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在文藝創作會發言
時間:2022-02-08 03:35:00
導語:書記在文藝創作會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一、高度重視。
廣大群眾的政治、經濟、文化需求不斷得到滿足的社會,一繁榮發展藝術創作和社會文化事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和諧社會是各方面利益不斷得到有效協調的社會。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進程的加快,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越來越強烈。繁榮發展藝術創作和社會文化事業,引導群眾、教育群眾,豐富人們精神世界的有力武器,提升人的價值追求和審美情趣的重要手段,發展先進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主要途徑,推動社會和諧進步中具有其他方式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加強文化硬設施建設固然重要,二繁榮發展藝術創作和社會文化事業是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必要手段。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文化軟實力更是重中之中。提升文化軟實力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不斷加強藝術創作,切實加快社會文化建設,著力強化公共文化服務,才能引領社會風尚、重塑城市形象,增強文化的影響力和輻射力,實現文化軟實力的綜合提升。
經濟發展的助推器。一個沒有豐富文化內涵的城市,三繁榮發展藝術創作和社會文化事業是建設文化強市的必然選擇。文化是社會發展的內驅力。沒有活力和競爭力的城市。打造“一樞紐、兩中心、三基地,建設秦巴地區經濟文化強市”中,特別需要良好的輿論氛圍和強大的精神動力作支撐。有歷史悠久的巴渠文化、光輝燦爛的紅軍文化和極富特色的川東民間文化,建設文化強市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只有繁榮發展藝術創作和社會文化事業,才能有效利用文化資源、深入挖掘文化底蘊、著力發揮文化張力,讓文化建設走在經濟建設的前面,以新文化觀念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引領和帶動全市經濟的大發展。
二、強化三種意識。
藝術工作的根本所在文化工作的中心任務和基礎工作,創作。藝術創作要特別強化三種意識。
對精神產品生產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影響作用。要堅持用精品意識來引導藝術創作。不管是哪一種文藝體裁和形式,一要強化“精品”意識。藝術精品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時代精神文化水平的集中反映。都應該樹立精品意識,要以提高藝術質量和藝術作品的市場競爭力,以至逐漸形成文藝品牌為原則,打造藝術作品。不管是大型劇目,還是中小型劇目,都應該精益求精,不斷打磨,好作品是打磨出來的要通過無數次打磨才能成為精品。要堅持用精品標準來檢驗藝術作品。
文藝永葆青春和生命力的源泉,二要強化“創新”意識。創新是藝術創作的基本要求和根本動力。也是文藝的巨大魅力所在當代的藝術創作必須既善于繼承又要勇于創新,要通過理論創新、觀念創新、體制創新、機制創新,盡快建立適應事業發展和市場需求的機制。要在主題觀念上創新、表現形式上創新、藝術個性風格上創新,唱響時代主旋律的探索與創造中,繁榮和發展有特色的文藝事業。
藝術創作受到藝術規律和市場規律的雙重制導。一方面要遵循藝術自身創作和發展規律,三要強化“產業”意識。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堅持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的統一,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另一方面也要強化產業意識,順從市場的經濟規律,發揮市場對藝術生產的促進作用,盡最大的努力尋求藝術規律與市場規律的辨證統一,力求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強化產業意識,要積極鼓勵和支持文藝工作者創作出更多體現時代特征、展示特點,具有國家級和級水平、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文藝精品,要充分利用我市藝術創作的優勢,舉辦高質量藝術展覽,組織創作和編排一些優秀劇(節目參加大型演出活動,創造條件將部分舞臺精品劇目制作成音像制品向社會發行,逐步樹立藝術創作品牌,爭取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三、切實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核心內容是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今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社會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公益性。社會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為社會為公眾提供公共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各地要搶抓機遇,通過“抓工程、抓項目、抓活動”切實加快全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文化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全面提速文化建設。
