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法律視角的行政管理方式研究
時間:2022-04-11 10:43:40
導語:基于法律視角的行政管理方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行政管理(publicadministration)是運用國家權力對社會事務的一種管理活動。廣義的定義是指一切社會組織、團體對有關事務的治理、管理和執行的社會活動。同時也指國家政治目標的執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狹義的定義指國家行政機關對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又稱為公共行政。行政管理具有強制性和命令性,是一種權利的代表,同時,不同領域的行政管理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而所有的行政管理工作都必須以國家行政法律或者行業規范為依據,要具體事件具體分析。所以本文將在法律的視角下對行政管理方式進行探究。
關鍵詞:法律;行政管理;方式;探究
一、對于行政管理方式進行客觀的評價
行政管理方式具有命令性、強制性,所以在實施的過程中存在問題,問題如下:1.忽略以人為本,不能切實保護行政相對人的權益。強制性和命令性特點表明傳統的行政管理較為獨裁,是一種壓制型的管理,不會甚至很少考慮相對人的權益是否受到威脅,在實際中往往僅憑自己的單方意志力進行評判,而對行政管理相對方采取強制手段。最終的結果是達到了行政管理目的卻不會使人信服,在“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沒有做到以人為本。而從法律的角度出發,行政管理活動進行的主體是行政管理方和相對方,客體是行政管理所針對的內容,其關系就是命令與服從的關系。在實施過程中,少數行政主體打著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名號作出不符合行政法律法規的行政行為,要求相對人或者相對方服從自己的命令,這樣的結果就是嚴重損害了相對人的權利或者損害了相對方的利益。2.缺乏創造性,工作思維單一、死板,效率不高。行政機關行事通常是在強制范圍內進行具體的行政方式,行政相對人對于行政決定只能被動的接受,沒有拒絕的權利同樣不享受提出建議的權利,這樣的惡性循環最終導致的結果會是,百年不變,行政管理方式較為封閉死板不再適應新的社會形勢。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特別是經濟、信息全球化的當下,社會的每一分子都要順應時代的潮流,不斷注入新鮮的血液以及創新的想法,才能不被社會所淘汰。然而傳統的行政管理模式是專制的,并且具有一定的權威性,這就導致了行政管理在位者不思進取,“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被動應付、得過且過的思想根深蒂固,從而不能將人的所有潛能激發出來為社會做出最大的貢獻。3.制約了行政效能的提升,增加了行政成本。效能就是花最少的錢,用最少的時間,最完美地解決問題。機關行政管理則是要節約人力、物力和時間成本更好地服務群眾、服務社會。在法律與經濟學的角度來看行政管理,這更是一項花費極大的項目,在行政行為實施過程中,直接成本是人力、物力、財力以及政治支持。由于行政管理的強制性和特殊性,導致傳統的行政管理方式缺乏交流與溝通,在行政管理工作實施過程中容易使人產生反感與抵抗,在工作進行中所需投入的成本自然要比其他領域更高一些。而在“以人為本、依法治國”的大社會環境中,人們在問題出現時優先選擇的解決方案是談判交流溝通,如果按照傳統的方式解決有可能最終是完成了任務但是浪費了大量的金錢、時間以及其他一些不必要的成本,進而大大降低了行政效能。4.不利于政民關系的和諧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提倡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和諧的政民關系則要求民政相互配合,民支持政的工作,政保護民的權益,而傳統行政管理方式強制性特點則將政民關系建立在敵對的位置上。如果民不配合,政會為了自己的任務采取強硬的手段使民配合,這種模式缺乏人性化,不能使群眾心甘情愿的配合政府工作甚至會出現上訪、暴亂等抵觸現象。這種簡單、直接的管理方式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為“為了管理而管理”,其結果必然是惡化了政民關系,不僅不利于地方行政機關開展工作,重則危害了地方社會秩序的安全穩定。
二、創新在行政管理中存在的必要性
