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飲食行為在體質健康的影響
時間:2022-05-13 04:22:42
導語:大學生飲食行為在體質健康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以安徽工程大學400名非體育專業本科生為研究對象,對其飲食習慣現狀進行調查,探究普通大學生不同飲食習慣對體質健康的影響.建議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飲食意識,保證一日三餐,拒絕垃圾食品;在日常飲食中,注意多補充新鮮水果、堅果、粗糧,保證每日飲水量,減少含糖飲料和精細米面,避免高糖高鹽高油食物的攝入,養成正確科學的飲食習慣.
大學生體質健康監測是為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發展、激勵學生積極進行身體鍛煉而采用的一種教育手段,其選用的指標可以反映與身體健康關系密切的身體成分、心血管系統功能、肌肉的力量和耐力、關節和肌肉的柔韌性等要素的基本狀況.國家體育總局2017年的《中國學生體質監測發展歷程》顯示,大學生的體質仍需加強,不及格學生占較大比率,超重與肥胖率逐年遞增.[1-2]大學生飲食規律與其體質健康間存在有一定相關性[3],良好的飲食習慣、科學的體育鍛煉與大學生體質健康密不可分[4].本文以安徽工程大學400名非體育專業本科生為研究對象,對其飲食習慣現狀進行調查,探究普通大學生不同飲食習慣對體質健康的影響.
1研究對象與方法
研究選取安徽工程大學400名非體育專業本科生(男女各200名)為研究對象,對其飲食習慣現狀進行調查.調查內容:飲食規律、飲食取向、飲食和健康意識等,分析研究各指標與體質健康等級的相關性,探究普通大學生不同飲食習慣對體質健康的影響.[5]根據研究需要設計調查問卷,采用隨機發放與網上實名制答卷的方式,分別選取男女各200名數據作為統計樣本.運用EXCEL軟件對問卷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及關聯分析.
2研究結果
2.1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
普通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調查見表1-2.調查結果表明,學生體質優秀率2.5%,學生超重與肥胖率17.5%.
2.2大學生早餐率
早餐頻率與體質健康關系見表3.調查顯示,每天吃早餐的學生有近8%達到體質健康優秀等級,每天不吃早餐和每周吃3-4次的學生體質健康優秀率為零,說明吃早餐與大學生體質健康呈正相關.
2.3大學生日常飲食取向
大學生日常零食類型與體質健康關系調查結果見表4.健康零食為水果和堅果.水果含有豐富的營養,可以為人體提供豐富的維生素,有促進消化的作用.堅果富含保護內臟的不飽和脂肪酸,蛋白質、礦物質含量都很高.不健康零食為奶茶、果汁和蛋糕.這類食物很容易引發人們糖分攝入過多,導致身體發胖.選擇健康零食學生體質健康優秀率為3.6%,選擇不健康零食學生體質健康優秀率為零,說明健康零食有利于提高體質健康率.選擇水作為日常飲品的學生,體質健康良好率35%,推薦大學生選擇純凈水作為日常飲品,控制糖分攝入,減少肥胖率,提高體質健康水。
2.4大學生對不健康食物的態度
學生對不健康食物的態度與體質健康關系調查結果見表5.堅決拒絕不健康食物的學生,體質健康優秀率為4%,不堅決拒絕不健康食物的學生,健康優秀率為零.
2.5大學生對食物來源與衛生的態度
學生對不健康食物的態度與體質健康關系調查結果見表6.在意食物來源或就餐環境的學生,體質健康優秀率為3%,不在意食物來源或就餐環境的學生,健康優秀率和良好率為零.
2.6大學生日常飲食意識情況
大學生日常飲食意識情況調查結果見表7.根據問卷可知,40%的學生曾有過因為食物攝入過多或過少導致身體不適的情況,60%的學生從沒出現過這種情況;所有學生都認為自己每日攝入的食物量足夠支撐日常運動.日常對自己的飲食結構有具體規劃學生的體質健康優秀率為5.9%,與對自己的飲食結構沒有具體規劃學生的差距不大,無統計學意義.
2.7大學生體育鍛煉意識
學生運動與飲食態度調查結果見表8.超過半數的學生認為,不運動或者過度運動曾使他們出現過身體不適的情況.科學研究表明,不運動會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身體機能水平下降,不利于身心健康,但運動過度同樣會造成關節損傷、肌肉拉傷、乳酸堆積等一系列問題.所以建議學生在日常鍛煉中應該把握好度,科學有效合理的運動才能促進身體機能提高,促進全面良好發展。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大學生體質健康等級多集中于及格區域,達到優秀等級的占比極少,且超重與肥胖比例較高;大部分學生忽略了早餐的重要性;較多學生的日常飲食會選擇辛辣食物、甜食、油膩食物;一半的學生無法保持每天喝水的習慣;近一半的學生曾有過因為食物攝入不合理導致身體不適的情況;學生參與運動的人數較少.
3.2建議
大學生應樹立正確的飲食意識,保證一日三餐,結合個人健康狀況和日常需求,搭配食物,拒絕垃圾食品.在日常飲食中,注意多補充新鮮水果、堅果、粗糧,保證每日飲水量,減少含糖飲料和精細米面,避免高糖高鹽高油食物的攝入,養成正確科學的飲食習慣.高校要引導和培養大學生科學健康的飲食習慣,做到合理膳食,規律起居,保證睡眠,勞逸結合,適量運動,心理平衡,促使大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從而達到促進身體健康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閆林.相對脂肪質量指數(RFM)評定中國老年人肥胖程度可行性研究[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1):59-71.
[2]孫長新.單純性肥胖運動處方研究綜述[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21-23.
[3]韓衍杰,曲天敏.飲食消費習慣對大學生體質影響的調查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8):1089-1090.
[4]戚海兵,劉媛.飲食習慣與鍛煉對大學生體質影響的評價體系研究[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15(1):113-115.
[5]方益輝,范寬裕,蘇宗義.大學生飲食行為與體質指數相關性分析[J].農墾醫學,2018,40(6):527-529.
[6]段俊春.蘇南地區大學生體質健康現狀分析與影響因素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2.
作者:葛文倩 閆林 李炬 單位:安徽工程大學
- 上一篇:護理流程模式對醫學科護理質量的影響
- 下一篇:CBE教學模式與會計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