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路徑
時間:2022-03-08 11:37:58
導語: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2015年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經過幾年的發展,“互聯網+”戰略已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之一。在此背景下,大學生也應緊跟時代步伐,創造發展機遇,真正實現自身價值。本文從“互聯網+”時代背景出發,分析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機遇和挑戰,結合實際情況,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創新創業;大學生
一、引言
在2015年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在此戰略背景下,我國各行各業通過“互聯網+”這個新載體煥發出新的活力。大學生作為未來的主宰,也應利用好“互聯網+”的平臺,為自身的發展和民族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但是,目前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因此各高校教師應結合社會氛圍和學生實際情況為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必要性
(一)“互聯網+”時代對人才的現實需求
對于創新創業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需要人才的參與。因此,“雙創”要求充分激發人的創新精神,全面培養人的創新能力。在“互聯網+”時代,為了促進經濟發展,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戰場,在“雙創”人才教育培養中理應扮演“主力軍”的關鍵角色。同時,為滿足“雙創”時代的人才需求和社會發展需要,各行各業必須加強對大學生們的支持和鼓勵,以促進創新創業的推進。
(二)“雙創”是實現學生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
2014年,教育部發布《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強調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重點培養實踐創新等六大素養,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早已成為高校育人的主要目標。因此,在“互聯網+”背景下,各行各業都涌現了無數創新創業的機會,大學生們若把握好當今時代所賦予的便利條件,將為市場注入新鮮的血液。為保證高等教育改革和大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的“創新”目標在理論、實踐層面均取得效果,需要進一步培育大學生的工匠精神,在工匠精神引領下強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進一步厘清問題、把握根源,從而為實現目標掃清障礙。
(三)促進大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手段
在“互聯網+”時代,成功的方式變得多種多樣,在利用互聯網提供的良好條件的同時發揮工匠精神,將提高大學生就業質量和自我價值的實現。大學生創新創業多數選擇的是和專業相關的或是感興趣的領域,這樣的選擇使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大化,激發了大學生創新創造的能力。同時,在創新創業的過程中困難將不可避免地出現,大學生們在浮躁的社會環境中認清自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迎難而上,在遇到坎坷時積極解決問題,這些難得的經歷也將成為大學生們未來工作中寶貴的財富。
三、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現狀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熱情不高
新冠疫情的爆發,使各行各業的運行都受到了巨大的影響。低迷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使得大學生在就業時考慮的首要條件是穩定。而近年來,我國高校大學生自主創業率始終停留在1%附近,而這1%的學生中也僅有10%的同學最終創業成功。因此在殘酷的數據面前,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逐漸失去了創業的勇氣,變得畏懼不前。另外,對于大學生來說,發揮好主觀能動性才是創業成功的關鍵因素,但不少大學生卻存在著被動創業的情況。由于沒有做好充分的市場調查和前期準備,大學生們創新創業的風險系數加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大學生們的積極性。
(二)指導教師能力不足
1.教學內容方面。和其他專業課程不同,創新創業課程具有實踐性,指導教師應調整課程結構、改進教學模式,適當增加教學中的實踐環節。然而,部分教師憑借主觀意愿和個人經驗傳遞創業知識,并且課程內容較為單一,理論教學內容多于實踐活動。長此以往,學生們將失去對創新創業課程的興趣和熱情,課程參與度的下降將無法實現該門課程的教學目標。此外,教師們也沒有針對學生的創業精神、創業能力的培養和鍛煉,忽視心理輔導,無法從根本上提高大學生們的創新創業能力。2.教育力量方面。在創新創業課程教學方面要求授課教師應具有創業實踐能力,而目前的形勢是多數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中普遍存在兼職教學現象,且相關教師缺乏專業性,教師力量薄弱將直接導致創新創業教育存在問題,影響教學效果。
(三)高校對于雙創教育不夠重視
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已成為過國家對于大學生培養的首要教學目標。然而在我國,許多高校依然缺乏對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視,使得創新創業教育始終是一門課程,無法為大學生提供充分的培養基礎。另外,有的高校甚至沒有將創新創業教育列入必修課程,并且連教導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教師也多為兼職,從而導致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并未形成完善的體系。
(四)政府對于雙創政策落實存在偏差
1.國家政策針對性較弱。盡管我國為了鼓勵大學生創業出臺了許多政策,但由于大學生創業涉及面廣、種類多,而國家相關政策一般為統一政策、較籠統,不能對學生們創業中的各類內容提供幫助。不夠細致的國家政策在落實過程中可能導致各機構部門責任、工作混淆不清,無法快速有效地解決大學生創業問題。2.“互聯網+”時代對創新創業要求更高。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不斷發展,不僅要求學生們具有創新能力,同時需要學生們掌握一定的技能。因此在創新創業課堂上,應結合市場需求,結合學生專業知識對學生們進行指導培訓,讓學生們學有所長、學有可用。
四、大學生創新創業難的成因
(一)大學生自身認識不足
首先,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部分大學生還將穩定、體面作為找工作的首要目標。其次,大學生們創新創業往往熱情有余、后勁不足,面對困難缺乏攻堅克難、艱苦奮斗的精神,最終導致創業項目失敗。最后,大學生們由于缺乏工作經歷和社會資源,不擅長處理各種社會關系,導致創業模式單一、創業進程緩慢。
(二)指導教師缺乏創新創業實際經驗
