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網絡營銷效果提升策略

時間:2022-07-15 10:51:49

導語:農產品網絡營銷效果提升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產品網絡營銷效果提升策略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的農產品營銷模式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的營銷手段增加了農產品的銷量進而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水平。農民的網絡營銷意識,網絡品牌意識以及完善的互聯網設施和農產品物流配送能力能有效提升互聯網+農產品網絡營銷效果,從而對于促進農村創新改革,對發展農村經濟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互聯網+農產品網絡營銷提升策略

近年來,一方面,雖然我國國民經濟發展較為迅速但農村經濟的發展卻長期處于滯后狀態,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另一方面,由于受國家大宗商品進口增加及國家經濟轉型發展的影響,導致農產品滯銷情況出現。為此,農產品的銷售需改變以往只依靠傳統渠道的模式,積極嘗試“互聯網+農產品”的新型營銷模式。

一、“互聯網+農產品”型網絡營銷效果現狀

現在,互聯網+的概念被應用到多個領域。隨著農業經濟的發展,互聯網+農產品的營銷模式被一些農民漸漸接受。在目前的農村,有些農民利用淘寶網站開起了屬于自己的淘寶商店,在淘寶商店銷售自家特色農產品,還有些農民利用微信朋友圈做起了微商。“互聯網+農產品”的營銷模式在我國農村農產品銷售方面的應用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新形勢下促進農村經濟改革的重要手段。但是,從宏觀來看,農村的互聯網+農產品的營銷模式在農村并沒有得到更好的普及。農民對農產品的網絡營銷意識以及農產品的品牌形象意識明顯不強。除此之外農村互聯網設施建設還相對落后,沒有為“互聯網+農產品”的網絡營銷模式提供有利的客觀條件。“互聯網+農產品”不同于傳統的營銷模式。傳統的營銷模式多是有專業的糧食收購人員對糧食進行統一收購。這種模式由于市場信息的不透明致使糧食價格得不到提升,農民的利益得不到切實保障,農民在銷售糧食上常常處于被動地位。“互聯網+農產品”的網絡營銷模式要求農村必須具有完善的物流配送體系。但是,目前我國農村物流體系尚不健全。做不到村村互聯互通,在我國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的農村甚至還沒有快遞業務,而農產品的運輸需要高效便捷的運輸網絡。所以,目前“互聯網+農產品”型網絡營銷在農村發展的客觀條件尚不樂觀。為改善變目前農村互聯網+農產品的網營銷現狀,必須有行之有效的策略。為此,作者以下將重點探究提升“互聯網+農產品”型網絡營銷效果的策略。

