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支付管理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5 20:15:4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資金支付管理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民補貼資金支付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了加強中、省支農惠農補貼資金監督管理,提高資金支付效率,及時服務廣大農民,確保資金安全、高效運行,實現科學化、精細化和財政動態監控管理的目標,根據《*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省省級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省省級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試行方案》和《*省省級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試點資金支付管理暫行辦法》等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指的中、省支農惠農補貼資金,是指除了中央安排的指定在農業發展銀行封閉運行的相關補貼資金之外的所有中、省支農惠農補貼資金,包括小麥良種補貼、玉米良種補貼、春播地膜玉米補貼、水稻良種補貼、能繁母豬補貼、生豬良種補貼、奶牛良種補貼、優質后備奶牛補貼、農業機械購置補貼、蘋果套袋補貼等中、省支農惠農補貼資金(以下簡稱中、省補貼資金)。
第三條中、省補貼資金預算必須分解到縣級,由省級和縣級財政部門分別實行財政直接支付。
第四條中、省補貼資金在省級實行國庫集中支付,通過財政零余額賬戶,以財政直接支付的方式,將資金直接撥入縣級財政開設的省級農村義務教育專項資金特設專戶(以下簡稱縣級特設專戶)。
第五條省財政廳支出中、省補貼資金,由省級財政(國庫)部門通過省級財政零余額賬戶,辦理中、省補貼資金的財政直接支付業務。
第六條縣級財政(國庫)部門要在縣級特設專戶中單獨建賬,專門用于辦理和核算中、省支農惠農補貼資金的支付業務。
財政資金支付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財政資金支付的管理與監督,規范財政資金支付業務流程,配合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工作有序進行,參照《*市市級單位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試點資金支付管理暫行辦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區級預算單位財政性資金直接支付的管理,以及未納入國庫集中支付改革試點的預算單位(以下簡稱非試點單位)財政性資金授權支付的管理。已納入國庫集中支付改革試點的預算單位,其授權支付資金按照《*區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試點資金支付管理暫行辦法》執行。財政性資金包括:
(一)財政預算內資金;
(二)納入財政預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
(三)納入財政專戶管理的預算外資金;
財政國庫集中支付的回顧與思考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我國建立公共財政體系的重要內容,是我國現階段建立現代財政國庫制度的核心。按照財政部國庫制度改革的有關精神,遵義市在2003年11月對市級行政事業單位實行了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除非城區的事業單位和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外,到2008年6月份,市級112家行政事業單位全部納入國庫集中支付,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共辦理預算內、外資金集中支付275547萬元,其中直接支付168366萬元,授權支付107181萬元。同時,各預算單位的其他資金也納入國庫集中支付。
我市市級財政國庫集中支付的主要做法
一、建立國庫單位賬戶體系
建立和完善國庫單一賬戶體系,加強和規范預算單位銀行賬戶管理,是建立現代國庫管理制度,實現財政資金國庫集中支付的基礎。為順利推進國庫集中支付,市財政局對市級國庫單一賬戶體系進行了設計,對預算單位賬戶進行了清理。
首先,市財政局國庫科繼續保留在人民銀行國庫開設的國庫單一賬戶、在商業銀行開設的財政預算外資金賬戶,用于預算內、外資金的收納、支付和清算。
其次,財政國庫支付中心建立財政零余額賬戶和為行政事業單位開設零余額賬戶,用于辦理預算單位的支出和與財政、銀行的清算。
國庫集中支付變革預算單位財政體制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含義及基本運作流程;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實施對單位財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施國庫集中支付的建議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國庫集中支付是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明確要在全國推行的、國庫集中支付就是改變現行財政性資金層層撥付程序、財務管理的重心向“預算”轉移、財務監督職能得到進一步加強、單位財務管理重心由資金管理向全面預算管理轉移、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后,財政撥款只通過經費指標、用款計劃和額度進行反映、對財政直接支付的支出,預算單位應作會計分錄、預算單位的領導應該高度重視、上級主管單位要加大力度做好宣傳和培訓工作、預算單位要重視預算工作,細化預算內容、預算單位財務管理人員要加強培訓學習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首先闡述了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深遠意義,介紹了國庫集中支付的含義和基本流程,并深入詳細分析了實施國庫集中支付對單位財務工作的新要求,最后提出有效的改進建議,為預算單位更好開展國庫集中支付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關鍵詞:國庫集中支付;財務工作;改進
