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倫理失范成因分析

時間:2022-07-17 11:18:54

導語:公共管理倫理失范成因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共管理倫理失范成因分析

一、我國公共管理倫理失范的表現

公共管理倫理失范是公共管理權力的異化現象。它的表現形式有很多,根據公共管理倫理的內在結構,可具體概括為兩種。

1.意識失范

主要表現為公共管理主體的政治理念不堅定,公共管理活動中若出現困難,這類主體會搖擺不定,沒有形成正確的權力價值觀,他們缺少較高的政治理想。在道德認知方面,官本位理念卻愈發占據主要地位,公共管理主體的以民為本的理念逐漸降低。

2.行為失范

公共管理倫理的行為失范主要與腐敗有關,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政治性失范,經濟性失范,組織人事性失范,瀆職性失范,社會公德性范。雖然這五種失范行為表現形式各有不同,但是都是權力使用者放棄公共權力的公共性,公共公權力進行私人動,實現個人利益。

二、我國公共管理倫理失范的形成原因

1.公共管理人員在對待個人和群體時的態度標準不一致

內因決定事物的發展方向和本質。我國公共管理倫理失范的深層次原因在于公共管理人員在對待個人和群體利益時所采取的態度標準不一致。公共管理倫理失范的根本原因是人們的思維,人們思想逐漸對公共利益淡化,而動機產生的原因是以公共管理組織和管理人員的倫理水平過低為前提的。倫理水平的過低現象一般是由組織和管理人員所信奉的價值理念來決定。管理人員的價值理念的形成是收到家庭生活環境和受教育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公共管理組織和管理人員在自身的人格素質上應該具有以下能力:關愛他人、尊重他人,并且關心公眾利益和幸福感,擁有一定的道德上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公共管理組織和管理人員在面對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時,采用的不正當態度,根本原因分析,首先是公共管理組織的任務、宗旨與社會所需要的不一致導致偏差的出現,例如,公共管理人員錄用上偏差,只是觀察了應聘者的能力水平等客觀的考查,而沒有注重對應聘人員的自身素質的考核;第二就是公共管理人員在管理工作中降低了對個人的要求。

2.公共管理環境中不同的刺激因素

加強倫理失范的外在力量主要是公共管理環境中的刺激因素造成的,環境中的不同的刺激因素,有些來源于內部環境,有些來源于外部環境,譬如經濟、政治、文化各個方面對與公共管理組織和管理人員逐漸的影響。內部環境對其的影響,形成的基礎是組織傳統文化和文化的內容。公共管理組織基本是非營利性質的組織,它的管理人員基本上是不受社會團體的利益所影響左右的,可是當今社會的發展,到時各種利益不斷向其沖擊,再加上這些管理人員受到自身素質的束縛,會有一定的影響。

3.公共管理倫理思想建設和教育問題建設速度過慢

目前的經濟發展階段,盡管傳統的公共管理倫理準則不斷的受到打擊,可是依舊有很大的社會群眾基礎,公共管理組織這些舊的倫理標準時,也只看重履行并不注重發展與延續。目前,許多國家的經濟發展迅速,但是公共管理倫理建設教育建設的速度卻十分緩慢,這是造成公共管理倫理失范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由于我國的公共管理倫理和對應的教育建設較經濟發展緩慢,不能滿足實際需要,尤其是在這個人口流動性強、城市化速度飛快、社會群體對公共服務急迫需求的特殊時刻,公共管理產品供應渠道過于單一是導致生產和消費間倫理沖突重要原因。

