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辦應急物資儲備規劃
時間:2022-05-25 09:25:00
導語:市政辦應急物資儲備規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進一步加快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建設,有效提高突發事件處置能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市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規劃》和《鎮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規劃》,制定本規劃。
一、應急物資儲備體系現狀
年以來,我鎮在對各類應急資源進行普查的基礎上,初步建立了鎮級應急資源數據庫,基本實現了對應急物資的動態管理,較好地保障了應急處置和恢復重建工作的需要。同時,結合可能發生的災害和事件特點,重點加強了交通工具、救援設備、專用物資、生產和生活必需品等物資的儲備。我鎮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上級要求和應急需要相比,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應急物資綜合調度平臺尚未完全建成,社會動員和普查機制還不健全,專用物資儲備庫不夠多,不能很好地對儲備物資進行有效調控;二是物資儲備種類不全、數量不足,特別是非地產物資存儲亟需加強;三是部分地區和單位對儲備應急物資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夠到位,思想不夠重視,這是影響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建設進度和效果的根本原因。
二、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的方針,牢固樹立“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備”的戰略防范意識,加強政府引導,擴大社會參與,完善體制機制,儲足儲好各類應急物資,不斷提高設施裝備水平,全面增強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促進全鎮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三、建設原則
(一)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建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政府要發揮好主導作用,社會各方面要共同參與;要采取政府直接儲備、民間儲備、商業網點儲備和企業儲備等多種方式,有效降低儲備成本,提高儲備效能。
(二)集中管理,分級負責。屬國家統一管理的資源性應急物資儲備,如電力、成品油等,由鎮各有關主管部門集中管理。其它應急物資儲備實行分級負責,鎮級有關部門、單位主要負責本系統的應急物資儲備;各村按照屬地原則,負責組織好本轄區的應急物資儲備。
(三)整體推進,重點突出。堅持通用物資與特殊物資儲備并重,區分輕重緩急,有序推進應急物資儲備工作。其中,政府有關部門、單位重點儲備防化、防暴器材及防震、防火、防汛、防疫、防污染等重大搶險救援所需的物資和設備。
(四)儲備適量,分步實施。應急物資儲備要立足現有財力,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口增長幅度,分階段、分步驟調整和充實。
(五)資源共享,保障有力。堅持軍地結合、專群結合、海陸結合、上下結合,加快建立應急物資儲備統籌調度和多向聯動機制,盡快實現資源共享;運用法律、行政和市場等多種手段,加強應急物資儲備、管理、調撥和征用,確保關鍵時刻調得出、調得足、用得上、用得好。
四、建設目標
到年,爭取建成比較完善的重點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基本滿足各類應急救援和恢復重建工作需要。到年,建成配備合理、儲備適量、管理有序、資源共享、保障有力的應急物資儲備體系,為防范和應對各類突發事件打下堅實基礎。具體目標:
一是堅持實物儲備和生產儲備相結合、專業儲備與社會儲備相結合,加強對應急物資的動態管理,依托現有專業物資儲備體系和網絡資源,建立健全應急物資統計、監測網絡和生產、采購、儲備、調撥、征用、緊急配送體系;
