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藝術對城市發展之必要
時間:2022-06-17 03:34:18
導語:公共藝術對城市發展之必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伴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在被高樓大廈包圍起來的城市里,公共藝術可以很好地改善城市的環境,提高居住舒適性,更有利于人們生活。
關鍵詞:公共藝術;公共藝術活動;城市景觀;城市發展
當今我國城市化進程在不斷地加快,城市空間被各式各樣的建筑以及眾多的交通工具所包圍著,使城市現在面臨著很多環境方面的問題,很多城市原來的狀態已漸漸失去,人們的生活質量也變得越來越低。所以,改變城市的形態樣式是很重要的。其中,城市的發展需要更多人文精神展現,這使得公眾藝術顯得尤為重要。
1城市中的公共藝術
城市當中的公共藝術剛開始是在歐洲出現的。在20世紀的時候,公共藝術開始在世界范圍內慢慢興起,它主要是指在城市公共環境空間中各種各樣的藝術形態。在這些公共藝術當中包含著很多的形態,以及在不一樣的環境當中表現著不一樣的氛圍,所以這些公共的藝術展現出不一樣的內容和意義。公共藝術對城市的發展進步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文化活動。在城市里面很多時候會見到大量公共藝術品,這些很多是靜止的形態。舉一些例子,如雕塑和涂鴉在這些墻上有不同的形狀。藝術品對于人們來說可以很好地形成一種文化感受,繼而可以很有效地提高城市的公共藝術水平,這些是人們很喜愛的事物。公共藝術以特殊的形態成為城市的符號。一些具有紀念性的浮雕和雕塑與歷史人物事件結合,展現了一個城市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特殊的人文精神。公共藝術的范疇不僅僅是指壁畫和雕塑,在城市中到處可見的路燈、過街天橋以及護欄、指示牌等也都屬于公共藝術?,F代城市發展的要求在滿足城市發展公共設施和功能性結構的同時也要符合一定的美學原則。全世界越來越多的城市在追求城市整體發展的同時也進一步追求舒適度以及美感。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作為公共藝術的形象。它們不僅發揮了使用功能,而且通過獨特的造型以及色彩優化的城市空間使城市面貌得到了完善,城市更具不一樣的人文情懷。節日性和商業性的雕塑與時下最流行的文化元素結合,具有不可比擬的時效性。這些公共藝術大部分都屬于一些臨時性的作品展現。在國際思潮下,城市的公共藝術作品也會積極地展現一個地方的文化特點,特別是在一些有藝術性活動節日的時候。舉一個例子,在香港維多利亞公園當中舉行大型的燈盞活動,設計師們將很多具有香港地方特色的藝術形式與時尚結合在一起進行展現。這些不同種類的公眾性藝術作品,以其文化的獨特性進行效果展現的同時可以讓每個市民都參與其中,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人們的熱情,并且對節日本身也是一個良好的宣傳。
2城市中的公共藝術現狀
2.1公共藝術發展中的問題?,F在公共藝術的發展面臨很多的問題,在很多的城市都有出現,因此每個地方的城市特色也不一樣,不同城市的公共藝術也有很大的不同。舉一些例子,在上海、深圳、廣州這些大的城市里面有很多公共性的藝術形態,這些位于沿海地區的公共藝術狀態很大程度上比那些偏遠地區的城市完整,這些沿海城市里面的公共狀態的藝術有很高的水平。在經濟發展比較迅速的地方,很多公共藝術的建設也取得了令人感嘆的成果。很多人都對這些沿海地區的公共藝術比較認可,他們認為這些藝術上的進步是比較令人羨慕的。這些地區的政府部門在進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當中比較注重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提升這些地方的生活環境。沿海發達地區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做支撐,在城市建設方面有很大的資金投入到公共藝術建設上,這使公共藝術在城市里的展現效果顯著。然而,在中西部偏遠落后地區,由于資金的限制,城市的環境建設方面相對落后,公共藝術的發展也是比較滯后。2.2公共藝術的多樣發展。在公共藝術的發展過程當中,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特點。在進行城市公共藝術建設方面,不同城市的實際狀況不同,在建設和發展的進程當中要不斷進行形式的創新,進行多樣化的城市形態建設和規劃布局,進而可以呈現多種多樣的城市發展狀況,更好地帶動城市的進步。探索時期的公共藝術具有標志性象征意味,作為全民意識標桿而存在,引領著大眾的精神意趣。探索時期的公共藝術更具親和力,培養了大眾的公共意識。中國當代公共藝術是以公眾為核心的設計,是為創造互動性的,美的環境、美的生活而存在。公共藝術的表現手段也會隨科技的不斷創新而進步。公共空間需要靈魂,藝術探索永無止境,未來的公共藝術涉及的范圍會更加廣泛,對城市的發展也尤為重要。
3結語
公共藝術對城市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它是在當地的文化傳統與個體的碰撞中產生的,會體現出具有導向性的積極作用。藝術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城市的發展中,我們應當結合當地的特質,因地制宜,打造更符合人民生活需求的城市。
參考文獻:
[1]睢建環.公共藝術初論[D].天津大學碩士論文,2015.
[2]王中.公共藝術概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
作者:馬可翔 單位:韓國東義大學
- 上一篇:民間藝術之鄉存續發展有效路徑
- 下一篇:公共藝術教育改革幾點思考
精品范文
10公共衛生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