三、應對我國公共管理倫理失范的措施

1.加強公共管理倫理的作用領域及規范

目前我國公共管理活動所覆蓋的不斷擴大,因此,相關的政府機構應該加強對公共管理活動的作用,逐漸明確公共管理活動的作用領域和相應的倫理標準,將針對公共管理體系的倫理要求同針對公共管理人員的倫理要求區分,并明確受公共管理活動所影響的社會受眾的公共倫理標準。根據不同公共管理體系對于社會受眾生活的影響程度的不同,擬定出不同的倫理標準和道德標準,加大公共管理倫理的涉及范圍。增強公共管理組織倫理的研究深度,在公共管理體系和管理人員在面對個人利益和公共利益時,所采取不同態度這一現象,可以從增強文化建設和提高公共管理人員的個人道德水平等方面來減少不道德行為。所以,我們要加強公共管理體系的監督,并著重提高公共管理人員的道德束縛。同時,倫理建設需要一定的針對性,不要將一般體系的倫理考核方法應用在公共管理體系中。重視公共組織管理人員的社會責任感和自身廉潔自律情況,通過教育與管理等方法來指導公共管理者正確控制個人欲望。公共管理倫理精神和教育體制完善過程中,需要進步和有選擇性地保存傳統的倫理思維,比如儒家文化中的一些思想,需要明確其范疇在當今社會環境中的顯示意義;與此同時,要大膽的批判吸收外國優秀的的公共倫理思想,比如西方倫理學中的善良、快樂、大度、誠信、機敏、堅強等倫理因素。公共管理倫理體系中,需要將把良好的行為、公正的行為綜合在一起考慮,使公共管理者成為公平正義的實踐人員。

2.強化公共管理領域的倫理監控我國公共管理在現階段的社會活動

日漸增多,所以要加強公共管理體系的倫理監管,從而減少某些功利因素給各種公共管理組織造成不必要的影響。建設完善一個覆蓋公共管理領域的倫理監管系統,對各政府部門以及有經濟性質利益的公共管理組織,提出一個和其功能一致的倫理要求,同時并對其實踐效果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判。建立一個行業內部的平臺,加強對損壞公共利益的公共管理行為的監管,對不履行公共管理工作的,部門和個人要建立一個完善的、嚴格的執行措施。在公共管理倫理建設過程中加入公眾思維,加強公民參與社會管理以及民主決策的思想意識,制訂一個長期確實有效管理方針。公共管理部門要約束個人的利益,并且為社會大眾追求更大的利益,為社會群體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服務,處理不同的社會問題,讓各群體間的交往更合理化。目前,由于出現許多外在的因素,導致公共管理組織和管理人員的倫理日漸缺失,所以,我們應該建立一個可以涵蓋不同公共管理活動的倫理規范系統。建立一個可以在決策中表現出公共思想的民主、科學的公共管理體制,這就要求公共管理者在工作上、處事上表現出一個公正、公平、平等、法治和嚴格自律的一般素質,讓管理者可以在面對個人利益時,表現出一種自我控制、適度適當,在面對公共利益時可以表現出一種實踐、公正公平對待弱勢群體。讓誠實意識、責任意識、廉政意識等思想深入到每一個公共管理者思想中,將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當成是對公共管理組織和管理者考察的一個必要依據,重視加強公共管理崗位上的非經濟性特征,用服務式管理代替統治式管理,倡導在法制意識指導下的公民自由意識,在公共管理組織中用倫理作為一個評判考核標準。

3.加快倫理建設速度塑造道德模范

公共管理是一種社會管理,向社會人員提供一種社會制度安排。公共管理組織的目標是需要滿足社會受眾對美好事物的追求。由于公共管理組織不提倡以經濟利益為中心的功利性質目標,需要注重同公共利益有密切關系的產品的供應,所以對于所有管理機構及組織者的所付出與得到一定情況下不可以通過經濟利益來衡量,有時其工作業績因為非顯性、長期性的原因,并不容易得到社會認同感。所以,需要根據不同的組織提供服務的特性,來進行針對性的宣傳引導。通過塑造各組織和其管理人員的道德人格模范楷模,從而擴大公共管理倫理的公眾影響。公共管理倫理制度規范化的過程中,需要將規范同已出現的公共活動和新的活動結合在一起,在管理戰略層次上思考公共管理倫理問題。明確各種公共管理領域的管理者,并對管理模式、管理觀念、服務標準等做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規定。公共管理倫理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厚度。公共管理是群體活動,管理模式會影響公共管理倫理的現狀,正確的組織管理會有助于公共管理的建立,因為意識、認知、情感等管理文化因素組成了管理模式。在正義的管理組織文化之中,不正義的行為會被更正,正義的管理行為可以被加強。公共管理需要做好文化,樹立公共品牌。加強廉潔、忠誠等文化建設,建立一種正義的文化,可以營造一種合理的環境,培養正確的公共管理,作為一個社會成員應該有一種協調人和人的規范能力的素質,形成一個約束體質和優秀的管理形式,讓其明白應該具有的責任,可以承擔的責任,公正地執行公共管理的職責,建立一種公共管理公信力。

作者:溫俊工作單位::東北石油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