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專業校企聯合畢業設計研究

時間:2022-05-31 08:56:51

導語:土木工程專業校企聯合畢業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土木工程專業校企聯合畢業設計研究

摘要: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是土木工程專業非常重要的教學實踐環節。本科生校企聯合畢業設計可以緊密結合實際工程,培養學生在項目環境下學習、溝通、工作等多方面的能力,鍛煉學生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以后的崗位競爭力。本文結合幾年來指導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聯合畢業設計的經歷,探討過程管理和指導的體會和經驗。

關鍵詞:土木工程;本科生;校企聯合畢業設計

1.引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創立高校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以全面實施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工程[1]。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是國內同類專業中教學和研究實力最強的學院之一。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早在2010年就已開展了和境外高校的聯合畢業設計,建筑工程系就曾與美國大學、香港大學等聯合進行過創新和探索[2]。這幾年同濟土木學院在校企聯合畢業設計(下面簡稱校企聯合畢設)方面加快了腳步,和很多實力雄厚的設計研究院(包括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科學研究院等)及施工單位(包括上海建工集團下的一~八公司、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寶鋼建筑系統集成有限公司等)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這些企業提供給土木學院建筑工程系的聯合畢業設計(或論文)題目這兩年每年多達50多個,反映了企業的需求和對同濟學生的歡迎程度。來自生產第一線的導師熟悉工程,明白企業技術所需,而校內導師理論基礎好,對題目的方向、難度和深度把握有較好的掌控能力,兩者有機結合相得益彰,既可以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又讓學生體會到學以致用的好處,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3]。

2.選題程序

一般12月初系里接收到校企聯合畢業設計題目,接下來系里把題目發給所有的老師根據自身興趣和熟悉程度選擇;將確定了校內導師的題目和老師自報的題目一起發到畢設系統里,供學生選擇(按照題目數量:學生數量=1.2:1的比例),系統按照志愿順序和績點高低自動分配;落選的題目和學生再在系統里隨機匹配。圖1是今年建筑工程系收到的部分聯合畢設題目和校內導師的選題情況,可以看出題目都是來源于實際工程,校內老師選題也很踴躍.

3.聯合畢設的過程管理和指導

待校內指導老師、學生和題目匹配工作完成,已是期末了,畢業設計動員大會在下學期開學第一周進行。盡管大部分校企聯合畢設課題要求主要在企業完成,但是過程管理還是依賴于校內指導教師。筆者結合這幾年指導的經歷,探討過程中的管理、指導經驗。

(1)在充分溝通基礎上完成任務書。大多數同學對于有工程背景的題目興趣是有的,但是校企聯合畢設論文居多,有的同學以為就是抄抄施工方案,整理分析些實測數據,所以有的還趁此機會在外面實習。如果沒有花足夠的時間,寫出來的論文深度是不夠的,所以需要指導教師的引導,校內指導老師要在和校外導師充分溝通的基礎上完成任務書,明確具體的設計和論文內容,然后學生根據任務書在2周內完成開題報告。

(2)熟悉工程,補充新知識。書本上學過的理論知識是不夠的,工程實踐中有新技術新工藝出現。比如本人這兩年指導的題目都是比較深大的基坑工程,其施工順序和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施工方案的優化都會用到書本上沒有學過的“時空效應理論”,還有順筑法和逆筑法的合理應用。

(3)學習軟件,鍛煉計算能力。同濟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在4年里學過的計算軟件很有限,比如建工系學生只學過PKPM,地下系學生學過Ansys,而且學的時候也只根據命令流操作的。但是現在建工系的校外聯合畢設題,如本人2017年指導的課題“阿里巴巴西溪園區深基坑工程設計優化及施工方案模擬”和2018年指導的“深基坑群變形規律的統計和比較研究”都是需要用Plaxis或Midas建模計算的,所以學生有個學軟件的過程,起碼要學會用二維建模。有的學生很主動,年前確定好題目和導師后,就和指導教師聯系,開始學習軟件。我2017年指導的學生學會了Midas軟件,后來去設計院工作,設計院里很少有人會用這個軟件,學生感到很自豪。

(4)要有鉆研的精神,多問為什么。比如答辯時有答辯老師問學生為啥選用灌注樁,學生回答是老師選好的,說明學生自己缺少鉆研、批判的精神。比如用有限元軟件Maidas建模計算基坑工程,本構關系選擇摩爾-庫倫還是修正摩爾-庫倫,讓學生自己去找答案,到設計院向老設計師討教;還有關于土性參數的取值對計算結果有很大影響,在計算中需要調整,這些都需要去摸索。

(5)最后的成績和過程中的努力是分不開的,我2017年春季指導的一個學生大學前三年半的績點只有3.5(滿分5.0),屬于中等水平,在本人和老師共同努力下,拿到了優的成績。他的感受是在論文過程中要認真刻苦勤奮,多動腦筋,多問些為什么,所以答辯時老師問的一些很細的問題,他都答出來了。說明功夫在平時。功夫不負有心人,后來企業主動要他去工作。

4.總結和思考

(1)校內、校外指導教師要加強溝通聯系,及時掌握學生的過程情況。(2)另外有的學生在畢設期間在外面實習,還希望畢設題目簡單點,這個需要制止。(3)有些需要用軟件計算的課題可以安排學生寒假期間先學起來。

參考文獻:

[1]楊希文,趙陽.“校企聯合”在建筑學專業人才培養與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科教文匯,2017年9月(中),398:37-39

[2]沈佳君,黃宏偉土木工程聯合畢業設計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1):119-122

[3]周建民,朱軍.工科學生校企聯合指導畢業設計模式的探索[J]高教學刊,2015,19:195-196

作者:席永慧 胡曉依 徐蓉 單位: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建筑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