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體育設施資源社會共享問題探析

時間:2022-11-14 08:52:23

導語:學校體育設施資源社會共享問題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校體育設施資源社會共享問題探析

摘要:由于學校體育設施向著社會開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居民的健身需求,緩解了社區內體育資源匱乏的局限性。但是,在具體的實踐環節,由于各類共享機制還不是特別的健全,導致學校的體育設施資源社會共享出現了問題。所以,應該通過法律、法規和政策等方法,實現學校體育設施資源的社會共享機制的保障,實現學校體育設施的最大化運用。

關鍵詞:學校;體育設施;資源共享;機制

如今,學校的體育設施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共享,提高了利用效率,促進了全民健身運動的發展。但是,在具體的實踐環節中,人們對于資源共享的本質特征缺乏認識,這極大地影響了學校為社會提供體育資源的積極性。所以,應該在對經濟學理論分析的基礎上,完善學校體育設施建設,實現資源共享。

一、資源共享的本質特征

資源共享這一概念在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所貫徹,通常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局面,社會成員可以共同使用一些事物,并且形成伙伴關系。資源共享是資源在擁有者和使用者之間形成的良性的互動局面,而且資源擁有者和資源享用者之間不會彼此損害對方的利益。

二、學校體育設施資源共享面臨的問題

在學校體育設施對外開放的過程中,有一些錯誤的資源使用觀念制約著其實施,僅僅采用行政的手段推動學校體育設施的開放,但是在具體的操作中,很多機制尚不明確,資源共享的過程中,使學校對這些體育設施的管理難度在增大,而且體育設施的使用成本在上升,所以,在雙方共享的過程中,很多問題還不能達成共識,導致了學校體育資源共享不能徹底的實施。在學校體育設施共享后,學校的利益不能得到保障,并且給學校增添了一定的經濟負擔。

三、學校體育設施資源共享的制度安排

在進行經濟制度安排的過程中,很大程度上要通過經濟效率來鞭策,并且分析各項政策的實效性,但是,在對資源的利用效率分析的過程中,既不能僅僅采用產出最大化的理論,也不能單純地采用效用最大化來描述,應該站在社會經濟效率的前提下進行分析。資源共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這時應該通過對資源屬性的分析,通過經濟制度的制定,確保資源共享。學校的體育設施資源不僅僅屬于學校內部,而且也具有一定的社會屬性,社會產品也分成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和準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指的是在消費的過程中,消費者不會產生任何的競爭性,并且不會產生嚴重的排他性,但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幾乎沒有物品可以同時滿足上述兩種要求,很多物品僅僅沒有呈現出競爭性特征。如果一種物品在消費的過程中,既形成了競爭性,同時又含有排他性的特征,這種物品就是私人物品。所以,學校的體育設施資源應該屬于準公共物品。

四、學校體育設施資源共享機制的構成

資源共享機制是通過制度加以完善,從而使使用者、資源所有者和管理者三者的關系得以協調,從而可以進行有效的運行。學校體育設施不僅僅對學校內部開放,也應該對社會開放,但是,在開放的過程中,其涉及到政府、學校和社區等不同的人群,所以,在資源配置和協作等方面要形成一致,通過多方的監督和評鑒,才能完善服務管理理念,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共享,所以,在學校體育設施資源實現共享的過程中,應該建立資源共享的機制,才能實現各方的利益,使學校體育設施資源共享的前提下,保持良好的秩序,實現學校體育設施資源社會經濟效率的最佳化。1)建立資源整合機制。在資源整合機制建立的過程中,應該確定相應的原則,確保產權明確,并且應該使資源提供者和使用者的權利都得到保障,完善資源的共享方式,實現資源的公益性特征,但是也不能損害資源提供者的利益,所以,也要實現盈利性共享機制。在資源整合機制的建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解決產權問題,使學校體育設施資源共享的過程中具有明確的權威性,政府部門應該為學校的體育資源的建設提供一定的財政支持,進行有償的共享,實現市場化的配置。在資源整合機制建設的過程中,要完善產權制度,使產權更加的民股阿,通過運用國家的法律,完善產權主體,使資源的歸屬問題更加的明確。而且在資源實現共享的過程中,其共享的方式應該直角靈活,完善利益的分享制度。與此同時,應該確保國家利益和社會利益的均衡,在盈利性的基礎上實現公益性,實現資源的整合,使國家、軍民和學校的利益都能實現。2)建立成本補償機制。在建立成本補償機制的過程中,首先應該實現成本的科學核算,實現循環成本和收益的結合。通過成本補償機制的完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人們對資源的使用,防止人們在使用這些公共資源的過程中存在錯誤的思想,認為學校的資源可以無限制的使用,導致他們只是享受資源,而不愿意支付相關的成本。政府和社會要按照社會經濟的規律,不斷的實現學校體育資源的社會開放性,從而實現相應的補償。成本的補償機制主要對學校體育設施的折舊和損耗的核算,通過對學校體育設施的使用年限的分析,從而可以通過核算的方式,及時獲得一定的經濟補償,在進行新的設施建設中,可以獲得資金的補充。通過制定設施建設和維護,可以得到一定的設施維護的費用,按照學校體育設施折舊的方式,可以將其分配到教育經費的投入計劃中,在經濟發展情況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提高教育經費的投入,使學校的主體更加的明確,實現資源的共享和可持續發展。還應該實現共享成本的補償,完善補償的途徑,共享的成本主要是由設備的使用費用、管理費用等,這些經濟補償可以通過財政的方式呈現,通過對學校設施的損耗程度的差異,從而進行相應的補償,管理人員的待遇也應該有所提升。3)建立稅收減免與利益的激勵機制。在稅收的減免和利益的激勵中,應該遵循合理化的原則,實現共享和共贏的原則,在實現稅收減免和利益激勵中,可以大量的吸納社會資金,從而對財政投入的不足進行補充,使人們健身的條件得以改進。在稅收減免和機理機制的制定中,主要包括完善企業對學校體育設施建設的資助,這樣才能實現各類設施面向社會,通過慈善和募捐的方式,促進學校體育設施的建設。通過個人資助政策的設置,可以促進學校體育資源的建設。通過完善企業與學校體育設施的建設開放,鼓勵社會上的各個組織和企業等都能為學校體育設施建設出一份力。4)建立安全保障的應急機制。通過相關的應急機制的建立,可以實現學校各項設備的有序使用,確保人們的人身安全,通過科學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人身和財產安全的保障。

五、結語

在學校體育設施資源共享的過程中,為人們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是,資源的共享并不是無償的,也不能通過政策的約束實現,所以,應該建立合理的制度,對使用者和資源提供者之間的利益加以權衡。所以,學校體育設施資源共享要通過法律的約束,規范人們的行為。

作者:段寶斌 單位:九江學院八里湖校區管理辦公室

參考文獻:

[1]李蜜,楊軍.社會共享視角下吉林省高校體育設施資源的對外開放探析[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1,12:40-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