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企業內部控制必要性研究

時間:2022-05-16 08:36:58

導語:中小型企業內部控制必要性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小型企業內部控制必要性研究

摘要:這個世界正發生深刻的變革,對處于高速發展的中國,也適時提出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但中國經濟近年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寒流,這給正在成長著的且數量龐大的中小型企業提出了更嚴峻的考驗、更高的要求。此文通過在新經濟形勢下內部控制的實施對中小型企業走出國門適應全球化變革和促進企業健康發展,提升企業整體素質,提升財務人員水平的必要性進行了簡要分析。并從促動企業管理者提高自我構建內部控制意愿,和運用現代科技、理念增加內部控制可執行性,以及內部控制從業者自身順應時展進行制度創新等方面闡述了中小型企業構建和完善內部控制的舉措。

關鍵詞:新經濟形勢;中小型企業;內部控制;必要性;措施

2008-2010年間財政部及五部委分別公布《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和《內部控制配套指引》不但要求在上市公司施行,也鼓勵非上市大、中型企業及小企業執行。但現實狀況是,除了財政部等五部委要求必須構建內部控制的企業,大多數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大都無章可循或有章不循;有的企業管理者和企業財務負責人從未關注過內部控制。

一、在新經濟形勢下中小型企業構建、加強內部控制的必要性分析

(一)是適應新的經濟形勢和科技發展要求的必然當今世界,把所有經濟個體從多個角度卷入全球化中,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組織性、制度性是經濟一體化的基本特征。我國的內部控制規范體系與COSO基本框架在主要方面保持一致,為中國企業走出國門、跨境經營和防范全球一體化帶來的經營風險提供幫助。為促進企業合法經營、保障資產安全、信息真實、提高經營效率效果,使企業最終實現經營戰略提供合理保證。(二)對維護大多數企業利益和社會公眾利益的必要性2014年的財稅領域改革,強調公平、法制、便捷、透明原則,倡導建立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內部控制通過企業自我約束機制實現,它要求從管理層到全體員工共同參與,倡導創建健康、積極向上、誠實守信的企業文化,注重企業發揮履行社會責任的義務,從而實現企業在社會中的協調發展,這在當今的中國社會和經濟環境下是必要的。(三)推動中小型企業生存和健康發展,發展壯大的必要性截止2010年,中小企業占中國企業總數的99%以上,對GDP的貢獻超過60%,中小企業已成為中國經濟中引人矚目的力量[1]。中小型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弱,競爭主體多;為單純追求效益,企業失信事件頻發。但也因其規模所限,中小型企業管理鏈條少,在快速決策方面占據優勢,執行力好滲透,并且中小型企業在內部控制建立的成本、構建難度等方面皆兼具優勢。如果企業真正認識到內部控制對企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建立以規范化的、高效的自我監督約束為特征的內部控制體系,必定為企業的發展壯大提供助力。(四)提升中小型企業財務人員整體素質的必要性隨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財務數據共享體系將對會計職業形成威脅,傳統會計轉型迫在眉睫。內部控制由探討財務報告的弊端引申而出,隨后才逐漸形成一套較完備的體系,它與會計體系密切相關[2]。會計人員從事內部控制工作具有先天優勢,如果在中小型企業廣泛推行內部控制,加強內部控制人才培養,使財務人員參與內部控制的構建,參與企業管理,也符合國家財務人才培養計劃,為財務人員轉型提供機遇。

