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教育的精髓“思政教育”

時間:2022-09-08 08:50:39

導語:大學英語教育的精髓“思政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英語教育的精髓“思政教育”

[摘要]高校的教育本身應該是以“立德樹人”為根本,而在傳統的認知中認為這應該是屬于思政教學的范疇,然而其他學科也同樣肩負著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這一共同的使命。中國的外語教育經過了兩個階段:1949-2000年是引進外語學習的階段,從2000年起外語教學在本土化、創新、服務國家方面向外語教育轉變。在中國英語教育的第一個階段,因為注重的是英語知識的普及和技術的運用,所以對英語教學中思政教育的要求并不明顯,從2000年起英語教學向英語教育轉變,培養人才的目標不僅僅是掌握知識技能,更應注重的是培養融品德和能力為一體的復合型人才。大學英語作為大學必修基礎課,有著范圍廣、時間長的優勢,如何有效地將思政教育融入英語教學中,實現外語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這對學校、老師來說是面臨的新的考驗,本文從教學現狀、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師的要求等方面對英語教育進行分析,讓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入大學英語教學,體現教育的精髓本質,更好地為社會培養優秀的復合型人才。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思政教育;精髓

大學英語教育從1949-2000年引進外語學習的階段到2000年后的英語教育階段的變化,說明大學英語教育不再僅僅是注重學生的知識技能的培養,而是更加重視學生的品德教育。2016年,在全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會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立德樹人為中心,把思想政治工作貫徹教學教育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新局面”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增強,世界各國對中國的關注度也在不斷提升,中國的青年,尤其是大學生在國際上承擔著代表中國形象的角色。不僅僅是思政育課,大學英語作為大學范圍廣、時間長的基礎課,同樣肩負著人文素質培養的任務,“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到教育教學全過程。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和效應。”這樣才能在提高學生文學素養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道德品質,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復合型人才。

一、課程思政與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

英語教學一直以來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即使是進入大學,教師為了提高英語四六級的過級率,注重學生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在英語教學中仍然會花較多的時間在語法知識、課文知識點、語言點的講解上。對于思政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并且大多數的教師認為學校有專門針對學生開的思政教育課,所以不必花過多的時間在思政教育的輸入上,從而忽略了對學生的人文素質的培養。課程思政是近年來國家提出的新型教育理念,擁有豐富的教育內涵和高遠的立意。我國政府在高校的思政會議上提出,要把思政教育的理念靈活的貫徹運用到教學中,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能學到知識,并在不知不覺中滲入德育元素,從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發展,評判一名大學畢業生是否合格優秀,也不再只是以成績來評判了,學生的德育素養也將作為一個單位或企業招聘學生的重要條件之一。這就要求大學教育過程中應當以“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將專業課與思政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全程育人。“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有效、有機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培養作為課程教學的首要目標。”大學英語課是基礎課,授課學時長,覆蓋面廣,而思政教育對學生的影響也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合理地將思政內容融入大學英語教學中,不斷提高學生政治覺悟、思想品德、人文素養,使他們成為一名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同時,隨著“一帶一路”的不斷深入,學生們能夠用英語把中國的思想、文化傳播出去,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大學英語開展思政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及策略