構建覆蓋城鄉的服務網絡。文化工程是民生工程,一搶抓民生工程。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對文化的需求無論從量、質還是面上都大幅度提升。只有抓好文化民生工程,才能以各種先進的手段和周到服務改變著人們生活,才能讓城鄉群眾公平分享文化發展成果,為人民群眾提供系統性、制度性、公平性、可持續性的公共文化服務。一是實施文化網絡全覆蓋工程。切實加大社會文化建設“3211工程”建設力度,建成惠及全民的四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市650萬人口中消除文化空白點。要加快博物館陳列布展工作進度,確保年底前正式對外開放。加快市文化館建設立項進程,力爭將其納入國家、重點文化工程建設盤子。增添措施,加大力度,加快進度,全面完成國家、國下達的鄉鎮綜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家書屋工程建設任務。二是實施社區文化建設“五個一”工程。以出臺社區文化建設新政策為契機,以參加全國“四進社區”展演及“全國文化先進社區”評選活動為手段,全市每個社區建立一個圖書室、一個共享工程服務點、一支演出隊伍、一個文化廣場、一項文化活動品牌,逐步形成一社區、一特色、一品牌,使居民就近方便地享受到公益性文化服務,構建和諧城市。三是實施古籍搶救保護工程。歷史悠久,文化積淀豐厚,地方特色鮮明,文化典籍的數量和質量在全處于前列。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古籍保護工作的意見》全市全面啟動古籍普查工作,整合市縣圖書館資源,加大古籍整理和編纂工作力度,使歷代巴渠文化的寶藏能得以傳承保護、惠澤人類。
就要在管好”用好”上下功夫,二抓好“軟件建設”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加強公共文化“軟件”建設。建得起”轉得動”可持續”上下力氣。要改革管理體制,使各個文化主體充滿活力。要著力加強績效管理,調高行政效率和工作效率。要借鑒現代科技成果實現文化內容、形式、傳播手段創新,更好維護和發展包括特殊群體在內的群眾文化權益。一是深入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要以舉辦中國·元九”登高節為龍頭,帶動全市群眾文化活動的深入開展,著力提高廣場群眾文化活動質量,著力擴大“送文化下鄉”覆蓋范圍,著力提升群眾文化輔導工作成效,著力組建群眾業余文藝隊伍。二是穩步推進公共文化免費服務工作。要按照國家、上的統一部署,積極探索穩步推進全市圖書館、文化館向公眾免費開放服務。各級圖書館要根據國務院第492號令要求,設置“政府信息查詢專題閱覽室”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獲取政府信息的權利。各級文化館要根據《文化館管理辦法》城市社區文化設施管理辦法》承擔起指導社區文化中心和鄉鎮文化站建設,并為他配送文化資源和文化服務的新職能。三是高度重視基層文化隊伍建設。策劃啟動文化人才“薪火工程”著手建立職業資格準入制度和持證上崗制度,著力解決基層文化專業人員比例偏低,素質不高,能力水平較低的問題;要注重發揮基層文化骨干、文化能人、文化名人的積極作用,鞏固基層文化建設的群眾基礎。四是切實加強群眾文化創作工作。群眾文化創作作為社會文化工作的基本內容,確保社會文化持續的必然要求。各級文化主管部門和文化單位要把群眾文化創作同專業藝術創作提到同樣的高度加以重視,要納入目標,明確創作任務,要適時召開群眾文化創作作品改稿會,對思想性、藝術性、審美性、娛樂性俱佳的優秀作品實施攻關,反復修改,使其成為精品,參加國家、群星獎”五個一工程獎”評選活動,并力爭獲獎。
增強特色文化品牌效應。建設文化強市,三抓好品牌工程。必須品牌先行。市上確立了打造以巴人文化為代表的巴渠歷史文化品牌、以紅軍文化為代表的旅游文化品牌、以中國·元九”登高為代表的民俗文化品牌、以“作家群”為代表的藝術創作展演品牌的總體工作思路。各縣(市、區要加強調研,科學論證,積極探索,加快推進,一縣一品”建設上抓出實實在成效。
四、切實加強領導。
兩手都要硬”方針,一建立健全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機制。各級黨委、政府要堅持“兩手抓。充分認識加強藝術創作和社會文化建設的戰略意義,把藝術創作和社會文化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納入目標考核,進一步建立健全黨委、政府統一領導,宣傳文化部門組織協調,各有關領導、群眾團體齊抓共建的群眾文化工作組織領導體制,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級級有責任,層層抓落實的責任機制,為藝術創作和社會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提供有力的組織保證。
也有著鮮明的公益性和服務性。各級政府以及有關部門要建立健全扶持保障機制,二建立健全扶持保障機制。藝術創作和社會文化有著突出的群眾性和社會性。人力、財力、物力上,加大對藝術創作和社會文化建設的扶持力度。制定藝術創作發展規劃,設立藝術創作專項基金,落實獎勵政策。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市一系列文化經濟政策,加大社會文化建設扶持力度,把重點文化設施建設列入當地固定資產投資計劃,給予必要的資金投入,加大向上爭取政策、項目和資金的力度,為社會文化建設提供資金保證。要廣泛發動社會力量關心支持社會文化建設,形成全社會辦社會文化的新局面。
人才隊伍建設非常重要。多出精品力作的關鍵在人才,三切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繁榮發展藝術創作和社會文化。打造特色品牌的希望在人才。各級黨政組織特別是宣傳文化部門的領導同志,要有識才之眼、惜才之心、用才之能,積極用好、引進和留住各類優秀人才,不斷發現和培養新的文藝人才,以解決目前文藝隊伍青黃不接的問題。要加大繼續教育力度,著力提高文化工作者的政府水平、政策水平和業務水平。要強化保障措施,真心實意地關心和愛撫文化工作者,多和他交朋友,努力幫助他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和問題,特別是要解決好“兩館一站”和專業藝術院團的性質、編制、經費等問題,充分調動和發揮他群眾文化工作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繁榮發展藝術創作和社會文化事業,同志們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歷史賦予我莊嚴使命。讓我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科學發展觀,以更加深刻的認識、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措施,團結拼搏,開拓創新,埋頭苦干,不辱使命,加快推進我市文化事業的改革和發展,建設成為秦巴地區經濟文化強市中再立新功!
- 上一篇:企業加強環境污染排查方案
- 下一篇:縣長在禁賭禁毒大會的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