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游開發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研究

時間:2022-10-21 04:07:05

導語:鄉村旅游開發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村旅游開發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研究

【摘要】基于文化表達理念下的鄉村旅游模式,為鄉村旅游指引了新的方向。文化表達理念的鄉村旅游強調開發的整體性,圍繞悠遠歷史和文化傳承,尋找鄉村旅游的特色定位,對農村現有的人居環境進行協調開發,實現鄉村旅游與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的雙贏局面。

【關鍵詞】文化表達;環境整治;鄉村旅游

文化是旅游開發的核心,差異化體驗是游客們的基本心理訴求。深入挖掘鄉村歷史和文化內涵,以高水準、高要求的規劃設計旅游項目,通過旅游開發促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揚,提高了旅游區的吸引力和競爭力,為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提供物質基礎和精神內涵。良好的人居環境可以助力為鄉村旅游開發,提高鄉村旅游的魅力,就目前我國農村人居環境狀況來看,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對鄉村旅游開發造成了一定的阻礙。

1鄉村旅游開發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現狀

第一,我國目前有些政府對鄉村旅游開發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重視不足。在新型城鎮化和美麗鄉村建設的推動下,很多鄉村的人居環境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各級政府也比較重視,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在環境整治上。仍有大部分鄉鎮將整治重點放在鄉鎮區域,忽視了農村地區的整治力度,投入較少,不注重細節處理,流于表面工作,抄襲照搬現象嚴重,致使整治效果不明顯,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也未發現鄉村旅游開發的潛力,投入資金十分有限。第二,在目前工作中,有些鄉鎮并未將鄉村旅游開發納入整體規劃中,還沒有認識到鄉村旅游資源對鄉村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沒有看到農村人居環境與鄉村旅游開發的重要意義,缺少統籌安排和資金投入,導致旅游開發成為硬性任務,沒有更多的深層次思考,這就影響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進展,出現雙輸的結果。第三,工作機制中存在問題。政府部門作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主要負責部門,對農村旅游資源開發工作并沒有起到領導作用,很難形成統一的管理系統。各個部門之間溝通不暢,缺少聯動機制,責任分工不明確,工作很難開展。

2文化表達理念的核心內涵及其對鄉村旅游開發的指導價值

文化表達理念下的鄉村旅游本質上是對本地區的歷史文化和其他相關資源進行有效的融合,以旅游開發主要目的,在旅游資源融合的基礎上加以利用,實現農村旅游資源的共同建設、共同分享,以促進本地區的經濟協調發展。將文化表達理念融入鄉村旅游開發之中,需要政府部門和全體村民的共同參與,把旅游資源充分利用起來,為旅游者提供印象深刻的旅游體驗,滿足旅游者的各方面需求。通過發展文化旅游開發,給游客更好的旅游體驗,為本地帶來更多的經濟收入。在當今時代,文化資源仍然是旅游開發的核心,只有充分利用鄉村旅游文化資源,才能開發出更具有特色的旅游產品,在文化表達背景下,應該對地區內的文化資源進行協調配置,提高服務質量,培養旅游的專業人才,實現產業上的聯動,以此推動農村旅游向文化表達旅游方向發展。

