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中長期發展工作計劃
時間:2022-05-26 09:38:10
導語:中學中長期發展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了適應縣十二五規劃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推動縣教育大發展,加快創建一流特色名校,圍繞創辦一流特色名校的各項任務和目標,使我校真正成為冀東南區域一流特色名校,特制定本規劃。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依法治校,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質量。圍繞“誠實、勤奮、精細、創新”的校訓,以“育人是根本,校風是靈魂,德育是首位,教學是中心,教師是關鍵,質量是生命,”為辦學宗旨,形成“四風”,既“勤政、民主、務實、高效”的領導作風,“教學相長、德才并美、嚴愛相濟、和諧發展”的校風,“愛崗敬業、嚴謹治學、求真務實、與時俱進”的教風,“勤奮、刻苦、扎實、認真”的學風,精心打造人文校園、書香校園、活潑校園,走“出名師、育名生、塑名校”的可持續發展品牌戰略。大力改善辦學條件,充分運用現代化教育資源,強化電化教學,以提高全體教職工職業道德素質為基礎,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堅定信心、強抓機遇,力爭使我校早日成為冀東南區域一流名校。
二、奮斗目標
1、總體目標:
2012年,通過教育督導評估、教學評估驗收,高中建成6軌制,在校生人數900人以上;初中建成10軌制,在校生人數1600人。2013年要辦成縣的大校名校,2015年要發展成為集音樂、體育、美術于一身的一流特色高中,爭取建成8軌制,在校生人數達到1300以上,成為冀東南較大的美術特色學校。爭取用5年時間,達到“五個一流”即:一流的校園環境,一流的師資隊伍,一流的教學裝備,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教學質量。
2、學生培養目標:
致力于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學生明天的發展,培養會學習、會做人、會生活、會辦事、會勞動、會健體、會合作、會審美、會創造的既有良好的文化素質,又有良好的品德素質,既能適應市場機制,又能超越世俗功利,既受到高校歡迎,又受到社會好評的全面發展、主體性強的優秀學生。
3、學校辦學特色
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提高教育質量的基礎上,全方位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實踐能力。未來幾年學??傮w辦學思路為:辦文科強校,發展特色教育!重點打造學校的文科優勢,大力發展美術、音樂、體育等藝術類特色教育,使之成為冀東南區域教育一流特色學校。
4、辦學模式和升學指數:
以升學預備教育為主,以就業預備教育為輔。力爭使高考成績大幅度提升。五年內高考上線率由2012年的50%上升到2016年的60%——70%,二本以上重點本科人數由2012年的30人增加到2016年的50人,美術要達到25人以上;2014年要實現一本重大突破,人數要達到10人以上,二本以上重點本科人數要達到50人,其中美術要超過20人,并力爭有考入全國一流重點大學的學生。
5、辦學宗旨及治校方略
①校訓:誠實、勤奮、精細、創新。
②校風:教學相長、德才并美、嚴愛相濟、和諧發展。
③教風:愛崗敬業、嚴謹治學、求真務實、與時俱進。
④學風:勤奮、刻苦、扎實、認真。
⑤領導作風:勤政、民主、務實、高效。
⑥辦學宗旨:育人是根本,校風是靈魂,德育是首位,教學是中心,教師是關鍵,質量是生命。
⑦治校方略:以確?!耙粋€中心”:一切以教育質量為中心;“兩項體制改革”:1、實行“末位待崗制度”,競爭上崗,優化組合;2、實行“校內績效工資制”合理拉開教師工資檔次,體現多勞多得,優質優酬的原則;“八項配套措施”:即中高考教學目標獎、教學質量獎、校長特別獎、名師拔尖獎、班級管理制度、考勤制度、年終百分考核辦法、財務管理制度等八項獎勵措施。完善五種機制(制度約束機制、目標管理機制、評估考核機制、獎助激勵機制、民主監督機制),加強六個建設(領導作風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校風學風建設、高中品牌建設、校園環境建設、現代教育技術裝備建設)和人才為本,名師興教,質量立校,科研強校為治校方略;努力做到“四個一起上”,即:理念和行動一起上,硬件和軟件一起上,文科和藝術教育一起上,形象和效益一起上;認真實施“感情留人,事業留人,待遇留人,環境留人,公平留人”的人才戰略工程。
三、校園環境建設
校園環境是師生賴以生存發展的條件,是學校的一個特殊的隱性課程。它具有打造健全人格,激勵向上進取,培養高雅情趣的功能。我們需要建設一個如詩如畫、有豐富文化內涵的校園環境,要讓環境對學生時刻進行無聲而有力的教育。
我們要以打造冀東南教育強縣為契機,爭取市、縣政府及有關部門、縣教育局支持,全面實施校園“硬件”建設。
1、2012年內完成校區硬件基本建設,教學樓、宿舍樓、辦公樓、實驗樓、餐廳等設施配備齊全,能滿足學校各種工作的基本需要。
