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體育服務建設問題與對策

時間:2022-12-18 03:32:38

導語:公共體育服務建設問題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共體育服務建設問題與對策

摘要:分析海口市公共體育服務建設的現狀與問題,指出大健康背景下海口公共體育服務建設的總體思路與建設的策略,為提升海口市公共體育的服務質量和效率提供參考。

關鍵詞:海口市;公共體育服務;現狀;問題;對策

報告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把全民健康立于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地位,加快推進健康中國的建設,是在我國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新形勢下關于大健康發展理念的精辟論述,而全民健康作為健康中國的基本要義,其重要意義尤為凸顯。體育健身運動是預防疾病、提升身心素質的基本手段,更是實現健康中國的重要一環。近年來,國務院先后頒布《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以及《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來推進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實施并取得了顯著成效。而隨著體育運動逐步成為人民主流的生活方式,群眾的健身內容豐富度與健身頻次均呈現爆發增長態勢的同時,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多層次體育需求與體育有效供給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為彌補海口市公共體育服務范疇研究的空白,促進海口市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對海口市公共體育服務建設這一關乎民生的重大課題進行剖析,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1海口市公共體育服務建設的現狀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在政府主導和社會各界大力協同的努力下,海口市公共體育服務建設取得了較快發展。城鄉居民健身意識不斷提升,身體素質不斷提高,體育鍛煉行為已經成為人們重要的日常生活方式。體育社會指導員隊伍不斷壯大,基層社會體育組織、體育協會不斷增加,公共體育服務保障機制日趨完善,政策法規支持不斷健全,政府向社會購買服務的機制不斷成熟,海口市公共體育服務效率和水平已經步入快速發展期。據海口市文體局了解到,截至2018年,海口市的公共體育建設逐年提升,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5927人,按照2016年海口市戶籍人口約167.03萬人計算,每千人口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約3.55人。注冊的省、市級社會體育協會組織50余家,公共體育經費投入約3568萬元,年舉辦各類大小體育賽事76個1500余場次左右(表1),如公共體育運動會系列賽事、公共體育系列運動推廣活動、海口馬拉松、徒步活動、以及海口市廣場舞賽事等等。公眾體育健身園點不斷豐富,萬綠園、世紀公園、白沙門、金牛嶺以及人民公園的健身場地、器械、步道建設成效顯著(表2)。此外,西海岸假日海灘休閑健身聚集區運動設施建設為海口市奮力實施公共體育計劃作了有力補充。公共體育網絡宣傳平臺(app)進入測試應用階段,市民可享受在場館線上預訂、線上約戰、找教練、公共體育活動信息、賽事報名、掃碼維修健身設施器材等功能,為群眾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公共體育服務。

