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數學講課訓練實訓課程體系與實踐

時間:2022-12-07 10:25:58

導語:中學數學講課訓練實訓課程體系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數學講課訓練實訓課程體系與實踐

摘要:根據布盧姆目標分類學二維框架,結合MPCK理論、教學設計的ADDIE模型,構建了綜合培養學生師范技能的“中學數學講課訓練實訓課程體系,包括四項訓練內容:師德演講、解題教學、模擬授課與說課訓練。訓練時,遵循“課外練與課內訓相結合”及“循序漸進”的原則,通過競賽和展示學生優秀成果,并以嚴格的考核引導學生重視訓練,達到“能說會講善做”的訓練目標。

關鍵詞:師范技能;解題教學;模擬授課;講課訓練

“中學數學講課訓練”(下文簡稱“講課訓練”)是訓練數學師范生綜合運用數學學科知識、數學教學法知識、有關數學學習的知識和教育技術知識開展模擬教學的師范專業實訓課程。“講課訓練”是綜合培養學生師范技能的重要方式,是新教師“生產”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是保障教師教育質量的先決條件[1],可以“大面積提高畢業學生的課堂教學能力,提高教學實習的起點”[2]。為了契合“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師范專業認證理念,7年,通過梳理近30年開設“講課訓練”實訓課程的教學、改革經驗和存在的問題,我們以布盧姆目標分類學[3]為指導,結合MPCK理論[4]、教學設計的ADDIE模型[5],構建了“講課訓練”實訓課程體系,培育學生“踐行師德”“學會教學”和“學會發展”的能力。

一、課程設計

(一)課程目標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不僅需要具備單一維度的MK(mathematicalknowledge,數學知識)、PK(pedagogicalknowledge,教學法知識)、CK(contentknowl-edge,教師知識涉及學科內容知識)、TK(technologicalknowledge,技術知識),更需要融合的MPCK(mathe-matical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融合技術的數學教學知識)。“講課訓練”是一門重要實踐課,其目的是訓練學生綜合運用相關理論開展教學設計,培養講課和說課技能。學生已經學習了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解析幾何等數學學科知識(MK),教育學、教育心理學(PK)與數學教育學(MPK)等知識,計算機應用基礎、教育信息技術及計算機輔助數學教學(TK、TPK、MTK)等數學教育技術知識,因此,我們將“講課訓練”實訓課程定位于深化學生的PCK、MCK(解讀數學教材)、MPCK知識,綜合培養學生的MPCK和應用MPCK的技能。據此,將課程的目標確定為“能說(課)、會講(課)、善做(課件、微課等)”。

(二)課程框架

基于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根據MPCK理論、教學設計的ADDIE模型(指一套有系統的發展教學的方法,分別代表:Analysis、Design、Develop-ment、Implementation、Evaluation),結合實踐經驗,構建了“目標、活動、測評高度一致”的實訓課程教學體系(見圖1):達成一個目標、抓好四項訓練、遵循兩個原則、嚴格一項考核、搭建一個平臺,簡記為“一四二一一”。由于篇幅所限,下文只闡述“四項訓練”和“兩個原則”。

