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實踐探討
時間:2022-09-22 10:03:05
導語: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實踐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閱讀是學習英語的重要方式,從對材料的閱讀中可以發展學生的聽、說、讀、寫各項能力。隨著課改的持續推進,在小學英語課中不斷拓展閱讀資源范圍,引入了許多繪本材料。按“讀前”“讀中”“讀后”三部分依次推進課堂,是英語閱讀教學的基本模式。教師在使用繪本組織課堂閱讀活動時,也以此作為課堂架構。以下結合教學實踐,淺談具體的教學策略。
1.讀前猜測,建立閱讀基礎
繪本故事生動有趣,學生通常對故事內容抱有很強的好奇心。教師從學生的興趣基礎中引導學習的主動性,即不直接將內容告知學生,而是由學生根據已有信息并結合想象,來猜出內容。這樣能夠建立閱讀的知識基礎與情感基礎,并給學生創設口語表達的機會。如,在讀IJieCarrotSeed時,教師使用多媒體展示繪本的封面,先請學生說出繪本的英文名和中文意思,其次再讓學生猜測其內容,允許學生自由表達。根據圖片,很多學生表達:“Thestoryisaboutaboy.Heplantedacarrotseed.”教師則請學i進一步聯想,表達更多的事件。學生回答:“Helookedafteriteveryday.”“Theseedturnedintoacarrot.”經過充分的讀知猜測后,教師對學生的幾種表達進行了歸類總結,再正式打開故事視頻播放。通過這種方式,將故事懸疑的種子種在了學生心里,有助于提升后續活動的主動性。
2.讀中互動,實現趣味閱讀
“讀中’’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故事意義和積累語言點的過程。教師推動互動式的閱讀,使閱讀活動相伴各種對話與合作發生,使得閱讀過程不再枯燥,而是充滿了樂趣。
2.1師生共讀,描述畫面
繪本中的文字是對畫面的描述,學習語言的目標往往就是在對畫面的解說中完成。許多英語繪本都具有反復出現同一句式的特征,學生讀完前幾頁后,就了解了句式的基本特征。此時教師可以不失時機地講解句式結構,然后再讓學生嘗試描述畫面,鍛煉語言能力。如,繪本Wac知Wednesday中涉及有關“基數詞”的語言點,包含類似“Threemorethingswerewackyto?day!"“Fourmorethingswerewackynow!”等句子。故事中的學生在起床時就見到各種“怪事兒”,把這些現象用以上句子表現了出來。針對本文的語言特點,教師在課堂中講解了基數詞+m〇re的用法,然后讓學生來讀圖,數數圖中有多少“wackythings”,再基于已有知識組織語言并表達出來。每次,教師都讓學生一起表達,確定學生的表達無誤后,再進入對下一頁的觀察、思考和學習。這樣,學生在互動中“讀”,在閱讀的全過程中體驗和師生默契溝通的快樂。
2.2表演動作,建構語言
“讀中”環節離不開精讀活動,精讀涉及積累單詞、短語、句式等語言點的活動。針對這部分教學活動,如果單純以演示、講授的方法來教學,很容易顯得枯燥。因此,教師引導學生以表演的方式來“活”學語言,以最為直觀的方式來建構語言。如,繪本fromHeadtoIbe中,包含許多短語,涉及不少動詞和表示身體部分的名詞,其中一些是小學階段的必學詞匯,另一些則有助于擴充學生的詞匯量,提升泛讀能力。我們在教學中讓學生結對活動,和同桌兩兩表演對話。如在表達“IamapenguinandIturnmyhead.Canyoudoit?”時,學繪本中士企鵝轉頭;表達“IamagiraffeandIbendmyneck.”時,學長頸鹿彎脖子;另一名學生再重復以上動作,回答:“Icandoit!”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掌握了許多語言素材,對“Icandoit!”表達的意義也有了深刻的理解。動作表演的活動使學生以實踐的方式來學語言,語言內化為學生認知結構的一部分。
2.3合作學習,理解結構
繪本和其他類型的文本一樣,是一個語篇(text),各種語言信息都附綴在主體結構上。在閱讀繪本時,教師注重引導學生理解文本的結構,發現語言如何被組合到一起。以理解結構為目標的活動指向深度閱讀的目標,能夠促進學生形成個性化的閱讀心得,并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如,在教學繪本細tLiteDad時,教師提出了閱讀任務,讓學生分別找出爸爸和兒子所做的事,提示學生可以使用波浪線劃下相應的句子。其次,教師在黑板上劃出兩列式的表格,留下空格以備學生上臺填寫完整。表格中的內容由不同的學生合作完成,每個學生寫出其中的一列內容。在列出表格后,繪本故事的結構顯得一目了然。活動中由教師先提供基本線索,學生再基于自身能力基礎“補白”,并通過合作學習來降低難度和促進全員參與,提升了學生的文本閱讀能力。
3.讀后延伸,提升表達能力
在“讀后”環節中,學生已經理解了故事的意義,對故事也產生了一些自己的感悟,主觀上存在和師生進一步交流的意愿。在“讀后”環節中可以開展圍繞故事主題的延伸性討論活動,讓學生結合個人的想法或生活經歷進行表達,以提升學生的口語素養。如,^讀完“Thesurprise”這個故事后,教師發現學生都很喜愛這個故事,于是教師提問:“Doyouhavethesamekindofexperiencesliketheanimals?Pleasetalkaboutit."教師先讓學生在三人小組內進行討論,然后再請兩名學生集中發言。討論的話題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空間,讓學生嘗試組織語言表達不同的內容。讀后的延伸環節,順應學生的興趣路徑實施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能力。
4.結語
總之,繪本對于促進學生進步具有積極意義,教師可運用“讀前-讀中-讀后”的基本模式來實施繪本課堂,并融入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讓每一個繪本閱讀活動都成為學生英語素養成長的支點。
作者:陸紫嫣
- 上一篇:小學英語繪本教學思維品質提升策略
- 下一篇:核心素養下小學英語繪本教學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