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啞學校數學游戲化教學探索

時間:2022-10-27 09:26:19

導語:聾啞學校數學游戲化教學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聾啞學校數學游戲化教學探索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教育得到了更多的重視,為了讓每個孩子都能夠接收到基礎素質教育,尤其是針對聾啞學校的學生,嘗試將數學教學跟游戲結合起來,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率。

一、設計游戲活動,培養學生數感

在數學學習過程當中,良好的數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學生能夠在最開始學習數學知識的時候就對各種數學定理或者常識有直觀上的判斷,學習起來自然是事半功倍的。因為數學學科是一門比較抽象難懂的學科,學習數學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邏輯性與概括性,所以教師要重點培養學生的數感,在更有趣味性的親身體驗與感知活動中鍛煉學生。比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排列”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有的學生無法記住排列的數字以及這些數字所代表的意義。教師就可以設定一個站隊的游戲,讓孩子們排成x排y列的方隊,然后通過隨機設定x、y的數值,讓對應位置的學生舉手。這樣的游戲有著很強的互動性,每個學生都要集中精力,記住自己在方陣中的位置。在游戲中,學生不會認為x、y僅僅是兩個數字,身在方陣中,自己代表的兩個數字就是一個區別他人位置的標識。這樣的教學游戲活動對學生數感的培養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強化聾啞學生的數學知識遷移能力。

二、設計游戲活動,激發學生興趣

聾啞學生的學習條件相比于正常學生而言更為困難,他們無法通過正常的學習途徑接受數學知識。所以,聾啞學校的教師需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在平時的教學工作當中更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讓聾啞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深切感受到樂趣所在,增強學習體驗,將知識用特別的形式存儲在孩子們的記憶里。在游戲活動中,學生要全程參與,這十分有利于學生充分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動用自己手中可以利用的資源充實自我,提升數學知識水平。在備課的時候,教師布置一些具有挑戰性與互動性的游戲活動,在游戲中引導學生不斷突破自我,深入探究數學世界。比如,教師在教學《認識人民幣》這節課的時候,考慮到聾啞學生雖然能夠在平時接觸到人民幣,能基本辨識人民幣中的“元”“角”的概念,但是因為個人缺陷,平時自主購買東西的機會比較少,也沒有太多的找零或者購物體驗,在換算的時候往往存在一定的問題。所以,教師為了讓學生對于本節課重難點知識有更清楚的認知,就可以考慮在正式上課的時候布置游戲情境,模擬在商店中購物的情景,一部分學生扮演商店售貨員,一部分學生扮演顧客,雙方在情境中圍繞購物與找零開展互動,從而對商店購物、付款、找零換算等環節有所了解。經過這樣的游戲,不僅僅教會了學生如何換算人民幣,還增強了學生的生活體驗。

三、設計游戲活動,鼓勵探究應用

聾啞學校的教師不僅僅教給學生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與為人處世之道,在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心理疏導。教師要對學生保持鼓勵的態度,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始終保持學習自信心,即使面對自己不會的問題,也要先嘗試著用曾經學習過的知識進行對照與推理。如果學生能夠比較順利地找到問題解答方法,那么自己也會產生一種驕傲感與自豪感,對數學學習更多了一份底氣,他們在游戲探究中自然而然就知道,雖然自己身有不便,但在數學學習方面,自己并不比任何人差!比如,教師在講解《最小公倍數與最大公因數》的時候,就可以設計一個“三毛洞穴逃生”的游戲幫助學生理解。在游戲最開始,學生需要利用“最小公倍數”的概念,在兩個數的倍數中找到它們的最小公倍數,這一游戲環節難度較低,學生結合教師講解的“最小公倍數與最大公因數”的理論知識就能夠很輕松地完成解答。接著,教師引導學生使用最小公倍數解決實際問題,學生除了牢記相關定義以外,更要冷靜分析題目條件與所求內容。游戲第三部分則是要求學生使用“短除法”求出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這三個游戲環節難度依次遞增,讓學生逐漸感受到數學知識深入探究的難度與魅力。綜上所述,在幫助聾啞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時候,教師要轉變教學思路,盡可能組織設計趣味性強、互動性強的游戲,在游戲中激活學生學習積極性,幫助聾啞學生形成較強的數感,營造良好的數學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1]胡張敏.紹興市聾啞學校開展健康教育的效果調查[J].中國健康教育,2018(4):12.

[2]婁德芹.讓聾兒在生活中感受數學的樂趣[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8(30):45.

作者:趙秋秋 單位: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