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物流配送基地研究

時間:2022-06-30 02:29:46

導語:農產品物流配送基地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產品物流配送基地研究

蕪湖農產品物流配送擬選基地的比較分析

根據調研和相關政府部門的指導建議,擬選蕪湖市近郊的荊山、方村地區(qū)(以下稱為荊方)、蕪湖縣的橫崗地區(qū)(以下稱為橫崗)、南陵縣的城西南郊開發(fā)區(qū)(以下稱為南陵)作為蕪湖農產品物流配送基地的候選地址。根據農產品物流配送基地選址的影響因素,結合蕪湖農產品物流配送擬選三地的實際情況,對照遴選指標,綜合比較見表1和表2。結合擬選基地的實際情況,通過綜合比較認為,荊方、橫崗、南陵三地作為農產品物流配送基地各有優(yōu)、劣勢,有的是共有優(yōu)勢或劣勢,如自然環(huán)境影響因素的氣候條件;有的指標既是優(yōu)勢也可能構成劣勢,如荊方水系發(fā)達有利于水運但同時又在水文條件方面有防汛的要求等。荊方地區(qū)。主要優(yōu)勢:(1)能夠快速地與城市路網對接,且有水運交通優(yōu)勢;(2)離市區(qū)徑向距離較近,交通條件和基礎設施也容易得到改善。主要不足:(1)發(fā)展定位為宜居宜業(yè)的生態(tài)城,在此建設農產品物流基地與城市格局、居民生活之間有“適應性”沖突,對城市交通和基礎設施壓力較大;(2)屬于蕪湖市城市功能拓展區(qū),土地要素成本較高;(3)地形狹長,發(fā)展空間也受限。橫崗地區(qū)。主要優(yōu)勢:(1)蕪湖市對接長三角地區(qū)以及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yè)轉移示范區(qū)“644”干線公路網布局的重要區(qū)域,進入鐵路貨運站點也較為方便;(2)待開發(fā)地區(qū),且離市區(qū)距離適中,土地成本較低;(3)規(guī)劃中的物流用地,且周邊沒有集中的工商業(yè)集聚地和生活居住區(qū),不存在環(huán)境適應性問題;(4)地形平整開闊,發(fā)展空間大。主要不足:目前的基礎設施建設較為滯后。南陵開發(fā)區(qū)。主要優(yōu)勢在于其是工業(yè)建成區(qū),基礎設施條件較好;主要不足在于工業(yè)集聚地與農產品物流園區(qū)的適應性問題,存在著立體化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壓力。總之,橫崗在政策環(huán)境、區(qū)位優(yōu)勢、經營環(huán)境、交通條件和發(fā)展空間等方面具有優(yōu)勢,荊方和南陵略顯不足。