二、提升“互聯網+農產品”型網絡營銷效果策略

(一)加強農民的網絡營銷意識。鄉鎮領導干部應看到加強農民網絡營銷意識對提升“互聯網+農產品”型營銷效果的重要作用并且認識到意識對實踐具有指導意義。因此,應加強農民的網絡營銷意識培訓。自古以來中國都是農業生產大國,我國農村的可耕種土地的使用情況和國外比具有較強的分散性,導致農民無法集約大規模生產。農民往往都是小農經濟的生產模式,把多出的產品拿到集市上售賣。種植較多的大型農產品大多采用統一收購的模式售賣。因此,農民沒有形成利用互聯網新技術營銷的意識。大部分農民固守傳統,對新型事物接受能力較低。所以鄉鎮領導干部應積極引領農民改變傳統的營銷理念并加強農民網絡營銷意識的培訓。引進高素質互聯網技術人才對農民進行網絡營銷技能培訓。同時,廣大農民應認識到網絡營銷對于增加自身收入,提高銷量的重要性。增強利用網絡技術開展農產品線上銷售的業務能力。舉例說明,安徽省某縣城是首批互聯網走進農村的試點基地。該縣城劉姓農民就具有較強的互聯網營銷意識,他在淘寶網站上開了一家商鋪售賣葡萄制品。起初,銷售額從幾百元到幾千元。經過幾年的努力經營現在劉某的店鋪日營業額達到了萬元以上。故此,互聯網+農產品型網絡營銷對于提高農產品銷量,提高農民收入上具有重要作用。鄉鎮領導應組織好“互聯網+農產品”的網絡營銷知識的學習工作,注重對農民網絡技術能力的培訓。組織村民討論學習,讓先接觸網絡營銷模式且有一定經驗的農民幫助后來者,突破傳統營銷模式形成網絡營銷的新意識。幫助農民提高農食品銷量和增加農民收入。(二)設計農產品網絡品牌形象。在以往的傳統渠道農產品銷售過程中,農民不注重農場品的包裝。農產品也沒有自己的品牌。在新型“互聯網+農產品”的網絡營銷模式下,產品的包裝和品牌直接影響著農產品的銷量。人們在網上購買商品通常是看不到實物的。這就需要網絡上展示的農產品包裝對消費者有足夠的購買欲望。農民在網絡上銷售的商品需要盡可能地把產品的屬性、功能介紹詳細。利用網絡營銷的農民應注重對農產品的包裝銷售,注重品牌形象建設。以陜西合陽縣蓮藕的品牌形象建設為例:陜西安陽縣是我國著名的蓮藕生產基地,為推廣當地蓮藕當地農民利用《百鳥朝鳳》的宣傳,成功創立了“安陽九眼蓮”品牌。從而成功推廣了當地蓮藕的市場影響力和品牌形象建設。農產品需改變以往的包裝形式,引入互聯網的營銷模式后注重品牌的建設。農民需以陜西安陽“安陽九眼蓮”品牌建設為例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為“互聯網+農產品”型網絡營銷打造自己的專屬名片,充分利用“互聯網+農產品”的營銷模式形成自己的品牌形象。(三)完善農村互聯網設施建設。開展“互聯網+農產品”網絡營銷的基礎是網絡平臺的建設。但是,在目前農村的網絡基礎設施還不健全,計算機在農村市場還未普及。首先,面對農村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對于“互聯網+農產品”型營銷模式的不利影響,相關部門應出臺合理的政策加快農村互聯互通網絡建設。鄉鎮政府通過資金補貼,完善農村寬帶和無線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采用補貼方式促進農民網絡營銷計算機的購進普及工作。其次,政府還需組織技術人才對農村網絡營銷網站進行建設和維護。完善的基礎設施是“互聯網+農產品”網絡營銷的重要保障。政府建設的網絡營銷服務站點是促進網絡基礎設施完善的有力證明。網絡營銷站點負責日常農產品信息的收集,在生產、加工和銷售各個環節全方位服務農民。這樣的模式建設有利于“互聯網+農產品”型的營銷模式的順利開展。(四)提高農產品物流配送能力。“互聯網+農產品”型網絡營銷對農村的物流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農產品具有新鮮性的特點要求物流的配送必須是快且高效的。目前來看農村的物流體系在覆蓋范圍和物流車輛設備上都存在著問題。首先,應提高農村物流的覆蓋率,在農村和城市之間形成完善的物流網絡,以便縮短農產品從銷售環節到消費者環節的時間,以保證產品新鮮可口。其次,在物流設備上應加大車輛的投入把田間采摘和生產加工環節做到無縫對接。農產品物流配送能力關系到網絡營銷效果的好壞,落后的物流體系會延長農產品配送的及時性。如何把農產品快速送達客戶手中關系到“互聯網+農產品型營銷模式”的客戶體驗。因此,從農產品的收集、包裝、銷售中都需要完善的物流體系的配合。最后,在農村需完善物流團隊建設,引進先進的物流管理人才,以保障整個物流配送體系的高效運轉。

綜上,農民網絡營銷意識的提高和對品牌形象的強化以及政府引導建設的網絡基礎設施和物流配送體系的完善有利于農村建立完善的網絡營銷平臺,增加農產品的銷量,提高農民收入。從而促進了“互聯網+農產品”型網絡營銷模式在農村市場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任書雁.“互聯網+”環境下特色農產品網絡營銷策略[J].現代營銷(創富信息版),2019(01):174.

[2]張茜.“互聯網+”時代的農產品營銷與農業經濟發展[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20):67.

作者:侯楊楊 單位:河南林業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