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教學與德育滲透路徑

時間:2022-06-23 11:33:32

導語:大學英語教學與德育滲透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英語教學與德育滲透路徑

摘要:德育是高職院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滲透在各個學科中。在高職大學英語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即能輸入學科知識又能立德樹人,可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該文指出德育在高職院校教育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提出要合理利用各種教材資料,充分挖掘德育內容,最后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在課堂內外,有效地把德育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

關鍵詞:英語教學;德育滲透;綜合素質

高職教育培養的是“高素質高級技能型專門人才”。因此高等職業院校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在思想道德素質方面也需要同步培養。大學英語課程要求學生在英語語言學習的過程中,也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及價值觀,培養學生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判斷能力和創新精神等,發展學生的溝通和與人合作的能力,開拓學生的跨文化理解和交際能力。在大學英語課程中進行有效的德育滲透十分必要,如何在潛移默化中進行德育滲透,提高學生語言技能的同時,激發道德思維,使學生對德育的認知在教師的潤物細無聲中培養累積,最終達到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目的,是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教師還要在教學中合理利用教材,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把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靈活生動地融于整個教學過程中,把思想道德教育與每個教學任務相結合,科學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效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以達到培養學生思想道德和語言能力雙贏的目的。

1德育在高職院校教育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孔子在《論語·學而》中指出“弟子人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因此實行“孝”“悌”等道德修養應先于“學義”。“百年教育,德育為先。”德育工作是高職院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務之一。德育是教育的基礎,它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部過程中及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1]。對高職院校來講,德育教育十分必要且重要。然而,當今有一部分高職院校的學生以自我為中心,沒有自我約束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缺乏學習動力和學習熱情,愛國主義意識與行為淡化等。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是班主任思政教師的工作,也要全體教師一起參與。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說過“千教萬教人學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挖掘課本教材中合適的德育資源,并運用各式各樣的教育媒介,把德育教育自然融合到教學中,以達到寓“德”于“教”的目的,使學生首先學會做人,其次學會求知,然后學會勞動生活,最后學會保健和審美,達到“五育并舉,德育為首”的目標。作為英語教師也要做思想品德教育的工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效結合學科知識,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讓學生形成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方法論,教育學生正確地做人和做事。

2高職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路徑

2.1利用各種語言資料,充分發掘德育因素

要合理地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理念,首先要深入研究教材,找出德育教育與英語教學的結合點,再找到合適的教學手段予以實施。同時,教師還要注重課外各種英語語料的收集,如查找雜志、報紙、網絡等最新的可利用的語言材料,對其進行研究篩選,確認合適的結合點,在教學中逐步滲透,引導學生感受熏陶。2.1.1合理利用課本教材英語教學除語言技能的傳播,還可了解西方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等。教師可把握好英語的這一學科特點,通過中西文化的對比學習,在教學中即傳授語言和技能,還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2]。教師在備課時要盡力挖掘教材的潛在德育因素,根據實際需要,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教師應選取與文化交際相關的不同素材,并讓學生進行相互交流,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溝通合作能力。如該校現用的教材:創新實用英語第一冊Unit3Eatingout。教師首先給學生介紹中西飲食文化不同的特色。如西餐中,菜肴通常可以分成幾大類,如主菜前的開胃食品(starters)、主菜(maindishes)、甜點(desserts)及飲料(beverages)。然而中餐因地域廣闊,具有代表性的就有八大菜系,種類相對復雜。從而引導出差異的原因是受地域特征、氣候環境、風俗習慣等因數的影響。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造就了中西餐飲文化的差異。因此,餐館是反映一個國家文化的重要窗口。通過對中西菜單的對比以及中國八大菜系的特色和主要菜品了解,從飲食出發,感受中西文化的差異,同時進一步推廣傳播中國傳統文化。2.1.2有效結合課外補充材料教師還可以合理利用課外熱門話題,尋找合適的材料,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奮發精神。如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教師可以結合70周年閱兵式等熱門話題和相關雙語語料,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如可以布置學生課外觀看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的閱兵式,感受這一重大歷史時刻。觀看三軍將士颯爽的英姿和中國軍人傲人的風采,了解我軍先進的武器設備等等。通過閱兵式體現了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和中國人民團結奮戰的精神。它的最大的意義是紀念反法西斯也是中國抗戰勝利70周年,展示了中國維護國家安全與統一以及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力量。在課堂上可以播放相關的圖片和中英文字材料,在英語語言學習的同時,激發學生愛國熱情。通過學習愛國歌曲,比如,熱門歌曲“我和我的祖國”的英文版,來加強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教師還可以通過中西方不同的節日文化,將西方圣誕節、復活節或感恩節等與我國傳統的春節、中秋節或重陽節進行比較。讓學生了解到不同的節日起源,以及節日慶祝活動和相關文化背景。引導學生多元化地看待問題,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學好英語的同時也努力傳播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通過英語的學習,了解外國歷史和風俗文化,掌握最新的國際形勢,引導學生通過中西文化對比,開闊視野。

