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教學手段在音樂教學的應用
時間:2022-10-08 11:00:02
導語:多媒體教學手段在音樂教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前,多媒體技術走進音樂課堂,有效地擴充了音樂課教學的內涵,優化了教學方式方法,使教學資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使音樂課教學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也改變了傳統音樂教學中口對口、手把手的被動形態。毋容置疑,發揮多媒體教育資源優勢,使多媒體真正成為音樂教學的“助手”,不斷拓展音樂課教學的形式,提高音樂教學的質量,已成為必然趨勢。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情趣;視野;靈感
一、多媒體易于音樂情境再現,便于激活學生學習的內在情趣
樂為心聲,音樂是情感的表達。情趣是學生追求音樂美的一種表現,也是學生喜歡學習音樂和愛好音樂的潛在動因。音樂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認知能力,開發學生的音樂思維,厚植學生的音樂情懷。人的想象主要靠語言、靠情景去激發。在音樂課教學中,如果沒有情景再現,就不能更好地喚起學生內心對音樂美的想象,催生學生學習音樂的情趣。音樂作品的產生歷史及現實背景、所反映生活的情景等,都可以通過媒體以情景再現的方式呈現給學生,而動態化的情景再現更能引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情趣。音樂是視覺和聽覺高度契合的藝術,多媒體教學手段能最大程度地幫助音樂課教學完成其情景的直觀再現。學生靈動活躍,樂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強的事物。利用多媒體設計生動、新穎的音樂動畫教學情境,將視頻和音頻科學地整合在課件中,可以將無聲的教材再現為有聲的情景,將靜態的音樂作品變為動態的音樂感知,從而通過音樂情景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濃厚情趣。在教學八年級音樂教材下冊《陽關三疊》一課時,依托多媒體,創設了清晨濕潤的城市、柳葉翠綠清新的大自然、膘肥體壯的白馬、春意盎然的客舍、老友舉杯相邀等情景,再配上悠長古樸的古琴曲,看著這優美恬然的畫面,學生仿佛身臨其境,視聽覺等音樂思維即刻被激發出來,很快地根據畫面恰如其分地配上唐詩: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教學過程中,又及時“回放”古時情景,聆聽古曲與古琴,讓學生通過場景想象來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體會到作者對即將遠行的友人無限留戀深沉、惆悵的情緒。
二、多媒體豐富的信息資源容量,有助于激發學生對音樂內涵的理解
音樂欣賞教學是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主要渠道。在現行的中小學音樂教材中,音樂欣賞課占到了四分之一,包括聲樂、器樂、戲曲、曲藝欣賞等內容。音樂欣賞必須有基本的載體和平臺,傳統音樂教學欣賞課,學生僅僅停留在對音樂教材的書面學習和教師帶有局限性的講解及示范等單一感知層面,對于教師而言,音樂欣賞課容量的多維度和寬視野無法得到有效的呈現;對于學生而言,高雅而富于美感的音樂作品讓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音樂欣賞課無外乎就是“聽”的過程。多媒體教學手段信息資源大容量的特點給學生以全視野的音樂啟迪,通過身心體驗就會把聲樂、器樂、戲曲、曲藝等不同音樂類型所表現地編排、情感、風格、場景、服裝、道具等,有一個清晰全面的認知和感受,并在音樂氛圍感染下增加音樂課學習的興趣,實現對音樂欣賞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在內心深處會真正地感悟到,音樂原來是心靈的共鳴以及知識和身心愉悅的交匯融合。在演唱或欣賞過程中,首先必須幫助學生理解音樂,否則就達不到音樂對學生情操的熏陶作用。恰到好處地使用多媒體,把音樂作品本身蘊含的情感和意境,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功能全方位地展示在學生眼前,可以把喻為“陽春白雪”的音樂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具體化,使學生更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所表現的情景中,對音樂所表達的內容一目了然。教師積極借助多媒體這個“舞臺”,將講授、示范和音樂作品的多媒體展現融為一體,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引導學生運用眼耳等感官功能,隨著教學節奏在欣賞中放飛音樂暢想的翅膀,接受、消化、吸收音樂知識。在欣賞傳統京劇經典曲目《空城計》》中的唱段《我在城樓觀山景》的過程中,教師隨畫面向學生介紹京劇人物的四大行當:生、旦、凈、丑,學生就能準確地說出什么是須生和小生,什么是青衣、丑角、花臉。通過這節戲曲欣賞課,學生不僅了解了我國的國粹,而且明白了戲曲中生角的唱腔、服飾、扮相及身段等特點,豐富了音樂情愫,增長了見識,提升了藝術感受力與欣賞力。
