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醫療衛生人才培育方式
時間:2022-08-28 10:52:33
導語:鄉村醫療衛生人才培育方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人才培養背景
由于我國城鄉二元社會經濟結構的存在,醫療衛生人才首先流向城市,其次流向農村[1]。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醫療衛生人才在農村的流動分布也極不平衡,農村山區半山區醫療衛生人才的培養,是我國衛生事業均衡發展中最艱巨的任務。北京市遠郊區縣的區縣級醫療衛生機構的人才基本實現了總量的供求平衡,以培養和引進高水平學科帶頭人為主;全市平原區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站的衛生人才緊缺狀態得到初步緩解,進入動態補充階段;北京山區半山區的鄉鎮和村兩級衛生服務機構的人才需求不足的狀況目前尚未得到改善,衛生人才嚴重不足成為北京山區半山區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主要瓶頸。為了盡快緩解北京農村山區半山區衛生人才緊缺的狀況,由首都醫科大學燕京醫學院舉辦北京山區半山區臨床醫學專科定向班,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的培養體制,從懷柔等七個遠郊區縣的83個鄉鎮農村戶籍的應往屆高中畢業生中通過高考錄取,在校學習期間,免除學費、住宿費,畢業后以協議方式服務于北京山區半山區。山區半山區定向班學生高考錄取分數低于學院同層次同專業學生幾十分,無就業壓力,無學費和住宿費之憂,確保教育質量面臨很大挑戰,因此必須持之以恒地探索山區半山區定向班建設的有效方式。
二、人才培養目標
對于專科層次的醫療衛生人才培養目標和標準,應該兼顧政治思想、職業道德、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等方面,培養適應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特點,具備為農村居民開展醫療技術服務和衛生管理服務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實用性技術人才[2]。必須堅持“來自山區、服務山區、扎根農村、志在基層”的培養方向,以心理和思想教育為先導,以班風學風建設為核心,以確保學業成績為重點,實現農村山區半山區定向班志向堅定、學風優良、特色鮮明的培養目標。具體目標包括以下六個方面:1.心理健康、思想堅定。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具備為北京農村山區半山區人民服務的遠大志向。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的人數和入黨積極分子比例較高。2.學風優良、學業進步。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度積極、學習動力強大、專業思想穩固、學習氛圍濃厚,學業成績進步。與同層次同類型的臨床醫學專科班比較,考試課成績追平率大于或等于70%。學習成績追平率=(無差異考試課程數+有差異而優的考試課程數)÷考試課程總數×100%。3.班風良好。班級目標明確,同學關系和諧,班團組織有力,輿論氛圍健康,組織紀律嚴明。沒有學生因違紀受到處分。4.全面發展。在德智體美各方面得到全面發展,文藝、體育、社團、社會實踐、志愿者等各項素質教育和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活動,表現突出。5.特色鮮明。圍繞服務于山區、成才于基層的班級建設目標,創新、開展和提煉一系列標志性的班級特色活動。6.志向明確。養成在基層施展才華的志向,錘煉在山區扎根獻身的意志。在校生100%合格畢業、畢業生100%扎根山區半山區。
三、人才培養機制
通過對山區班的全面分析,學院在培養模式探索的過程中建立起了“5+5”教育管理機制,即利用10種力量協同作用以加強山區半山區定向班建設。組織系列方面有5種力量,即學院黨委負責全面部署,學生辦公室負責制度管理,教科辦公室負責教學管理,團委負責黨團建設,學系負責綜合管理;個人系列方面有5種力量,即學院主管副書記負責協調指揮,學系副書記負責直接管理;輔導員負責日常管理,班主任負責學習指導,班團干部負責自我管理。
四、人才培養方式
山區定向班原則上執行臨床醫學專科班的教學計劃,同時增開36學時的社區康復學,將急診醫學和常用護理技術分別改為社區急救和常用社區護理技術,適當增加中醫學課時,旨在加強社區醫學相關的理論和實踐教學內容。學風建設及學業成績是班級建設的核心。影響北京農村山區半山區定向班學業成績的主要因素有10個,即學習基礎素質(以高考錄取成績為參考)、政策環境(就業政策、學費政策、招生政策)、教育環境、培養方案、教師、輔導員、家庭、試卷、學風、教育特色項目。這10個因素中,有2個差別常量,即學習基礎素質和政策環境;有6個無差別常量;有2個變量,即學風和教育特色項目。山區半山區定向班學業成績提高的重點因素是在認清學習基礎素質和教育環境兩大區別的前提下,著力抓學風和教育特色項目兩個可以改進和發揮效力的因素。在學風方面,從山區半山區定向班學生入學的第一天起,到畢業前的最后一天,全院教育管理機制所確定的十種力量要協同作用,對該班實施明顯強于其他班次的教育和管理力度,在全面加強班級建設的基礎上,確保學風優秀和學業進步;在教育特色項目方面,針對山區半山區定向班的目標,實施班訓凝練、班徽設計、任課教師定期答疑、班內幫學小組活動、上年級優秀學生代表成長經驗交流、宿舍文化活動競賽、班會制度、團日活動、山區衛生院考察、專題思想教育、主題社會實踐、農村衛生人才專項獎學金等一系列教育特色項目,確保山區半山區定向班教育質量的提高和穩定。
五、人才培養效果
北京農村山區半山區定向班是2008年9月開辦的,校內外在開辦之初給予了極大關注,使首屆學生在學風、學業、紀律、綜合素質各方面全面快速進步。與山區班同層次同專業的臨床醫學專科班,高考錄取平均分高出北京市專科提檔線100分以上,生源優秀,實踐教學基地規范穩定,有21年的專業培養經驗,教育質量很高。運用SPSS程序對山區定向班與臨床醫學專科班考試課成績的比較進行T檢驗,結果表明,山區班三個學期的16門考試課中,平均成績無差異的有人體解剖學等7門,有差異而優于臨床醫學專科班的有預防醫學等5門,在高考錄取分低45分的情況下,培養質量不低于對照班,學習成績追平率為75%。第二屆學生入學后,由于山區班人才培養已進入正常軌道,學院按部就班地開展人才培養,在本屆學生高考入學成績低于47分的情況下,表現出學業吃力,紀律松弛,意志薄弱,動力不足等一系列問題,與臨床醫學專科班相比,第一學期4門考試課中,計算機基礎和組織學與胚胎學平均成績無差異,生物化學和人體解剖學有差異而劣于臨床醫學專科班,學習成績追平率僅為50%。針對山區班的發展態勢,學院近一年來深入分析山區班人才培養背景和特點,全面總結兩年多的人才培養實踐,實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培養舉措,初步構建起山區醫療衛生人才定向培養模式。與同級臨床醫學專科班相比,2009級山區班第二學期生理學等6門考試課平均成績全部無差異,學習成績追平率達到100%。經過艱巨細致的探索和深入扎實的實踐,使起點低、基礎差、無就業壓力的北京農村山區半山區定向班的人才培養達到了同類型同層次班級的高質量、高水平,從而初步探索出一種為北京農村山區培養醫療衛生人才的有效模式。
- 上一篇:鄉村醫療衛生網絡系統變革
- 下一篇:鄉村醫療衛生發展水準分析
精品范文
5鄉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