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時間:2022-07-02 09:52:06

導語:交通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交通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嚴格執行《市大氣污染防治辦法》,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全過程監管,加大營運車輛尾氣排放污染管理,加快營運車黃標車淘汰更新速度,推行新能源、清潔能源車輛的使用,進一步減輕我市營運機動車尾氣排放污染,改善環境空氣質量。

二、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省大氣顆粒物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市關于制定治理霧霾天氣各類方案的通知》、《市人民政府關于治理霧霾的八項措施》等法律和文件。

三、整治范圍

我局實施的交通工程施工場地;從事道路客運、旅游包車、貨運(含危貨運輸)、城市公交、出租汽車、機動車維修銷售的企業;我局公務及執法車輛中環保部門認定“黃標”的車輛;港口碼頭散貨堆場;超標排放的營運車輛。

四、工作目標

通過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達到降低污染,節約能耗,提高效率,切實改善大氣質量。

(一)通過對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全過程監管,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方法,切實降低揚塵、有效節約資源。

(二)通過機動車尾氣污染治理及揚塵污染治理工作的開展,有效減少機動車排氣污染,推進環境保護、綠色低碳交通,轉變道路運輸發展方式,為改善我市環境空氣質量、保障人民群眾健康盡最大責任。

(三)杜絕無機動車尾氣排放合格證的車輛從事營運。

(四)推行新能源、清潔能源車輛的使用,進一步減輕我市營運機動車尾氣排放污染,改善環境空氣質量。

(五)借鑒其他地方的成功經驗,結合實際,建立科學、規范的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長效管理機制。

五、整治措施

(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

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全過程監控,通過應用新能源、新材料、新方法,不斷降低揚塵、減少土地利用,提高節能減排效率。從2014年起結合淮海路鹽河橋、承德路跨大運河橋等項目重點實施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1.開展施工揚塵防治工作日常檢查。由淮海路鹽河橋、承德路跨大運河橋、高良澗船閘擴容工程、京杭運河黃碼大橋等項目建設單位牽頭組建聯合檢查小組,開展項目施工揚塵防治工作的日常檢查工作,明確檢查工作任務與目標。

2.嚴格控制項目施工現場揚塵污染源。對水泥、砂石、灰土、灰漿、灰膏、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等易產生揚塵污染的物料加以嚴格控制,切實開展藍天工程。

3.施工現場揚塵治理做到“六必須、六不準”。即必須打圍作業、必須硬化道路、必須設置沖洗設施、必須濕法作業、必須配齊保潔人員、必須定時清掃施工現場,不準車輛帶泥出門、不準高空拋撒濺渣、不準現場攪拌混凝土、不準場地積水、不準現場焚燒廢棄物、不準現場堆放未覆蓋的裸土。確保施工現場揚塵污染總體受控。

4.揚塵防治工作實施目標化管理。在淮海路鹽河橋、承德路大運河橋等項目對涉及揚塵問題的作業班組進行專項防止揚塵交底,將揚塵防治工作具體落實到操作層,并建立獎罰制度以推動施工揚塵污染控制過程。督促項目部與作業班組簽定揚塵治理目標責任書,對揚塵防治工作實施目標化管理,具體要求如下:

(1)施工區域的圍欄封閉。根據規劃紅線范圍,確保整個施工區域與外界充分隔離,從2014起嚴格要求在建項目在施工大門口設置沖洗設備、沉淀池及排水溝,施工運輸車輛、挖掘機械等駛出工地前必須清除泥土作防塵處理,嚴禁將泥土、塵土帶出工地。

(2)施工場地的硬化處理。施工現場應平面布置要求做好主要道路、材料堆場、生活辦公區域鋪設混凝土路面工作,實行場地的硬化或綠化處理,確保無一處露土現象,以達到防塵控制要求。

(3)道路清掃揚塵污染的控制。安排保潔人員2名(佩戴標識)每日對施工現場的道路進行1—2次的清掃,清掃前對路面進行灑水。天氣干燥或風力較大時,增加灑水頻次,以保持路面的濕潤。

(4)土方施工、堆放揚塵污染的控制。在土方開挖、回填施工中,主要采取淋水、降塵和防止車輛泥土外泄等措施。當雨天開挖、基坑回填時,應在施工臨時通道上鋪設麻袋。嚴格按挖土施工方案中所規定的挖土流程,堆土位置及車輛出入口線路進行指揮。加強對渣土運輸車輛的車況檢查,指派專人隨機跟車監督,保證按規定線路行運,嚴禁偷倒、亂倒。在場地內堆放作回填使用土方應集中堆放。同時,在土方未干化之前,經表面整平壓實后,用密目網進行覆蓋。定時灑水維持濕潤,以有效地控制揚塵。

