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高校經濟責任審計探索

時間:2022-02-09 08:41:29

導語:新時代高校經濟責任審計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時代高校經濟責任審計探索

[摘要]本文在明確新時代高校經濟責任審計提出新要求的基礎上,指出高校經濟責任審計現存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相應改進建議,以提升經濟責任審計的能力、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高校經濟責任;內部審計;全覆蓋文

一、新時代對高校經濟責任審計提出新要求

(一)堅持黨對審計工作的領導。在中央審計委員會會議上強調,要加強對內部審計工作的指導和監督,增強審計監督合力,注重把紀檢監察、組織人事、巡視巡察等與審計監督貫通起來,注重在干部選拔、考核中運用審計結果,要促進強化內部風險防控。要深入學習貫徹的重要指示和中央審計委員會的精神,加強黨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領導,依法全面履行審計監督職責,完善審計工作機制,提高審計工作能力和水平,推動新時代高校內部審計工作實現新作為。(二)實現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現審計全覆蓋的實施意見》和《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事業單位主要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以下簡稱《規定》)都提出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的要求。《規定》還特別強調,經濟責任審計可以在領導干部任職期間進行,也可以在領導干部離任后實施。審計部門應當按照要求制訂年度審計工作計劃和干部任期審計工作規劃,確保領導干部一個任期內至少審計一次。(三)堅持黨政同責、同責同審。隨著全面從嚴治黨的深入開展,高校越來越重視黨委的領導作用,許多學院的“三重一大”事項都在黨政聯席會上進行決策,黨委不僅是監督者,更是參與者。因此,對黨政一把手同時開展經濟責任審計,既節省人力物力,又有利于實現審計全覆蓋。(四)逐步實現審計手段信息化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審計信息化已成大勢所趨。高校要擔負起歷史使命,全力推進審計信息化建設,加快研制符合高校實際情況的信息化應用平臺,提高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推動審計工作科學化、智能化,為實現審計全覆蓋提供技術支持。

二、高校經濟責任審計現存的問題

(一)對領導干部履職盡責情況關注不夠。《規定》對黨政部門、事業單位等主要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作出明確規定。高等院校中層領導干部應履行的經濟責任主要有:貫徹執行上級和學校黨委決策部署;帶領推動本部門本單位科學發展;對重大經濟事項進行決策、執行;廉潔從政等。部分審計人員過于關注財政財務收支問題,對領導干部履職盡責情況的關注還不夠,對領導干部綜合評價畫像不夠準確,不能體現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特點。(二)審計手段單一,不能多渠道了解干部履職情況。在經濟責任審計實施過程中,部分審計人員過于注重對財務資料的審查,工作一開始就翻賬本、查數據,對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的過程和結果關注不夠。不善于通過會議記錄紀要,分析重大事項決策過程,厘清經濟權力運行軌。跡;不善于借助紀檢監察、巡視巡察等部門提供的問題線索,提高查找問題的效率和效果;不善于通過談話溝通,了解復雜經濟事項背后的深層次原因。(三)審計結果就事論事,不能反映深層次問題在一些經濟責任審計項目中,有的審計人員過于注重審查資金使用是否真實合規,對領導干部貫徹落實上級和黨委決策部署、推動本單位事業發展方面關注不夠,導致審計報告站位不高、就事論事,反映的問題深度不夠,揭示體制、機制性問題不夠深入,不能為學校領導和相關職能部門決策提供參考。(四)審計意見落實不力,審計整改不夠徹底。有的被審計領導干部只注重審計報告對其評價意見,對審計意見的落實和問題整改不夠重視。作為班子主要負責人,有的沒有履行好整改工作第一責任人職責,未親自帶頭抓整改工作;有的未將審計整改工作納入班子議事決策范疇,建立整改工作機制、制訂整改工作方案、強化整改工作落實方面不到位;有的未能按期完成審計整改任務并提交審計整改報告;還有的敷衍塞責,避重就輕,對有些敏感問題回避整改,甚至弄虛作假。(五)審計報告未能得到有關部門充分利用。《規定》要求,建立健全經濟責任審計情況通報、責任追究、整改落實、結果公告等結果運用制度,將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和整改情況作為干部考核、獎懲、任免的重要參考,并將審計結果報告和整改報告一并存入干部個人檔案。但個別相關職能部門對審計結果利用重視不夠,將審計報告束之高閣,沒有充分利用審計結果;有的被審計領導干部所在單位也未能充分利用審計報告、落實相關人員責任并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三、做好新時代高校經濟責任審計的建議