國庫集中支付是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明確要在全國推行的,是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為基礎,以健全的財政支付信息系統和銀行間實時清算系統為依托的一種現代財政國庫管理制度,2001年開始已在部分地區試行。經過多年的實踐證明,實行國庫集中支付不但增強了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而且有利于加強財政監管,有效防止單位擠占、挪用和截留財政資金,從源頭上預防和遏制各種腐敗現象的滋生,對我國財政體制改革具有深遠的意義。
1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含義及基本運作流程
國庫集中支付就是改變現行財政性資金層層撥付程序,由財政部門通過國庫單一賬戶體系,采用財政直接支付或財政授權支付方式,將財政性資金直接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單位賬戶。其基本運作流程:財政部門在中央銀行設立一個統一的銀行賬戶(財政集中支付專戶),各預算單位在商業銀行設立專門對應的銀行賬戶(零余額賬戶),預算單位需要使用財政資金時,必須按照批準的用款計劃向財政支付部門提出申請,經財政支付部門審核同意后,采用財政直接支付方式或財政授權支付方式,直接向商品和勞務供應方支付款項,然后通過銀行清算系統由零余額帳戶與財政集中支付專戶進行清算,再由集中支付專戶與國庫單一帳戶進行清算。
財政教育監控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了加強基礎教育專項資金監督管理,提高資金支付效率,確保實現科學化、精細化和財政動態監控管理的目標,根據*等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指的基礎教育專項資金,是指目前還沒有實行國庫集中支付的基礎教育的專項資金。已經實行國庫集中支付的農村義務教育專項資金的支付流程仍按《陜西省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中、省專項資金支付管理暫行辦法》(陜財辦庫〔2006〕8號)執行。
第三條陜西省基礎教育專項資金預算必須分解到縣級,由省、市、縣級財政部門分別實行財政直接支付。
第四條基礎教育專項資金原則上都要實行國庫集中支付,通過財政零余額賬戶,以財政直接支付的方式,將資金直接撥入縣級財政開設的省級農村義務教育專項資金特設專戶(以下簡稱縣級特設專戶)。確因情況特殊暫時無法實行國庫集中支付的部分資金,可通過基礎教育資金專戶,以專戶直接支付的方式,將資金直接撥入縣級基礎教育資金專戶。
第五條省財政廳支出中央及省級基礎教育專項資金,由省級財政(國庫)部門通過省級農村義務教育專項資金財政零余額賬戶(以下簡稱省級財政零余額賬戶),辦理中、省基礎教育專項資金的財政直接支付業務。
第六條按規定應由市級財政分擔的基礎教育經費配套資金,具備條件的可實行國庫集中支付,以財政直接支付的形式,將專項資金從市級財政零余額賬戶撥付到縣級特設專戶,暫不具備條件的可由國庫單一賬戶或市級基礎教育資金專戶將專項資金撥付到縣級特設專戶或基礎教育資金專戶。
縣財政國庫支付改革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原則
縣級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指導思想是:按照財政部關于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結合我省縣級實際,積極探索和穩步實施會計集中核算向國庫集中支付制度轉軌,逐步建立起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為基礎、資金支付以國庫集中支付為主要形式的現代國庫管理制度,推進依法理財,規范資金運行,強化財政監督,提高資金效率和使用效益。
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遵循以下原則:
(一)積極穩妥實施改革。全面推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是國家對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性要求,要以積極的態度,探索會計集中核算轉軌的途徑,逐步推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同時,此項工作政策性強、涉及面廣、情況復雜,要采取穩妥的實施步驟,提前做好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各項準備工作,避免實施過程中出現大的波動而影響轉軌工作整體進程。
(二)確保資金安全高效運行。將財政性資金支付的整個過程置于有效的監督管理之下,確保資金安全;要將會計核算中心的實體資金賬戶改為零余額賬戶,保證財政性資金在預算單位具體行為發生之前集中體現為國庫(財政專戶)存款,充分發揮財政資金使用效益。要合理設置財政性資金申請和支付程序,盡可能簡化中間環節,減少重復性勞動,提高工作效率,確保轉軌后預算單位用款更加便利和快捷。
二、主要內容
探索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制改革策略
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和公共財政框架的建立,原有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庫管理制度已不再適應新形勢、新發展的要求。借鑒國際經驗并結合我國國情,進行財政國庫管理體制改革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財政國庫制度改革
所謂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就是將所有的政策性財政資金全部集中到國庫單一賬戶,并規定所有的財政支出必須由國庫直接支付。在這種制度下,財政資金的使用,各部門根據細化的預算自主決定,由財政部門核對后準予支出,財政資金將由國庫單一賬戶直接撥付給商品或勞務供應商,而不必經過支出單位進行轉賬結算。
一、我國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基本框架
建立國庫單一帳戶體系,改變過去財政資金分散管理,預算單位自行開設帳戶的做法,實行國際通行的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就是將所有財政性資金即財政預算內資金、納入財政預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納入財政專戶管理的預算外資金等都納入國庫單一帳戶體系管理。收入直接繳納國庫或財政專戶,支出通過國庫單一帳戶體系直接支付到商品和勞務供應者或用款單位。相應的撤銷各預算單位重復和分散設置的帳戶,預算資金不再撥付給各預算單位分散保存,預算單位在批準的全年預算指標基礎上,編制分月用款計劃再在批復的用款計劃額度內提出用款申請。屬于財政直接支付的工資支出、購買支出等通過財政零余額帳戶直接支付給收款人;屬于授權支付的零星支出和未納入直接支付范圍的購買支出通過預算單位小額支出帳戶支付,形成在不改變預算單位財政管理和資金使用權限,使財政收支都按規范的程序在國庫單一帳戶體系內運作,使整個過程都處于有效的監督管理之下。