二是依托市綜合應急平臺,建立應急物資保障指揮調度網絡平臺,實現與市應急物資保障網絡的連接,形成區域之間、部門之間、上下之間應急物資余缺調劑和保障機制,增強應急物資綜合保障能力;
三是加強特種裝備體系建設,購置大裝備、好裝備、新裝備,為應對重特大突發事件做好充分準備。
五、應急物資分類及儲備要求
根據《國家應急平臺體系信息資源分類與編碼規范》、《省省級應急平臺數據填報說明》及突發事件應對處置工作的緊急程度,將應急儲備物資分為以下七類:
Ⅰ類(生存必需品類):即突發事件發生后,確保受災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住處、有病能夠得到及時醫治等生存必需品類物資。主要包括:糧食、飲用水(礦泉水)、帳篷、衣被、藥品、醫療器材等。其中,糧食儲備可供10天;飲用水(礦泉水)儲備量可供3天;藥品及醫療器材儲備量可供10天;帳篷、衣被等物資的儲備量要滿足應急需要,儲備期限為長期。
Ⅱ類(生產必需品類):即保障生產正常運行的必需品類物資。主要包括:電力(發電機)、通信、煤炭、成品油、燃氣等。其中,電力、通信儲備以有關企業儲備為主,以能應對較大級別突發事件所需儲備量為限;煤炭、成品油、燃氣儲備量可供10—20天。
Ⅲ類(搶險救援類):主要包括吊車、自卸車、裝載車、挖掘機等。此類物資主要以政府有關部門、單位和相關企業儲備為主,儲備期限為長期。
Ⅳ類(專業物資類):即防化、防暴等應急處置所需物資。主要包括:滅火裝備、防護裝備、偵檢器材、堵漏器材、交通器材、殺傷性武器、排爆類裝備等。此類物資主要以政府有關部門、單位儲備為主,儲備期限為長期。
Ⅴ類(生活必需品類):即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必需品類物資。主要包括:豬肉、蔬菜、食用油等。此類物資主要以政府有關部門、單位及企業生產、鎮場流通儲備為主,儲備量可供7—10天。
Ⅵ類(軍用品類):主要包括軍用品、作戰分配物資。由駐地部隊和鎮武裝部統一儲備管理,儲備期限為長期。
Ⅶ(其他應急物資):指除上述六類應急儲備物資以外,需儲備的物資。主要鎮政府(管委)、村(居)委會及各類企事業單位,根據應急處置工作需要進行儲備。
六、儲備任務及工作分工
應急物資儲備主要以居民生存、生活及搶險救援需要為重點,儲備量以全鎮5萬常住人口為基數計算。
鎮有關部門、單位及鎮武裝部等,要按照職責分工,加快完成下列應急物資儲備任務。各村要參照鎮里的應急物資儲備計劃,落實好本轄區應急物資儲備任務及工作分工。所有應急儲備物資要爭取2011年到位,以后每年可根據人口增長情況及實際需要,實行輪換、更新和充實。
(一)糧食
責任單位:鎮糧所
儲備任務:按照國務院“保持6個月銷量”地方儲備的要求,全市城鎮非農業人口、缺糧農民、城市流動人口等需吃商品糧人口共計0.2萬人,每人每天按0.5公斤原糧計算,需建立地方糧食儲備0.2萬噸。鑒于成品糧不宜儲存且輪換成本較高,可建立50噸成品糧應急儲備,其余部分以原糧方式儲存,并同有關生產廠家簽訂委托加工供貨協議。
(二)帳篷、衣被、礦泉水
責任單位:財稅局、民政辦
儲備任務:我鎮現已儲備帳篷900頂、棉被600床、衣物2000件,其余所需棉被、衣物和礦泉水,可以生產儲備方式,同有關生產廠家簽訂供貨協議。
(三)藥品、醫療器械
責任單位:醫院
儲備任務:藥品應急儲備量至少保證日常10天用量。目前,
全鎮年人均消耗藥品約為100元,即每人日均消耗0.35元。我鎮儲備的藥品大部分為常用藥品,基本能維持10天的日常用量,但急救藥械、消殺器材和血漿等應急藥品和醫療器械較為短缺,應加強儲備。按照職責分工,三院、龍須衛生院、西霞口醫院負責醫療衛生機構的急救藥械儲備,以及有關制藥廠、零售藥店的急救藥械儲備。
(四)電力
責任單位:供電所及電力用戶
儲備任務:建立和完善應急物資儲備庫和調用制度,加強對發電、供電設施的維護保養,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具備應急狀態下保障全鎮重要生產、生活10天用電量的能力。供電所應儲備能作為啟動電源的應急電源車1臺以上,確保在電網大面積停電時及時啟動電源、恢復供電;黨政機關、醫院、金融、通信、礦山、等重點電力用戶應儲備發電機,保證在無電力供應的情況下,可正常開展工作;組織鎮、村儲備防汛抗旱等應急需要的小型發電機約40臺。
(五)煤炭
責任單位:經發局
儲備任務:我鎮生活用煤數量較少,重點以企業生產用煤為主。全鎮煤炭年消耗量約為60萬噸左右,按煤炭儲備量不小于15天消耗計算,共需儲備煤炭約1.6萬噸。
(六)成品油
責任單位:經發局
儲備任務:全鎮成品油年銷售量約為2.4萬噸,按成品油儲備量不小于15天銷售量計算,共需儲備成品油約0.45萬噸。
(七)通信
責任單位:經發局和網通公司、移動公司
