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婦女生命質量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17 10:46:00
導語:妊娠期婦女生命質量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了解妊娠期婦女的生命質量,研究其影響因素,具有現實價值。
[關鍵詞]妊娠期;婦女生命質量;影響因素
妊娠是婦女的一種生理現象,其生理情況與平時大不一樣。為了適應妊娠期的生理變化,提高婦女生命質量,2007年5月~2008年6月,我對在我院進行妊娠期檢查且孕20周以內的400例孕婦進行了臨床調查,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在我院進行孕期檢查且孕20周以內的孕婦400例。孕婦年齡22~39歲,平均(28.9±2.7)歲;孕期18~20周,平均(19.4±1.8)周。
1.2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在孕婦進行首次圍生期保健時,先對孕婦作必要的解釋,然后由孕婦獨立完成問卷調查。調查主要分3個部分:①對基本情況進行調查;②對孕期保健知識進行問卷調查;③對孕婦的社會支持及其所期望的社會支持需要程度進行問卷調查。
2結果
2.1基本情況
本組400例孕婦的文化程度構成比為:初中畢業者5.7%,高中畢業者28.5%,大專以上學歷者65.8%。家庭平均月經濟收入低于3000元者占29.3%,高于3000元占70.7%。與父母一起居住者占31.5%,夫婦獨立居住者占68.5%。
2.2妊娠期婦女生命質量需求情況
在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方面:最受歡迎的教授措施是面對面咨詢,占84.5%;其次是丈夫開導,占22.8%;再次是電話咨詢,占22.3%;最后則是講授,占13.8%。在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面:最受歡迎的形式是心理咨詢,占54.3%;其次是讓孕婦就自己心理歷程談體會,占52.3%;再次是丈夫換角色進行懷孕體驗,占26.3%;最后是分組討論,占19.0%。
2.3社會支持情況
在社會支持評定量表中,滿150分。孕婦實際獲得的客觀社會支持(117.0±2.3)分;而期望得到的社會支持為(123.0±1.1)分。通過比對認為得到社會支持的滿意度為95.1%。
3討論
由孕婦的基本情況得知,學歷在大專以上者為65.8%,月平均家庭收入高于3000元者占70.7%,獨立居住者占68.5%。由此看出孕婦學歷水平逐年提高,家庭的總收入穩步攀升,家庭的住房條件不斷改善,孕婦家庭生活質量和對就醫條件的要求也隨之提高。
從調查得知,孕婦都認為開展孕婦學校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在教育內容方面,最希望得到的是新生兒保健知識,其次是孕期健康保健知識,再次是心理檢測及其針對性措施,最后是社會支持,這與相關文獻報道基本是一致的。有研究表明,產前健康教育明顯增加了產婦的產前認知。同時,孕期自我保健及自我監護知識的掌握,能避免一些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例如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預防和早期診斷、胎兒宮內狀況的判斷及早產、胎膜早破預防等等。
從孕婦對健康教育知識掌握的正確率來看,最欠缺的是孕期保健知識和孕產婦飲食營養知識,并且常常存在一些認識誤區。多數孕婦對孕期保健知識比較欠缺,一些孕婦在孕期只知一味增加各種營養,但不知如何合理地增加營養,致使孕期體質量過度增長,肥胖癥的患病率迅速上升。肥胖的發生一般與飲食結構不合理、活動量少等環境因素有關。孕婦學校應培訓專業指導護士,熟知合理的膳食和烹調方法,教育孕婦避免因膳食構成失調、某些營養素過量而引起機體不必要的負擔。并且可以根據孕周的大小向孕婦提供豐富多樣富含營養的膳食和食品介紹,如告知每日膳食中要包括4類食物即糧谷類食物,動物性食物,蔬菜、水果,奶及奶制品,并輪流選用同一類中的各種食物,既可使膳食多樣化,又使各種食物在營養成分上起互補作用。同時,告知孕婦孕中期應增加各營養素攝入量,以滿足胎兒迅速生長以及母體營養素儲存的需要,尤其應多吃無機鹽和微量元素豐富的食物,如奶、魚、蝦米、動物肝臟等富含鐵和鈣的食物;孕晚期膳食應在孕中期基礎上相應調整,多增加豆類蛋白質攝入,提高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率,以補充足量的鈣和鐵以及水溶性維生素;由于妊娠子宮可能擠壓胃,應使孕婦少食多餐,攝入量應適度。
從調查結果分析可得到,在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方面,最受歡迎的措施是面對面咨詢,占84.5%;而在醫生指導下的丈夫開導和電話咨詢各約占22%;講授形式最不受歡迎。提示我們,心理健康教育有其本身的科學性和特殊性,要在尊重孕婦隱私的情況下,對孕婦的心理加以疏導、安慰。廣大醫護人員應該給孕婦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消除孕婦的心理焦慮和抑郁情緒。在臨床上開辟孕婦心理咨詢門診,組織孕婦結合自己心理歷程交談體會,并對有臨床癥狀表現的孕婦作針對性的心理治療。
在教育方式方面最受孕婦歡迎的方式是放錄像或VCD,其次是圖片演示,第三位的是案例分析,第四位的是孕婦就自己的經歷談體會,最后是小組討論。通過上述排序可以得到這樣的信息,孕婦希望得到的教育方式最好是直觀的、高效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孕婦學校的教育形式上,多采用視頻、圖片等較直觀的形式,提高孕婦學校的教學效率。
從調查中得知,孕婦對得到社會支持的滿意度為95.1%。從家庭成員的主要支持來源的調查結果顯示,孕婦的主要家庭支持者是丈夫和自己的父母。所以護士應積極地發揮他們的作用,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調查還顯示,某些孕婦可能是由于某些疾病在婚前有隱瞞或潛伏而造成夫妻的矛盾,這時護士應巧妙地運用溝通及時得到夫妻雙方的理解,為孕婦提供更多的社會支持。同時,向孕婦提供可能獲得支持途徑的信息,因為醫護人員也是提供社會支持的重要來源之一,指導他們積極尋求恰當的幫助與支持,主動參與護理活動,自覺調整精神、心理壓力,保持情緒穩定,維護心身健康。
有資料表明,孕婦的心理狀態可影響妊娠。正確、及時、有效地心理疏導,有利于孕婦保持良好的妊娠心態,促進胎兒健康地生長,同時也保證了產后順利地授乳。
通過分析得出,對妊娠期婦女實施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是非常必要的。形成一套科學化、系統化、整體化、個性化、動態化的孕婦學校健康教育體系,這對于使孕婦保持最佳身心狀態,順利度過妊娠期及產育健康的后代,是非常重要的。
- 上一篇:有機磷農藥中毒護理研究論文
- 下一篇:街道黨工委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