(5)建筑材料揚塵污染的控制。①砂石設置專用池槽進行堆放,控制進料數量,做到隨到隨用,不大量囤積。堆放時做到堆積方正、底腳整齊干凈,并將周邊及上方拍平壓實,砂石料如過于干燥,應及時進行灑水。②施工用的粘土磚、加氣砌塊必須在指定場地進行堆放。進場后及時進行灑水濕潤,定時由專人對堆放場地進行清掃。③其他易飛揚物、細顆散體材料(如塑料泡沫、膨脹珍珠巖粉末等),必須進行嚴密的遮蓋或存放在不透風的倉庫內,運輸車輛要有防止泄漏、飛揚裝置,卸料時采取集中碼放措施,以減少污染。

(6)腳手架清理、拆除揚塵污染的控制。在腳手架頂部設置噴霧裝置,以減少施工過程中造成的揚塵污染。腳手架設專人檢查、維護,嚴禁擅自拆開。在使用期間應采取措施防止建筑材料、垃圾向外、向下散落。清理架體內的建筑垃圾和廢料時,應采用灑水和吸塵措施,禁止直接掀翻、拍打底笆板。定期對沾上灰塵的密目網進行清洗,周期為2-3月一次,及時更換破損嚴重的密目網。拆除前,應先行清除腳手架中的雜物,并對積灰較多的密目網灑水濕潤。

(7)混凝土、砂漿拌制揚塵污染的控制。在混凝土、砂漿攪拌操作間四周進行封閉圍擋,以控制和減少水泥揚塵對大氣造成的污染。袋裝水泥設置封閉的庫房進行堆放,安排專人進行管理,定時進行清掃,保持庫內整潔,地面無積灰現象。如需露天存放應采取嚴密遮蓋措施。裝卸以及拌制作業時嚴格要求工人佩帶口罩,做到輕搬輕放。混凝土、砂漿拌制時嚴格按石子(砂)→水泥→砂順序進料,以控制和減少水泥揚塵。攪拌機儲料池前應設置三面擋水,并做好排水溝、沉淀池,定期對沉淀池進行清理,減少施工現場揚塵污染源,施工現場全使用商品混凝土。

(8)木工機械作業揚塵污染的控制。木工加工棚落實責任制,指定作業場所環境保護責任人,負責木工棚的日常管理。保持木工棚的整潔,及時清理木屑、刨花和邊角料,必要時進行灑水濕潤后再清理,并裝袋運至指定地點堆放,定期處置。

(9)道路清掃揚塵污染的控制。在施工現場主要道路邊、生活區域內場地適當位置安裝一些水龍頭,使灑水皮管、灑水車能就近使用,便于操作。道路安排專人每日對施工現場的道路進行1-2次的清掃,清掃前需進行灑水濕潤,天氣干燥或風力較大時,增加灑水頻次,以保持路面的濕潤。所產生的生活垃圾和粉塵經分類袋裝后及時地投放到指定的地點。

(10)運輸車輛揚塵污染的控制。運輸建筑材料、垃圾和泥土等的車輛,在駛出建設施工現場之前,要加強防塵沖洗、遮蔽、清潔等工作,防止建筑垃圾、泥土的散落,污染道路和周邊環境。沖洗車輛產生的泥漿水應通過二級沉淀達到排放標準后,方可排人城市公共管網。沉淀池派專人定期進行清理,一般為2-3天清理一次。

(11)磚槽切割加工作業揚塵污染的控制管線安裝施工的磚墻溝槽切割,應采用濕作業法進行施工。裝飾工程所用石材應優先組織半成品進入施工現場,實施裝配式施工,減少因石材切割、加工所造成的揚塵污染。現場石材切割加工應設置專用封閉式作業間,操作人員必須佩帶防塵口罩,以降低或減少揚塵對環境的污染和人體的危害。

(12)對涉及揚塵問題的作業班組進行專項防止揚塵交底,將揚塵防止工作具體落實到操作層,并建立獎罰措施。

(13)項目部與作業班組逐級簽定揚塵治理目標責任書,對揚塵治理工作進行目標化管理。

5.瀝青混合料實行集中場站攪拌。2014-2015年承德路跨大運河橋等各項目對瀝青混合料實行集中場站攪拌,其設備污染物排放應符合《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l6297--1996)中的一級標準的規定。攪拌場站必須設在離開居民區、學校等環境敏感點300m以外的下風向處,且不能采用開敞式或半封閉式瀝青熬化作業。

6.積極開展社會輿論監督。發動群眾參與監管,設立施工揚塵舉報投訴電話,接受公眾對建設工程施工現場揚塵污染的舉報和投訴。對違規揚塵的工地項目名稱、相關責任單位、處罰情況,可以通過網站、報紙、媒體等向社會曝光公示。

(二)公共運輸

1.推進公交優先戰略落實,不斷增強公共交通吸引力。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推進城市客運樞紐、公交站場和換乘體系建設,實現市內公共交通體系與鐵路、高速公路、機場等之間無縫銜接。2014年底前出臺綠色循環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實施方案。配合有關部門,加大城市交通擁堵治理力度,推廣智能交通管理。

