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思想政治預警機制研究
時間:2022-03-15 10:20:24
導語:大學生思想政治預警機制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高校校園危機事件頻發,致使高校的穩定和發展大受影響。本文通過對校園突發事件的分析,闡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提高高校的預警能力、健全預警機制具有積極意義。同時指出高校要建立積極的思想政治工作預警機制,有效化解矛盾,維護校園的安全和穩定。
關鍵詞:突發事件;預警機制;思想政治工作
近年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現代化程度的不斷發展,高校在面臨著許多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增加了許多不確定的因素。特別是因高等教育改革帶來的高校擴招、后勤社會化、自主招生和就業問題,以及因社會轉型引發的矛盾與危機波及到校園,導致高校內部各種危機頻發,許多高校相繼發生了一些涉及面廣、危害性大的校園危機事件,諸如2003年清華、北大餐廳爆炸案,2004年震驚全國的云南大學馬加爵故意殺人案,2006年華南農業大學拒發畢業證書導致學生大規模騷亂案,2007年西安交大研究生硫酸毀師案,2008年中國政法大學殺師案,2008年上海商學院失火案,2013年上海復旦大學投毒案……有些危機事件甚至與一些社會性危機或者跨國性危機糾纏在一起,其影響之深、危害之大,已日益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高校危機的頻繁發生,不僅對高校正常的教學、科研和生活秩序構成了威脅,而且直接威脅到廣大師生員工的生命安全,影響了高校的穩定和發展,同時也給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嚴峻的考驗和挑戰。因此,如何適應時代的變化建立預警機制,做到未雨綢繆防范危機,是時下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管理者必須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一、高校校園突發事件的涵義
(一)校園突發事件的含義
所謂高校校園突發事件,是指發生在高校校園內或校園周邊,由本校師生員工實施的或以其為侵害對象的涉及破壞社會和校園秩序并造成人身財產嚴重損害,影響學校聲譽的突發公共事件,其特點是突然發生,迅速激化,嚴重影響校園的穩定和治安秩序。
(二)校園突發事件的分類
對發生在高校校園內的突發事件進行梳理,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類:1.自然災害事件,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沿海地區的洪水、臺風等。此類事件可造成學生心理上的恐慌,引起群體情緒波動,易引發校內大規模的混亂。2.政治群體性事件,如非法集會、游行示威等,如2014年香港地區部分高校學生的“占中”事件。此類事件跨校區甚至跨地區,規模較大,影響力大。3.衛生災害事件,如傳染病流行、食物中毒、火災爆炸、非正常死亡等。此類事件波及范圍廣、影響面大,會給學校帶來嚴重影響。4.校園暴力傷害事件,包括校園內針對學生發生的恐嚇、群體性暴力、校園動亂以及意外傷害事故,如打架斗毆、偷竊、交通事故、賭博、酗酒滋事等。5.個人自傷類事件,即因自身精神壓力或精神疾病導致的自傷自殺事件,如出走失蹤、服毒跳樓等。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終目標和主要任務
高校突發事件的發生、發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統一,既有自然條件、社會環境等外在因素的影響,又有學校環境、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影響。但引起突發事件最為關鍵的因素是人。因此,從思想政治教育學的角度來分析人在高校突發事件中的作用及其對預警能力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而探究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于大學生的重要作用,則對提高高校預警能力、健全預警機制具有積極意義。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終目標
今天的大學生年齡普遍在20歲左右,思想活躍,求知欲強,但思想和心理還不成熟,缺乏生活經驗,交友和交往能力不足,遇到個人情感等敏感問題,處理方式單一,容易造成傷害。當遭遇到地震、火災等突發事件時,也容易造成群體恐慌。面對大學生自身的具體問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遵循其思想發展規律,采取有效的教育手段,引領他們健康成長。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通過理論課堂進行理想信念、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的教育,引導學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用自己的滿腔熱情刻苦學習、報效祖國;其次是通過班主任、輔導員、任課教師等與學生談心談話,解決學生遇到的各種復雜問題,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引導學生明辨是非,正確處理各種矛盾,自覺抵制各種錯誤思潮和觀念的影響;再次是通過各種通識教育,最終實現保護學生權益、妥善解決突發事件、鞏固高校的和諧穩定、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目標。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將有效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意識、提前進行預防、避免各種危機的形成作為工作目標,要運用切實有效的教育手段教育引導學生,提高學生辨識危機風險的能力,進而促進學生抗擊危機風險的能力。具體做法如下:一是幫助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青年時期正是“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把握時機,教導學生牢固樹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定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信念。對政治群體性事件要有清醒的認識,不被西方敵對勢力利用。二是幫助高校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社會公德意識,引導學生養成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的優良品格,增強學生克服困難、經受考驗、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處理好學習成才、擇業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體問題,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和精神境界,減少校園暴力傷害事件的發生。