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大學生體育鍛煉論文

時間:2022-05-19 04:09:39

導語:肥胖大學生體育鍛煉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肥胖大學生體育鍛煉論文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學生生活方式改變,膳食結構改善,體育活動缺乏等因素,對大學生健康的負面影響隨之增大。據2005-2010年中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報告顯示:大學生身體素質繼續呈現緩慢下降,其中學生肥胖和超重檢出率繼續增加。青少年超重肥胖已成為我國快速出現的公共健康問題。為此,本文針對超重肥胖大學生的身心特點,以運動處方為基礎,結合飲食指導和行為矯正的綜合干預方案,揭示運動和營養干預對超重肥胖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為超重肥胖大學生體育鍛煉提供實踐和理論依據。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根據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提出BMI的判定標準(BMI<18.5為過輕體重,18.5≤BMI<23.9為正常體重,24≤BMI<27.9為超重,BMI≥28為肥胖),從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大一、二、三年級學生自愿參加基礎上,選取153人,其中超重男生35人、女生33人,肥胖男生47人、女生40人,年齡19~22歲之間。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通過“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查閱大量相關的體質調研、體育鍛煉、營養等文獻資料,為本文的調查問卷和干預方案的設計提供理論依據。1.2.2問卷調查法。根據研究目的需要,對超重肥胖大學生的膳食規律、生活習慣、運動行為、形態認知等層面進行問卷調查。1.2.3運動干預方案。按循序漸進原則分兩個階段設計運動干預方案。每次練習前、中、后即測10s脈搏以控制強度(運動強度控制在60%~70%最高心率,平均心率控制在120~140次/min)。運動時間為每天下午60~90min,干預時間共16周。第一階段(1-5周):采用多種運動的鍛煉方式,提高參與者運動適應性和趣味性,增強心肺適應能力。主要運動有慢跑、快步走、走臺階、有氧操、球類、體育游戲、跳繩、瑜伽、腹肌練習、放松練習。具體運動安排見表1。第二階段(6-16周):通過前階段運動干預,增加參與者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同時提高參與者鍛煉興趣。主要運動有慢跑、變速跑、往返跑、搏擊操、瑜伽、體育游戲、跳躍、球類、腹肌、背肌、上下肢力量訓練及放松運動。具體運動安排見表2。1.2.4飲食干預方案。①營養指導課程:開展每周一次知識講座,依據《中國食物成分表2002》系統介紹各類食物的所含營養和熱量,使參與者能計算每日攝入的食物熱量和日常活動耗能量,為自主制定科學減肥食譜奠定理論基礎。②食譜制定:對參與者每周的膳食和起居情況進行記錄,內容包括攝入食物的量、時間、種類及饑飽程度。根據參與者之前的進食情況,要求參與者每天適當控制攝入量,多食低熱能的蔬菜和水果,以高蛋白、低脂肪和低糖的膳食為主,保證每日機體和運動的營養所需,避免營養不良。并根據每個參與者的個體飲食特點,分別制定一日三餐的營養食譜。1.2.5測試指標。按《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檢測細則》要求進行測量,身體形態:身高、體重、BMI、腹部皮褶、上臂皮褶、肩胛皮褶;身體機能:肺活量指數(ml/kg);身體素質:50m、立定跳遠、引體向上(男)、仰臥起坐(女)、坐位體前屈、耐力(女800m、男1000m)。1.2.6數據處理。運用SPSS11.0軟件包處理分析,各組參數以均值±標準差表示,每組干預前后數據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以P<0.05為顯著性差異,以P<0.01為非常顯著性差異。

2結果與分析

2.1干預前后超重肥胖大學生身體形態變化

從表3可見,通過16周體育鍛煉與膳食干預,超重、肥胖男女生體重、BMI、腹部、肩胛皮褶指標均值明顯低于干預前,其中肥胖男女生上臂皮褶指數均值明顯低于干預前,差異具有顯著意義(P<0.01,P<0.05)。但干預前后,超重、肥胖男女生身高,超重男生上臂皮褶指標均值無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19~22歲大學生經過青春期生長發育后,其身高生長趨于相對穩定,但體重、皮褶厚度具有可塑性,體育鍛煉和飲食營養干預可以使超重肥胖學生身體形態得到控制和改善。

