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景觀設計在現代城市中的應用
時間:2022-02-03 10:50:20
導語:生態景觀設計在現代城市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生態理念逐漸深化了人們的審美價值觀。現代化時代的到來,城市建筑進程加快,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城市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無法維持穩定。因此人和自然的和諧發展成為生態景觀設計的起源,生態景觀應為人類生存環境而改善設計。基于此,就現代化城市中的生態景觀設計現狀進行研究,并對生態景觀設計在現代城市中的應用提出具體建議。
[關鍵詞]生態景觀設計;現代化城市;運用
隨著生態理念的深入,人們逐漸改變了對自然環境的觀點,景觀設計師的職責就是協調人與自然的發展關系。生態景觀設計就是自然環境中的一部分,現代化城市的發展鑄造了一個脆弱的人工生態系統,環境惡化充斥在城市景觀設計中。因此,本文對生態景觀設計在現代城市中的運用進行研究,提出可供借鑒的實踐操作方法,優化生態景觀設計。
1現代城市景觀設計存在的問題
當今,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的人口越來越多,交通越來越擁擠,城市資源短缺,人們的生活質量明顯下降。就城市的環境的現狀來看,很多地區的城市環境嚴重制約了城市的發展。而城市景觀設計是城市生態環境的縮影,目前很多地區的城市景觀設計不能滿足生態發展的基本要求。
1.1城市景觀設計思想與生態環境背離
在城市景觀設計中,人們往往認為城市綠化就是生態景觀設計,這是大多數人對城市景觀設計觀念的誤區。在很多的廣場和公園中不難發現大量的樹木、花壇、雕塑等,而真正從生態環境平衡角度考慮的設計思想幾乎沒有,導致我國城市景觀設計如出一轍。從生態角度考慮沒有對環境發展起到什么實際作用,又浪費了大量的環境設計經費。從視覺角度考慮,也沒有生態景觀的美感。由于城市景觀設計者在設計時缺乏對生態環境的理解,導致了城市景觀設計與自然理念脫節。設計者在設計時最主要的是要對環境進行考察,因地制宜的落實好景觀設計,根據地形地貌以及水循環的使用狀況作出合適的設計方案[1]。
1.2城市景觀設計缺乏人文關懷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追求發生著很多變化,勞逸結合成為人們生活的主旋律,大部分人喜歡將閑暇的時間停留在舒適的自然環境中,環境景觀中的設施不僅在功能上能夠滿足人們的生活品質追求,還增添了人文氣息。然而,在很多景觀設計中,只片面的追求景觀設計的視覺效果,并沒有結合人的需求而設計,導致設計作品流于表面,不能走心,在景觀設計上缺少人性化與人文氣息。城市中的景觀設計主要是為人的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務,本應該從人的需求本身出發,創造更加舒適的設計作品。在很多的廣場上都能看見形式美觀的設計,卻忽視了人的基本需求,缺少為少兒或者老年人活動場地,甚至連休息的椅子都沒有。生態環境景觀設計應該更多的從人的行為需求出發,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才是我國景觀設計的基本要素[2]。1.3城市景觀設計缺乏中國特色目前,國際化的設計不斷被國人認可,而很多外來文化影響了傳統文化的發展,使中國文化在設計中失去色彩,嚴重的說是設計上的崇洋媚外。很多設計延續了國外個性與創新的思想,而設計與環境不能達到協調統一,風格也是格格不入。我國的民族風格和文化在城市建設中甚少體現。
2現代城市景觀的設計條件
2.1以自然環境為設計首要條件
生態景觀設計就是大自然環境的縮影,是將自然環境縮小安置在人的生活區域,讓人更好的感受自然、貼近自然。設計上首先要以環境保護為基本原則,大力提倡資源保護、能源利用、材料的可持續發展,最大程度的杜絕環境污染,創造良好生活環境。生態設計需要在設計過程中最大程度的利用自然能動性,使其發展一直維持在自我修復與更新中,不能破壞其循環結構,一切設計都要以自然為首,以生態效益為優先條件。在景觀場地的設計中應該盡最大可能保持生態環境的原有地貌形態,設計師需要將生態學原理充分運用到自然景觀設計中來,將對自然條件的影響降到最低。例如在美國的查爾斯頓水濱公園的景觀設計中,將天然的沼澤地保存完好,在沼澤另一側擴建漫河灘,不僅滿足了人們的親水性,同時完好的體現了人與自然相處之道[3]。
2.2將外界干擾降低到最小
最小干擾是在外界干擾最少的背景下,達到實際應用的最好效果。大自然有其強大的自我平衡能力,尤其表現在植被、土壤、水循環以及地形中。為了使生態環境的自我平衡系統更加的穩定,那么就應該很好的控制人為因素造成的負面影響,使得危險達到最小化。但是完全保留自然條件就不能說是對環境的干擾了,就不能開展設計行為。人類活動多少都會對自然環境造成影響,但是在造成影響的基礎上將干擾因素降到最小。并且在景觀設計中,通過設計者的合理設計,促使自然環境能夠繼續循環利用,保持原有生物的基本格局[4]。
2.3設計原則尊重地方特色
地方性原則是指在不同的環境中,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以及自然氣候的不同將導致環境出現地區差異。這種差異還包含文化的差異,因此才會有不同民族的建筑以及生活習慣的不同。而事實上,地方性原則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設計法則,首先每一個景觀設計都來源于具體的地區環境,每一個景觀都有其獨特的環境特征以及附加的特殊條件。無論是現代化的大都市還是小城鎮,景觀設計的第一步驟就是對自然環境進行周密的考察,對周圍生活人群進行調查與分析。景觀設計與地區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好的景觀設計理念應該充分的尊重鄉土意識,環境是每一個居住人民賴以生存的家園,一草一木都有其存在的道理,因此在設計中,設計者應該充分尊重地區的傳統文化,在文化中找靈感,創造適合人們生活娛樂的景觀設計。另外設計本身需要節約環保、就地取材,將當地原有的景觀材料進行廢物利用,合理取材有效的運用當地的建筑材料,完成景觀設計要求[5]。