2.2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中進行德育滲透

課堂既是傳授文化知識和技能的地方,又是德育教育的陣地,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傳授知識和技能,同時積極滲透品德教育[3]。如何將德育教育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有效同步滲透十分關鍵,需要教師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改進目前的教學手段技術,精心組織課堂教學環節,設計多種課堂活動進行德育滲透。在課堂中,教師應盡量調動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如分組討論,情景對話,PPT匯報演講等活動形式,給學生提供各種發言的機會,調動學生主動性。在參與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團結協作能力,學會與人合作共同進步。這也是滲透德育教學的形式之一。在課堂中有效的德育滲透不是教師教,而是學生在參加不同教學活動中,在教師引導啟發中自然領悟的。如此,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學方法上,要以學生為中心,運用不同互動模式,組織多樣的課堂活動形式。2.2.1任務教學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個性差異;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反對傳統被動的填鴨式教學,任務教學法能很好調動每個學生的參與度,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性。教師布置的任務既可以是個人為單位的也可以是多人合作的形式。比如,教師課前布置學生完成一個英文菜單,讓學生課前上網查找相關材料,對比中西餐菜單的差異,通過了解西式餐單模式,來了解不同國家不同飲食文化。在課堂中通過學生的展示,調動每位學生積極參與,激發學生主動性。也可布置小組任務,通過學生間的合作培養小組合作精神。通過兩個以上的個體一起互相學習合作,是提高學習效果和語言能力的一種有效教學形式。以小組合作學習為重點,結合教師講授或學生間互動交流,使學生對同一個任務進行分工合作,并形成統一的學習成果。小組合作是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的有效方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即能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又有助于促進英語語言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提高,同時還有利于培養學生間的相互合作和相互競爭。在面臨教師布置任務時,小組成員考慮更多的是小組這個群體而不是個人,因此策略是圍繞整個小組如何才能更好完成該項任務。因此合作過程中小組成員間能夠良好互動,培養共同協作精神。合作能力的培養是學生德育能力的核心能力之一。教師在采用小組合作的討論方式時,應針對班級里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給予更多幫助,使他們參與到小組活動中。這樣才能調動每個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課堂氛圍和課堂效果才能達到預期目標,德育教育的目的才會順利實現,才能有效進行德育的滲透。如創新實用英語第一冊Unit2Gettingaround。以4~5個人一組為單位,每組對一個知名景點進行介紹。組內成員進行分工合作,最后進行PPT匯報,評出你最想去的旅游目的地,給予該組一定獎勵,以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為了共同的任務,組里的每個學生分工明確,積極參與,認真投入。在這種競爭和合作并存的模式中,每個學生都努力地完成自己的任務,相互幫助,培養了良好的合作精神。2.2.2情境教學法不同的教學內容,可選擇不同的教學手段。根據教材內容,組織學生進行有關情景對話,在整個過程中提高學生語言能力,又可進行德育培養。在英語課堂中通過創設情境,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同時有效滲透德育,十分可行[4]。教師要善于研習和運用情境教學法,在模擬情境對話中有效滲透德育,達到雙重效果。教師需要根據教材內容精心選擇合適的德育情境,改進傳統教學方法,組織形式多樣的情景活動,把傳統英語聽說讀寫的語言技能訓練活動上升為美德的欣賞,使學生能快樂接受知識,達到智育和德育共同進步的效果。如創新實用英語第一冊Unit4WorkandJobs。在課堂上可設置一個面試的情景,兩人一組,一個是面試官,一個是應聘者。讓學生自由準備提問和回答。根據學生的程度,教師可準備不同的提問和回答的句型。在具體情景中運用英語進行交際,既學習了語言知識,也學會了面試相關的文化知識,了解了基礎職場禮儀。又如創新實用英語第一冊中Unit5LeisureActivities。也可設置一個情景對話,相互詢問對方周末的休閑活動內容。教師可適當補充一些中西方不同的休閑方式和體育活動相關材料,幫學生開拓思維。通過情景對話讓學生學會了文明的交際禮儀。教師設置各種情景讓學生進行不同情景對話,學會在不同情境下如何利于英語流利表達,同時也學到職場和生活中的處事原則,培養待人接物習慣等。不知不覺受到熏陶教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對人對事的高度責任感。不同情景的設置,讓學生有了不同角色。在各個角色中自我完善,接受德育滲透,養成良好的習慣和道德品質。

