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敘文寫作教學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20 09:43:00
導語:記敘文寫作教學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初中語文大綱的教學要求,記敘文寫作是初中寫作教學訓練的主要文體。初中生記敘文寫作的實際水平,是衡量初中寫作教學效率的主要依據之一。為了切實了解初中生記敘文寫作的發展水平,客觀評價初中寫作教學現狀,筆者隨機抽取城鄉小學六年級和初中三年級學生各一百名,以《最難忘的一件事》為題,進行了記敘文測試和有關問卷調查,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相同的答卷,對兩類被試用同一標準評定,結果統計列表如下:
表一:中小學問卷調查結果比較
寫作興趣項目很感興趣較感興趣一般怕寫討厭百分比年級及其他小學六年級8%20%60%10%2%n=100初三年級5%21%65%9%/n=100比例差異檢驗P>0.05差異不顯著
題材來源項目親身經歷想象虛構的事在作品作文上兼而
真情實感看到的事有之百分比年級及其他小學六年級51%42%5%2%n=100初三年級49%35%11%5%n=100比例差異檢驗p>0.05差異不顯著
作文修改項目全文寫好邊寫邊改很少修改從不修改
后再修改(A)(B)(C)(D)百分比年級及其他小學六年級54%19%26%1%n=100初三年級25%23%50%3%n=100比例差異檢驗p<0.01p>0.05p<0.01p>0.05
差異極顯著差異不顯著差異極顯著差異不顯著
z=4.14z=3.42
表二:中小學生作文測評分項比較表二(1)
題材審題項目真實真實但不真實準確不夠很不
典型不典型準確準確百分比年級及其他小學六年級14%45%41%46%34%20%n=100n=100初中三年級19%46%35%48%31%21%比例差異檢驗p>0.05p>0.05
差異不顯著差異不顯著
立意結構項目準確中不夠準確很不無中心詳略不夠很不
心突出中心突出準確多中心得當得當得當百分比年級及其他小學六年級27%42%11%20%40%33%27%n=100n=100初中三年級38%31%9%20%42%33%25%比例差異檢驗p>0.05p>0.05
差異不顯著差異不顯著
結構項目首尾及其作文長度人均字數
呼應相似百分比年級及其他小學六年級46%662n=100n=100初中三年級47%814比例差異檢驗p>0.05p<0.01差異不顯著差異極顯著
表二(2)
書面言語表達形態項目寫作型寫作與寫話型改寫型抄錄型
寫話結合百分比年級及其他小學六年級/14%83%3%/n=100初三年級18%2%80%//n=100比例差異檢驗z=4.5z=3.2
p<0.01p>0.05
差異極顯著差異不顯著
書面言語表達基本功項目生動通順不夠@①嗦詞匯貧乏語言
通順平淡百分比年級及其他小學六年級16%86%14%44%46%n=100初三年級16%88%12%36%38%m=100比例差異檢驗p>0.05差異不顯著
表達方式錯別字項目全文略有敘述結適當抒2個3至5至7至9至
敘述描寫合描寫情議論以內4個6個8個10個百分比年級及其他小學六年級26%55%19%14%16%16%13%2%5%n=100初三年級27%46%27%17%12%10%10%2%/n=100比例差異檢驗p>0.05差異不顯著p>0.05差異不顯著
測查發現:在分項評定中,初中生在文章篇幅上明顯長于小學六年級學生,選材也有所不同,而寫作興趣、審題立意、結構語言等方面皆無顯著差異。初中生兩極分化極其嚴重,10%的初中生寫作水平提高迅速,遠遠超過小學六年級學生;但至少也有10%的初中生,其寫作水平與小學六年級學生相比,仍屬下等。測查表明:初中生在三年的語文學習中,寫作水平普遍發展得較為緩慢。也許有人會說:測試命題常見,缺少難度,初中生難以發揮自己的水平,卻難不了小學六年級學生。筆者認為:該命題確實難度不大,但有較大的選擇自由度和盡情發揮余地,完全可以寫出高于小學六年級學生的層次、初中生應有水平的文章。然而,事實卻不容樂觀。三年的初中寫作教學,學生的記敘文寫作水平為何普遍提高不快?實施素質教育如何面向全體、全面提高初中生的寫作能力?筆者測試調查的目的是透視現狀,針對流弊,尋求對策。
一、現狀透視
如果說,初中生作文不如小學生,那不符合事實,也有違情理;如果說,初中作文教學不如小學,那不夠公允,更無比較意義。本次測查的用意不在比較初中生與小學生的記敘文水平高下,也不在評說初中與小學作文教學的優劣,而是為了呈現一個事實:初中生的記敘文水平普遍沒有達到應有的高度。現狀甚憂,問題嚴峻。透視初中生寫作水平現狀,筆者以為存在著下列主要問題:
一是寫作興趣不濃,純屬應付。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初中生在三年的初中語文學習中,寫作興趣普遍沒有提高,74%的學生仍停留于小學六年級的淡薄或怕寫程度。作文修改從現象上看,是寫作習慣、技巧問題,而實質是態度問題。初中生作文寫好很少修改或從不修改的達53%,再加上邊寫邊改草率成文的竟達76%,遠不如小學六年級學生重視作文修改。這足以表明,絕大多數初中生對作文抱任務觀點,處于應付狀態。如此態度,是導致初中生作文水平普遍提高緩慢的主觀原因。