(一)實現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全覆蓋、無盲區是新時代對審計工作的要求。高校經濟責任審計要按照“對同一部門、單位兩名以上主要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同步組織實施,分別認定責任”的原則,實行任中審計和離任審計相結合。要根據干部管理監督需要,合理安排審計人員,科學制訂年度審計工作計劃和中長期審計規劃,做到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二)有效利用信息化技術平臺。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是提升審計監督能力和完善教育治理體系的重要途徑,是解決審計任務重、人員少矛盾的重要手段。應根據自身審計實際需求,開發集審計管理系統、在線作業系統、數據分析系統和決策支持系統于一體的信息化審計平臺,內審人員分工分組收集整理審計資料,梳理形成獨具特色的基礎資料,嵌入平臺之中,實現綜合查詢、統計分析、統計報表、數據管理與查詢分析等工作信息化,提升內審人員運用信息化技術發現問題、分析評價、支撐決策的能力。(三)實行經濟責任任前告知。為使學校中層以上領導干部了解所任職務應當履行的經濟責任,正確履職盡責,更好地服務學校改革發展,應結合實際制定經濟責任告知辦法,在中層以上領導干部提拔、換屆續任、輪崗轉任時,實行經濟責任任前告知制度。領導人員任職前,由學校黨委組織部以書面形式告知其要履行的經濟責任事項和有關要求,將《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告知書》送達其本人,有利于其全面了解經濟責任,準確把握應盡職責,做到守法、守紀、守規、盡責。(四)提高審計報告撰寫質量。經濟責任審計報告一般包含被審計領導干部任職期間履行經濟責任的總體評價、主要業績、主要問題、責任認定和審計建議等內容。報告應簡明扼要、事實清楚、評價客觀、責任明確、通俗易懂。審計評價是經濟責任審計報告的重要內容,是區別于其他審計類型的重要特征。審計評價要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要求,按照“三個區分開來”的重要指示,客觀公正、實事求是,著重描述領導干部任職期間貫徹上級和學校黨委決策部署及本單位內控制度的制定、執行和效果情況,重大事項決策,資金資源的管理使用情況和本人廉潔自律情況。對領導干部履職期間存在的問題,應按照權責一致的原則,依據職責分工、決策過程、問題性質和后果以及領導干部實際發揮的作用,綜合考慮問題發生的歷史背景,堅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科學界定其應負責任。(五)加大審計結果有效運用。一是建立健全審計整改工作機制。對于審計發現問題,整改才是目的,要督促被審計領導干部所在單位積極運用審計意見和建議,切實加強審計整改工作,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整改任務,將審計整改結果報送審計部門,審計部門應進行檢查驗收,對整改不徹底的問題要督促繼續整改,適當的時侯開展審計整改回頭看。對消極對待、虛假整改的,可提請督查巡察部門進行督辦。二是推進審計結果運用機制建設。加強審計機關和紀檢監察、巡視巡察、組織人事、資產、財務等部門的協作,把審計監督與黨管干部、紀檢監察、追責問責相結合,探索建立信息共享、結果共用、整改聯動的結果運用機制,充分發揮各相關職能部門的整體合力。(六)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素質。做好新時代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人才是關鍵。要加強審計部門自身建設,以審計精神立身,以創新規范立業,以自身建設立信。在人才教育培訓方面,要加強內部審計職業培訓,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加強各高校之間的相互交流,切實提高審計人員的工作能力,努力建設信念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務實、清正廉潔的高素質、專業化審計干部隊伍。

作者:王善舉 單位:山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