2.2干預前后超重肥胖大學生身體機能、身體素質變化

從表4得知,經過16周的干預后,超重女生和肥胖男生的肺活量、超重男生和肥胖女生的50m、超重男女生和肥胖女生的立定跳遠、肥胖男女生的坐位體前屈、超重女生仰臥起坐、肥胖男生引體向上、超重女生和肥胖男生的耐力指標均值明顯高于干預前,超重男生和肥胖女生的肺活量、超重女生50m、肥胖男生立定跳遠、超重女生坐位體前屈、肥胖女生仰臥起坐、超重男生和肥胖女生的耐力指標均值明顯低于干預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但超重男生的坐位體前屈和引體向上、肥胖男生50m均值干預前后,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超重和肥胖給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負面影響,容易誘發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引起肥胖的成因較復雜,受遺傳、環境、經濟、文化、生理等諸多因素所影響。國內體質健康調研報告顯示:肥胖比例增加其主要原因在于學生體育鍛煉不足,以及生活水平的普遍改善,熱量、脂肪等攝入過多及食物結構的不合理所致。根據肥胖成因,本研究從超重肥胖大學生各方面運動能力與項目掌握程度的差異設計以跑、跳、靈巧及柔韌等中等強度練習為主,技術性強的球類和趣味性較強的游戲項目為輔的運動處方規定每天的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并結合以高蛋白、低脂肪和低糖的為主的膳食調理。研究表明:通過16周體育鍛煉和膳食干預之后,參與者身體形態中體重、BMI、各部位皮褶都得到了有效的下降,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大部分指標明顯提高,所以在運動處方中以多種形式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更能消耗脂肪,減少體重體脂;同時,參與者在提高動作技能的熟練過程中,身體的協調性、靈活性、柔韌性也得到了綜合性的發展;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有利于超重肥胖大學生的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的改善,這些身體機能的改善是超重肥胖大學生耐力素質提高的主要原因。從干預效果顯示,超重肥胖女生身體形態指標均值比男生下降更明顯,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提高更顯著,原因是社會對于女性以瘦為美審美觀的影響,女大學生審美價值觀也發生改變,表現在減肥過程中主觀目的性強,鍛煉的韌性和自覺性較男生高,飲食控制的自覺性和嚴格性也比男生強。雖然男生上肢力量和變速練習較多,但超重男生引體向上和肥胖男生50m指標成績變化不顯著,說明運動強度和負荷可能不夠。19~22歲大學生經過青春期生長發育后,其身高生長趨于相對穩定,但體重、皮褶厚度具有可塑性,體育鍛煉和飲食營養干預可以使超重肥胖學生身體形態得到控制和改善。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4.1.1體育鍛煉與膳食干預可以降低超重肥胖大學生體重、BMI、腹部、上臂、肩胛皮褶等指標均值,控制和改善超重肥胖大學生身體形態。4.1.2多種有氧運動的運動方案有效地提高超重肥胖大學生身體素質和機能。

4.2建議

4.2.1運動方案制定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針對超重肥胖大學生身心特點設計實用、合理的運動形式,以基本跑、跳、靈巧、柔韌類練習為主,技術性強的練習和實用性和趣味性較強的體育游戲為輔,激發超重肥胖大學生對運動的興趣,從而達到減肥效果。4.2.2開設運動與營養課程。使超重肥胖大學生對各類食物的營養成分及健康飲食觀得到認知,從而自主控制飲食,科學地規劃食譜,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防止因營養過剩引起的再度肥胖。4.2.3建立超重肥胖大學生體質健康檔案。根據學校每年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對超重肥胖學生進行監測管理并利用課內外對超重肥胖學生進行分組集體干預,對其體育意識、營養與飲食、體育運動進行有效地干預,形成可持續控制大學生超重肥胖問題的長效機制,從而改善學生體質健康狀況。4.2.4組建超重肥胖大學生健身俱樂部。根據超重肥胖大學生身心特點,開設適合其的運動項目,激發他們對體育的興趣和鍛煉熱情,并配備相應的教師和學生健身指導員,幫助他們克服自身的惰性,減少鍛煉的盲目性,增加鍛煉的次數,從而培養自主鍛煉的習慣。

作者:董曉波單位:杭州電子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