2.3拓展有效的課外教學活動

教師通過網絡,查找各類中外文字、圖片、影片和視頻,進行篩選,緊密結合高職院校學生實際情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將德育滲透于課堂內外,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有效地進行德育滲透。大學英語課堂時間畢竟有限,教師要充分合理利用課外時間,開展多樣化的第二課堂,多方面滲透德育教育,讓學生在各種良好氛圍和多樣化情景中自然地接受德育教育[5]。如合理利用早晚自習時間,組織學生收聽英語廣播節目,有意識開展時事形勢教育。一方面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興趣;另一方面也使學生了解國內外的一些大事[6]。學生通過掌握和熟悉國內外時事新聞,從而達到滲透德育教育的目的。如新聞講到南極臭氧層空洞面積不斷增大,教師可引申到呼吁學生愛護環境,讓學生意識到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自然環境的破壞會對人類帶來巨大的災害。教師還可讓學生在網上找一些自然災害的資料,如九寨溝地震,澳洲森林大火,希臘海嘯等。利用多媒體展示目前地球上生態環境遭受破壞的圖片視頻,從而強調保護地球環境的重要性。讓學生在生活的小事中喚醒環保意識,從公共交通出行,做好垃圾分類等小事,保護自然環境,人人有責。

3結語

綜上所述,德育教育與英語教學不可分割,要互相結合,將德育教育有效滲透在英語教學中,使學生在學習中時時都能受到德育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是高職院校教育的宗旨之一,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提高德育培養的意識,把德育滲透貫穿在整個英語教學。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要持之以恒,不斷進步。教師必須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有用部分,不能牽強附會,要注意合理適度。使用有效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分步驟地滲透德育,使兩者進行有效結合,才能全面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總之,在高職大學英語課程中實施德育滲透十分必要,教師要時刻提高德育教育意識,有效全方面地行進德育滲透,把學生培養成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蘭妹.淺談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當代職業教育,2011(7):39-41.

[2]鄭鳳玲.淺談職專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職育天地,2017(6):23-24.

[3]周惠瑞.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實踐與思考[J].考試周刊,2017(3):99.

[4]季佳燕.英語教學中德育的有效滲透研究[J].成才之路,2017(20):11.

[5]蔡榮榮.讓德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無痕滲透[J].小學教學參考,2014(30):64.

[6]楊榮.大學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重要性[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179-180.

作者:吳西 單位: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