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聯應該主導福利企業的資格認定和管理

時間:2022-05-30 05:23:00

導語:殘聯應該主導福利企業的資格認定和管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殘聯應該主導福利企業的資格認定和管理

社會福利企業,它以集中安排殘疾人就業為主要任務,是一項帶有社會福利性質的經濟實體,也是作為黨和政府對殘疾人的一種具體體現,在享受國家給予的稅收減免的同時,對解決殘疾人的就業問題確實起了不小的作用。但是在每年的由民政局牽頭的社會福利企業年檢年審工作以及平時的工作當中,我們總能發現一些不是十分和諧的音符,這些音符在新形式、新體制下表現得尤為突出,它們對維護殘疾人的正當、合法權益以及社會的發展都起著十分嚴重的瓶頸作用。

武安市的福利企業起步于?年,截止現在,大小共有60余家,每年國家為其減免稅務共6000多萬元,這就意味著不管規模大小,平均每一個福利企業每年就免稅這一項就100萬元,而在現實中究竟一個福利企業安排了多少比例的殘疾人,而這100萬元真正用在殘疾人身上的又有多少呢,從每年福利企業殘疾職工不斷上訪和大批殘疾職工閑置在家來看,說明真正為殘疾人之所想,為殘疾人之所急的福利企業已是鳳毛麟角了。這對作為殘疾人事業具有代表、服務、管理職能的各級殘聯組織只能管理殘疾人分散就業,在福利企業認定和管理中充當著次要的地位,而和殘疾人利益扯不上關系的民政部門卻擔任直接管理部門的現狀是不公平的,對廣大殘疾人來說更是極大的不公平。

當前,我們在強調抓經濟建設的同時,也不能放松精神文明的建設;在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巨大物質成果的同時,也不能否認某些落后東西的存在,恰恰正是因為這些落后的,負面的東西的存在,便成為我們發展經濟的絆腳石。福利企業也不例外,我們承認它在解決殘疾人就業問題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具體到每個福利企業主,由于他們思想不到位,素質上不去,出現了一些諸如“虛假運作”、“比例不足”等等,為殘疾人就業服務為假,以騙取國家高額的返還稅額為真;表面上安排殘疾職工達到了國家要求的35%以上,而實際生產中卻為了追求高額利潤,由正常人代替殘疾人,以致比例根本達不到國家所規定的要求。造成上述情況發生的主要原因在代表殘疾人利益,替殘疾人說話的殘聯不具備對其的管理職能,而福利企業的直接管理部門卻睜一眼、閉一只眼、充耳不聞、視而不見,一心只維護福利企業主和企業的利益,把本來就很困難的殘疾人的利益擱置一旁,致使殘疾人雪上加霜,造成殘疾人上訪、群訪、甚至越級上訪的情況就順理成章了。

福利企業的虛假運作不單單體現在“掛羊頭、賣狗肉”這一種形式上,它是多形式的,譬如殘疾職工的“隱形失業”、“被動失業”、“周期失業”等。所謂隱形失業就指的是有一技之長,或者有一定勞動能力的殘疾人不能被安排在適合自己的崗位上,不能各盡其能地發揮自己的優點、長處,或者不能體現自己的價值,這是對殘疾職工的一種鄙視。被動失業就是企業以殘疾職工干活慢、少或企業效益不好為由,壓低其工資標準,不給殘疾職工辦理養老、醫療、失業、生育和工傷等社會保險,致使殘疾職工不甚忍受而被迫離開企業,這是對殘疾職工的一種歧視。周期失業是企業一開始承諾殘疾職工工資如何、福利如何,而等到中期殘疾職工真正為企業創造效益后,卻以種種理由把殘疾人打發回家,每年象征性地發些福利,到后期發展到上級主管單位來檢查一次,把安排在家的殘疾職工找來冒充在崗,蒙混檢查,然后再發些福利,接著打發其回家,周而復始,惡性循環,這是對殘疾職工的一種蔑視。這些有違殘疾人利益的種種,導致了福利企業改變了它原有的為殘疾人服務性質,破壞了黨和政府在殘疾人心中的光輝形象。試問,福利企業倒底是在為殘疾人謀利益,還是在侵害殘疾人的合法權益。這種現象的發生絕不是偶然性的,它是必然的,它是落后的、不合理的舊體制造成的。假如由代表殘疾人利益的殘聯對其實行管理,擁有其認定資格和年審權利,這種不合理的現象還會發生嗎?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實現殘疾人“安置一人、解放一家、穩定一片”的社會安定局面,才能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有力保障。

上個世紀80年代以前,我國還沒有專門的、完整統一的殘疾人組織,各地的“盲聾啞協會”設在民政部門,福利企業歸口民政部門管理是無可非議的。但自1988年以來,全國鄉以上的行政區都相繼成立了殘疾人聯合會,專門從事殘疾人工作,發展殘疾人事業,人事、財務、管理等關系也隨著從民政部門脫離出來,形成了完整的、獨立的殘疾人工作組織體系。既然殘聯是專門從事殘疾人工作的組織,那么參與管理以安排殘疾人為主的福利企業主是理所應當的。再者,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福利企業的模式已經社會化。以前,福利企業都是由政府舉辦,政府管理,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形成和發展,這種由政府單一舉辦福利企業模式已被打破,代之以社會各界,包括私營企業、外資企業等各種經濟組織都可以創辦福利企業,這不僅體現了社會的文明進步,也意味著以往由政府單一管理的模式已與之不相適應。因此,福利企業的主管、認定和年審的資格必須由受政府委托,專門負責殘疾人工作,具有群團性質的殘疾人聯合會擁有,不應旁落他人。這也符合社會發展和推動福利企業合理前進的必然要求。

