理的肥水管理。過量地施用氮肥,會使植株抗病性降低,病害加重,增施磷鉀肥可提高植株抗性。灌水次數與灌水量對田間濕度與溫度有較大影響,許多病害在高濕條件下更易發生。如棚菜生產,為降低棚室濕度,要實行滴灌,膜下灌溉,不能大水漫灌,另外能噴粉就不噴霧,以減輕棚菜病害。又如水稻灌水應淺、濕、干相結合,出穗前落水曬田,可降低田間濕度,增強根系活力,控制水稻穗頸瘟的發生。保持田間清潔衛生。田間清潔衛生,能夠清除病蟲害源,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田間清潔衛生包括清除雜草與撿凈病株殘體等。因為雜草和病株殘體是許多病蟲的越冬場所,雜草還是許多害蟲的初侵染寄主。如2012年黏蟲呈暴發態勢,據統計,遼寧省農作物受黏蟲危害面積超過15萬hm2,絕收近26000hm2,黑山縣絕收2000hm2,發生密度和分布范圍20年來罕見。草荒的玉米田發生嚴重,特別是打過苗后除草劑的玉米田發生更嚴重。這與黏蟲的產卵習性有關,黏蟲喜歡在枯草葉的尖部產卵。

物理機械防治法指利用各種物理因素和機械設備來防治病蟲害。汰選法。汰選法指采用風選、水選、過篩等方法,剔除帶有病蟲的種子。誘殺法。誘殺法指利用害蟲的趨性,設計誘殺害蟲的方法。如燈光誘殺、性誘劑誘殺、藍黃板誘殺、食餌誘殺、銀膜避蚜等。熱處理法。熱處理法是在不損傷種子的前提下,利用一定的熱力殺死種子內外病蟲的方法。如日光曬種、溫湯浸種等。阻隔法。阻隔法即根據病蟲的侵染和擴散行為,設置各種物理障礙,阻止病蟲的危害或擴散。如圖1植物病蟲害綜合防治方法孟慶平無公害農產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探討43樹干涂白,果實套袋等。捕殺法。捕殺法指利用人工或各種器械捕捉或直接消滅害蟲的方法。生物防治法指利用某些生物或生物的代謝產物來控制病蟲草的發生和危害,具有經濟安全、控制作用持久、一般情況下害蟲對天敵不會產生抗藥性的優點。以蟲治蟲。以蟲治蟲即利用有益的昆蟲來防治有害的昆蟲。捕食性昆蟲的利用。實踐中可以利用捕食性昆蟲控制病蟲害。如利用瓢蟲、草蛉、螞蟻、食蚜蠅等控制害蟲的發生。寄生性昆蟲的利用。可以利用寄生性昆蟲防治部分蟲害。如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等。以菌治蟲。以菌治蟲即利用害蟲的致病微生物和微生物的代謝產物來防治害蟲。利用細菌治蟲。利用害蟲的致病細菌來感染害蟲,使害蟲生病而死亡。死亡的蟲體變軟變色很臭。如用蘇云金桿菌顆粒劑防治玉米螟。利用真菌治蟲。利用害蟲的致病真菌來感染害蟲,使害蟲生病而死亡。死亡的蟲體僵硬,呈白色或綠色或黃色等不同顏色,沒有惡臭。如用白僵菌封剁防治玉米螟。利用病毒治蟲。利用害蟲的致病病毒來感染害蟲,使害蟲生病而死亡。死亡的蟲體變軟,體內組織液化,沒有臭味。能感染昆蟲的病毒很多,目前我國發現的昆蟲病毒近百種,但應用在生產上的很少,原因是病毒不能離開寄主昆蟲來人工培養繁殖,限制了許多昆蟲病毒的推廣應用。以菌治病。部分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具有殺滅病菌的效果。以菌治病是指利用有益微生物的代謝產物防治病害。如用春雷霉素防治水稻稻瘟病,井岡霉素防治水稻紋枯病。利用昆蟲激素防治害蟲。利用昆蟲激素防治害蟲是目前廣泛應用的一種防治害蟲的方法。如用玉米螟性激素誘殺雄蛾防治玉米螟。以其他有益生物治蟲。以其他有益生物治蟲在生產中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如捕食性蜘蛛、捕食性螨類、益鳥、蛙類的利用等。化學防治法指用化學藥劑防治病蟲雜草。化學防治法優點是高效、迅速;缺點是大量殺傷天敵,污染農作物及環境,易引起病蟲草的抗藥性和農藥中毒等。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提倡使用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機械防治(生態防治),盡量避免使用化學防治,但是在目前的生產水平下無法做到這一點,化學防治仍是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中病蟲害防治的必要措施。為了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需要有選擇地使用農藥,不能只顧防效不顧農藥的毒性。

提倡使用微生物源殺蟲、殺菌劑,如白僵菌、綠僵菌、蘇云金桿菌、阿維菌素、淡紫擬青霉、寧南霉素、井岡霉素、春雷霉素等;植物源殺蟲、殺菌劑,如吡蟲啉、印欄素、苦參堿等;礦物源殺蟲、殺菌劑,如硫酸銅、波爾多液(保護劑由生石灰、硫酸銅、水配制而成)、石硫合劑(保護劑由生石灰、硫磺、水配制而成)等(表1);昆蟲生長調節劑,如滅幼脲、噻嗪酮、氟蟲脲等。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敵百蟲、辛硫磷、馬拉硫磷、三氯殺螨醇、多菌靈、百菌清(保護劑)、代森錳鋅(保護劑)、托布津、異稻瘟凈、甲基硫菌靈、福美雙、阿特拉津等。有限制地使用中毒性農藥,如敵敵畏、樂果、毒死稗、馬氰、阿維•唑、三唑磷、辛•唑、殺蟲雙、代森銨、滅掃利、敵殺死(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稻瘟凈等。禁止使用高毒農藥,如甲胺磷、甲拌磷(3911)、對硫磷(1605)、氧化樂果、呋喃丹等。

本文作者:孟慶平工作單位:遼寧省黑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