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黏膜功能調節分析論文
時間:2022-03-02 10:39:00
導語:腸道黏膜功能調節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SIgA
1.1IgA的組成和結構人類機體內SIgA有兩種類型:一種是7SIgA單體,主要以單體形式存在于血液中,含量較少;另一種為11SIgA二聚體,通過分泌成分(secretorycomponent,SC)和J鏈(JoiningChain)結合而形成SIgA,主要存在于共同黏膜免疫系統(CMIS)的外分泌液中,含量較多。SC,分子量約80kD,糖蛋白,主要分布在分泌性腺體上皮細胞基底側膜及游離腔面的細胞質內,作為IgA的特異受體(又稱跨膜蛋白)在SIgA的合成、分泌和轉運中起重要作用,并能保護SIgA不受蛋白水解酶的降解。J鏈,分子量約15kD,糖蛋白,由合成Ig的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產生,在SIgA的合成中起聚合作用。人類IgA有2個同種型:IgA1和IgA2。IgA1是黏膜分泌的成分之一,在血清中大部分為IgA1(85%~90%),IgA1對細菌性蛋白酶比較敏感,受酶作用后活性下降;IgA2主要存在于黏膜分泌物中,腸道中IgA1和IgA2各占50%,IgA2對一些細菌所產生的蛋白酶有較強的耐受性。
1.2SIgA的產生合成腸道SIgA主要由腸黏膜中的成熟漿細胞分泌,IgA漿細胞在黏膜淋巴濾泡中發育,多沿上皮層分布,彌散定居于黏膜下層各位點。通常IgM+B細胞遭遇抗原刺激和(或)在開關T細胞調節下,可分化為IgA+B細胞;又在Th-2細胞調節下發育成熟為IgA漿細胞。IgA+B細胞在抗原刺激下由黏膜下淋巴管進入血液循環,分化增殖后播散到黏膜下固有層(LP)中成為成熟IgA漿細胞。漿細胞在胞漿內先合成α鏈、J鏈和二聚體IgA,再與上皮細胞內表面的SC結合,并通過SC轉運到上皮細胞表面形成SIgA,最后釋放到外分泌液中。
1.3SIgA的功能當腸黏膜上皮表面免疫活性細胞受到細菌黏附素刺激時,黏附局部便產生SIgA,阻止腸道微生物及其毒素分子對腸黏膜的攻擊,SIgA是相對非炎性物質,其功能如下:(1)SIgA可抑制腸道內的細菌黏附腸道黏膜表面,SIgA在黏膜表面是通過黏膜內蠕動和絨毛清除來阻止黏膜與病原體的接觸[1],SIg直接阻止或在空間上干涉微生物與介導上皮黏附的蛋白接觸,甚至在上皮細胞泡狀間隙內阻止病原體[1]。(2)中和腸道內的毒素、酶和病毒,并結合抗原形成免疫復合物,由吞噬細胞吞噬清除,使已被腸道酶類改變的病原體毒力降低。(3)SIgA還有明顯的對嗜酸粒細胞和嗜堿粒細胞脫顆粒作用[2]。SIgA對由食物攝入或空氣吸入的一些抗原物質具有封閉作用,使這些抗原游離于分泌物,便于清除,使超敏反應不能發生;小腸淋巴細胞表達IgA的Fc受體(FcR),故SIgA具有抗體依賴細胞介導的細胞毒(ADCC)作用;另外,臨床上部分患者血清中出現抗食物蛋白的抗體,超敏反應的發生率增加,這可能與SIgA缺乏而不能有效地阻止食物性抗原經腸黏膜入侵有關。(4)激活補體的C-3旁路途徑,并與補體和溶菌酶協同抗菌[3]。目前認為SIgA對胃腸道菌群中革蘭陰性菌有特異的親和力,可有效地包繞這些細菌。如果因為使用糖皮質激素、胃腸外營養(TPM)等干擾了SIgA的合成過程,將導致SIgA減少而削弱腸道的免疫功能,可引起腸道菌群失調,發生以脂肪痢為特征的消化吸收障礙,甚至引起腸道細菌的易位而發生腸源性全身感染[4]。新生兒易患消化道感染,可能與SIgA合成較晚有關。
2SIgA的調節
腸黏膜SIgA免疫系統受神經、內分泌和免疫系統的調節。胃腸道中存在著大量的神經元、豐富的胃腸內分泌細胞和免疫細胞,它們在胃腸黏膜中彌散分布,相互在空間上密切聯系;在許多生物活性物質和受體的信息傳遞作用下,胃腸黏膜的神經、內分泌和免疫3個系統間相互作用、相互調節、形成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
腸道黏膜神經內分泌系統主要包括血管活性腸肽(VIP)、P物質(SP)、生長抑素(SS)和Th-2型細胞因子等。其中VIP和SS抑制SIgA合成,SP促進Ig的合成。細胞因子中IFN-γ和TNF-α對IgA的分泌有下調作用,IL-4、IL-5、IL-6、IL-10對IgA的分泌有增強和誘導作用,分泌這些因子的細胞主要存在于固有層內,與IgA漿細胞有著密切的空間關系。資料表明[5]:在黏膜組織內IL-15是SIgM+SIgA-和SIgM-SIgA+B-1細胞轉化為產生IgA細胞的重要因子,IL-15同IL-5一樣在調節B-1細胞分化成產生IgA漿細胞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它是調節IgA反應的重要細胞因子[6]。
目前,對SIgA的表達及其調節,黏膜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的調節機制等研究已經有了較大的進展,但還有些問題有待解決:(1)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的調節環路問題;(2)網絡調節中的信息傳導機制。(3)腸上皮細胞是否參與免疫功能和網絡調節等。此類問題的解決,有助于系統掌握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的細胞和分子機制,對臨床醫療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LammME.Interactionsofantigensandantibodiesatmucosalsurfaces.AnnuRerMicrobilo,1997,51:311-340.
2MotegiY,KitaH.Interactionwithsecretorycomponentstimulateseffectorfunctionsofhumaneosinophilsbutnotofneutrophils.JImmunol,1998,161:4340-4346.
3李容,李艷芝,安素英.中國實驗臨床免疫學雜志,1995,7(1):28.
4CappellWA,BlochKJ,HatzRA,etal.ReductioninbiliargIGAafterburninjury.AnnSurg,1992,215(4):338.
5楊貴波,高杰英.胃腸粘膜神經分泌免疫網絡研究進展.上海免疫學雜志,1996,16(14):253.
6劉冬妍,劉沛.腸道分泌型IgA的成分及功能.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4,12(12):2846
【關鍵詞】腸黏膜免疫;SIgA;免疫調節
[摘要]以SIgA為主的體液免疫在腸黏膜免疫系統中起主導作用,它是防御病菌在腸道黏膜黏附和定植的第一道防線。SIgA的分泌受神經、內分泌和免疫系統的調節,在感染過程中腸道黏膜的免疫屏障被破壞,可造成消化道或全身性疾病。研究腸黏膜免疫機制及其網絡調節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腸黏膜免疫;SIgA;免疫調節
- 上一篇:國土工作副區長述職報告
- 下一篇:黨務工作者工作述職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