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教學實效性提高措施論文
時間:2022-09-09 04:40:00
導語:中學語文教學實效性提高措施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中學語文教學存在不少問題,張志公先生曾提出主要的兩點,一是“速度效率偏低,不適應國內、國際發展快的需要”,二是“實用性不強,學了不管用。”劉國正先生也講到語文教學與生活脫節的弊病,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效率偏低,實用性不強。筆者近幾年與中學老師接觸,知道不少同志與張、劉等先生有同感,他們對中學語文教學的現狀十分焦急。
《語言文字應用》編輯部開辟專欄,發表討論語文教學的文章,值得稱道。正視存在問題,開展討論,聽取不同意見,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一、討論語文教學,首要的問題是弄清楚語文學科的性質。語文學界對此認識不一致,“是困擾語文教學深化的第一個癥結”
語文學科的性質,葉圣陶先生講得最為精當。他說:“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于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辈⒅赋觯坝腥酸尀椤Z言’‘文學’,有人釋為‘語言’‘文字’,皆非立此名之原意。”呂叔湘先生在《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序》中說,確定語文學科的性質(語文是工具),是葉圣陶先生教育思想的最重要之點。跟葉先生一樣,呂先生也主張語文是工具,并有不少精辟論述?,F在,有些同志對語文學科的“工具”性領會不深,不適當地讓語文教學擔負進行思想教育,傳授文學、文化知識等任務,這就使這門課難以提高實效。
語文教學的任務,是培養學生養成使用語文的良好習慣,具體地表現在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這是葉圣陶先生語文教育思想又一最重要之點。葉老說:“此學科‘聽’‘說’‘讀’‘寫’宜并重,誦習課本,練習作文,固為讀寫之事,而茍忽于聽說,不注意訓練,則讀寫之成效亦將減損?!?/p>
現在中學語文教學聽、說遠未做到與讀、寫并重。有的同志提出培養學生“語感”的問題,這方面若想有成效,非得注意聽、說教學不可。中學生聽、說能力普遍差,這與缺少系統訓練有關。
聽、說、讀、寫,字、詞、句、篇,語法、修辭、邏輯,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我們的看法是:“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的總任務——語文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教學的“綱”?!白?、詞、句、篇”“語、修、邏”是圍繞完成培養語文能力的重要內容,是語文教學的“目”。講解字、詞、句、篇,往往結合語、修、邏知識的傳授。
語文教學,除傳授語法、修辭、邏輯知識外,還有語音、文字、詞匯和古代漢語知識(詞的活用、古今異義詞、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詩詞格律常識等)。這些內容要簡明扼要地編入教材,結合課文學習,予以點撥,不必擺開陣式,作系統地講授??荚囶}涉及語言知識,應當是測驗學生能力,不要出死背定義、分類的題目。
長期以來,形成了一種傾向,即“語言”教學就是“語法”教學。從《暫擬系統》到《系統提要》,越來越難教。不少中學教師認為,跟《暫擬系統》比,《系統提要》理論性強,實用性弱。以“短語”為例,羅列十幾種類型,讓中學生去記,有必要嗎?分類標準不一致,徒然增加中學生理解的困難。另外,增加“語素”的內容,用“二分法”析句,看不出有什么好處。中學語法教學效果不好的癥結在于理論語法的困擾。聯系到高等師范院校的現代漢語課,學生也不歡迎,其根源也在于教材是語言學化的,舉的例句是精選的,如呂先生所說都是“整齊清潔的”,脫離生動活潑的語言生活,不能解決人們日常使用語言時遇到的問題。史有為同志曾指出高?,F代漢語課處于“十字路口”,并非危言聳聽。
二、現行中學語文教材是把閱讀教材、寫作教材和語文知識綜合編排在一本書里,呂叔湘先生稱之為綜合型教材
課本的閱讀教材是文選制的,存在的問題是:(一)缺少反映當代生活的佳作,老面孔多,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二)重讀、寫、輕聽、說,有利于培養學生聽、說能力的篇目太少。(三)中學生受社會影響,語言表達存在不規范問題,教材缺少培養學生語言規范的范文和知識。(四)缺少培養學生會寫書信、廣告詞、總結、紀要、合同等應用文的知識。(五)收入的文章,有的有不規范的詞句,未作修改。有的是某一時期的作品,有些詞語今天已不那樣用了,未加注解說明。
三、說到中學語文的教法,相當多的教師有無所適從之感
這里有“應試”這個制約因素(下面再談),好的教法無法運用。另外,語文學界愛刮風,也是一個原因。抓教學改革,在某些人看來,就是一味求“新”,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新中國成立后中學教師創造的方法,都成為改革的對象。他們介紹國外的語文教學方法,鼓吹運用自然科學的方法,往往缺乏分析,其結果,使語文教學以傳授知識點為主,失去了“語文”的特點。在改革的事業中,多一點辯證法,少一點形而上學,才能把事情辦好。