3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鄉村旅游開發相結合的路徑

當前我國農村人居環境狀況還面臨很多問題,對鄉村旅游開發造成一定的影響,不利于旅游資源開發的文化表達理念實行,為了消除鄉村旅游開發的瓶頸,應該先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入手,從鄉村整體上對鄉村旅游進行規劃設計,為文化表達理念的實施奠定基礎。3.1以發展鄉村旅游為導向,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3.1.1歷史文化建筑的整體規劃。首先,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應該打造良好的村莊環境,拆除內部不合時宜的建筑或構筑物。優美的環境發展鄉村旅游的首要條件,所以,加強農村人居環境的整治與鄉村旅游的開發具有同樣的目標。對村內臨時搭建的建筑、構筑物應予以堅決的拆除,即改善了村容村貌,也為發展鄉村旅游提高了良好的環境基礎。要建立管理機制,逐漸成為村莊建設的治理規范。其次,將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建筑作為特有資源進行開發。農村地區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這些建筑既是鄉愁的寄托,也是傳統文化的體現,在保護的同時應當加以利用,發揮它們應有的價值。可以在村內建造展覽館、研習所等公共建筑,展示當地的文化特色,這樣既實現了文化資源的有效利用,又對農村人居環境改善起到了一定作用。最后,對已有的具有歷史文化的建筑進行適度整修,修舊如舊,保持當地特色。分類管理,有修繕價值的進行修繕,沒有修繕價值的,要注意安全問題,征詢當地居民意見,適當改造,賦予使用價值。對于村內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建筑應該統籌規劃,這是鄉村旅游的文化和魅力的重要體現。3.1.2基礎設施統籌建設?;A設施建設是我國現在廣大農村地區人居環境整治的必備內容,同時也是滿足鄉村旅游開發的重要條件?;A設施建設的滯后,既阻礙了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也影響著廣大村民的起居生活,對發展鄉村旅游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所以,通過共建共享的原則,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采取統籌規劃,完善村莊交通系統建設,對于給水、排水、通信、電力、環衛、防災等設施的各項內容統籌安排。同時在旅游服務設施中,例如服務中心、住宿驛站、公共廁所等,是旅游區建設的基礎。在旅游設施的建設過程中,要考慮農村旅游資源的開發和旅游者的需求,生活服務設施要照顧村民日常的使用需要,生產服務性設施布局要結合農民日常生產的需要,布置在農田附近。3.1.3加強鄉村環衛設施建設農村衛生環境改善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內容,一方面農村基礎設施投資不足,另一方面村民的環保意識比較淡薄。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狀況,不但能夠為鄉村旅游發展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也能夠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做好垃圾分類教育和垃圾處理體系建設,配置相應數量和位置的垃圾箱、回收站等設施,并給于一定的資金支持。通過農村環衛設施的建設,既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又為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奠定基礎。3.2以現有農村人居環境為基礎,定位文化表達理念下鄉村旅游特色項目。文化展示最好的方式就是建立風情園,可以讓游客最大程度地走進當地的文化中來,村內其他具有文化特色的建筑或者構筑物,雖然未必都在風情園內,但可通過規劃游覽線路,形成一個完整的旅游路線。以黑龍江省訥河市興旺鄉索倫村的鄂溫克民族風情建設為例,此項目在文化傳承、活力永續、可持發展的設計理念指導下,立足當地鄂溫克民族文化的天然優勢,村中有多處體現鄂溫克民族傳統文化民居建筑,保存完好。每處民居建筑都體現了鄂溫克傳統民居的特征,表現了鄂溫克族人的智慧和適應當地環境的情況,同時村中也保留了許多其他有保護價值的樹木、構筑物等。在文化挖掘方面,經過不斷地努力,節慶、音樂、體育等方面都發現了許多有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流傳下去,一方面可以延續鄂溫克文化,另一方面也可以此作為鄉村旅游的亮點。以往來索倫村的游客對當地的文化體驗感不強,這是沒有重視展示導致的結果,之前靜態的展示形式非常單一,博物館、陳列室等缺乏聯系,沒有統籌規劃,參與性和互動性不強,不能讓游人體會到鄂溫克人的真實生活環境,民族風情園的建設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方式。1)設計構思。充分發揚鄂溫克族特有的文化內涵,文化一直是民族發展的核心動力。載文化表達理念下開展鄉村旅游項目,就要深入挖掘鄂溫克民族文化,應用相關理論方法提取民族文化符號,加以提煉與轉化,在民族風情園中展現鄂溫克民族的文化魅力。在景觀設計中,鄂溫克民族文化特色,通過不同分區的設計,將鄂溫克文化以景觀的形式展示在游客面前,使游客在視覺、聽覺、嗅覺上都有不同的體驗。民族風情園的建設要注意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不能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應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發展,展現鄂溫克民族文化的同時,營造與自然協調共生的生態景觀。2)設計原則。首先,要有整體思維。整體布局十分重要,這是設計理念能夠貫徹到底的重要保證。園區內外要互相協調,既保證園內的民族文化展示,又要和園外鄉村環境相融合,這樣才是可持續發展、有生命力和活力的民族風情園。其次,體現人性化。以人為本是設計的不二原則,設計要聯系人的生活,在風情園的設計中,要注重人的主觀感受和心靈體驗,為游客提供周到的服務,強調功能設施的設計要求,滿足人的需要,結合精神層次的需求,更好的反映鄂溫克民族文化中人的生活狀況。最后,保證安全。安全第一是必須遵守的原則,沒有安全性,那么一切體驗都無從談起,安全的場所才能留住人。在園內注意安全隱患,設置安全設施,動物觀賞、篝火野營、垂釣等區域都要加強安保措施。3)總體設計。鄂溫克民族風情園總體設計上展現鄂溫克民族文化的魅力,布局自然舒展,在布局上順應了自然地形的走勢,人造景觀與自然環境相結合,分為九個主要功能分區,為游客提供了“玩住吃樂”全方位服務體驗。草原風情區、濱水別墅區、垂釣區、溫室、采摘及動物觀賞區根據不同的主題和功能進行不同風格的設計,總體上來說,鄂溫克民族風情園很好的展示了鄂溫克民族文化,注重文化理念的表達,結合周邊自然環境,協調園內外的景觀銜接,帶動了鄉村旅游的發展,同時也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4結束語

將文化表達的理念融入到鄉村旅游開發和人居環境整治的進程中,需要堅持整體性、可持續和人性化原則,突出當地文化特色和資源優勢,吸引游客,實現鄉村旅游的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自堯,吳懷靜.基于城鄉修復視角下美麗鄉村旅游開發調查及有機更新設計研究[J].現代物業(中旬刊),2019,446(01):20-21.

[2]董阿丹,石丹.基于文化創意的鄉村旅游發展困境與出路[J].農業經濟,2020(4):46-48.

[3]呂海燕,鄒宇平,符愉欣.基于休閑理念的鄉村旅游文化建設研究[J].鄉村科技,2019(005):13-15.

作者:韓博 畢明巖 黃鸝 朱琳 朱羽豐 單位:齊齊哈爾大學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