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工作開展下的績效審計論文

時間:2022-03-06 09:56:32

導語:審計工作開展下的績效審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審計工作開展下的績效審計論文

一、我國績效評價審計中存在的問題

1.績效評價審計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

績效評價工作需嚴格按照國家法律、制度執行,形成制度化的績效評價程序。但由于我國績效評價審計工作開展較晚,基本處于摸索階段,國家未建立、健全績效評價審計相關法律、法規,使審計人員在開展績效評價工作中,無法遵循統一的評價程序;再者,由于法律、法規的缺失,預算單位忽視經濟、社會效益、公共效益指標的建立、使用,未對績效評價審計人員提供應有的支持,嚴重阻礙著績效評價審計工作的正常開展。

2.績效評價方法不規范。

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績效評價審計方法主要側重于專項資金使用情況的評價。但是,績效評價審計工作涉及的范圍十分廣泛,任務量巨大,要求審計人員具備較高的業務水平。我國現行績效評價審計未形成一套科學、統一的評價指標,無法針對不同隸屬關系的預算單位、不同的財政專項資金項目進行綜合評價,審計方法仍延用傳統審計的查賬、盤點、計算等方法,未能對被審計單位專項資金使用后的經濟效益、長期社會效益進行評價,無法真正對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社會效益進行評價、監督。

3.績效評價標準不統一。

我國績效評價審計多采用定量標準作為評價指標,未充分將定量與定性標準有機結合,導致評價結果存在片面性;再者,由于我國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及被審計對象具體情況不同,績效評價審計無法建立全國統一的評價標準。最終導致績效評價審計只能對行政事業單位項目支出是否符合相關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是否及時撥付到位、資金使用是否合規等情況進行審計,這種“查賬式”審計方法,往往無法對專項資金的經濟效益、使用效率和長遠利益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評價意見。

二、加強績效評價審計若干建議

1.提高績效評價認知程度,樹立績效評價理念。

若想提高績效評價審計工作在各預算單位中的認知程度,審計機關應加大績效審計宣傳工作。一是各預算單位領導。向各單位領導宣傳績效審計對于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規范部門管理等作用,取得預算單位領導的認同、支持,為開展績效審計工作提供環境。二是審計對象。向廣大預算單位介紹績效審計對于提高單位管理水平,保證財政資金安全、規范使用等方面的作用,提高被審計單位工作人員對績效審計工作的理解與配合,同時提高審計工作效率。三是審計工作者。轉變審計人員在長年財務收支審計工作中形成的觀念,對在績效審計工作中表現突出或提出建設性意見的工作人員給予一定獎勵,調動審計人員的工作熱情。

2.加強績效評價審計隊伍建立,提高審計人員業務能力。

績效評價工作不僅涉及財政、稅收等經濟學科知識,而且還需對建筑、環保等專業有所掌握,同時,審計工作人員需要一定的溝通、分析能力。審計機關應定期組織工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擴寬工作人員知識面,提高工作人員業務素質;定期組織工作人員進行業務交流活動,將每位審計人員在績效評價審計中總結出的經驗與面臨的問題與全體員工或其他地區審計系統工作人員進行分享,以達到各取所長、互通有無的目的。

3.績效評價審計與傳統審計相結合,提高審計評價、監督水平。

績效評價審計工作可適當與經濟責任、專項資金、工程項目審計相結合,充分發揮審計工作對經濟活動事前、事中、事后全面監督、評價的作用。一是經濟責任審計。對在經濟責任審計中發現的人員、“三公”經費超標、超范圍列支等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結合部門預算審計工作,挖出導致問題出現的深層次原因,對內部控制建立、執行情況進行評價,為被審計單位改善經管管理、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提供線索。二是工程項目審計。通過政府工程預、決算審計中所發現的資金到位率、項目完工率以及結余結轉資金處置方面的問題,為績效評價審計提供被審計對象決策是否失誤、資金使用是否規范、項目長遠規劃方面的線索。三是其他專項資金審計。審計機關可在對專項資金進行審計過程中,除對資金使用的合規性進行審計外,還應關注項目的可行性、實施進度、運營效益等績效情況,為績效評價審計工作提供可參考資料,節儉審計成本。

4.統一績效評價標準,提高評價結果利用率。

一是財政部門定期對不同地區、單位、項目調整并定量與定性兩方面的績效考核標準,以此作為績效評價審計人員對問題定性的準繩。二是財政部門應制定績效評價審計結果應用辦法,具體明確各預算單位應在規定的時限內按照審計結果進行整改,提高審計工作的約束力與監督力。將績效評價審計結果作為財政部門審核預算單位部門基本預算、項目預算的重要依據,促使預算單位合理、有效使用財政資金,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

作者:吳紅單位:大連海創投資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