二、對國庫集中支付的總體評價
財政局國庫管理方案
根據財政部、*人民銀行《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試點方案》精神和外地國庫管理制度改革經驗,為在*市逐步建立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為基礎、資金繳撥以國庫集中收付為主要形式的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強化財政管理監督,增強財政調控能力和財政管理水平,制定本方案。
一、改革現行財政國庫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建立現代國庫管理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實行公共財政的要求,是對傳統理財觀念和財政管理方式的改革。*國現行的財政性資金繳庫和撥付方式,是通過征收機關和預算單位設立多重賬戶分散進行的。這種運行方式的主要弊端是:重復和分散設置賬戶,導致財政資金活動透明度不高,不利于對其實施有效管理和全面監督;財政資金入庫時間延滯,收入退庫不規范,大量資金經常滯留在預算單位,降低了使用效率;財政資金使用缺乏事前監督,截留、擠占、挪用等問題時有發生,甚至出現腐敗現象。因此,必須從根本上改革現行國庫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為基礎、資金繳撥以國庫集中收付為主要形式的財政國庫管理制度。
二、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指導思想: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公共財政的發展要求,建立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為基礎、資金繳撥以國庫集中收付為主要形式的科學、規范的財政國庫管理制度,進一步加強財政監督,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強化財政管理監督,增強財政調控能力和財政管理水平,更好地發揮財政在支持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根據上述指導思想,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應遵循“四個有利于”的原則:
(一)有利于強化預算約束。強化預算管理,加強預算執行中的監督,避免預算執行中的隨意性,增強政府預算的法律性、嚴肅性。
龍崗區財政支付改革的成效詮釋
摘要:財政國庫集中支付改革是健全公共財政體制的重要舉措,是繼分稅制改革后我國財政的重大改革之一。深圳市龍崗區于2007年6月1日正式啟動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際運行,國庫集中支付在加強單位財務管理,規范會計工作行為以及防止腐敗現象的產生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
關鍵詞:國庫管理;會計集中核算;國庫支付改革
龍崗區作為深圳市區級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的試點區,于2007年6月1日正式啟動改革,至2009年1月1日龍崗區第三批財政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啟動,全區共有134家區級預算單位已經納入國庫集中支付改革范圍。由此,沿襲了多年的財政資金“以撥代支”撥付方式,退出了歷史舞臺。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為基礎,以直接支付、授權支付為撥付方式的新的財政國庫管理制度將付諸實施。
龍崗區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的重點在于將會計集中核算功能融入國庫集中支付。會計集中核算是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出臺之前,各地政府為加強財政資金的監督和管理,對公共財政支出改革進行的有益嘗試。實踐證明,會計集中核算雖然存在弱化單位財務管理、會計主體責任難以落實等問題,但它改變了分散核算帶來的會計信息質量低、會計監督不到位的缺點,加強了對財政資金的管理,強化了會計核算與監督,對從源頭上遏制腐敗,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降低行政成本等有積極作用。而國庫集中支付主要解決財政資金撥付中多戶頭、多環節造成的資金閑置浪費問題。因此,將會計集中核算融入國庫集中支付是完全可行和有效的。
一、對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的認識
國庫集中支付方式,是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為基礎,以健全的財政支付信息系統和銀行間實時清算系統為依托,所有預算單位需要購買商品或支付勞務款項時,由預算單位提出申請,經國庫集中支付機構審核后,將資金通過單一賬戶體系支付給收款人的制度。國庫單一賬戶體系包括財政部門在央行設立的國庫單一賬戶和財政部門在商業銀行設立的用于工資支付、政府采購、經費支出等集中清算的財政集中支付專戶,以及財政部門為預算單位開設的用于日常支出的零余額賬戶。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論文
一、遼寧省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運行概況
2003年遼寧省政府辦公廳正式下發《關于印發遼寧省全面推進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2004年9月,省直第一批試點部門啟動改革,實現了國庫集中支付。從各市看,14個市先后進行了國庫集中支付改革,鐵嶺市改革起步早,葫蘆島市推進改革力度大,撫順市推進改革進度快,瓦房店、莊河、調兵山、西豐4個縣進行了會計集中核算向國庫集中支付轉軌的試點。到2005年底,省本級一級預算單位已全面實施了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市級啟動了國庫集中支付改革試點,取消了執收單位收入過渡賬戶。截至2007年底,省市兩級預算單位已全面實施了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縣級改革也全面啟動,有30個縣(區)進行了會計集中核算向國庫集中支付的轉軌,全省納入國庫集中支付改革范圍共有3900余家單位,累計支付資金891.6億元。
1.建立規范的國庫單一賬戶體系
(1)財政部門在人民銀行沈陽分行開設國庫單一賬戶(國庫存款賬戶);
(2)財政部門在商業銀行開設零余額賬戶,在商業銀行為預算單位開設零余額賬戶;
(3)財政部門在商業銀行開設預算外資金財政專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