(一)明確教學培養目標的設置。大學英語教學培養目標的設置應該以“教學”“育人”為前提,不僅是要培養有扎實英語知識和運用能力的人才,更要把“立德樹人”放在教學的中心位置,把思政教育工作貫徹在整個教學中。要明確《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功能和作用,把握正確方向,具體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在學習西方先進文化的同時,挖掘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蘊藏的思政教育資源,強調文化的輸出,從源頭上得到保障,最終實現全方位的育人。而且要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確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幫助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健康的人格品質、高尚的道德修養。有效的做到三全育人,即全過程、全方位、全員的育人目標。貫徹育人、育才有機統一的教育目標。這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也是民族文化的傳承。(二)教學內容的選取和拓展。英語教學作為國際通用語言教學,教材是根據國際多元性的原則來制定的,高校英語教材中體現了西方國家社會環境面貌,滲透了多個國家的內容。在借助現有的《大學英語教程》優質英語教材的同時,教師要適當地補充線下的思政素材,如時事材料:的關于生態文明觀的英文視頻、肺炎疫情雙語專刊、中英文化典籍、中英媒體報道等對接英語課程的思政教育主題,提高英語知識學習的同時,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愛國主義教育和文化認同教育,強化國家情懷與人類命運共同體觀念。還可以通過微信、QQ的方式與學生互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拓展第二課堂,在英語學習中多樣化的通過第二課堂活動,巧妙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再次接觸到思政教育。例如:英語協會、英語角、英語比賽等把思政教育巧妙地運用于其中,在學習實踐過程中體會到學習英語的熱情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可貴,從而逐漸形成正確積極的三觀。(三)提高教師課程思政能力。陳吉鄂曾表明,教師乃教育之本。高校教師要意識到自己在教學中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傳統教師的角色,還要肩負著光榮且艱巨的育人意識和能力。課程思政的效果是由教師的育人意識和育人能力所決定的,授課教師不應只專注于教授專業知識和技能,對思想政治教育更要有科學的認識,對于中國傳統文化擁有堅定不移的自豪感和認同感。課程思政要求教師不僅要有扎實、深厚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對國學、教育學、政治學、經濟學等方面知識有良好的儲備和素養,還要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和開闊的思維,對社會和生活有積極的態度以及豐富的感悟、體驗和思考的能力。教師要不斷地學習和完善自我,在實際工作中,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提高自身的理論業務,以身作則,通過高尚的人格魅力來影響、吸引學生,獲得他們的信任,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產生道德情感,樹立積極的理想信念。所以首先教師正確的價值觀對學生的影響很大,要明確自身作為教育人員的重要職責。在教學中,受西方文化思想的影響,一些觀念會發生沖突,這就要求我們高校教師保持客觀理性的態度,正確看待這些差異和不同,并堅定社會核心的價值觀。只有教師本身擁有一定的思想境界,才能讓學生的思想層次得以提升。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讓教師的人格魅力潛移默化的滲透在教學中,逐漸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個人品質,促進他們更好地成長和發展。與此同時,大學英語教師要熱愛自己的職業,以自己的職業為榮,勤懇工作,良心育人。(四)采用多種評估形式。以思政教育為中心的教學培養目標的設立,一些傳統的教學評估形式已不能滿足相應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不能僅僅只用分數來評判學生,而應該是多角度、多維度的來評價學生。課程思政的教學評價是研究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思政教育過程,將立德樹人置于首位,將正確的價值觀、成才觀滲入到教學的全過程,做到以評促思,以學為評。在英語教學中讓學生通過知識點的學習,有機地將知識考核和思政能力融入,體現教學手段在教學考核中的作用,實現考核為課程思政的目的。考核方式不再局限于以試卷的方式來進行,在一系列的課程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不同時期布置的教學任務如:作文、演講、辯論、課本劇等來進行采分,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通過教學手段而非目標,讓學生全身心的將精力投入到知識、能力和思想品德素養的學習中來。讓大學課程與思政課程同行,最大化的發揮課程的協調效應,實現全方位、全程育人。(五)營造良好的有利于思政教育的環境首先,良好的校風是開展思政教育的關鍵,校風是有導向性的,它體現的是一所學校全體師生的精神狀態和行為風尚。好的校風、學風有利于全校師生的思想統一,有利于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思政教育不僅僅是通過課堂的學習實施,它貫穿于學校生活始終。只有思政元素的層層滲透,才能影響著學校全員,從而形成良好的校風學風。其次,學院的領導、教師、學生干部要起到帶頭作用,引領學校風氣。多開展一些有關思政教育的活動如:聽先進事跡報告、學術報告、運動會、文藝演出等,讓學生悟出思政教育的魅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多讓學生積極參與體驗,在體驗過程中才能不知不覺地受到熏陶,不設防的內化思政目標。合理安排教學,讓學生由淺入深,由局部到全部的升華,從而實現情感內化,由感性上升到理想的批判性思考。

三、結束語

英語從英語教學到英語教育的轉變,教育的三要素:知識、技能、價值觀三者必不可少。大學英語課程具有課時長、范圍廣的特點,具有推行思政教育的優勢。在培養學生語言學習能力的同時,與不同的文化進行對比,讓學生獲得不一樣的體驗和文化升華,不僅能樹立自身的文化自信,而且在教師的引導下,“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地增強了民族自豪感,提高了愛國情懷。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發展,國際上對優質的人才需求的增大,而高校作為培養優質人才的主要陣地,要不斷地更新培養的理念,提高教學質量。一位合格的英語人才,不僅僅展現的是個人的文化素養,他同時也代表著國家的形象,是國家的一名旗幟。所以只有在英語教學中有效的融入思政教育,形成科學合理的教育體系,才能體現教育的精髓本質,才能將學生培養成高水平的英語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和偉.“課程思政”融入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路徑研究[J].中州大學學報,2019(12):96.

[2]劉思陽.“新時代”背景下大學英語“課堂思政”教學格局構建[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20(2):1.

[3]符燕津.高校英語教學“課程思政”有效策略分析[J].教育教學研究,2020(2):91.

[4]李晨,丁瑩.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可行性分析及其實施路徑[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2):41.

[5]馬冰鶴,潘雪姣.英語課程思政的實施途徑探索[J].互聯網+教育,2019(12):209.

[6]張玉青,屈宇清.基于混合式教學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探究[J].海外英語,2020(2):175.

[7]周正.課程思政體系下的高校綜合英語課程教學研究———以商務英語專業為例[J].教育理論研究,2020(3):88.

作者:謝詠濤 單位:貴州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