以往的歷史經驗和失敗教訓告訴我們,不能再把這種失敗的,落后的舊體制再延續下去了,它的合理與否直接關系到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秩序的穩定。同志說過,“殘疾人事業是崇高的事業,是我們社會主義事業的一部分。殘疾人是弱勢群體,要讓殘疾人‘平等、參與、共享’我們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取得的偉大成就”。所以要改變目前福利企業混亂的現狀,徹底地解決這些問題,最根本的解決辦法就是盡快地將社會福利企業的管理職能移交到各級殘聯手中,并盡快地制定出適合新形式下的殘疾人就業的管理辦法,這對于給殘疾人提供一個公平參與社會競爭的平臺和福利企業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都將起著積極的作用。

首先,殘聯主導福利企業的資格認定和管理是社會主義社會人道主義精神的具體體現。自有人類,就有殘疾人。殘疾,是人類發展進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種社會代價。我們國家現在有六千多萬殘疾人,涉及全國近五分之一的家庭。關系到這么多人的重要社會問題,必須要解決好,不能回避。我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多年優秀傳統的禮儀之邦,人道主義處處可見,那么所謂人道主義就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個首先規范。人權保障,是國家的責任,也我們每個殘疾人工作者的歷史使命。對殘疾人這個社會脆弱群體給予幫助,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福利企業應當在殘聯的管理和指引下,在為國家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也要成為黨和國家關心殘疾人、支持殘疾人的一項重要民心工程,它不僅要解決好殘疾人就業方面的工作,而且還要帶領廣大殘疾人共同致富,處理好被動與主動的關系,努力成為體現出我國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的一桿新旗幟。

其次,殘聯主導福利企業的資格認定和管理是滿足廣大殘疾人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現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樣,殘聯在現階段的主要任務也是要滿足廣大殘疾人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就是殘聯具有對福利企業的資格認定權和主管權,也只有這樣,在廣大殘疾職工為社會創造出物質財富的同時,才能好好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只有殘聯具有對福利企業的資格認定權和主管權,才能更好利用福利企業的管理經費,為廣大殘疾人服務,在殘疾人康復、扶貧、維權、文體、宣傳、就業、用品用具等方面制定出合理的發展規劃,實現“取之與殘疾人,用之于殘疾人”,“取之于福利企業,用之于福利事業”實實在在為廣大殘疾人謀利益、謀幸福,讓在同一藍天下的廣大殘疾人深刻感受到黨和國家對他們的關懷。

再其次,殘聯主導福利企業的資格認定和管理是保持福利企業基本特性的重要舉措。殘疾人占企業生產人員35%以上,是福利企業的基本特性。鑒定福利企業是否具備和保持了這個基本特性,除了稅務部門外,殘聯更是責無旁貸,甚至可以講占主導地位,原因就是殘聯可以在對福利企業的資格認定和年檢中做好以下幾個重要事項:首先是招工關。殘聯是國家指定核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的惟一機構。只有經過縣經上以醫療衛生部門的嚴格檢測,出具權威性的殘疾證明,殘聯才能發放相應的“殘疾人證”。因此,福利企業招收的殘疾職工是符合國家規定的殘疾標準,只有殘聯是最有發言權的。其次是比例關。殘聯根據福利企業上報的職工情況年報表,將殘疾職工和“殘疾人證”逐一核對,鑒定真偽后,計算出健全職工和殘疾職工的確切比例,為稅務部門核發福利企業合格證書和確定對該福利企業實行減免稅費的等級提供可靠依據。最后是保持關。殘聯通過參與每年的年度檢查,可以對福利企業進行不間斷的監管,以免出現個別福利企業在通過資格認定后又減少殘疾職工的現象發生,始終保持殘疾人就業的穩定性和福利企業的基本特性。

最后,殘聯主導福利企業的資格認定和管理是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和減少殘疾人上訪的迫切需要。福利企業重在福利,它是殘疾人的福利,也應該成為殘疾人的福地。殘疾人由于本身生理上的缺陷,在生產競爭中明顯處于劣勢,福利企業在按勞取酬這一點上應該明顯地趨向于殘疾職工。在具體操作當中和在工種的分配上,應該對殘疾職工有一個明顯的傾斜。目前,有些福利企業不但做不到對殘疾人政策上的傾斜,而且還存在侵害殘疾職工權益的現象。他們在安排工種和崗位等方面無視殘疾職工的實際情況,甚至安排臟活、重活和危險崗位。還有的福利企業鉆國家政策的空子,表面上招收了一定比例的殘疾人,實際上不安排殘疾人上崗,只給些少的可憐的生活費。而自己卻從國家對福利企業的優惠政策中大撈好處。到最后殘疾人的生活狀況根本沒有改善,勞動的權利也得到有效的保障,被迫找上政府,想出上訪這條出路,也是再所難免的。為消除這種不良現象,切實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的安定局面,迫切需要殘聯應廣大殘疾人的強烈要求,直接參加對這項工作的監管,包括主導福利企業資格認定和年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