2、2015年前爭取政府在學校附近劃撥20畝土地擴大校園面積,建造一座400米標準運動場,為師生提供廣闊的活動空間。
3、2016年以前,爭取政府支持劃撥土地,投資興建五中教師住宅小區,為教職工提供生活上的便利。
4、2012年前實現學校自主供暖,改善學校冬季燃煤取暖的情況。
5、按照校園建設的整體規劃,加大硬化、綠化、亮化、美化力度,擴大綠地面積,增加師生休閑、活動的場地,分別在2013年前把校園建成環境優雅,錯落有致,花草相映,生機勃勃的學生最理想的就學場所。
四、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辦好學校,提高質量的根本。一流的教師造就一流的學校,一流的學校需要一流的教師。我校要努力建設一支結構合理、學歷達標、素質優良、敬業愛生、敢于創新,能出成績的師資隊伍,并使之成為“師德的表率,教學的行家,育人的典范”
1、加強教職工的職業道德建設,促使教職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終身從教的思想,熱愛學生,專注職業,具備較高的思想境界和扎實的業務功底。
2、鼓勵教師繼續教育,支持學歷未達標教師積極參加函授、自考,爭取到2014年使40歲以下的教師都能達到本科學歷,且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
3、通過縣選、外聘、校調、內培的方法,嚴格選拔教師,優化師資結構,構建梯度合理的師資隊伍。2013年省級骨干教師3人,市級骨干教師8人,縣級骨干教師20人。
4、深入開展教研科研活動,走出去,請進來,多探討,勤交流,以豐富教師的治教經驗,提高教師的教科研能力和教學水平。爭取每年有20%以上教師的論文在地市交流或在地市以上的刊物上發表。
5、啟動“名師帶動”工程,有效地實施傳、幫、帶活動,激勵年輕教師脫穎而出,使青年教師三年達到合格水平,六年成為教學骨干,九年成為一方名師。
6、強化現代教育理論的學習,搶占教育改革的制高點,力爭在2013年前,80%以上的教師能基本掌握計算機的操作知識,了解網絡知識,能夠在教學中廣泛使用現代教育技術,增強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以提高教學的效果、效率和創新能力。
五、教學裝備建設
現代化的教學裝備對于改革教學模式、結構、方法,優化學生的學習資源,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學裝備水平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我校要以打造冀東南教育強縣為契機,通過上配校購,實現教學裝備標準化。
1、2012年按照標準配備2套理、化、生實驗室設備,添置全音、體、美教學器材。2015年前再配備2套理、化、生實驗室設備。
2、2012年配備3座多媒體室、3座微機室、一套遠程教育系統等,使計算機聯網,同時,使之與萬維網寬帶連接,并接入衛星遠程教育系統,實現校園網。2012年實現所有教室配備多媒體設備,并建立學校網站,各處室、年級組、教研組等配備無紙化辦公設備,2013年教師人手一臺電腦。
3、注重班級電化教育設施建設,2015年前各班陸續配置安裝“四機一幕”,即:電視機、錄音機、VCD機、投影機和壁掛式影幕。同時,創建全校有線廣播系統。
4、2012年完成學校監控系統的安裝調試工作,投入使用。
六、穩住一頭(課內),放開一片(課外),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命線。課堂教學是實施教學和素質教育的主渠道。為使學生能夠有發展后勁,要在教育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德性、靈性、適應性、發展性,開發學生的潛能。
1、嚴格規范教學秩序,認真執行新的課程計劃。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確定教學課時、作業量、實驗次數、社會調查實踐項目、語音課節等硬性指標,使教學工作月有計劃,周有安排,日有檢查,以嚴、細、實、導為手段,做好每學期兩次教學大檢查,確保穩定高效的教學秩序。
2、優化課堂教學,探索出優質、低耗、高效的教學模式。結合“課堂教學質量工程”,優化教學的主要環節。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未來性”,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體現“和諧性”,使師生和諧,各科和諧,家、校、社和諧;體現“科研性”,運用最新的科研成果施教,提高效率。
3、保證活動課,增強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除正常的學科興趣小組外,要以計算機網絡、運動隊、管樂隊、舞蹈隊、英語角、文學社、美術組、環保組、科技講座、社會實踐等為載體,全方位開展興趣活動,讓學生接觸最前沿、最新知識,培養學生主體意識,開發學生潛能,增強學生動手動腦能力,造就一批特長生。
4、繼續完善“分類推進、分層教學”的機制,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未來的學校競爭實質上就是尖子生的競爭。因此,我校將通過重點發展文科教育、美術特色教育,打造五中品牌,培養美術、音樂、體育等具有藝術特長的尖子學生。在各年級通過積極的管理方式激勵優秀生,促進學困生,互相競爭,相得益彰,達到“異步共進”的目的。通過提供優越的學習環境,切實保證尖子生脫穎而出。