儲備任務:按照在網設備0.5%的儲備標準進行物資儲備。各通信公司除同設備廠家簽訂生產儲備協議外,還需儲備以下應急設備:各類光纜6公里、接頭盒20只、尾纖100根、套管50只、備件50塊、子管50只以及移動小型油機1臺和各類專業通信設備若干。
(八)搶險救援物資
責任單位:水利站、醫院院、公路站、林業站等所有承擔搶險救援任務的部門、單位,以及武裝部。
儲備任務:按照社會儲備與專業儲備相結合的原則,對各類搶險救援設備進行儲備。在社會儲備方面,要與相關企業簽訂征用協議,確保突發事件發生時,能夠及時征用到位。
(九)防化類物資
責任單位:消防隊
儲備任務:根據我鎮生產、儲備、經營化學物品單位和場所的實際情況,市消防支隊要儲備滅火類物資(包括干粉0.05噸、氟蛋白泡沫0.1噸、多功能泡沫0.1噸、抗溶性泡沫0.1噸、高倍數泡沫0.3噸、高倍數泡沫發生器3套)、個人防護類物資(包括重型防化服1套、輕型防化服3套)。各有關企業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儲備必需的防化類物資。
(十)防暴類物資
責任單位:派出所和消防隊
儲備任務:目前,已配備了必要的武器及防護類、排爆類等
防暴物資,基本可以滿足應急處置工作需要。具體物資主要包括:防暴槍、長條警棍、盾牌、防毒面罩、手持金屬探測器、安檢門、開門器、單兵攀登包、水罐車、干粉泡沫聯用車、防爆車等。今后,要根據形勢發展需要,不斷增加有關物資儲備,并及時完善和更新。
(十一)防污染事故類物資
責任單位:環保所
儲備任務:根據污染事故特點和防控處置需要,加強有關物資儲備。具體包括:應急指揮裝備、監測裝備、防護器材、處置器材、處置物資和輻射監測器材等。
(十二)豬肉
責任單位:經發局
儲備任務:按照活體儲備原則進行豬肉儲備。按每人每天100克、儲備量可供7天的標準計算,共需儲備7噸豬肉。目前,我鎮已活體儲備生豬1000頭,按每20頭豬出肉1噸計算,共儲備豬肉100噸。
(十三)蔬菜
責任單位:農業辦
儲備任務:因蔬菜不便長期保存,且占地面積較大,因此仍以基地儲備為主。目前,我鎮各類蔬菜基地可以全年供應蔬菜0.5
萬噸,基本可以滿足應急儲備需求。
(十四)食用油
責任單位:鎮糧所
儲備任務:按照城區需建立確保可供市場10天以上的成品油應急儲備要求以及市下達的食用油儲備計劃,確定建立10噸食用植物油地方儲備。
(十六)軍用品類物資
責任單位:武裝部
儲備任務:武裝部分別負責本單位的軍用品物資儲備和管理。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加快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建設,是提高應急保障能力的重要前提之一。各有關部門、單位一定要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層層落實責任,務求抓出成效。鎮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對全鎮應急物資儲備工作實施統一領導;各有關部門、單位也要明確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組織實施好本地區、本部門、本系統的物資儲備工作。
(二)健全制度,嚴格管理。一要健全應急物資儲備動態管理制度。各級應急物資儲備責任單位要明確應急物資儲備的品種和型號,以及儲備數量、儲備期限、儲備方式、儲備地點、使用狀態、責任人和聯系人等;屬于生產儲備、流通儲備的,還要與有關企業簽訂儲備協議。要建立定期檢查、補充、更新機制,保證各類物資始終處于可控、可供、可調、可用狀態。二要健全應急物資儲備信息統計和報告制度。鎮、村兩級都要建立應急物資儲備統計和報告制度,定期對轄區、系統內的各類應急物資儲備情況進行詳細統計,并按要求及時上報。三要建立儲備資金保障制度。對符合政府采購標準的物資,要嚴格執行政府采購制度;屬特殊或緊急情況需要定向采購的,要按規定程序審批。四要建立應急物資征用和補償制度。日常情況下,要對應急處置所需的社會物資進行登記、造冊,以便緊急狀態下能夠及時征用;應急處置結束后,要及時將相關物資歸還被征用單位或個人,并按規定給予補償。
(三)積極督導,強化考核。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建設情況的考核,確保有部署、有檢查、有落實、有效果。要將其列為應急管理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之一,納入目標績效考核體系。各有關部門、單位要根據本規劃要求,抓緊制定本地區、本部門、本系統的規劃或實施意見,合理安排,有序推進,確保按時完成所承擔的應急物資儲備任務。
- 上一篇:創建網絡思政工作平臺
- 下一篇:豬肉市場價格現狀與措施