縱觀國內外全局,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行政管理方式只能不斷地創新發展,摒除陋習接納新生事物才能不被時代所淘汰,緊緊跟上社會發展的腳步獲得長足進步。1.是行政管理發展的自然規律。達爾文的進化論揭示任何事物都會遵循自身的發展規律,舊的理念和事物必然會被新的理念和事物所取代。隨著社會革命運動的進行,社會上已經涌現出了許多先進的管理方式,比如:全面質量管理、目標管理、績效管理、管理彈性化、管理人本主義等,這些新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徹底改變了傳統行政管理的單一性、強制性,使管理更具彈性化、人性化,從而更具備了更強的生命力和活力,這就注定傳統的行政管理理念必然會被社會所淘汰。2.是履行政府職能的堅實保障。政府職能是決定針對現有的情況政府該做什么,這個“怎么做、如何做”就是行政管理的方式,它與政府職能的發揮和行駛密不可分。黨中央提出“穩妥進行行政體制改革,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而實現這一舉措的催化劑就是合理高效的行政管理方式。一方面,由于政府職能較為廣泛,極具復雜性,另一方面,由于社會需求也是多層次多元化的,這就需要行政管理方式必須靈活多變、多元化,不同的范圍采取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方式,在適當的場合用最合適的方案,得到最佳的效果。例如,在強調特急的命令時可以采取單一的行政管理方式,在強調合租的社會工作中就要才去交流溝通的方式等。只有保證行政管理方式的多樣性,才能針對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解決方案,真正做到“因地制宜”。3.是促進行政民主實現善治的重要途徑。“民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一項,它需要行政雙方的有效參與,需要民眾與政府共同協作的,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對公共事務的共同治理,實現改革開放的成果人人共享。而恰當有效的行政管理方式可以使民政之間得到互動,促進民政關系的和諧發展。就現今的社會形勢而言,行政管理已經不單純是管理,它更是民政雙方意見一致、達到合作共贏的一項重要舉措,這項工作的開展不再是強制性,而是建立在公平、平等的原則和尊重人權的基礎上開展。科學合理的行政管理方式更有利于調動行政相對人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參與性,更搭建了和諧政民關系的有力平臺。4.是社會發展趨勢的必然所需。社會的本質和靈魂就是創新,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中更是提出了“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而作為發揮政府職能的行政管理,其管理方式也必須與時俱進,不斷探索,才能適應經濟新常態下新的發展要求和發展形勢,才能讓行政管理真正轉變為社會生產力,服務社會進步。
三、行政管理方式轉變的思路
1.觀念的轉變。傳統的行政管理方式理念僅僅局限于管理,它是以政府為中心,以權力為本位,是以高人一等的姿態管理民眾、管理社會事務,而當下社會需要的是服務,人性化的服務是一種基本理念,是社會所倡導的為人民服務。轉變行政管理方式首要的是轉變行政管理的理念,要將政府定位于服務者的角色和定位上,要把為社會、民眾、企業提供好服務做為政府存在、運行和發展的目的。2.執行方式的轉變。當今社會追求“合作共贏”和“利益最大化”,傳統的行政管理執行方式的強制性是被民眾所抵觸的,所以必須轉變行政執行方式,很大程度地改善民政關系,促進民眾積極配合政府開展工作,提高政府工作效能。這種執行方式從強制走向合作的轉變,必將帶來行政管理從單贏走向雙贏甚至多贏的局面。3.種類的轉變。單一的行政管理方式在實施過程中花費較多的成本、時間、精力,但是達到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而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針對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內容、不同的服務對象采取不同的管理辦法,不斷提高行政活動的靈活性、能動性和擴張性,對癥下藥,才能更高效地解決問題,滿足行政相對人多樣化的個性需求以及多元化的價值期待,也才能更好地實現行政管理存在的目的和意圖。
作者:王盧盧 單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
參考文獻:
[1]莫于川,《創新行政管理方式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四川警察學院學報,2012.6.
[2]林曉,《信息技術下的高校行政管理效能提升探究》,科技論壇,2015.04.
[3]李惠媛,《我國教師教育行政管理體制發展與改革探究》,蘭州大學,2007.5.
- 上一篇:中職教育教學質量影響因素及對策
- 下一篇:遠程教育教師專業發展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