5、積極推進課程改革,逐步建立完善高中課程管理體系。
(1)建立必修課、選修課、綜合實踐活動課相結合的中學課程體系。必修課要按國家教育部和區市教育行政部門的要求,按規定課時上課,并根據國家教學課程標準的要求,保證教學質量。為有利于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有利于高中階段課程設置的改革,適應高考科目改革,要不斷調整和完善選修課程體系,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創設最有利的發展機會和條件。要努力組織學生接觸自然、接觸社會,通過動手操作、參與實踐獲得直接經驗。
(2)開設研究性課程。將研究性課程列入課表,要努力激發學生去主動探求科學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高中階段逐步試行、實行學分制管理,從評價機制上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投入到加強基礎和發展個性上。學分制不僅要包括必修課、選修課和活動課,而且從素質教育的要求與培養目標的總體著眼,要將學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納入到學分制管理與評價中,使之涵蓋學生的全面素質和個性特長,鼓勵學生努力發展個性特長,激勵他們發展才能和開發創造潛力。
(4)教師要努力學習、鉆研新知識、新技術,搞好繼續教育,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6、樹立科研興教的思想,向科研要質量、要效益。要積極探討教學科研的常規管理,計劃管理,成果管理,經費管理機制。以教科室為龍頭,以教研組為基礎,以教研課題分級實施(學校負責市、縣級,教科室負責校級,教研組負責組級)為舉措,充分調動全體教師開展教科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把教研成果轉化為教學的現實生產力。要從教育理念、教學目的、課程設置、教育手段、教育方針等方面大膽探索研究,做到課題、任務、人員、時間、經費五落實,并將教師教研科研的素質、能力、態度、成果等作為評獎晉級聘任的重要依據。
七、改革內部機制,強化學校管理,提高辦事效率
1、根據學校發展規模和現有處室在管理中的需要,經請示上級同意,在學校設立七個中層管理處室,即教務處、政教處、總務處、辦公室、保衛處、宿管科、體衛處,并對其職能做適當的調整。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處室分工,規范運行制度,量化工作效果,改進評估方式,用制度、目標、考核、獎懲、津貼促進領導水平、辦事能力、工作效率的提高,使領導成員真正成為“教師的表率,工作的先行,管理的行家,教育教學的領頭人,教職工的服務者”。
2、深化學校內部用人制度的改革,建立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用人制度,消除人浮于事,有崗無效的現象。一是在后勤、教務、政教等處室實行定編定崗,通過優化組合的方式決定人員的崗位,沒有組合上的人員或從事臨時工工種的工作或只拿生活費;二是在師生評教的基礎上,對教師實行認可和聘任結合制。對教學成績突出的初、中級職稱的教師可低職高聘,對有失職行為或學生反映強烈、不勝任工作的教師,實行待崗或下崗。
3、逐步建立用人少、功能全、效益高、服務好的后勤保障體系。一是實行條塊管理,成立三個管理服務部,即水暖電管理服務部、餐飲管理服務部、公寓樓管理服務部;二是實行服務部主任公開選聘制,部門人員優化組合制,主要技術人員社會招聘制,以提高管理服務質量。三是實行經營包干制,擴大主任的職權,加強引導和監督,提高師生的生活質量,以適應教育教學的需要。
4、提高終極教學目標實現的獎勵額度,認真實行獎勤罰懶,獎優罰劣,多勞多得,優質優酬的激勵機制。設立中高考教學目標獎、教學質量獎、校長特別獎、名師拔尖獎、班主任津貼等。并在三年內使班主任津貼、教學成績獎、綜合獎提升30%到50%,以此調動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
5、加強制度建設,提高依法依章治校治教的水平。對學校原有行政、教學、后勤、學生、學籍、實驗、財務、公寓樓等制度,進一步修改和完善,并通過嚴格的實施使其在各項工作中發揮應有的效力。
6、強化民主意識,推進民主化治校的進程。在學校的發展上,領導班子要有遠見卓識,體現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多思考,多商議,多征求意見,要充分發揮教代會的作用,調動教職工參與民主監督為學校發展獻計獻策的積極性。
知識經濟時代,也是人才競爭的時代,這對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但也給我們學校的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我們要以打造冀東南教育強縣為契機,解放思想,鼓足干勁,負重拼搏,迎接挑戰,為把我校建成冀東南區域一流特色名校而努力奮斗!
- 上一篇:獨立學院創業教育論文
- 下一篇:第二人民醫院黨支部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