3生態景觀設計在現代城市中運用的建議
3.1生態景觀設計注重細節技術
生態景觀在設計中,設計技術水平決定著生態景觀設計的成敗。景觀設計主要有兩方面的技術應用,第一是高新技術的應用,第二是低技術的應用。其中高新技術是指設計景觀設施的加工、處理、成型等工藝流程。隨著現代進程的加快,科技不斷的進步,信息時代科技的發展與藝術設計分不開。科學技術能夠緩解經濟發展對環境的壓力,從而優化人類生存環境。在目前很常見的高新技術應用主要是太陽能發電以及水系統平衡等。人們可以通過科學技術的使用,為自然環境創造更加舒適的溫度以及植被覆蓋。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高新技術都是有益于環境發展的,很多的技術應用本身存在不環保的現象,并且造成資金的重大浪費。例如在很多設計中使用的石材與木材都不能進行分循環利用,因此高新技術產品從某種意義上講不能改善生態環境惡化的問題。設計技術的第二種,低技術的使用就是指在設計中使用的建材不是工業的產物,是從大自然中取材,直接運用于城市建設中,在設計中與環境相融合,一方面滿足人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又滿足了生態建設的基本原則。目前,低技術的使用是一種新興的生活方式,源于自然的建筑風格獨具匠心。與高新技術相比,低技術在生活中的運用避免了矯揉造作,在生活中體現了一種極其自然而真實的生活體驗[6]。
3.2生態景觀設計減輕生活壓力
景觀設計源于自然主要分三個方面,第一是對資源的合理利用,第二是在設計中對自然環境的保護,第三是加強人們的生態意識。在現代環境建設中,不可取代的建設材料主要是鋼筋、水泥、玻璃,這些高科技背景下的材料給人一種距離感,就算是再高端的技術處理手段也不能改變現代城市景觀設計的局面。城市景觀設計中最重要的關系就是人與自然的關系,而現代化城市建設往往忽略的就是人在自然中的關系,設計的距離感,使得人在環境中不能貼近自然。而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在心理上對自然環境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在自然中可以讓人減緩壓力,從身邊環境中汲取正能量,并且迅速投入生活與工作中。隨著教育全面發展,生態環境意識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人們在工作與學習中不斷培養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在環境建設中,建設者的能力決定著景觀設計的方向。因此,在學校教育中應該培養優秀的建筑設計人才,學校對學生的能力培養不能拘泥于書本的景觀學知識,還要深入研究自然知識,尤其是生態學知識。讓學生在就業時不僅注重經濟利益,設計更應從生態環境本身出發,設計出符合社會發展并且有益于人們身心健康的生態景觀[7]。
3.3生態景觀設計為生活渲染氣氛
生態景觀設計主要以人為本,由于當今人們生活節奏比較快,生活壓力大,人們希望在空閑的時間享受陽光、親近自然。為了滿足人們對生活的追求,城市景觀設計就需要為人們生活營造出溫馨的生活情境,這種景觀的設計對場地空間沒有要求,對設備材料與工藝沒有標準,只需要簡單的自然背景,使得疲憊的身心得到很好的放松,例如在小區中的一片小樹林,樹下簡單的石桌石凳。簡單中烘托出濃厚的人文理念。景觀環境雖然是屬于設計出來的環境,但是也要處處體現自然的氣息,生態景觀設計需要重點考慮的設計內容就是回歸自然環境中的一年四季氣候變化。這樣不僅拉近人與自然的距離還能在享受環境中喚醒人們的環保意識[8]。
4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現代化經濟不斷發展,城市景觀設計理念與自然背離。在具體的設計中缺乏人文氣息,不能將大自然風光呈現在城市景觀設計中,因此,城市景觀設計應該結合生態環境的特征,將自然元素注入到現代化城市景觀建設中來。建設生態城市是城市發展的必然,也是一種生態環境合理發展的需要。為了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提高生活質量,我們應該不斷更新環境與自然的保護理念,做好生態環境的守護者。
[參考文獻]
[1]韓湘燁.生態景觀設計在現代城市中的應用研究[D].青島理工大學,2013.
[2]于冰沁.尋蹤—生態主義思想在西方近現代風景園林中的產生、發展與實踐[D].北京林業大學,2012.
[3]辛穎.基于建筑類型學的城市濱水景觀空間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13.
[4]李岳珅.傳統文化DNA在現代城市景觀設計中的轉譯研究[D].長安大學,2013.
[5]胡海燕.城市河流生態景觀設計研究[D].長安大學,2010.
[6]賈紅云.景觀設計在現代城市中的發展方向[J].城市問題,2009,(10).
[7]陳蓉.現代城市綠地特色的營建[D].南京林業大學,2006.
[8]趙奕.原生態在現代城市景觀設計中的價值與運用[D].江南大學,2007.
作者:李夢娟 單位:滁州學院
- 上一篇:現代橋梁工程中景觀設計的應用
- 下一篇:測控技術及儀器專業綜合課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