三是了解和掌握高校學生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及時進行教育和引導,化解矛盾沖突。做好形勢政策課的講授,幫助學生全面、細致地看待國際、國內的社會現狀,正確梳理生活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四是針對學生的個體問題,如經濟困難、交友障礙、就業迷茫、心理異常等問題積極進行幫扶。對經濟困難的學生予以資金支持,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對心理有問題的學生提供咨詢服務,化解他們心中的矛盾;為學生提供高效優質的就業指導和信息服務,幫助學生順利就業。這些措施都能有效地減少個人自傷類事件的發生。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預警機制的建立
“預警”顧名思義就是“預先警示”。預警機制是指管理者為了在危機來臨時能夠盡早地發現和應對而建立的一套感應危機來臨的有效機制,即采取危機預警識別、危機評估、危機處理、危機事后恢復等一系列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的應對措施,實現動態管理,從而達到識警防患、超前預控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預警機制也是一種教育機制,是指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在分析、檢測和評估各類思想信息時,對偏離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思想、行為進行早期預報和預先警示,使錯誤的思想、行為消失在萌芽狀態之中。預警機制的確立與突發事件有著直接的聯系。也就是說正因為事件的發生是不按事物的發展規律和發展順序而突然發生的,所以為了防患于未然才需要預警。從這個意義上說,預警與突發事件不僅緊密相關,而且關系也最為直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預警機制主要由三個要素構成:即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收集機制、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分析機制、思想政治教育溝通和反饋機制。
(一)建立完備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收集機制
1.建立信息收集隊伍
一是建立班主任、任課教師信息收集機制。班主任、任課教師利用上課、班會等機會與學生進行接觸,留意學生是否有曠課、情緒異常等行為,并在課后及時上報;二是建立學生干部信息收集機制。學生干部通過日常學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發現班級同學是否存在異常,如行為異常、態度偏激、與人發生沖突、情緒低迷等;三是建立信息員、網評員信息收集匯報機制。充分利用學生在基層的優勢,發現學校存在的各種隱患,如飲食安全、日常管理問題、網上不當言論、學生不滿情緒等;四是建立管理人員信息收集機制。在為學生進行服務的過程中,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可能引起學生不滿的各種問題,以及在服務過程中引發的各種矛盾。
2.信息收集的主要內容
一要注意及時進行師生異常行為的收集。個人因遭遇突然打擊和受到意外刺激,譬如與他人發生人際沖突、被多人排斥、受到歧視或誤解后出現心理或行為異常,就可能導致自傷或他傷行為;二要及時進行組織、煽動的不良信息收集,主要包括在網絡上、貼吧里傳遞不當言論,利用手機發送反動言論、信息,校園內遞發傳單等行為;三要及時進行學生思想波動信息收集,如學習壓力、交友障礙、經濟困難等導致的思想波動。
(二)建立科學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分析機制
針對輿情信息的基本情況,高校要積極組織思想政治工作人員采取科學的分析方法,以鑒別、篩選、加工、歸納等方法處理信息。它包括以下幾個環節:第一,把握信息分析的全局性、科學性、目的性和預測性要求;第二,在信息分析過程中,分別采用宏觀與微觀相結合分析法、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分析法等;第三,建立和完善一套信息鑒別、篩選、整理和提煉的分析工作流程;第四,制定并實施信息分析日常管理制度、重大和突發信息緊急分析處理制度、重大輿情信息研判會商制度等。在工作過程中,要建立一支具有政治素養高、頭腦敏銳、專業技術素質強、富有合作精神的專、兼職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及時核實信息來源,確認信息內容的真實性、全面性,正確區分事件類型,進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和引導。
(三)建立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溝通和反饋機制
信息收集分析后,為使信息全面、準確、高效地報送,必須建立信息溝通、反饋機制。要組織相關人員明確報送原則,規定報送內容,規范報送程序和方法。要按照信息報送的全面性原則、時效性原則、準確性原則、針對性原則和簡潔性原則進行信息報送。信息報送的方法可采用書面報送、電子報送、口頭報送,同時形成上情下達與下情上報的信息反饋機制。在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建立立體交叉的信息接收模式及信息溝通反饋模式。充分利用網絡的匿名性、平等性、及時性特點,開展思想教育和引導,及時化解各類矛盾隱患。高校應在不斷完善網絡預警領導管理運行機制,加強網絡預警隊伍機構建設,優化網絡預警信息收集系統,改進網絡預警決策評估體系等四個方面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預警系統,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預警機制從扁平化方式拓展到立體交叉式,努力提高思想政治預警工作的前瞻性、針對性和時效性。
作者:吳 群 李勇蕾 單位:包頭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向宇,陳德軍.淺析高校突發性事件的特點、原因及其對策[J].保衛學研究,2006(1).
[2]楊佳.我國高校危機管理機制建設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7.
[3]朱曉斌.高校危機管理的策略分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4).
- 上一篇:競技體育與學校體育教育價值取向的探討
- 下一篇:學校體育教學與社區體育資源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