二是作文題材失真平淡,不善于調動生活經驗。筆者命題測試時要求寫真人真事,寫出真情實感,因為“真實”是記敘文的生命。按理說,每個學生在生活中都會遇到感受深切、扣人心弦的事情,都有過成功的喜悅或失敗的痛苦,都經歷過童年的歡樂或成長中的坎坷……,而這些真實的、富有生活氣息的經歷和感受都能成為該命題極好的題材。我們本該在他們的作品中看到絢麗多彩的生活和紛繁復雜的內心世界,感受到清新的氣息和真情的流露。然而,遺憾的是他們在作文中所反映的生活是那樣的平淡、失真,難以看到個性的光芒。大多數學生所敘之事或胡編亂造、離奇虛假;或拾人牙慧、陳舊乏味;或套用范文,似曾相識。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做人無心體驗生活,為文不善于調動生活經驗。
三是表達能力發展不平衡,語言大多蒼白貧乏。心理研究表明:兒童書面言語的發展存在四種不同水平的言語表達形態,即抄錄型、改寫型、寫話型和寫作型。寫話型近似口語在對話時原始錄音的直譯,特點是語言簡略和重復。寫作型的特點是經自己思考和內部言語充分加工后而成,合乎語法邏輯要求。本次測查表明:小學六年級僅有14%的學生尚處于由寫話型向寫作型過渡之中,而初三有18%的學生已過渡到以寫作型為主的言語表達形態。這部分初中生言語表達較為準確、豐富、成熟。但80%的初中生的言語表達仍以寫話型為主,與小學六年級學生相比水平相差不大。其中語言luō@①嗦者達36%;詞匯貧乏、用語平淡者達38%。由此可見,初中生的書面言語表達能力發展不平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從現象上看,一是部分學生語庫貧瘠,尤其是形容詞、動詞,往往同一個詞在文中出現多次;二是這部分學生普遍存在用概括敘述代替具體描寫的現象,如該測查作文中全文敘述或少有描寫且大多是缺乏個性的對話者竟達73%。從心理發展的角度看,初中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已逐漸占主導地位,概括能力增強,不再象小學生那樣對事情的細節、現象感興趣,而開始注意事情的特點、意義,因而語言的概括性增強,也不屑于寫一般的細枝末節,但由于缺乏具體描寫和細致刻畫的技能和一定的語言積累,追求新穎典型的描寫和高雅語言又不得,眼高手低,語言愈加顯得籠統、空泛了。
四是審題立意能力不強,思維的全面性、深刻性欠佳。本次測查命題學生雖然十分熟悉,但仍有52%的初中生審題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其中審題不準確、不能突出重點“最難忘”的占28%;題意范圍、特點不明,導致文題不符,把“一件事”寫成數件事,把記事為主寫成寫人為主甚至寫景為主的占21%。立意是初中生作文的難點,問題更為嚴重:有的題旨不明,只是記敘出事情的始末;有的題旨難顯,材料不能充分表現主旨;有的題旨雜亂,多中心實為無中心;有的題旨淺陋,使文章失去應有價值。學生反映在審題立意上的弊病不僅是由于缺乏相應的寫作技能,更是緣于思維的全面性、深刻性欠佳。
二、教學對策
就中小學而言,初中是九年義務教育的終結,初中教育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較之小學更為深重。初中記敘文教學普遍存在以應試為主要目標的做法,如要求學生背幾篇不同類型的范文,教給學生寫作記敘文常用的幾個套路等,教法簡單僵化,教學模式陳舊。久而久之,就使初中生寫作記敘文雖有一兩招花拳繡腿,而終究沒有練就扎實的功底。初中記敘文教學要改變兩極分化,面向全體學生并使學生的寫作水平普遍達到甚至超過《大綱》的要求,關鍵是轉變教育思想,真正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同時,要針對初中生的寫作現狀,加大初中作文教學整體改革的力度,強化以往教學上的薄弱環節,精心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新路子。筆者認為,除了注意激發學生寫作欲望,著力培養寫作興趣外,還可以采取以下幾項對策,它們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意義:
一、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培養學生的寫作個性。初中生的思想是最活躍的,他們充滿著告別少年的喜悅與步入青年的困惑;他們有花季的情愫,也有青春的傷懷;他們富于向往和追求,生活最富有少男少女的青春色彩。初中生的內心世界是那樣的紛繁復雜而又色彩斑斕。然而,遺憾的是,他們寫作的記敘文卻難以看出個性的光芒,竟然是那樣的蒼白無力,千人一面。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是由于不善于做生活的有心人。他們不善于感悟、發現平凡生活中的美。教師要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使學生懂得并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美,時時有美。只要留心觀察生活中的人與事,就會發現生活中的閃光點;只要善于捕捉,就會發現生活中充滿著各種情趣。