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學校管理學教學研究
時間:2022-07-17 08:29:02
導語:職業學校管理學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管理學對職業學校學生的意義
根據我國現行學制,職業學校的學生年齡大多為15~21歲,正處于從少年向成年過渡的階段[1],相比中學階段他們自我意識顯著增強,他們力圖擺脫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的約束,急于放飛自我。但由于他們心智尚不成熟,心理素質較差,意志比較薄弱,自我控制能力較差,缺少有效的自我管理意識,再加上職業學校學生普遍學習能力較差,學習成績偏低,所以他們進入學校之后,脫離了家長的監督管理,很多學生很快就迷失自我,失去學習動力,沉溺于游戲,學習興趣較低。因此,對于職業學校學生而言,學習管理學課程更有積極、現實的意義。1.1有助于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進入職業學校之后,學生學習壓力減輕了,空閑時間增多了;大多數學生除了經濟上依賴父母之外,基本上已經不再接受來自父母的監管;學校對他們的管理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制約,是非常有限的。在這種狀況下,學生的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社會實踐等各方面,更多地需要依靠他們通過自我管理來實現。然而,由于在此之前,他們所有的事情包括專業選擇都是由家長安排的,他們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計劃自己的財務,無法有效控制自己的欲望、行為,同時,他們又抵觸來自學校與教師的監督,自我管理能力很低。通過學習管理學課程,學生可掌握計劃、組織、指揮、控制的基本方法,把管理學理論應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學習中,科學合理地安排各項活動,充分利用自己的時間,提高學習、做事效率及自我管理能力。1.2有助于學生克服自卑心理,增強自信心。職業學校學生大多有不成功的學習經歷[1],或多或少在以前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受到過不公平的對待,所以很多學生比較自卑,認為他們不是學習的料,有的甚至自暴自棄,認為自己什么事情都干不好,沒有目標,得過且過,極度不自信。管理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也是一門注重實用性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結合大量案例及模擬管理活動。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學習和分析,認識到很多人有失敗的經歷,任何人都有成功的可能;通過參與模擬管理活動,體驗到成功完成一項任務的成就感,從而逐步增強自信心。而且這門課程基本不受學生學習經歷的影響,因此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的過程中,沒有心理負擔,容易接受管理相關理念和方法,樂于在日常生活及學習中運用這些理念和方法去管理自己,并從中獲益,從而逐漸克服自卑心理,增強自信心。1.3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職業學校學生大多在完成學校教育之后就進入職場,并在某個組織中的某個管理者手下工作。通過學習管理學,幫助他們提前了解管理者的行為方式和行為意圖,掌握組織的運轉程序,從而更好地協作管理者開展工作,更快地適應社會、融入職場。而且他們具有年齡優勢,當同齡人進入職場的時候,他們已經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社會經驗;同時他們操作能力較強,結合管理學相關知識,能更好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2影響管理學教學效果的雙因素
雙因素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赫茨伯格提出來的一種激勵理論,把雙因素理論應用到管理學教學中,可以使教師有針對性地激勵學生,從而產生理想的教學效果。2.1雙因素理論概述。雙因素理論,又稱激勵因素—保健因素理論,由美國心理學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Herzberg)于1959年提出。雙因素理論認為,使員工感到滿意的因素與導致員工感到不滿意的因素不盡相同。使員工感到滿意的因素通常與工作本身有關,這類因素歸納起來有6項:工作上的成就感、受到重視、提升、工作本身的性質、個人發展的可能性、責任。這類因素具備時,可以起到明顯的激勵作用,這類因素被稱為激勵因素。導致員工不滿意的因素往往與外界環境有關,這類因素可以歸納為10項:企業的政策與行政管理、監督、與上級的關系、與同事的關系、與下級的關系、工資、工作安全、個人生活、工作條件、地位。這類因素對員工行為的影響類似于衛生保健對人們身體的影響,當衛生保健達到一定水平時,可以預防疾病,但不能治?。划斝l生保健低于一定水平時,會引起員工的不滿,當這類因素得到改善,員工的不滿就會消除,這類因素被稱為保健因素。保健因素對員工起不到激勵作用。2.2影響管理學教學效果的雙因素。雙因素理論認為,激勵因素以工作為中心,即對工作本身是否滿意,而保健因素則與工作外部環境有關,屬于保證工作完成的基本條件[2]。根據赫茨伯格對雙因素的定義,通過多年的觀察思考、訪談研究,總結出影響管理學教學效果的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2.2.1保健因素。保健因素是保證學生在課堂上安心學習的前提條件,是教學本身之外的因素,這些因素與教室環境、生活條件、學習條件相關,如果這些因素沒有得到保證,會引起學生的不滿[3];當這類因素得到改善時,能夠消除學生的不滿,但不會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屬于保健因素的有:(1)教室環境,如教室的照明度、溫度、衛生等;(2)教學設施、實訓條件、教學條件等;(3)該課程的考核制度、獎懲制度等;(4)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等。2.2.2激勵因素。激勵因素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決定性因素,是與學習本身密切相關的因素[4]。這些因素以學生的成長發展為中心,與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內容及教學過程相聯系,當這類因素具備時,可以起到明顯的激勵作用。屬于激勵因素的有:(1)學生的價值觀體系,包括學生的理想、對自己的認知、職業定位、人生哲學和價值標準等;(2)教學內容,即課程安排的內容是否符合學生個人發展需要,是否對他們未來就業有幫助,是否貼近生活、引人入勝并被他們接受;(3)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水平、幫助及支持等。
