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語文教學與人文素質的培養方法

時間:2022-11-07 09:15:47

導語:大學語文教學與人文素質的培養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語文教學與人文素質的培養方法

摘要:高等教育階段,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大學語文教學的固有理念、模式與方式方法越發滯后,特別是在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動態進程中,教學方法改進的緊迫感不斷提升。通過對部分大學的語文課堂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學生在語文知識學習上的積極性相對較低,教學層面存在的不足更是導致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狀況差強人意。本文將對大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質培現狀進行分析,并就如何更好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大學語文;教學;人文素質

整體上來看,大學語文教學的質量與水平已經有了一定程度提升,但常規教學活動在開展上對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貢獻力明顯不足[1]。新時期,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與提升需要得到更多關注,語文學科教學也應當成為學生人文素質培養和提升的有效媒介。大多數高校的語文教師并未認識到語文教學中學生為人文素質培養的重要性,且無法在教學層面圍繞著學生人文素質提升進行調整。鑒于此,探尋出大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質提升的有效路徑十分必要和重要。

一、大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質培養概述

大學語文教學中的學生人文素質培養是具體教學目標之一,其對于大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提升,以及學生的成人、成才、成功等都具有重要意義[2]。教育領域當前極為注重改革的深化,高等教育階段,語文學科教學中的應試壓力相對較小,這也使得學生人文素質提升成為了教學中的重要事宜。人文素質作為人們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綜合品質或達到的發展程度,其本身包含很多內容,大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質的提升也具有很大難度。在諸多影響因素中,教師構建的教學模式,選用的方式方法影響性作為顯著,教學層面存在的系列不足也嚴重影響到了學生人文素質培養事宜。對于高校以及語文教師而言,如何較好培養與提升學生人文素質也是值得思考的現實性問題。

二、大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現狀

(一)固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影響深遠?,F階段,大學語文教學的模式較為固化,課堂教學模式下,很多創新型教學法無法得到有效應用,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基礎自然較為薄弱。與課堂教學模式相對應的往往是機械式教學法,大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機械性的進行知識講解,學生被動進行知識學習的狀態較為常見。單純的進行學科知識學習無益于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更為嚴重的是,在固化的課堂教學模式中,與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相關的內容無法較好嵌入。久而久之,很多學生便養成了別動進行語文學科知識學習的不良習慣,特別是語文學科同專業課程間的聯系往往較少,教師想要借助語文教學對學生人文素質進行培養也具有更多難度。(二)教學內容較為單一。除教學模式較為固化外,大學語文的教學內容也較為單一,這也使得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狀況差強人意,且想要通過語文教學對學生人文素質進行培養與提升缺乏了現實可能。過度的圍繞著書本進行語文學科知識講解時,語文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專項能力培養狀況便較差,很多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與應用甚至產生了錯誤看法。一般來說,想要通過語文教學來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就需要在教學層面增加與學生人文素質提升相關的內容。教材中的內容雖然與人文素質存在一定關聯,但依托教材機械性推動教學活動開展無法為學生人文素質培養提供實質性幫助。從這一層面看,在教學內容較為單一,且人文素質相關的教學內容明顯缺失下,大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狀況自然較差。(三)文學素養培養的有效性不足。大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與文學素養培養間具有一定關聯,文學素養不僅是人文素質中的一個具體內容,同時也是學生人文素質培養與提升的一個基礎。然而大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大多不會進行教學的延伸,這也導致教學層面的深度和廣度明顯不足,受高中階段的文理分科教育模式影響,很多大學生的語文學科基礎較為薄弱,文學素養同樣較為薄弱,缺乏閱讀興趣,總體閱讀量較少也制約了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質培養質量的提升。一旦大學語文教學層面無法將學生文學素養培養作為一個前提,后續教學活動,乃至與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直接相關的教學活動開展狀況也會相對較差,從這一層面來看,文學素養培養的有效性不足也影響到了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

三、大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具體建議

(一)構建多維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大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模式需要得到一定程度優化,構建多維互動的教學模式教學可行,這對于后續的教學方法創新,以及學生人文素質培養都有很大幫助。例如,吉林財經大學語文學科教學中,教師會通過事先布置學習任務的做法,讓學生在生本互動形式下進行預習。課堂教學中,教師則通過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探討解答的做法將師生互動與生本互動較好聯系在了一起。得益于一個較為開放的課堂教學模式構建,教師能夠較為自然的進行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相關內容嵌入。不僅如此,該校語文教師同時對微課教學法進行了應用,課堂最后6分鐘時間里,教師通過人文素質,人文素質培養等知識的講解,提升了學生群體對人文素質的認識,很多學生也在積極通過自身努力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質。(二)圍繞學生人文素質培養豐富教學內容。圍繞學生人文素質培養豐富教學內容十分必要,這也是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一種必然要求。大學語文教師不能將教學活動的開展局限于書本之中,特別是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緊迫感相對較高時,圍繞學生人文素質培養這一目標,豐富教學層面的內容十分必要與可行。例如,在進行一些文言文篇章的學習時,教師可以結合特定文章進行傳統文化魅力的解讀,借助傳統文化教育來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人文素質本身較為寬泛,愛國主義教育,個人品德教育,價值觀矯正相關引導的內容都能夠同語文學科教學較好聯系在一起。對于教師而言,其需要探尋出語文學科教學內容,抑或是具體活動同人文素質培養相關內容的契合點,從而在豐富語文教學內容的同時,對學生的人文素質進行較好培養與提升。(三)定期開展專項的文學素養培養活動。大學生的文學素養需要對得到有效培養,在文學素養較好提升后,大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壓力也可以得到有效緩解。建議大學語文教師增加教學的深度與廣度,定期開展一些文學素養培養相關的教育教學活動。諸如開展一些讀書會,通過對經典文學作品進行閱讀的方式來拓寬學生見識,陶冶學生情操。不僅如此,語文教師也可以布置一些寫作任務,抑或是課題任務,通過讓學生親自查閱一些資料進行文章的撰寫或課題任務的解決,并將文學素養與人文素質提升的內容融入到其中。通過不斷進行閱讀、寫作等專項活動開展,在教學中進行文學素養培養嘗試。大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狀況也能夠越發良好,學生的文學素養與人文素質也能夠同步提升。

四、結語

大學語文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發起者和驅動者,其一方面要對學生人文素質培養視角下,語文學科教學的基本狀況進行較好感知;另一方面則要圍繞著學生人文素質提升,在教學層面進行積極的調整與優化。值得注意的是,大學語文教學中的不足彌補需要一定時間周期,學生人文素質提升也并不簡單。這一狀態下,大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提升事宜應當作為一種常態化工作堅持下去。

參考文獻:

[1]孟憲珍.論核心素養下的師范院校學生人文素養提升——以大學語文教學為例[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7(4):75-76.

[2]孫武軍,盧哲.大學語文人文素質培養功能的探索與實踐[J].商洛學院學報,2017(2):67-67.

作者:肖真真 單位: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