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語文人格教育探索

時間:2022-10-19 09:17:03

導語:大學語文人格教育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語文人格教育探索

【摘要】本文首先論述了大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開展人格教育的重要意義,并在此基礎上,通過相關的教學案例,闡述了教師應如何基于大學語文課程開展人格教育。

【關鍵詞】大學語文;人文教育;教學案例

所謂人格教育,指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人文知識轉變成人文素質,憑借知識的講解和周圍環境的影響,讓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想道德價值觀念和為人處世的態度的教育。人格教育時完善學生品格的重要教育內容,在大學諸多基礎學科教育當中,語文教育的人文性特征讓該課程肩負起了對大學生開展人格教育的責任。

一、大學語文教學中開展人格教育的重大意義

在大學階段語文課程學習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的意義是教師在增強學生語文素養的同時,幫助學生養成健康正確的人格。大學語文的人格教育是基于學生所學習的語文知識當中的,同時又在語文學習的每一個階段得到體現。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針對大學生開展人格教育時,必須要注意學生作為“人”的個體,他們的行為思想差異客觀存在,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核心,通過情景建立、活動組織等方式來向學生滲透人格教育,讓班級當中的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彰顯自己獨有的性格特征;再有就是,教師針對學生的人格塑造應該是全面完整的,人格教育應涵蓋有行為、知識、感情、意識等方面的統一和諧。在大學語文課程中開展人格教育時,教師應科學使用教材當中的人格教育素材并憑借相關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到人格教育。

二、大學語文課程中開展人格教育的方法例談

(一)引導學生關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并將其滲入學生人格。就大學語文教材內容進行觀察,它們大量選擇了中國各個朝代文學作品的精華,富有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優秀文化歷史和思想內涵,揭示了先人們求知的心路歷程。教師可以依靠這些優秀的文學作品,讓學生接受到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在當前我國的各版本大學語文教材當中,都根據歷史發展順序,編入了《詩經》、《左傳》、《戰國策》、《論語》、《孟子》、《莊子》等優秀古代文學作品。教師在講授這些文學作品的過程中,不但需要從文學的角度向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傳授,同時還可以向學生講述在這些古人的生活圖景,讓學生認識到中華民族在古代所造就的偉大文明。例如:《詩經》中的《采薇》,通過現實主義的描寫方式,生動刻畫了大約3000多年之前中國先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表現了我國古代農業文明的高度發達。教師便可以基于這一背景,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傳達,讓學生對中國古代就具有的高度文明感到驕傲和自豪。(二)讓學生從文化名人的故事中吸取精神力量,滲透學生人格。我國古代文學的繁榮是離不開創作者高尚人格的支持的,尤其是以文人士大夫為代表的中國古代文學家、作家這一群體,長時間受到“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自己的理念,表現出非常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使命感。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向這些文化名人的精神進行學習,吸收他們所蘊含的巨大精神能力,這是培養學生人格素養的重要方式。例如:在學習屈原的《離騷》當中,教師除了向學生傳授該文學作品當中的語言技巧之外,還需要讓學生認識到屈原在創作該作品的過程中含有怎樣的意志情感。讓學生感受到屈原一生都在為國家的強大而奮斗。讓學生認識到盡管屈原當時身處黑暗環境,但是仍然能夠保持行為正直,這在當時是非常不容易的。(三)憑借多文學作品的欣賞讓學生養成健全人格。大學語文教材當中所選用的文學作品,結合了自然美、生活美以及藝術美等特征。基于這一背景,教師需要指導學生憑借對文學作品的審美活動,讓學生的思想能夠得到有效的凈化,讓學生能夠在大學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進而實現人格的進一步完善。例如:在學習陶淵明的作品《飲酒》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首先在腦海中想象“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場景,學生腦海中浮現出了優美的田園景色,讓學生更加深入的認識到作者的內心和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超脫塵俗的高尚情操。讓學生才無形當中,被世人的人格美所折服,并且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通過對比的方式,來思考當前物欲橫流的社會當中,作為大學生的自己怎樣才能夠保持自己心中的一片凈土,由此讓學生的審美能力與人格素養都得到顯著的增強。(四)通過寫作教學完善學生人格。學生在進行文章寫作的過程中,不但能夠對自己的思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進行鍛煉,還可以樹立學生正確的思想道德價值觀念,因此,寫作教學是教師向學生滲透人格教育的重要途徑,教師應進行高度的關注。例如:教師可以根據我國目前所發生的一些民生熱點新聞,來讓學生進行文章的創作。如教師在寫作教學中可以先向學生閱讀一段材料“2016年,在全國多所大學院校當中,出現了大學生感染艾滋病的案例,作為新時代的人才,性意識的逐漸成熟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怎樣才能防止大學生濫交現象的發生,已經成為了社會所高度關注的問題”希望學生通過這段材料,創作一篇1200字以上的文章。通過這樣一個寫作教學,學生能夠有效針對自身的寫作能力得到鍛煉,又能讓教師及時了解到學生的人格教育狀況。

大學語文當中對學生滲透人格教育,是該科目一項重要的責任,因此,教師因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到相關的人格教育,令學生在大學語文學習過程中,逐漸養成健全的人格。

作者:郝義 單位:白城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宋海婷.論大學語文教學與大學生的人格教育[J].河南教育(中旬),2010,(12):25-26.

[2]盧素俠.談在大學語文課程中實施人格教育[J].中國成人教育,2008,(07):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