2海口市公共體育服務建設的問題

2.1居民社區健身場地設施匱乏。較完備的體育場地設施是人們進行體育鍛煉的重要前提,且齊全的體育場地設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們體育鍛煉的行為和習慣。據文體局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海口市現有的25個街道(鄉鎮)建有體育健身設施,達100%;182個社區(行政村)中有178個社區(行政村)建有體育健身設施,達97.80%。但從建設的名目來看,體育設施類別較為簡單,大多是針對老年人的休閑體育器械和功能性器械,只能滿足基本的身體活動需要,不適宜從事較大強度的有氧運動項目。因此從總體來看,海口居民區的健身場地設施類別和場地空間有待進一步開發提升。2.2公共體育服務經費來源單一。公共體育服務經費主要分為: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經費、公共體育活動經費和以營利為目的的私人經費等方面。除私人以營利為目的的經費投入外,其余經費來源主要依靠政府專項撥款。據調查表明,海口市財政撥款至體育事業發展的經費近年來有所提高(表1),但對于一個160多萬人口的省會城市而言,3568萬的經費基本是杯水車薪。經費來源總量少且單一導致公共體育服務發展后勁不足的現實,極大的制約著海口市公共體育服務的建設。2.3社會指導員服務意識薄弱。社會體育指導員是服務群眾更好參與體育活動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缺乏對社會體育指導員服務群眾的指導效果評估考核機制,對社會體育指導員服務群眾的監督與激勵的缺位,導致指導員工作懶散、指導效果不明顯,此外除國家一級指導員免費發放一級指導員服裝外,沒有任何工資待遇,僅僅是依靠社會指導員的工作熱情來開展工作,難以激發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積極的長期性,不利于群眾體育服務工作開展。2.4公共體育活動組織機制滯后。調查顯示,海口市公共體育管理機制有待提升,組織面向不同職業群體的體育活動較少。雖然今年來市文體局舉辦大眾體育活動逐年增多,但是受眾群體極為有限,而海口市居民的體育活動基本都是自發與家人、同事朋友組織體育活動,部分同一小區居民自發組織的體育活動也是單一的廣場舞。究其原因文化背景的差異性是主要的制約因素,海口是一個外來人口比重很大的旅游城市,雖然居民體育活動的意識與價值取向較為一致,但是不同文化背景和來自不同地域的居民其體育活動的方式途徑有很大的差異,并且在這些社區住戶中還有較大比重的“候鳥”,這些群體多來自全國各省市,居住時段具有不確定性特點,因此街道辦事處或社區體育組織無法有效地組織開展社區體育活動。2.5政府職能部門服務意識不強。政府部門在群眾性健身活動中的組織、引導等服務措施較多的是通過頒布文件、傳媒平臺等渠道。表明在創建服務型政府的社會發展趨勢下,海口市有關部門在公共體育服務職能方面主動性不強,政府服務功能建構較為匱乏,一方面沒有設立專門的公共體育服務領導機構,導致公共體育服務的有關決策沒有具體的政府職能機構去跟蹤落實;另一方面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的建設不夠完善,勢必制約海口市公共體育的服務質量與服務效率的可持續發展。2.6缺乏公共體育服務評估機制。通過走訪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和城鄉居民了解到,目前海口市公共體育服務績效評估和監督反饋機制層面的建設仍然是一片空白。一方面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沒有對群眾享受公共體育服務制定科學有效的績效評價指標;另一方面沒有建立除政府和群眾以外具有話語權的第三方監督,以及群眾對公共體育服務建設的意見反饋途徑不通暢等。公共體育服務的評估體系沒有建構,需要加快制定公共體育服務的績效評估和監督反饋機制來切實保障群眾體育健身活動的有序有效開展。

3海口市公共體育服務建設的思路

3.1公共體育服務建設的指導思想。海口市公共體育服務建設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黨的和系列講話精神為指導,緊緊圍繞《海南省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十三五”發展規劃》和《海南省公共體育實施計劃(2016-2020年)》確立的發展目標,將海口市體育事業發展推向新階段。海口市公共體育服務的建設要充分夯實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以人民群眾的體育需求為導向、轉變政府職能為重點、改善民生為宗旨,統籌城鄉公共體育服務協調發展,加快建設形成布局合理、便民惠民的場館設施體系,實用快捷、知識豐富的體育信息體系,規范活力、組織高效的體育組織體系,政府主導、渠道多元的資金供給體系,保障有力、貼近民生的政策支撐體系,客觀權威、途徑通暢的監督反饋體系,切實提高海口市公共體育服務的總體水平和質量,為海口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3.2公共體育服務建設的目標任務。海口市公共體育服務建設的總體目標是:根據《海南省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十三五”發展規劃》和《海南省公共體育實施計劃(2016-2020年)》確立的戰略目標和總體部署,到2020年,海口市公共體育服務更加健全,各級政府提供公共體育服務的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鄉公共體育服務差距進一步縮小,城鄉居民健身意識進一步增強,公共體育在推動海口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按照布局合理、實用快捷、規范活力、組織高效、保障有力、貼近民生的建設原則,構建公共體育服務保障體系,切實滿足海口市居民日益增長的體育生活需求。