二、課程實訓體系

(一)抓好四項訓練———師德演講、解題教學、模擬授課與說課

1.師德演講重點培育學生“踐行師德”能力,要求學生對給定的師德踐行案例,以自身對“師德”的感悟為主題,進行2-3分鐘的即興講演,并對學生的講演進行錄像,便于回看分析。老師從內容、語言藝術、思維品質、儀表形象等角度作出點評,并糾正學生表現出的錯誤的教育觀、教師觀、數學觀、學生觀等,同時要求學生課后修改,提交效果最好的視頻作為作業。讓師范生在反復練習的過程中踐行和感悟師德,領悟教師的責任,將“師德師風”根植于心中。2.解題教學能力訓練解題教學能力訓練是指讓學生在做題的基礎上學會講題。在數學教學中,解題是一種基本的活動形式,無論是數學概念的形成、數學命題的掌握、數學技巧與方法的獲得,還是能力的培養與發展,都要通過解題活動來完成[6]。解題教學的目標是教會學生像數學家那樣“數學地思維”。在訓練時,要求學生以波利亞的解題理論為指導,充分呈現思維過程,重視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思。解題教學時間控制在8分鐘內,老師從分析、方法、解題示范、解題回顧等方面進行點評,必要時老師進行解題教學示范。課后要求學生整理解題的思路、方法以及解題教學的注意事項,形成文稿。訓練模式見圖2。3.模擬授課(試講)訓練試講訓練結合教師資格證考試面試的要求,重點訓練學生的言語表達、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等技能。試講時間控制在20分鐘內(引入1分鐘、新課講解8分鐘、例題分析講解5分鐘、反饋練習4分鐘、總結2分鐘)。課內試講時,要求學生做到“二帶三有一完整”:帶教材、帶教學設計,有學生活動、有課件、有板書,教學環節完整。(1)帶教材。一方面是要求學生讀懂教材,根據教材內容進行教學設計,不得抄襲應付;另一方面,教師點評也要根據教材,師生雙方均需做到言出有據。(2)帶教學設計。要求學生根據課程標準及教材,設計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學活動與測評,熟悉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理順自己講課的思路;另外,通過學生的試講與其教學設計的對比,了解學生如何處理“預設”與“生成”。(3)有學生活動。設計并反映學生活動,習慣“無生試講”的模式。(4)有課件。要求學生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選擇恰當的信息技術(PPT、幾何畫板、超級畫板等)呈現教學材料,特別是知識抽象、難以理解、傳統的手段難于呈現、圖形或視頻情境及文字符號較多的例題等內容要以多媒體輔助,化抽象為直觀,促進學生對新知的理解,把重心放在激發學習興趣,以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等方面。(5)有板書。要求學生理清教學思路,認真思考“寫什么、寫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寫”,做到重點突出,圖文并茂,布局結構合理。(6)教學環節完整。要求學生按照完整的一堂課來設計教學,呈現知識、方法形成的完整過程,培養學生對課堂的把控能力(不能超過20分鐘),養成“向課堂要效益”的意識。4.說課訓練說課訓練的價值,在于幫助師范生像教師那樣去分析、設計教學,并將自己教學設計的思維活動過程從隱性變為顯性———將自己關于課題設計的靜態個人行為轉化為動態的學術討論,形成一種研討氛圍,最后由有經驗的教師形成評價性意見[7]。在實踐操作中,由于時間有限,對于“是什么”,讓學生通過輔助技術呈現,重點讓學生說教學過程,說清楚教學環節以及教與學活動設計的意圖即“為什么”。說課的時間控制在5分鐘內,學生說課結束后教師從教材分析、重難點、學法教法、教學過程及目標達成等方面進行點評。