1.教師缺乏實踐經驗。現階段,由于我國在“互聯網+”和“創新創業”方面發展時間較短,因此部分高校在師資力量投入方面存在不足。大部分高校青年教師普遍存在著缺乏社會工作經歷的問題,對于創新創業的指導工作多數以理論傳授為主,沒有切實的自身體會和具體化、針對性的意見,無法對于學生們創新創業中遇到的問題予以解答。而高校資深教師,盡管有社會實踐經歷,但多數為實體傳統行業,存在著無法適應時代需求的問題,因此,教師缺乏實踐經驗也制約著學生們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2.雙創教學內容單一。盡管各所高校為響應國家新時代人才培養的號召,均開設了創新創業課程,但在教學內容上仍然存在著內容單一的問題。很多高校在雙創教學的安排上并沒有針對具體專業進行精細化部署,而是采取一刀切的形式,盡管學生們掌握了一些理論,但沒有與專業對接,一旦進入實踐環節,將面對理論不切合實際的問題,很難給學生提供有效地幫助。
(三)高校對雙創教育不夠重視
盡管教育部門對于創新創業改革工作已部署了一段時間,但部分高校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仍不夠重視。由于認知層面的偏差,使得高校更重視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的提升,不注重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在創新創業教育上脫離社會現實,導致大學生在面對現實問題時,無法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在課程設置上,大多數高校沒有設置系統的、科學地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導致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不完整、不系統。在校外合作上,高校與企業沒有形成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在推進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時,很多企業不允許學生參與重要項目,使得學生們被邊緣化。沒有豐富的實習平臺,將不利于學生們經驗和經歷的積累。
(四)雙創改革工作的配套設施不完善
盡管各級教育部門紛紛出臺諸多政策文件,也明確要求高校把雙創理念滲透到教育工作中,但相關政策在實際工作中的推進仍然存在諸多問題。首先,由于我國各項配套設施并不完善,因此相關優惠政策落實效果不好。其次,由于雙創政策宣傳力度較弱,因此很多大學生盡管有創業想法但由于不了解政策導致踟躕不前。再次,由于政府對于各企業鼓勵大學生創業的力度較小,使得學校與企業聯系不夠密切,無法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的平臺。最后,新冠疫情下,出于對于個體創業風險的不安全感,大學生創新創業熱情降低。
五、優化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路徑
(一)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參與感
作為未來社會的中流砥柱,大學生應充分認識到“互聯網+”時代積極參與創新創業浪潮的重要性,應把握時代脈搏,抓住時代機遇,充分發揮自身特長和專業優勢,精準分析“互聯網+”環境下創新創業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大學生也應積極參加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在比賽中積累經驗,為未來創新創業活動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實踐基礎。
(二)提高教師雙創指導能力
首先,高校應積極引進具有創新創業經驗的教師,不僅要注重教師專業能力和學歷背景,也要考查教師雙創實踐經驗和能力。其次,各高校應加強原教師的崗位培訓工作,為教師提供雙創教育培訓活動。再次,學校應積極與企業推進合作辦學項目,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最后,教師自身應積極參與創新創業項目中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在雙創指導時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疏導,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另外,教師應重點培養學生的雙創技能,了解“互聯網+”時代雙創現狀,結合學生自身專業特色有針對性地提高自身實力,只有這樣才能抓住機遇。
(三)注重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培養
首先,各高校應結合“互聯網+”時代背景設置合理的課程體系,可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雙創教學。在線上,建立資源資料共享平臺,讓學生實時掌握最新創業動態;在線下,加強師生交流與合作,及時解決問題。其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性、綜合性、復雜性的過程,需要深度融合通識知識、專業知識、創業知識以及網絡技術。再次,高校也應注重師資力量的投入,并與企業積極聯系,搭建學生實踐平臺。最后,高校應營造良好的雙創氛圍,可通過獎學金等激勵機制激發大學生們的創新創業熱情。
(四)政府部門加強對雙創政策的貫徹落實
為了鼓勵學生創新創業,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首先,應建立完善的配套機制,讓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協調配合,為大學生創新創業保駕護航。同時,加強相關政策、措施的宣傳范圍和宣傳力度,讓各類優惠政策落實到位。其次,政府應設立專門服務機構,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指導。再次,政府應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轉變社會大眾對大學生創業的疑慮,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多元化的價值觀和就業觀。最后,政府應積極搭建校企合作的平臺,通過企業家在高校設講座、聯合舉辦創新創業大賽等形式參與高校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幫助大學生完成從學業生涯到職業生涯的過渡。
六、結語
在“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為國家經濟發展注入活力的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因此,為了克服創新創業中的困難,大學生、指導教師、各高等院校以及政府和企業層面應共同努力,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案。相信在各方的配合下,一定可以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幫助大學生實現自身價值,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
參考文獻:
[1]徐曉君,熊森.大學生創新創業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的路徑探索[J].高教學刊,2020(5):26-28.
[2]馮鴻,于敏章,岳云華,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建設[J].中國教育信息化,2020(5):30-32.
[3]閆晶,尹立新.基于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問題與對策研究——以常熟理工學院為例[J].高教學刊,2020(9):30-34.
[4]黃煒迦,余桂花,李俊毅,等.基于數字經濟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路徑研究[J].數碼世界,2018(10):154.
[5]陳敏.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現狀及提升措施[J].商展經濟,2021(9):71-73.
作者:劉璐 單位:長春大學旅游學院
- 上一篇:德法兼修與法院后備人才隊伍建設研究
- 下一篇: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五結合教學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