4海口市公共體育服務建設的對策

4.1加大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建設。體育場地設施是滿足群眾體育生活的基礎,將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納入政府總體規劃、土地利用和城鄉總體規劃,結合國家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標準和海南省實際,以便民、利民、惠民為宗旨,建設體育場地設施。制定公益性體育場地服務標準,完善政府對公共體育服務場地的補貼制度,積極探索社會資本建設體育設施的資本進入機制和補償機制。大力構建城鄉體育場地設施網絡建設,落實好群眾身邊體育場地設施的建設、管理和高效利用。4.2拓展公共體育服務活動體系。充分利用海口市特殊區位優勢與打造精品小鎮、美麗鄉村的重大發展契機,挖掘群眾體育活動需求不同層次的海南黎族特色體育項目、海洋體育項目、傳統優勢體育項目和低空體育項目,優化陸、海、空三維多軌并行發展。使城市社區體育、鄉鎮農村體育和旅游景點體育活動體系豐富而富有活力,塑造特色的體育活動品牌,多維助力海口市公共體育活動體系的快速發展。4.3加強社會體育組織和指導員建設公共體育服務供給主體是在政府主導的基礎上,由社會體育組織、協會和社會體育指導員所構成,優化供給主體的重點,除了提升政府公共體育服務水平和質量以外,更要注重在政府與群眾之間發揮紐帶作用的社會體育組織和指導員的建設力度,開放體育市場,鼓勵社會力量、企事業、個體等參與服務體系建設,如充分發揮“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基地”、“海南省體育行業職業技能鑒定站”及各類培訓機構的作用,支持全省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人群體育協會、行業體育協會以及單項體育協會等開展公共體育人才培訓,使公共體育服務人才供給主體多元化。4.4創新發展數字信息服務平臺。構建基于互聯網、大數據等公共服務信息咨詢平臺。以多媒體、多網絡、多終端和多平臺的全媒體時代,通過智能手機、計算機等路徑為特征的服務信息化,將使公共體育服務更智慧、更科學,人民群眾享受公共體育服務會更便捷、更高效。4.5優化公共體育服務的政策環境。公共體育服務的政策支持是體育服務體系持續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從目前來看,不管是國家層面還是海南省層面,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法案都比較宏觀,對我國體育事業的整體發展具有導向作用,但對地方公共體育服務的建設缺乏明確、具體的政策支撐。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快制定符合海口市的相關指導文件、行動方案和專項法規,使海口市公共體育服務發展制度化,推進海口市公共體育事業快速發展。4.6建立績效考核與監督反饋機制。績效評估是第三方對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工作能力、服務質量、公共責任以及公眾滿意度的分析和評議,并對其管理過程中的投入產出反映出的績效進行評定和劃分等級。為確保公共體育服務質量和效率,應當加快建立科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的考核機制,形成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考核指標,使考核結果成為公共體育服務水平不斷完善的重要參考依據,促進政府服務職能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付媛杰.以體育旅游綜合體為抓手、大力推進體育旅游產業發展[N].中國體育報,2017-6-9.

[2]海南省人民政府.《海南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EB/OL].newsearch.hainan.gov.cn

[3]海南省人民政府.《海南省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十三五”發展規劃》[EB/OL].2017-2-7.

[4]王莉等.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構成與標準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38(3):1-7.

[5]王凱珍,汪流,黃亞玲,等.全國性體育社團改革與發展研究----基于學理層面的思考[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0,25(1):6-9.

[6]劉賜貴:舉全省之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宜養的健康島長壽島[N].海南日報,2017-05-14.

[7]戴健.中國公共體育服務發展報告(2013)[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12).

[8]吳聲功.服務型政府的構建[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作者:唐華 韓學民 單位:海南大學體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