二、在中小型企業構建、完善內部控制的措施建議

企業管理者自己制定措施約束自我,本身容易產生抗拒性;即使構建了內部控制,是否可以有效執行是關鍵;加之內部控制的構建需要專門的人才,人才隊伍的培養,以及從業者適應新經濟、新技術變化進行制度創新也同樣重要。這些都給內部控制在中小型企業的廣泛推行帶來難度,它不但需要企業提升自愿構建的意識,也需要政府的適度干預和引導。(一)增加中小企業內部控制構建的積極性和迫切性中小型企業的管理者大多是實際投資人。內部控制首先需要企業管理者的正確認識和重視。面對經濟全球化和激烈的競爭,在當前越來越嚴格的法制和財稅體制下,迫使企業的管理者把視線更多的投入到法規遵從上[3]。首先,可否探討通過企業協會、行業協會,以及各種形式的企業家研討會、座談會,把內部控制的知識體系滲透給企業管理者,加強他們對內部控制的了解;其次,應建立推動內部控制的法律體系。通過政府各部門信息共享,可否在企業的評級中增加內部控制的部分,使企業增加構建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事務所對企業審計和稅務部門對企業稽查時,可否普遍加入內部控制有效性、失效性審查部分。再次,建議加強社會人事控制制度的建立,在中小型企業,特別是內資私營企業,可廣泛推行人才流動“推薦信”及人才評價制度,促使從業者不但注重職業技能提升還珍惜自己的職業操守。(三)增加內部控制有效實施的可執行性對于管理線短,部門結構簡單的中小型企業擁有一套內部控制流程,是不難實現的,重點還在于它是否不致過于寬泛,流于形式,也不過于理想化,難于實現。內部控制失效,一是設計不合理,更是“執行力”不足,尤其在當今的網絡化時代,人們思維方式碎片化,長篇大論的理論,有時令具體的執行者無從下手[4]。可利用APP等工具使文案力求簡短精干,增加親和力。內部控制以自我約束為前提,易令人心生抵觸,如果以實現最終控制目的為目標,以控制的影響不阻礙運作效率為前提,從控制對象的角度出發設計控制手段,可減低控制成本,提高控制效果。因此,構建內部控制不僅要有全局觀,還應遵從簡單、高效、方便落地的原則。(四)內部控制從業者要有緊迫感,順應時展,從合規遵從到制度創新內部控制是實現企業目標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內部控制從業者如僅忙于合規遵從,常規測試的傳統思維,將面臨被邊緣化。而應順應時展,轉型到協助對方增加績效,提高效率上的現代思維。通過風險識別,為對方提供解決方案,充分調動對方的積極性、主動性。使控制與被控制者從“敵對”關系到合作關系,多方共贏。在操作上,充分利用移動互聯技術帶來的便利,以電子憑證代替紙質資料,以現代的網絡通訊工具代替傳統信息工具。比如對“差旅費”的控制,可與攜程合作,不但結算方式上可月結,降低結算成本,攜程還可提供所有員工機票住宿信息,減低統計成本、減低人員摩擦成本,大大增加了執行的效率與效果。(五)適應互聯網+思維,關于內部控制嵌入“ERP”系統ERP即企業資源計劃(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以系統化的管理思想,是為企業決策層及員工提供決策運行手段的管理平臺,幫助企業整合資源。ERP的天然屬性不但適合企業把內部控制活動嵌入其中,而且隨著我國財稅改革的不斷推進和中小企業的特點,政府可以利用ERP平臺實現財、稅、控一體化,把政府需要重點關注的內部控制規則嵌入到系統中,大數據整合,提高企業信息的真實性,大大推進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

三、結束語

自新的財稅改革公布以來,從全面“營改增”到金稅三期上線、以及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跨部門聯合檢查和運用大數據推動監管等等的創新舉措應接不暇。一個以構建法治為基礎、企業自律和社會共治為支撐的市場監管新格局逐步呈現。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倒逼中小型企業規范經營,為降本增效尋找新出路,降低違法違規風險,注重企業內在品質的提升,為內部控制在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的推廣構建帶來前所未有的契機。對于中小型企業,面對新的挑戰,實行內部控制也是勢在必行。

作者:羅琛 單位:北京中交京通交通技術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李廣娟,許甲強.中小型企業內部控制自我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中國商論,2015,(34):9-11.

[2]高莉娟.我國中小型企業內部控制的問題及對策[J].會計師,2014,(17):55-56.

[3]賀輝輝,翁傳芳.淺談我國中小型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才智,2014,(23):347.

[4]李遲.中小型外貿企業內部控制問題與對策研究[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02):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