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在第三期金融危機與應對上的發言

時間:2022-11-24 03:15:00

導語:書記在第三期金融危機與應對上的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書記在第三期金融危機與應對上的發言

這次集中兩周的時間,參加了“金融危機與應對”專題進修班的學習,我覺得受益匪淺。進修班的課程設置,從講述金融危機的來龍去脈,到探討后金融危機時代的客觀影響、宏觀趨勢,從講述中國經濟發展的機遇與挑戰、財政貨幣政策走向、資本市場構建、相關法制建設,到探討*未來應對策略、制度創新、開放模式、戰略重點以及組織保證、隊伍建設。我個人感到,接受了不少新知識、新信息,了解了許多新情況,新思路,對我來說,更重要的是激發了思考,受到了啟發,也確立了理念,找到了差距。金融危機與應對是個大話題,是篇大文章,對*的現實影響和深遠沖擊,有看得見的,也有看不見的,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對*的跨越發展是挑戰,也是機遇。有人說,“金融危機是個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裝”。可見,它對經濟社會方方面面的影響是近乎全覆蓋的。所以,我實在難以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說清這樣的大問題。作為一個來自城區的學員,我覺得更為關鍵的,是要通過這樣的學習,結合區情,開闊視野,開闊胸襟,拓展思考,拓展思路。

剛才,各位領導的精彩發言,我深受啟發,一定要好好地領會。在這里,我想結合兩周來的學習,談點自己的體會。最深刻的體會就是在學習中發現了自身存在的不足,明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我認為,總的來說,金融危機是機遇與挑戰并存,但是,金融危機帶給我們的機遇,是如何在破中求立的機遇,是如何在新一輪發展中贏得新優勢的機遇,是如何在逆水行舟中快速超越的機遇。金融危機帶給我們的挑戰,既有保增長促轉型,保民生促和諧,保穩定促文明的挑戰,也有能不能把握住機遇、發揮好優勢的挑戰,還有是否有能力把握住機遇的挑戰。這對干部隊伍個人的素質和能力是個考驗。所以,這次學習,對我觸動很大。一言以蔽之,素質與能力才是應對挑戰之本。為此,我的體會是迫切需要做到“兩個提升”,一是要提升素養,二是要提升能力。

首先,講提升素養的問題。

一是要提升善于學習的素養。學習是創新力和競爭力的源泉。我們已經進入到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時代。學習就是進入這個新時代的門票。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這是全黨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也應該是我們個人的不懈追求。作為在*這樣重要城市的中心城區工作的同志,必須要有前瞻的眼光,戰略的思維,全新的理念,這就要求我們要努力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群眾學習,在學習中換腦筋,在學習中求開拓,在學習中會借鑒,在學習中確立新理念,實踐新理念。

二是要提升樂于思考的素養。玉不琢不成器,學不思難變通。“琢”的過程與“思”的過程,就是不斷打磨完善的過程,就是形成真知灼見的過程,就是化腐朽為神奇的過程。要通過學習調研來激蕩思考,而不是替代思考,通過借鑒參考來充實思考,而不是放棄思考。象*這樣的中心城區,發展、穩定、民生等諸多問題,要在廣泛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綜合思考,換位思考,前瞻思考,多元思考,只有這樣,才能讓思考為理論聯系實際插上翅膀,讓思考為借鑒他山之石畫龍點睛,讓思考為“首善之區”建設創造輝煌。

三是要提升敢于創新的素養。創新是*跨越發展的唯一途徑,也是我們*發展的不竭動力。面對危機和挑戰,我們是坐視別人超越,還是積極主動的去超越別人。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今年,*提出要建設科學發展的示范區、總部云集的核心區、國際合作的先行區、環境優美的宜居區、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和諧區。這是一種發展定位的創新。所以,我們必須要有創造奇跡的雄心,去創新理念,要有超越平庸的責任,去創新發展,要有敢爭一流的信念,去創新和諧,讓創新真正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催化劑和助推器。