2.建立道路運輸車輛燃料消耗量核查和準入制度。嚴格把好源頭關,實行尾氣排放一票否決制。對總質量超過3500千克的新增客貨運輸車輛,機動車綜合性能檢測機構開展燃油消耗量核查工作,道路旅客運輸車輛和貨物運輸車輛應當分別滿足交通行業標準《營運客車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測量方法》(JT711)和《營運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測量方法》(JT719)的要求。相關部門在審批新購、新增、更換營運車輛時要嚴格把好車輛燃油消耗量核查關,對不符合限值標準的車輛不予配發《道路運輸證》,保證排放不符合標準的車輛進入營運市場。

3.落實尾氣排放定期檢測工作機制。結合道路運輸車輛二級維護竣工檢測和等級評定檢測工作,落實尾氣排放定期檢測制度,全年檢測不少于18000輛次,嚴禁尾氣檢測不達標車輛開展道路運輸經營。

4.加快淘汰老舊車輛。積極鼓勵運輸企業加快老舊車輛淘汰老舊柴(汽)油車輛步伐,大力提倡使用LNG燃氣車輛。對原有暫時不能報廢的營運客貨車輛,督促運輸企業采用發動機的更新、大修等方法進行治理。2014年,全面完成1300輛出租汽車油改氣工作,投放80輛新型環保公交車,對市區800多輛出租汽車經營權到期后,全部更新為油氣雙燃料車輛,投放200輛新型環保客貨車。配合市公安局開展營運黃標車、老舊車輛淘汰。2015年底前,基本淘汰2000年12月31日前注冊登記的微、輕型營運客車和中、重型營運汽油車以及2007年12月31日前注冊登記的中、重型營運柴油車。

5.加強維修企業管理。嚴格執行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機動車排放型式核準目錄》,落實抽查制度,每年抽查維修企業不少于50家,嚴禁維修企業維修報廢的機動車,不得擅自改裝機動車。

6.加強營運車輛報廢監管。督促各運輸企業建立營運車輛報廢管理臺賬,確保營運車輛報廢走合法程序,不得私自倒賣。檢測部門要逐步建立營運車輛尾氣檢測數據庫,并支持網絡連接功能,具有內容齊全、查找方便、操作簡單、遠端監控等特點,使我市機動車尾氣排放管理工作程序化、規范化。

7.加強渣土、駕校、執法車輛管理。加大駕校、執法車輛排放標準的管理,加快老舊駕校、執法車輛淘汰步伐,凡經維修后仍達不到排放標準的,堅決予以淘汰,盡量減少執法車輛的使用頻率。對渣土車采用新的全密閉技術標準,實行全封閉式密閉運輸。

8.開展船舶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控制。大力推進內河船舶“油改氣”。加快推進內河船型標準化,淘汰一批非標船型和老舊船。積極開展施工機械環保治理和環保標志管理,推進柴油施工機械加裝尾氣后處理裝置。

(三)港口碼頭

1.加強港口碼頭粉塵防治。2014年在鹽化工通用碼頭和楚州海螺水泥碼頭開展增設吸塵裝置試點工作,在運輸過程中采用過濾、清灰和粉塵收集等措施,避免粉塵向大氣中排放。新建散貨碼頭,在設計階段,根據裝卸工藝考慮設置相關防塵裝置和增加場區綠化面積,以減少傳輸過程中粉塵的產生和對大氣的污染。

2.強化散貨堆場揚塵治理。督促港口經營人制定散貨堆場揚塵治理工作方案,明確責任,并安排專人對散貨堆場和港區道路不定期進行灑水抑制揚塵。對電廠煤炭等用量較大、用途專一,且易產生粉塵的貨物,逐步試點實行封閉存儲,以從根本上解決露天堆場所產生的揚塵對大氣污染現象。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深入開展大氣污染防治是改善全市空氣環境質量的有力舉措,全系統各單位、各部門要把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領導,精心組織實施,確保治理落實到位。

(二)強化宣傳教育。充分利用世界環境日、地球日等重大紀念日宣傳平臺,普及大氣環境保護知識,全面提升全系統干部職工的環保意識。

(三)營造良好氛圍。要結合交通運輸行業實際,認真開展大氣污染防治相關知識的普及推廣,加強大氣污染危害宣傳,加強交通運輸活動對霧霾等污染相互影響機制等課題的研究。鼓勵、支持建設單位應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方法,努力控制污染源頭,有效減少對大氣的污染。

(四)加強考核督查。強化對全系統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督查力度,突出重點監督,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意見和措施,督促相關單位制訂整改方案,健全制度,強化管理。凡媒體曝光、群眾反映突出的單位,一經查實,將在年終考評時予以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