蕪湖農產品物流配送基地選址的實證分析

由于蕪湖農產品物流配送基地擬選地點有荊方、橫崗、南陵三地,且需綜合考慮眾多影響因素,導致選址問題的復雜性。(一)基于重心法實證分析蕪湖農產品物流基地的選址重心法是一種靜態(tài)的方法,選址決策因素是運輸成本,選址目標是使運輸總成本最小。因此,確定供給點與需求點的坐標及節(jié)點之間的運輸量是重心法的核心(翟慶等,2008)。利用重心法,從農產品產量和需求點、供給點的地理位置入手,根據總運輸成本最少的目標,排除劣質選址地點,從而得出較優(yōu)的候選地址方案。(1)構造參照坐標。根據荊方(31.203°N,119.214°E)、橫崗(31.147°N,118.564°E)、南陵(30.922°N,118.334°E)三地的經緯度,繪制在象限圖。假定荊方為原點O(0,0),橫崗(設為點A),南陵(設為點B),結合各地所在的地理位置,根據映射的關系,再根據電子地圖測試相應點之間的距離,通過位置換算,大致賦予三地相應的地理坐標值(見圖1)。(2)重心法遴選。利用重心法原理,首先根據O、A、B三點在坐標系中的縱、橫坐標值,通過重心法公式(x0=∑xiwi∑wi,y0=∑yiwi∑wi),計算出新的位置坐標(設為N點),即N(x0,y0)。公式中x0和y0就是待定配送基地的坐標值;x1和y1表示擬選地O、A、B的坐標值;W1用擬選地所在的市(縣)的農產品平均年產量計算。為統(tǒng)一計算口徑和簡化,這里農產品產量僅指糧食、油料、棉花、蔬菜、肉類和水產品的產量。根據蕪湖市、蕪湖縣、南陵縣“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農產品年產量計算得出三地的農產品產量分別為311.69、31.95、61.15萬噸。由此得出N點的坐標值為(-0.142,-0.429),即為配送基地的選址地點,然后再利用距離計算公式L=(x0-xi)2+(y0-yi)2,計算新坐標點N與O、A、B各點之間的距離,就是NO、NA、NB的距離,計算結果如下:AgriculturalEconomicsandManagement2013年第2期總第18期圖1蕪湖農產品物流配送擬選基地分布坐標A(1.19,0.84)O(0,0)B(-1.56,-3.28)x0=∑xiwi∑wi=y0=∑yiwi∑wi得出新坐標點N到點O與點A的距離較近,與點B的距離較遠,即新坐標點與荊方、橫崗較近,與南陵較遠。由此,并結合前述的定性分析,決策:荊方和橫崗為配送基地的候選地點,淘汰南陵。(二)基于層次分析法實證分析蕪湖農產品物流基地的選址層次分析法(AHP,AnalyticHierarchyProcess)對特別難于完全定量進行分析的復雜問題較為有效,是一種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系統(tǒng)分析方法。在運用AHP方法進行決策時分為四個步驟:建立遞階層次結構模型;構造判斷矩陣并進行一致性檢驗;由判斷矩陣計算被比較要素對于該準則的相對權重,計算各層要素對系統(tǒng)目的(總目標)的合成(總)權重;對各備選方案排序,確定出最優(yōu)方案(徐賢浩,2008)。(1)建立遞階層次結構模型(見圖2)。建立層次分析結構模型是層次分析法中重要的一步。層次分析結構分為三層,即目的層(最高層)、準則層(中間層)、方案層(最低層)。目的層中只有一個要素,是根據最終需要解決的問題或期望實現的理想結果建立的,也就是最優(yōu)的選址方案;根據上述對蕪湖農產品配送基地選址主要影響因素的分析,并考慮各因素的重要性、影響力和有限程度,建立準則層。準則層作為評價配送基地地址方案優(yōu)劣的準則,選擇的指標包括自然因素、交通條件、經營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等;最低層表示為實現目標可供選擇的各種方案和措施,是評價對象的具體化,這里方案層即為候選地點。(2)構造兩兩比較判斷矩陣。判斷矩陣是對目的層而言,準則層與之相關的各要素之間的相對重要程度。相對重要程度是根據判斷矩陣標度(見表3)來定義的。通過對準則層4個影響因素的兩兩對比,確定其對目標的影響程度,通過對比,得到O至C層的成對比較判斷矩陣(見表4)。表4中;;。依次計算各自的權重,并對目標的影響程度進行大小排序。(4)選址決策。對于表10中的P層總排序,由于C層至P層間的4個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指標均為0,故P層總排序的隨機一致性比率C.R.=0,這表明層次總排序結果具有較滿意的一致性。接受上述的層次分析結果,P1(橫崗)是最優(yōu)的配送基地設置地點。

結論和建議

2011年8月22日,經國務院批準,安徽省正式宣布拆分巢湖地級市,將無為縣劃歸蕪湖市,從而實現了蕪湖的跨江戰(zhàn)略(榮兆梓,2011)。立足蕪湖地區(qū)的農產品生產,重點面向長三角地區(qū),輻射中部地區(qū),建立蕪湖農產品物流配送基地無疑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具體到擬選的荊方、橫崗和南陵三地,在自然條件方面有許多境況相似,但在現有交通基礎、未來規(guī)劃、經營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通過對照農產品物流配送基地影響因素的指標,綜合比較而言,橫崗更具優(yōu)勢。同時,為進一步證明定性分析的結果,采用實證分析法進一步分析。在實證分析中首先運用重心法,從荊方、橫崗、南陵三地區(qū)進行篩選,淘汰掉候選地南陵,得到荊方和橫崗兩個較佳候選地址。在此基礎上,運用層次分析法對荊方和橫崗兩個地區(qū)進行多因素的考慮,得出:橫崗是蕪湖農產品物流配送基地的最佳設置地點。橫崗作為農產品物流基地既具有一定的基礎和優(yōu)勢,也符合蕪湖“東擴”和“跨江”的戰(zhàn)略;而荊方地區(qū)是蕪湖的近郊,也是規(guī)劃中品質生活區(qū),這個地區(qū)將來更適合朝“宜居宜游宜休閑”方向發(fā)展。實證分析結果與指標分析結果不謀而合。因此,建議把“橫崗”作為蕪湖農產品的物流配送基地。由于運用重心法選取備選方案只考慮可選地點的相對位置和農產品產量,而忽略分析各可選地點的其他重要因素,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再者,層次分析法中對準則層的選擇和各影響因素的評價均具有一定程度的主觀性。因此下一步的研究還應慎重綜合考慮其他潛在因素的影響,方可確定橫崗地區(qū)是否作為蕪湖農產品物流配送基地的最終選擇。

本文作者:吳波工作單位:安徽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