應當認真學習傳統語文教育的成功的經驗。張志公先生指出:“在許多國家之中,談到閱讀經驗,我國恐怕是最豐富的。‘識字’、‘讀書’、‘做文章’,中國歷代教育就干這三件事。其中有弊病。但歷時三千多年,無疑也積累了許多符合漢語、漢文實際和特點的獨特的經驗,這種經驗值得系統整理,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币恍┩咀馁澩瑥埾壬囊庖?,呼喚語文課的“回歸”。
傳統語文教學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教法。例如:閱讀。提倡精讀與略讀的辯證統一。重要的文章一定要精讀,并且還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還要廣泛涉獵其他著作,即略讀。書讀得多,知識豐富了,自然領悟到寫作的方法,于寫作大有益處,這就是杜甫所謂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中學生記憶力強,要指導他們精讀一部分古今優秀詩篇和散文,最好能夠背誦。古今語文名家都很重視一個“熟”字,不熟則沒什么用。讓中學生背誦一些名篇佳作,這對提高他們的語文修養是大有益處的。
寫作。一是要勤動筆?!吧w常做則機關熟,題雖甚難,為之亦易;不常做,題雖甚易,為之則難”。二是要認真改。“每月六課文,止宜四次換題,其二次必令其改竄舊作之有弊者,重作其舊題之全未得竅者,文必日進也”。
傳統語文教育還有一些可借鑒的方法,這里不再贅述。說到它的弊病,突出的一條就是重書面,輕口語。我們應當引以為鑒。
幾十年來,辛勤工作在語文教學第一線的同志們學習傳統語文教育的經驗,吸收國外先進的方法,提出不少好的教法。新近出版的《語文學法新編》中論述的數十種學法,大多是成功的方法。筆者接觸的中學老師,如蕪湖一中許家澍老師,教高一、高二語文課,精心安排口語訓練計劃,每次上課都讓一位學生上臺說話,大大激發了“說”的熱情,提高了“說”的水平。他的學生看到《獅城舌戰》,爭著買、搶著看。有的學生進入大學,口頭表達能力強,有利于學習和從事社會活動,還專門寫信感謝許老師的培養。許家澍老師和安徽師大肖家蕓老師堅持每周讓學生寫一篇作文,并認真評講,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上面談到,中學語文教師對自己從事的工作有無所適從之感,他們對語文教學的現狀深為焦慮,有切膚之痛
對語文教學制約、影響最烈的因素是什么呢?回答曰:是“高考”?,F實(追求升學率)迫使語文教學不能按自身規律進行,教師、學生違心地跟著“高考”這根指揮棒轉,恰如有的文章形容的那樣,教師帶著學生在題海里苦苦掙扎。公務員之家
高考試題是信號,今年出了某種類型的題目,全國的語文教師就馬上帶著學生做這種練習題。一些邊邊拐拐的東西,每每耗費師生大量精力??匆豢催@幾年的高考試題,就給分很少的語言知識題來說,出題者似乎要求中學生都是語音專家(辨別多音字、輕重音),成為詞匯專家(辨析語素義,分析諸如“一衣帶水”這樣的成語的結構),成為語法專家(辨析短語類型,認定多項定語的排列次序)。這不值得出題組考慮嗎?
高考的作文,多用給材料作文的命題方法,也值得考慮。按這種路子訓練學生,學生沒有“寫”的興味,感到寫作是件苦事。這種理論化、公式化的訓練寫作的方法,很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有些寫作能力強的中學生,高考作文得分不高,很值得深思。
為了高考,中學生進入高一,就處于臨戰狀態。各科都盡量增加內容,數、理、化練習題更多。有些學校,單數學課,每天就有2小時以上的習題,蕪湖市教研室副主任薛政民同志曾作過調查,他發現,學生和學生家長的普遍看法是:“數、理、化是不能放松的,語文馬虎點沒關系。”中學的實際情況是,語文課是在其他各科的夾縫中求生存。
不少老師對語文考試搞標準化試題表示異議。不加區別地搞標準化,題量大,題目偏、碎,把語文教學引入了歧途。
如果說中學語文教學改革還有點兒成績,那也只是在初中教學方面。頗能說明問題的事實是,一些特級教師的公開教學,都是初中教材,所談方法、經驗,也只能在初中實行。因為高中生是按高考的路子走,一切成功的教法,對他們是用不上的。
語文教學要走出困境,必須改革高考命題路子。要變“應試”教學為“素質”教學。只有認清“語文”學科的性質,讓教師按語文教學自身規律辦,一些好的教學方法才能用得上,語文教學也才真正能夠提高實效。
注釋:
①張志公《對當前中學語文教改的意見》,《語文學習》1994年1期。
②劉國正《語文教學與生活》,《中學語文教學》1993年2期。
③王建華《關于語文教學若干問題的思考》,《語言文字應用》1994年1期。
④《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730頁,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⑤《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第1頁;730頁,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 上一篇:三農問題與和諧社會研究分析論文
- 下一篇:沿海地區三農問題新視角探討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