(二)遵循兩個原則———循序漸進與課外練為主

1.循序漸進原則講課訓練是講課技能的綜合訓練,要上好一堂課,需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板書板畫能力、組織教學能力、解題教學能力等,這些能力都需要長時間的訓練才能具備。(1)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周末收假后,由班主任或班干部組織學生進行5分鐘的講故事活動或演講,或進行指定主題的微型辯論賽。(2)板書板畫能力的訓練。要求大一、二年級學生每周寫四篇鋼筆字、兩版黑板字,大三在開設“講課訓練”課程期間,每天(星期一至五)寫一版黑板字(拍照為證)。(3)組織教學能力的訓練(融入解題教學和試講過程)。如挖掘并展示數學與生活、科技、歷史等內容的聯系,激發學習興趣;運用語言的起伏與抑揚頓挫讓學生“聲臨其境”,享受“悅耳聲聲”;營造“平等、尊重、包容、互助”的課堂生態,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創造性等。(4)解題教學能力的訓練。包括解題能力和解題教學能力兩方面。解題能力的訓練。從學生進校起,要求學生每周做一套中、高考真題或模擬題,并利用寒暑假,分階段完成高中數學教材后的習題(有檢查)。解題教學能力的訓練。一是利用節假日后收假、晚自習時間,分組安排2-3人講中、高考題;二是任課教師利用習題課時間讓學生講題;三是通過志愿服務讓學生給中小學生輔導數學學習;四是講課訓練課內的解題教學訓練。2.課內訓和課外練相結合,課外練為主的原則根據技能形成的特點,結合“‘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課堂教學思路,使學生個人鉆研與小組討論相結合,教師指導與全班同學講評相結合,觀摩學習與模擬實踐相結合”[8]的傳統經驗,確立了“課內訓和課外練相結合,課外練為主”的訓練原則和“組內(課外)練”+“課內訓”的訓練方法———五備三講一點評一完善:獨立備課—小組集體備課—獨立備課—組內試講與點評—獨立備課—組內試講與點評—獨立備課—(課內)試講—課內點評—完善教學設計。(1)組內(課外)練綜合考慮能力、性別、寢室等因素,將學生分成4-5人一組,從大四的學生中選派一名試講考核優秀的學生任輔導員,督導小組開展視頻學習、備課、語言表達、例題分析與講解、模擬授課、說課等訓練(見圖3)。(2)課內訓在組內練的基礎上開展課內訓(四項活動):即興講演、解題教學訓練、模擬授課訓練、說課訓練。下面以課內模擬授課為例說明訓練方法(見圖4)。課內試講是課外試講的延續,一是展示課外試講的成果,二是暴露問題。課外試講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小組的作用。經過組內試講,學生已經“敢講”且講得流暢了,但是由于認識的局限性,學生在教材解讀、目標的確立、重難點的把握、教學活動的設計等方面有一定局限性,需要發揮專業老師的指導作用。課內試講包括兩個環節,一是學生的模擬授課(18-20分鐘);二是點評環節,包括自評、生評、師評(15分鐘內)。學生點評參考教師資格證面試方式,制定評分量表,事先培訓學生如何打分。教師的點評聚焦于以下五個方面:①點評學生講課技能基本功(導入、講解、提問、板書、變化、強化、結束等技能)。②指出學生存在的不足,如誤讀數學符號、誤用數學知識、誤寫誤畫等。③教材研讀與處理。理清教材展開的邏輯順序,讀懂教材編寫的意圖,明確教材的重難點,提煉知識生成、問題解決過程中蘊含的方法、思想,培養相應核心素養。④教學活動設計。包括呈現什么情境,提出哪些問題,安排哪些活動,如何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如何培養數學核心素養等。⑤教學實施與評價。包括安排哪些教學環節,每個環節的重點及時間分配等;如何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回答問題、課堂練習、參與討論、思維品質、情感態度等。課內試講結束后,要求學生根據同學和老師的點評,完善教學設計。

三、課程實施效果

實踐表明,本實訓課程體系的實踐是有顯著成效的,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學生的教學能力有重大突破。近三年,學生參加“四川省師范生教學能力大賽”,均獲獎(8年一等獎、年一等獎、0年二等獎)。2.近三年,學院畢業學生通過直接考核(做題+試講)招聘到民族地區中學的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學生參加教師公招面試(說課或試講)通過率超過%。3.學生參加教師資格證考試面試的通過率高,近三年平均通過率達到了%。4.“講課訓練”考核成績優秀(85分以上)的學生的比例逐年提高,不合格率保持在%左右,學生參與訓練和師范技能競賽的積極性提高了。5.學生從教的意愿增強了。問卷調查和學生訪談結果顯示,八成師范生畢業時首選當教師。

參考文獻:

[1]張華,王永政,楊曉艷.關于實習生試講指導的思考[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5,(01):-57.

[2]李常春.數學系的十年[J].康定民族師專學報,15,(03):33-.

[3](美)安德森.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分類學視野下的學與教及其測評(修訂版)(完整版)[M].蔣小平等譯.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6.

[4]李渺,寧連華.數學教學內容知識(MPCK)的構成成分表現形式及其意義[J].數學教育學報,1,(2):-.

[5]祁卉璇.論ADDIE模型對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的啟示[J].中國成人教育,6,(17):7-.

[6]李祎,賈雪梅.中學數學教學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6:.

[7]張奠宙,宋乃慶.數學教育概論(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6:334.

[8]張家祿.關于培養高素質中學數學教師的思考與實踐[J].康定學刊,17,(01):38-42.

作者:李寶 麥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