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堂情境教學創設分析
時間:2022-09-30 03:55:55
導語:小學數學課堂情境教學創設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作業布置環節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何讓學生對數學作業感興趣?如何通過賦有創意的作業設計讓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學實現“百花齊放”的效果?這需要每一位數學教師為之付出自己的努力。本文思考了小學數學作業布置的創意想法,旨在為學生量身定制高效的數學作業,讓學生從中獲益。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布置;趣味
情境創設的目的在于給學生提供一個生動的數學環境,學生能夠在其中自由發揮,自由成長。那么,該如何給學生創設出這樣一個有效的課堂情境呢?
一、有效的課堂情境離不開趣味
情境創設雖是小學數學課堂上常用的一種教學形式,然而有很多教師并沒有把握住小學生的心理,在情境創設方面加入了更多自己的想法和見解,這種在教師看來高效的情境創設卻根本吸引不了學生的注意力,試問:這類高效的情境創設真的高效嗎?在我看來,教育除了要重視知識上的傳授,更要重視對學生心理的把握,創設學生最喜歡的課堂情境,讓學生快速投入到數學課堂學習氛圍中,我們就可以稱之為是一次有效的情境創設。比如在學習“用字母代表數”時,我就為學生創設了“數字加工廠”的數學情境,多媒體上是一個個加工廠房,上面寫著碩大的“數字加工廠”,學生非常好奇這個工廠是用來做什么的呢?在學生好奇的目光下,我先在這座神奇的加工廠中輸入了一個數字4,經過加工廠加工之后,從加工廠的另一端出現了數字9,學生更加好奇了,這到底是要做什么呢?為了讓學生親自體驗到其中的樂趣,我就讓學生來輸入他們想要輸入的數字,學生輸入5,就出現了11,輸入6,就出現了13,學生很快找到了其中的規律,輸出的數字是輸入數字的2倍再加1,學生的好奇心全然被成功感所替代,這時候我就引導學生在鍵盤上輸入a,屏幕上立刻出現了2a+1,學生又輸入了n,屏幕上緊接著出現了2n+1,學生慢慢有了新的想法,他們又分別輸入了各類字母,輸出的結果也不斷驗證了學生們的想法,有學生不禁感嘆:原來用字母代替數字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這就是“用字母代表數”,我在教學中并沒有為學生機械的講解著其中的知識和原理,只是通過一個較有趣味的數學情境為學生揭示了其中的規律,學生不僅理解了2a+1是輸出的結果,更是理解了2a+1也是一個關系式,他們在前面具體數字的變換中想要表達卻不知如何表達的關系式,在字母的替代下找到了更好的表達方式,從而幫助學生真正的理解了“用字母代表數”。
二、有效的課堂情境離不開挑戰
課堂情境在數學課堂上主要扮演了“中間人”的角色,他是教材知識與學生心理連接的紐帶,當教師發現無法將教材知識與學生連接起來的時候,就可以通過情境的方式強化二者的聯系,當然情境的創設也離不開挑戰性,如果教師創設的數學情境過于簡單,沒有任何的挑戰性,不僅不能激發學生對教材知識的好奇心,還會成為學生心中的笑話。一次,我在聽公開課的時候,有教師在教學與“比例”有關的數學問題,他在黑板上給學生出示了這樣一個數學情境:20:()=():1,學生很快就解決了這一問題,括號里可以是4和5,也可以是2和10,學生分別找到了很多的答案,教師精心安排的數學情境在課堂上卻僅僅呈現了一分鐘的時間,沒有任何的難度,也沒有任何的挑戰性,根本起不到任何的教學效果。我對教師所創設出來的這一數學情境進行了簡單的思考,如果教師稍做改變,為所創設的數學情境稍微增加一點難度,如:根據20×1=4×5,寫出與之相關的比例式,我認為這樣就提高了數學情境的挑戰性,學生也需要思考,需要演算,從而感受到數學情境存在的意義。因此,教師在日常情境創設中一定要拋開那些過于簡單的,讓學生不加思索就能夠完成的問題,只有設置了適當的關卡和難度,才能激發學生的挑戰欲。
三、有效的課堂情境離不開實效
小學數學課堂情境創設要有實效性,要有“數學味”。很多教師意識到了課堂情境創設的重要性,卻未能把握住“實效”二字,導致課堂情境創設流于形式。課堂情境創設應該狠抓“實效”,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務實的情境,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完全沒有必要去接觸情境的形式。在教學“分數的認識”一課時,我在教學中發現很多學生并沒有真正的理解分數的意義,尤其是對于概念中的“平均分”更是做不到透徹的理解,為了讓我們班每個學生徹底了解分數的意義,我就此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相對簡單卻又很務實的小情境,“老師剛買了一個蘋果,想要將其分成四份,分別送給我面前的這四位同學,那么,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得到其中的1/4,同學們認為老師剛才說的這句話是正確的嗎?”臺下的學生開始嘰嘰喳喳的討論個不停,他們有的認為正確也有的認為不正確,全班學生的觀點大體可以分為兩個方面,針對學生不同的觀點,我就讓持有不同觀點的學生分別來闡述自己的意見,有學生先說到:“蘋果一共被分成了四份,每個學生當然得到了其中的1/4啊!”這時候立刻有其他的學生反駁:“你看,我手里現在有一張紙,我隨意的對折一下再對折一下,這張紙也被分成了四份,也能說每一份都是相等的嗎?”更有學生及時補充:“是呀,老師剛才并沒有強調‘平均分’是無法保證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相同等分的西瓜的,根本就不能用分數表示。”“原來如此,看來是我想錯了。”剛才表示支持的同學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就這樣以一個非常小的情境便引發了學生之間的爭論和辯駁,情境雖小,卻一點不失實效性。
實踐表明,有效的課堂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化數學課堂的課堂氛圍,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究精神,因此,每一位教師都應該重視課堂情境的創設,從而確保學生更好地學習,更好地成長。
參考文獻:
[1]胡志艷.淺析以故事情境為載體的小學數學教學——“連加”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9(10).
[2]何亞玲.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教學法的具體運用[J].家長,2019年02期.
作者:徐大旺 單位:江蘇省新沂市八一實驗學校
- 上一篇:小學數學作業布置創意思考
- 下一篇:初中數學教學培養學生興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