三、多媒體技術直觀靈活的感染力,有利于激起學生學習音樂的靈感
音樂作品是生活和靈感的碰撞,學生學習音樂在某種意義上也需要喚起內在的靈感。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手段直觀多變的特點,可以有針對性地把音樂本身最具魅力和影響力的環節通過多媒體課件分享給學生,使音樂靈感與音樂情景相互交融,達到教學目的的最優化。運用好多媒體,首先要求教師在備課時,緊緊圍繞教學三維目標的要求,以啟發學生學習音樂的靈感、聚焦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為著力點,下功夫制作好多媒體課件。多媒體教學視聽合一的功能及效果,可形成一種全新的、圖文并茂、生動多樣的人機交互教學方式,學生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便會產生主動參與的訴求。在歌曲《十送紅軍》》的教學過程中,首先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兩遍,接著學生分小組自主地學習歌譜,達到基本唱會歌曲的目的,隨后分小組借助多媒體進行卡拉ok比賽。通過有的放矢的教學活動,既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現代化教學技術的應用,音樂課堂更多地體現為師生通過多媒體這個平臺進行交流互動的過程,但是,多媒只是教學輔助工具,教師才是整個教學活動的真正策劃、導演者和指導者。多媒體教學必須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如果教師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形式上,課堂教學過度強調多媒體的新奇特,教學場面雖然熱鬧,學生亦樂此不彼,但結果可能會使一部分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各種音樂以外的內容,而忽略了真正需要學習理解的音樂所表達的東西,這就違背了多媒體為音樂教學服務的屬性。音樂教學需要關注師生之間心靈和情感的溝通,教師充滿情感的講授、聲情并茂的示范、循循善誘的引導以及對學生學習態度的鼓勵是多媒體無法替代的。在音樂教學中,要始終確立學生永遠是學習主體的意識,把學生始終看成是學習和發展的主人,一切教學活動都要有益于調動學生對知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教學環節上,除了讓學生配合多媒體課件進行自主學習以外,還要注重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培養學生對音樂學習的創造性和想象力,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欣賞音樂,理解音樂,感悟音樂給自己身心帶來的愉悅。教師依據教學大綱要求和內容,合理設計教學流程,把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和教師的“授業”“解惑”有機結合起來,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挖掘學生對音樂快樂學習和主動思考的潛力,促使學生通過眼、耳、心等身體器官,實現視覺、聽覺、感覺的和諧統一,達到對音樂素養的培養和音樂知識的掌握。信息化的高速發展,對課堂教學手段運用的多樣化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更高要求。科技含量高、資源豐富的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學習音樂創造了展示音樂情景美的教學氛圍,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對音樂的感受、想象、表現等素質都將得到有益的幫助和提升。但是,多媒體教學終究只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必須正確處理傳統教學方法與多媒體使用的關系,融合運用傳統與現代技術手段,實現傳統音樂課教學方法與多媒體教學資源的優勢互補,促使學生情趣盎然、興致勃勃地融入到對音樂的感悟、欣賞、表現和體驗活動中來,通過音樂課多渠道多視野多方式的探求學習,達到以“音”育人、以“樂”化人的目的。
作者:何巧鳳 單位:慶陽市第五中學
- 上一篇:高職計算機校企合作實踐教學研究
- 下一篇:多媒體信息化考核系統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