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綠色校園建設對策思考

時間:2022-07-23 09:04:30

導語:生態文明綠色校園建設對策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態文明綠色校園建設對策思考

一、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從人類歷史發展的角度,對人與自然的關系、文明興衰與民族命運、環境質量與人民福祉作闡述,他的表述通俗而深刻,將如何處理人類生產與自然環境的關系的認識論發展到了新高度,建設綠色校園已成為建設生態文明的一個重要方向。體現了對生態問題的歷史責任感和整體發展觀。生態文明的本質含義是自然生態有其自身存在的發展規律,而人類試圖去改變這種發展規律,并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把自然生態介入可操控的范圍之內,從而形成一種文明形態。然而,我們始終要遵守自然規律、學會尊重自然,并維護自然,使人與自然、人與人以及人與社會間的和諧關系達到共識。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首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二、生態文明與綠色校園的關系

生態文明是一切文明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事關當代人和子孫后代的生存和發展。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是建設生態文明的前沿陣地,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擔負著生態文明倡導、示范和推廣等職能,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綠色校園建設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部分,理應洋溢著人與自然和諧的綠色氛圍,應該浸透著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理念;在綠色校園的建設中,既要追求綠化的需要,也要滿足人的需要;既要著眼于當前的需要,也要統籌長遠的發展。綠色校園建設就是一種綠色行為,要注重大學生環保素養的培養以及環保意識的增強,引導學生養成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行為習慣,形成富有特色的綠的校園文化,幫助學生在干凈、整潔的校園環境中陶冶情操、親近自然,并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綠化環保活動。通過開展系列活動,讓廣大師生以實際行動積極投身生態文明建設。對學校來說,創建綠色校園是推進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的開始。新華社曾以《大學低碳大有可為》為題,報道關于學校綠色校園建設的講話,其中提到建設節約型、可持續發展綠色校園是全球環境和資源問題對大學發展提出的必然要求,高校在國家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中肩負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低碳”不僅僅是口號,更代表著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以教育先行,學校理當沖在最前線,建設綠色校園是對生態文明建設的一種表率。

三、用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創綠色校園的對策思考

學校環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環境意識和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基石,同時也是學生素質教育與培養的必要條件,因此,綠色校園的建設對于弘揚生態文明顯得越發的重要。學校可以說是文明的發源地、擴散地,起著加速催化作用,學校承載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責任,所以,讓生態文明意識進入到每個學生的心靈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責任。要倡導綠色文化,踐行綠色行為,綠色校園文化是以“綠色”為核心的校園文化體系,要通過一系列、全方位的措施,將“綠色”理念貫穿于學校的辦學、管理、育人等各項工作中。(一)加強思政教育,弘揚綠色校園理念。讓綠色校園理念能更深入地影響學生,實行分類、分級、分步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更新育人理念,培養學生建設綠色校園的生態理念。培養學生尊重自然、愛護自然的環保意識,強化學生全球意識和“地球家園意識”,肩負起保護環境的光榮使命,爭做生態文明的踐行者。通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強學生對于生態環境的道德意識,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生態道德是人類道德的重要部分,人類有責任和義務保護自然環境、維護生態平衡。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管理,主要在于引導,因此,需要教師認真分析每個學生的思想狀況,讓學生形成共同認識,從而引起學生的共鳴。把愛護環境、珍惜資源作為養成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堅持“校園林木生態化,師生活動環保化、環保行為經常化”,讓保護環境、建設美麗校園成為全體師生員工的共識。(二)開展主題活動,推進綠色校園。建設科學研究表明,在自然環境優越的地區成長的學生學習成績和心理身體健康狀況要遠遠優于在自然環境惡劣的地區成長的學生。因此,建設生態文明,推進綠色校園建設迫在眉睫。我們要抓住每一次建設綠色校園的機會,加強對校園美化的建設。可以“綠色校園,自然校園”為主題,開展花卉種植和征集公益文化園藝標語的活動,種花行動不僅可以美化校園。每逢植樹節、世界環境日、地球日、無煙日,通過主題班團會、主題活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校報、周講評等形式,不斷深化主題教育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綠色環境的美好,在行動中感受美麗校園的愉悅。(三)傳承文明風尚,倡導綠色現代生活。綠色生活是當代大學生文明素養的重要體現,培養學生環保意識,倡導學生綠色生活,為創建優美的校園環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創建綠色校園不僅要完善校園硬件設施,更要倡導綠色的生活方式,進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更健康地成長。綠色生活是一種新文明、新風尚的生活,是一種現代的生活方式。建設綠色校園應以下幾方面入手:1.節約資源,減少污染。倡導學生使用充分而無污染或者少污染的資源,注意節約用水、節約用電。2.綠色消費,環保選購。倡導學生選購節能環保的產品,如果每個消費者都能有意識地選擇有利于環境的消費品,那么這些信息就將匯集成一個信號,引導生產者和銷售者正確地走向可持續發展之路。3.重復使用,多次利用。以紙張為例,學校是用紙大戶,所以節省紙張刻不容緩。既充分利用資源,又為綠色校園的建設奠定了基礎。(四)科學合理規劃,實現可持續發展。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制定和實施綠色生態校園規劃方案。綠色校園規劃要實行高標準、嚴要求,注重喬灌草相結合、地面綠化、墻體綠化與屋頂綠化相結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結合,使校園環境更加優美。此外,還應注重在校園甬道、廣場設立名人名言;設立環保標語牌和宣傳警示牌,弘揚綠色校園文化。從校園綠化角度看,對整個校園進行具體劃分,注重每個部分的功能性,既相對獨立又密不可分,而它們之間的“橋梁”便是自然的花草樹木,一個個小綠帶串聯整個樓宇。從日照的處理角度來看,充分利用環保、清潔、安全的天然光源,從而體現建設節約型綠色校園的理念。從場地的充分利用角度看,要保證整體規劃、合理利用,并達到可持續發展的需求。

四、結論

綜上所述,創建綠色校園、提高廣大師生的生態文明觀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保障教師開心工作、學生快樂學習的有力舉措。因此,以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為指導創建綠色校園,共建美麗校園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李文川.大學低碳:大有可為[N].新華社,2012-11-3.

[2]李偉.大學生生態文明觀培育與提升路徑[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1):51+53.

[3]鄧燕紅.樹立生態文明觀,師生共建低碳校園[J].廣州環境科學,2017(2):29-31.

作者:陳杰 單位:遼寧省遼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