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系統規劃設計思考
時間:2022-02-14 09:59:42
導語:交通系統規劃設計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主要是通過分析城市不同功能的模塊的內在屬性,探究城市交通系統如何在適應城市文化生態系統的情況下,通過合理的規劃設計,實現自身功能的最大化,其次詳細的闡述了為何要將城市的文化生態系統融合于如今城市快速發展建設中融合,最后針對城市不同功能模塊提出了相應有效的交通規劃設計思路。
關鍵詞:城市交通;生態系統;規劃設計;思路
1我國城市交通與文化生態系統現狀
1.1城市文化生態系統的內涵
探究城市文化生態系統之前,我們需要了解文化生態這一詞的詞義,指的是人類與自然、社會環境之間的一種內在的相互作用關系,而加上城市則是特指在城市這一區域環境內,人們日常的生活環境,以及隨著歷史沉積下來的區域文化、生態環境等。
1.2城市交通系統與文化生態系統的相互關系
城市交通系統作為城市這一區域人們最為重要的出行途徑,如何建立規劃設計出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系統是當前需要積極探究的課題。隨著人們的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人們不再只是追求單純的衣食住行,還更加關注城市的自然生態環境和文化歷史的積淀。對于如今高速發展的城市化建設所帶來的城市文化生態問題,人們越發敏感和關注,這主要是因為不合理的城市交通系統會很大程度上消弱城市不同區域模塊本該有的魅力。另外,城市交通系統自身的功能特性,以及當前日益增長的交通需求,都使得其對于城市的塑造力不斷增強,如果不能及時在設計之前規劃好文化生態系統的相互關系,就會使兩者產生激烈的矛盾和沖突。
1.3我國現存的實際問題
當前,我國的城鎮化進程處于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在實際的城市建設中,不可避免的出現歷史文化保護的問題。以西安古城為例,作為諸多朝代的古都,其在修建地鐵軌道交通系統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遇到古城、古墻、古墓這些文化遺產,使得城市建設與文物保護發生激烈的沖突。另外古城本有居民的拆遷也是一大難題,拆遷成本巨大往往使得政府財力難以為繼,而有受制于容積率,建設高度的影響,使得拆遷的高成本與項目的低收益成為歷史文化名城改造中的突出矛盾。類似的情況在北京、南京等歷史文化名城也不絕于耳,問題相當嚴峻。
2城市不同功能模塊的內在屬性分析
以往對于城市交通系統的建設主要是基于交通的需求而規劃設計的,忽略了交通系統對城市文化生態系統的影響,缺乏對城市生態環境和城市特色的應有的保護措施。下文通過分析城市不同功能模塊的內在屬性,分析城市交通系統與文化生態系統的相互作用關系,提出基于文化生態學的城市交通系統規劃設計思路。城市模塊的屬性主要可以劃分為兩類:自然生態屬性和文化社會屬性。以下主要通過分析兩種城市模塊的內在屬性,分析探究其在城市交通系統與文化生態系統的關系融合的重要作用。其一是自然生態屬性,不同的城市區域具有不同的地形地貌或自然景觀,以長沙湘江兩岸的地物特點為例,正是由于獨立于城市其他區域的自然生態屬性,使得不同城市模塊的風格魅力不盡相同。而城市交通系統對于城市不同模塊的塑造力較強,這就要求在實際的交通規劃設計過程中,需要基于不影響城市相應模塊的生態調節功能,減少對模塊自然環境的破壞,另外還應該因地制宜,容許適當合理的改變地形地貌。城市交通系統規劃應有效的規避交通系統在自然生態屬性上突兀與城市模塊之中,盡量使兩者有效的相互融合。其二是文化社會屬性,城市的文化社會屬性主要主要是源于城市不同區域人們不斷傳承所積淀下來的城市特色和個性符號。而城市交通系統的建設往往會對城市模塊的文化社會屬性城市極大的影響,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肯定會對城市不同模塊的肌理造成影響,另一方面城市模塊的文化社會屬性也影響著交通系統的設計。現今功能主義的城市建設理念使得原有的豐富歷史文化積淀逐漸被破壞,這就要求我們在關注城市化進程發展的同時必須注重文化的保護,優化資源配置,使得交通系統的設計最優化。
3交通建設對城市文化生態系統的影響
城市發展建設的任意模塊都具有自然生態屬性和文化社會屬性,其中也包含城市的交通系統。這就要求在交通系統規劃設計過程中,在滿足交通量需求的同時,通過對不同模塊的內在屬性的有效融合,從而實現對傳統文化和城市地物地貌的保護。在實際的交通系統設計過程中,需要融合老城區特有的模塊特點,減少交通系統以及其配套的基礎設施對于其與文化以及生態的損害,建立文化生態的城市交通系統。以上海世博公園交通系統的建設為例,它不止作為上海世博園區核心公共空間,另外其還是上海中心城區及沿黃浦江的一塊結構型公園綠地?;谄湫枰休d超高密度人流,使得我們在交通系統規劃設計需要充分考慮到文化氛圍的特點,以及自然生態對其的要求,從而優化交通系統的能力。
4城市文化生態下的交通規劃設計思路
為了實現交通系統的規劃與城市的文化生態相互融合,這就需要我們在規劃設計過程中,需要全方位的分析不同城市模塊的功能、地物地貌、文化基礎沉淀等等,以合理的設置土地利用模式。除此之外,交通系統的總體風格特色城市不同模塊的文化生態風格特征相適宜,針對這些要求提出了以下交通系統規劃設計思路:(1)以居住功能為主的城市模塊,基于已有的生態環境,建立適宜于地物地貌的交通系統。對于規模大的居住模塊需要建立有效的公共交通系統,使得其合理的連接于公共交通干線之中,滿足人們的綠色出行。(2)對于古城遺跡以及老城區的區域交通系統規劃,應該不改變已有的道路網絡,不大拆大建,避免歷史的傳統文化氛圍被現代建筑所覆蓋,只需建立相應的綠色交通系統,滿足正常的通行即可。(3)對于商業金融功能為主的城市模塊,建立的交通系統盡量以步行方式為主,并建立便捷的軌道交通系統,滿足該區域對于效率的需求。(4)對于綠地和公共休閑空間為主的城市模塊應高度重視綠道建設,以及休閑健身設施為主,另外該區域內的交通系統建設,應該主要以步行和自行車通行為主。
5結語
隨著城市建設者們越來越關注城市的文化生態系統對于交通系統的作用,必將會使我國城市化的發展更加科學合理。本文通過對城市交通系統與文化生態系統的相互關系的研究,會為今后城市交通系統的規劃設計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童果.基于生態適應性的開縣北部新區城市設計策略研究[D].重慶大學,2013,06.
[2]王一名.基于緊湊城市理念的重慶中心步行區現狀調查及設計策略研究[D].重慶大學,2013,05.
[3]張衛麗.基于低碳交通戰略的重慶主城區城市空間生態化拓展研究[D].重慶大學,2013,06.
[4]方可,簡•雅各布斯.關于城市多樣性的思想及其對舊城改造的啟示[J].國際城市規劃,2009,S1.
[5](美)康妮•小澤,著;寇永霞,朱力,譯.生態城市前沿—美國波特蘭成長的挑戰和經驗[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01.
[6](美)理查德•瑞吉斯特,著;王如松,于占杰,譯.生態城市——重建于自然平衡的城市[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05.
作者:曾廣華 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公路管理局會昌分局
- 上一篇:非遺保護與旅游文化小鎮規劃設計研究
- 下一篇:王陽明的道德教育及對高校德育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