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發現、感悟美的方法和技能,既可結合閱讀教學,通過分析范文,借鑒他人經驗;也可通過交流討論,使之在暢談各自的發現與感受中得到感染、啟迪。為了讓學生表達出對美好事物的獨特見解和感受,充分展示他們的寫作個性,教師應鼓勵學生采用自由靈活的寫作方法,擯棄形式主義,因為寫作是心靈韻律的自然流露,表現形式當然也應該是自由隨意的,就像與熟人談心一樣,可以無拘無束地表露自己的內心世界。筆者認為,應盡量讓學生少寫命題作文,因為各人有各人的生活經歷,即使面對同一經歷,各人也有各人的不同感受,把題目定死了,很難讓學生自由地表露自己的心跡。教師只須對習作要求規定幾個大致的范圍,讓學生自由去寫,想寫成記敘文就寫成記敘文,想寫成日記就寫成日記,想寫成隨筆就寫成隨筆,而且字數也不要作限制,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這樣,用自由的形式表達自由的內容,學生寫起來才能做到得心應手,才能寫出真情實感,寫出特征,寫出個性。總之,只要教師持之以恒地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使之養成體察生活美的良好習慣與能力,在教學中大力提倡自由練筆,就一定能培養出學生鮮明的寫作個性。
二、發揮范文的示范功能,讓學生從范文中學習寫作。習字有字貼,練武有套路,初中生寫作自然也離不開模仿,這是傳統教學中的精髓,也是學習寫作的一條基本規律。在作文教學中,讓學生模仿范文學習寫作,是使復雜的思維對象條理化、抽象的寫作思維過程具體化的一種有效方法。因此,葉圣陶先生說“課文無非是例子”,也有人說范文對于寫作來說是“實物教授”。但問題是如何使學生從范文中得到啟示與借鑒,領悟到作者的寫作技巧,進而轉化為自己的寫作本領,而不是死搬硬套、作繭自縛。古人謂學文有三偷,淺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氣,這種“偷”就是模仿。偷其氣就是模仿中的創新。教師在教學中發揮范文的示范功能,就是要指導學生在模仿中創新。為了讓學生把自己的習作與范文比較,從中找出差距,總結得失,作前指導要用好范文,作后講評也要用好范文。作前要使學生明確寫作要求,打開思路;作后要使學生對照范文,找出自己的不足,為進一步修改提供方向。我們反對機械模仿,但從范文開啟思路觸類旁通是十分必要的。學生往往在作前指導閱讀范文時并不在意,但等到作后用范文去講解,就會使他們從對照中明白差距,找到修改的路子。教師要按照教學內容、習作要求選好范文,把力氣花在發揮范文的示范功能上,要允許并引導學生結合課外閱讀,自選范文加以創造性的模仿。這樣做,既溝通了學生的課堂學習與課外閱讀,又可以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訓練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探索作文教學整體改革的新路子。首先要教育學生懂得“文不厭改”,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道理。“文不厭改”既是古今文章家的經驗之談,又是古今寫作的優良傳統。因為任何人對人情物理都不可能一下子就認識得那么清楚、深刻、周到;遣詞行文也不可能不出疵病。正如唐彪在《讀書作文譜》中所說:“文章最難落筆便佳。”他認為,要想寫出一篇好文章“全藉改竄”。其次要教給學生自改作文的方法,使之善識瑕疵。那么,如何訓練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呢?從文章學的理論講,無非是“旨意”、“格局”、“辭句”三個方面。文以“旨意”為主,在修改作文時,應先從“旨意”的修正入手。就記敘文而言,要先看記敘的內容及其所表現的思想感情。內容要去掉不實之辭,題旨要看有無價值,內容能否體現題旨。“格局”是結構謀篇,修改應注意結構是否完整、勻稱。應注意記敘的疏密、詳略、斷續和曲折等方面的技巧運用。文學是語言藝術,作文功底全靠語言表達。修改“辭句”就是修改作文的語言。明人徐師曾在《文體明辨序說》中引皇甫@②的話說:“語欲妥貼,故字必推敲。蓋一字之瑕,足以為玷;片語之類,并棄其余。”由于只言片語不當而使文章受到損害,這是常見的事。第三訓練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要講究有格有序。筆者認為,從先易后難的教學原理和寫作能力培養規律而論,訓練的序列應為這樣三個臺階:一改語言表達,二改結構技巧,三改謀篇立意。這就是說,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有三個逐步提高的境界:第一境界是要讓學生通過自改,達到文通字順,進而語言活潑生動;第二境界是要求達到結構完整,文氣曲折貫通;第三境界是求得題旨鮮明,獨特新穎有個性。這一訓練序列在三年的初中作文教學中,要從實際、實效出發,分階段實施;也可搞幾個循環。筆者認為,系統地訓練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完全可以成為初中作文教學整體改革的一條新思路。
- 上一篇:世界經濟危機下英語課程改革論文
- 下一篇:文化差異影響廣告翻譯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