四是要提升安于實干的素養。“實干興邦、空談誤國”。重實干應該成為我們每一個人的基本政治品格,應該成為我們每一個人的基本價值取向,應該成為我們每一個人重要的人生追求。面對*新形勢下發展的新要求,就是要咬定目標實干,搶抓機遇實干,創造條件實干,只有苦干巧干加實干,才能迎接挑戰,克服危機,實現跨越。

其次,講提升能力的問題。

一是要提升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能力。既要總攬全局,又要協調各方。這對我們能力建設是最大的考驗。從*區的情況來看,經濟發展、城建城管、百姓安康、社區建設,各項工作都要統籌考慮,合理安排。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設更要齊頭并進,整體提升。統籌發展是科學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社會各類人群的利益兼顧是關注民生,構建和諧社會十分重要的課題。“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我們應該站在戰略的高度,努力提升自己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能力,做到宏觀在胸,微觀在握,全局在胸,重點在握,總攬在胸,協調在握,在驚濤駭浪中既能夠行“舵手”之責,又能夠匯“水手”之力,只有這樣才能在確保“航船”不迷向、不擱淺的基礎上乘風破浪,飛速前進,才能夠實現統籌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二是要提升運用科學發展觀領導經濟建設的能力。社會穩定是第一責任,經濟發展是第一要務。運用科學發展觀指導經濟社會的發展,努力搶占新一輪發展的制高點,是新時期對我們能力的最大挑戰。*這幾年,因為區域空間有限,走出了一條創新型發展的路子,*的實踐也證明,雖然區域空間有限,但科學發展無限。我認為,提高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首先是理念要新。要用新理念改造舊思想,用新理念搶抓好機遇,用新理念謀劃大手筆,用新理念創造新超越。其次是定位要準。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以及高科技產業、文化產業、高效生態農業等等,如何引進來,如何走出去,如何布局,如何定位等等,都要有準確的運籌和謀劃。第三是戰略要精。轉型升級、調整結構是十分重要的戰略問題,對*來說更顯得尤為迫切。第四是措施要硬。戰略確定后,關鍵是要狠抓落實,尤其要充分發揮優勢,挖掘潛力,要千方百計地集聚人才,集聚資本,集聚項目,集聚各類要素,整合各種資源,動員各方力量,實現科學發展,快速發展,跨越發展。

三是要提升處理和化解各類復雜社會矛盾的能力。提高處理和化解各類復雜社會矛盾的能力,是新時期矛盾凸顯期的迫切需要。我們要正確認識發展機遇期和矛盾凸顯期的歷史根源和現實狀況。“矛盾凸顯”,既包含著矛盾多發,又意味著矛盾復雜,也意味著處理矛盾的難度越來越大。因此,處理和化解各種社會矛盾,是當前我們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緊迫課題。首先是要抓住主要矛盾。找準誘發矛盾的主要原因,力求從源頭上去化解。其次是要有效解決矛盾。要把全局工作的要求,與現實局部狀況進行完美對接,既要科學,又要有效,既要把矛盾的解決納入法制化軌道,又要以行政手段為必要補充,運用制度和規則的力量來化解沖突,平衡利益。第三是要構建化解機制。做到未雨綢繆。第四是要善于發動群眾。化解社會矛盾,本質上是做群眾工作。

四是要提升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能力。提高應急應對的能力是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基本要求。尤其是現階段,對公共群體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公共衛生事件等如何應急應對是一個重大挑戰。對于重大突發事件,首先是要快速準確的作出判斷。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善于從初露端倪的現象中察覺突發事件,及時加以分析判斷。其次是要及時遏制事態惡化。要迅速統一思想,整合各種力量,調動多種手段,協調各方關系,齊心協力、化解矛盾、解決問題。第三是要果斷作出決策。“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處置突發事件,要大膽決斷,科學決斷,敢冒風險,敢于負責。

以上是我近兩周來的學習體會和想法,不正確的地方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同時,也期待各位領導多到*區指導工作,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