3雙因素理論在管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根據多年的探索,筆者在管理學教學中,結合學校現況,根據雙因素理論,運用保健因素消除學生的不滿意情緒,發揮激勵因素的作用,形成有效的激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動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3.1保健因素的運用。(1)提高學生對教室環境的滿意度。我校硬件設施比較落后,經常有學生向筆者抱怨學校的條件比他們就讀的中學差太多了。因此,在管理學教學中,每當學習雙因素理論時,筆者就安排學生對他們中學和職業學校學習狀況進行對比分析,引導他們逐步認識到硬件設施、學習條件等因素并不是學習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從而消除他們對惡劣環境的不滿意情緒,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2)注重教學設施、教學條件的保健作用。管理學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科學,涉及經濟學、哲學、社會學、心理學、數學等眾多學科知識,容易讓職業學校學生望而生畏,進而產生放棄學習的想法。此時教師若采用傳統授課方式,會使學生很快厭倦這門課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筆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更多地利用計算機、多媒體、互聯網等教學設施設備,改善教學條件,設計安排多種實訓教學活動,讓學生近距離接觸管理,消除學生顧慮,增強他們學習管理學的自信心。(3)建立合理的考核、獎勵制度。保健因素的特點之一是,當保健因素沒有得到保證時,會引起學生的不滿;當保健因素得到改善時,學生的不滿會消除[2]。在管理學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開展教學活動與實訓活動,并模擬企業管理過程,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對于這些活動的評價考核,如果采用傳統的扣分制,分數扣多之后,學生的積極性會受到影響。筆者把扣分制改成加分制,做得不好的學生不扣分,而是給做得好的學生加分,學生的參與熱情被充分調動起來,提高了參與教學的興趣。(4)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職業學校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處于身心發展不平衡的階段,體質上趨于成熟,但內心依然渴望來自家長、教師、社會的幫助,渴望同齡人的理解、支持。根據他們的特點,在管理學教學過程中,通過分組實訓、共同完成項目任務、模擬創辦并管理企業等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創造更多師生接觸、生生交流的機會,滿足他們內心的需求,逐步培養師生之間的情感,建立牢固的同學關系,使生生相互幫助、相互促進,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3.2激勵因素的運用。(1)引導學生樹立人生目標,做好職業規劃。在管理學教學過程中,與學生一起分析他們的優勢、劣勢,鼓勵他們將管理者作為人生目標,將管理工作作為未來成長的突破口,大膽嘗試創新創業。通過企業實訓、模擬管理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對實際管理工作有更多的接觸機會和了解,學以致用,從中獲得成就感,由此產生做管理者的欲望,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和學習熱情。(2)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吸引學生注意力。根據管理學課程特點,引入大量案例,讓學生進行學習和分析。通過案例教學,使學生被這些鮮活的案例人物吸引,被這些發生在生活中的案例故事打動,明白管理活動就發生在自己身邊,相信未來他們也可以成為案例中的人物,將學生的注意力從娛樂游戲轉移到主動學習管理、實踐管理中來。(3)發揮教師自身的激勵作用。由于職業學校學生的心智尚未成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他們有很大的影響作用,教師一個贊賞的眼神、一個鼓勵的動作、一句暖心的話語,都會讓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教師要善于運用先進、恰當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保證教學的高質量、高水平,從而讓學生對這門課程產生學習興趣;在實訓教學中,教師要及時給學生提供幫助和支持,激發學生對管理學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咸桂彩,趙欣.職業學校學生心理特征與發展任務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04,25(34):59-61.
[2]周三多,陳傳明,魯明泓.管理學—原理與方法[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
[3]李曉純.基于雙因素理論的高職學生學習積極性影響因素調查與分析[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3(3):60-63.
[4]劉田輝.論雙因素理論在職校生不良學習心理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14):185-186.
作者:姚紅芳 單位:蘭州現代職業學院財經商貿分院
- 上一篇:管理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 下一篇:中職體育教學定位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